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科学作业检查(含解析 1.1-2.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科学作业检查(含解析 1.1-2.2)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  )
A.酷似石头的生石花 B.会传播的网络病毒
C.蘑菇 D.鱼
2.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3.食人花并不食人,其实为大王花。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食人花靠苍蝇来传播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它能产生种子
C.它是苔藓类植物 D.细胞内有细胞核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纳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5.下列哪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
A.SARS病毒 B.草履虫 C.细菌 D.海带
6.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猕猴桃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猕猴桃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7.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 变亮 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 D.右上方 变暗
8.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一致的是(  )
A.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
B.平面镜——光线弱的时候用
C.粗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
D.光圈——不同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9.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教科书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科书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10.用体温计测得小军的体温是37.4℃,若没有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又用它去测量小明和小平的体温。如果小明和小平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2℃和38.1℃,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2℃和38.1℃ B.37.4℃和38.1℃
C.37.2℃和37.4℃ D.38.1℃和37.4℃
1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2.生产生活中经常要开展科学测量,下列测量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长度
B.测量水温
C.测量液体体积
D.测量硬币直径
13.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1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小于15毫升 B.大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15.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16.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17.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
A. B.
C. D.
18.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 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19.做某实验要量取45mL的水最后选用(  )
A.25mL量筒和胶头滴管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20.如图所示是一支家庭常用的体温计.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B.它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缩口,所以它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D.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8℃
21.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
A. B. C. D.
2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厚薄均匀的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材料
③用手拿起盖玻片盖上 ④盖上盖玻片后滴加碘液染色,然后观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3.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24.某实验小组同学在目镜(5×)和物镜(10×)的镜头组合下,看到了视野中有一长条形微生物在按顺时针方向游动,有A、B、C、D四位同学根据实验事实,针对被放大对象及倍数、装片上真实微生物的游动方向和看到的像的性质等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长度放大50倍,逆时针 B.面积放大50倍,逆时针
C.长度放大50倍,顺时针 D.面积放大50倍,顺时针
25.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A.A B.B C.C D.D
2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16m B.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是50dm3
C.中学生的靯印面积约1000 m2 D.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27.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所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
A.A B.B C.C D.D
28.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29.小驰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鼠妇(潮虫)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不够严谨。小龙同学提出下列修改意见,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阴暗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明亮 30℃ 适宜
A.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B.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C.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D.减小纸盒左侧土壤的湿度
30.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直径还不到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易吸入肺部影响人体健康.PM2.5中的“2.5”是指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3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有它自己的生命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2.我们义乌常见的裸子植物是(  )
A.柳树 B.杨树 C.银杏 D.樟树
33.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
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 B.视野变亮了
C.物像变模糊了 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
34.下列计量单位中与光年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千米/时 B.米 C.升 D.秒
35.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36.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酒精灯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D.存放酒精灯
37.杭州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春天太子湾的郁金花,夏天断桥的荷花,秋天孤山的银杏,冬天林峰的梅花都是远近闻名的。关于这几种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郁金香是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
B.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有果实,它不属于种子植物
C.银杏用种子繁殖,它的食用部分为果实
D.荷花生长在水中,所以属于藻类植物
38.以下测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B.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体积
C.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书的长度
D.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
39.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过程中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40.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
B.图乙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视野中的亮度会变亮,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少
C.图丙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也能观察到图丁中的叶绿体结构
41.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放置测得瓶子总高度和液面上方的空间高度分别为H厘米和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D2(H1+H2) cm3 B.D2(H-H2) cm3
C.πD(H1+H2) cm3 D.πD2Hcm3
4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43.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30厘米。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36℃时对应的水银柱长和水银柱长为17厘米对应的温度计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
A.14cm、68℃ B.14cm、48℃ C.9cm、68℃ D.9cm、48℃
44.在学习“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小节时,某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四位同学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红:“千年铁树开花”说明铁树属于被子植物
B.小华:种子植物就是被子植物
C.小林: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小飞:被子植物总是比裸子植物高大
45.小娟有一把由甲材料制成的刻度尺A,小兴有一把由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B。5℃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20℃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两人测量结果相同;38℃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LA大于LB,则LA'也大于LB'
B.若LA'小于LB',则LA大于LB
C.若LA大于LB,则甲的冷缩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D.若LA'小于LB',则甲的膨胀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46.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有经验的顾客也会通过看西瓜的颜色来挑选。“拍打西瓜”的挑选方式是通过不同声音的特点辨别瓜的成熟度,科学上称为转换法。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也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其现象相符的是(  )
A.
B.
C.
D.
47.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篮球比赛。小阳同学发现,篮球每次落地后反弹的高度都不相同。课后,爱动脑的小阳同学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用刻度尺、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篮球等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出了影响篮球反弹高度的因素。下表是小阳同学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篮球的材料 下落高度/cm 地面的材质 反弹高度/cm
1 PU合成皮 120 木质 90
2 PU合成皮 150 木质 105
3 橡胶 120 木质 100
4 橡胶 150 木质 115
5 橡胶 150 水泥 130
A.通过比较1、3或2、4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
B.通过比较2、5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以及地面材质都有关
C.其他条件相同时,篮球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
D.实验过程中,应该让篮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
48.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49.科学上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   的温度定为100℃。
50.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09米3=   厘米3=   毫升;
51.(1)下图甲、乙、丙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   cm,乙   cm,丙   cm。
(2)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 20 圈,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 20 圈的宽度是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3)右图,温度计读数:甲   ,乙    .用温度计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   。
52.请根据实验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⑤   。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用序号)
(3)加热3毫升水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用序号)
53.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  )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2)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3)在图丁状态下找到相关物像后,在进一步放大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物镜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增大光圈
(4)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5)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5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____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下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5)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右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55.“白菜—甘蓝”是科学家利用紫甘篮子叶细胞和白菜下胚轴细胞,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紫甘篮子叶细胞具有绿色的   (填结构名称),能进行光合作用。
(2)②不能维持白菜下胚轴细胞形态而变成圆形,说明细胞壁具有   的作用。
(3)④的细胞核内具有来源于白菜和甘蓝的   ,这是“白菜—甘蓝”表现出两种植物特征的根本原因。过程c初期,④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控制物质进出④的细胞结构是   。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56.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 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来表示。
A. B.
C. D.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57.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低温储存室内的馒头则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以下是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请你来和他们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1)作出假设:   。
(2)制订计划: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2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2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温暖潮湿 没有发霉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了霉菌
低温潮湿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
(3)得出结论:   。
58.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____。
A.45℃ B.50℃ C.55℃ D.60℃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  )
A.酷似石头的生石花 B.会传播的网络病毒
C.蘑菇 D.鱼
【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CD、酷似石头的生石花、蘑菇和鱼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均属于生物,ACD不符合题意。
B、会传播的网络病毒是人为编写的程序,无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3.食人花并不食人,其实为大王花。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食人花靠苍蝇来传播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它能产生种子
C.它是苔藓类植物 D.细胞内有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食人花没有叶和茎,缺乏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的分类及繁殖方式: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通过孢子繁殖,没有花和种子。
(3)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真核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食人花属于植物,其细胞内有细胞核。
【解答】A、食人花没有叶,缺乏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该选项正确。
B、食人花属于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故该选项正确。
C、苔藓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没有花,而食人花有花,能产生种子,不属于苔藓类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D、食人花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纳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单位换算的规范:单位换算时,数字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系数,原单位要参与运算并最终约去,不能出现 “数字 × 原单位 × 换算单位” 的错误形式。
(2)长度、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长度:1 米 = 106 微米,1 微米 = 103纳米;1 分米 = 10 厘米 = 100 毫米。
体积:1 米3 = 106厘米3,1 厘米3 = 1 毫升。
【解答】 A、正确换算过程为:5升=5×1000毫升=5000毫升,故A错误;
B、正确换算过程为:0.5米=500000微米=5×108纳米,故B错误;
C、正确换算过程为:5分米=5×100毫米=500毫米,故C错误;
D、正确换算过程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下列哪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
A.SARS病毒 B.草履虫 C.细菌 D.海带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生物的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等都具有细胞结构。
(2)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解答】A、SARS 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该选项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结构,故该选项错误。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虽无成形的细胞核,但属于细胞结构范畴),故该选项错误。D、海带是植物,由细胞构成,具有细胞结构,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6.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猕猴桃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猕猴桃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结构,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有机酸等,这些物质使得细胞具有不同的味道、颜色等特性。
(2)其他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答】A、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不是储存酸甜物质的结构,故该选项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与酸甜物质的储存无关,故该选项错误。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酸甜物质的储存无关,故该选项错误。
D、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有机酸、糖类等,猕猴桃的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液泡中,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 变亮 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 D.右上方 变暗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显微镜缩小倍数后视野变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则视野变暗。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一致的是(  )
A.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
B.平面镜——光线弱的时候用
C.粗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
D.光圈——不同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功能:目镜是靠近眼睛一端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在光线弱时使用,可汇聚光线,平面镜在光线强时使用;光圈位于遮光器上,不同大小的光圈可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弱。
(2)显微镜的机械部件功能:粗准焦螺旋可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用于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解答】A、目镜是靠近眼睛一端的镜头,接近物体一端的是物镜,故该选项错误。
B、平面镜在光线强的时候用,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故该选项错误。
C、粗准焦螺旋是大幅度升降镜筒,小幅度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故该选项错误。
D、光圈位于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教科书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科书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由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测量者的估计等因素引起。
(2)错误的定义: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A、刻度尺没有跟教科书的长边平行,属于测量错误,可避免,故该选项错误。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科书,属于测量错误,可避免,故该选项错误。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是由测量者的估计引起的,属于误差,不可避免,故该选项正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属于测量错误,可避免,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0.用体温计测得小军的体温是37.4℃,若没有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又用它去测量小明和小平的体温。如果小明和小平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2℃和38.1℃,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2℃和38.1℃ B.37.4℃和38.1℃
C.37.2℃和37.4℃ D.38.1℃和37.4℃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及原理: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遇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中。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且如果不甩动,水银柱不会下降。
(2)体温计的读数特点: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的示数不会改变;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的示数会上升到被测物体的温度。
【解答】A、小明实际体温 37.2℃低于原示数 37.4℃,体温计示数不会下降,应为 37.4℃,故该选项错误。
B、小明体温 37.2℃低于 37.4℃,测量结果为 37.4℃;小平体温 38.1℃高于 37.4℃,测量结果为 38.1℃,故该选项正确。
C、小明测量结果应为 37.4℃,小平测量结果应为 38.1℃,故该选项错误。
D、小明和小平的测量结果均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有遗传物质,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指导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等生命活动。
(2)其他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类、色素等。
【解答】A、细胞膜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能指导青蒿素形成,故该选项错误。
B、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不是控制中心,故该选项错误。
C、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与青蒿素的形成控制无关,故该选项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能指导青蒿素的形成,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2.生产生活中经常要开展科学测量,下列测量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长度
B.测量水温
C.测量液体体积
D.测量硬币直径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
(2)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对齐;
(4)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时,要借助其它物体进行测量。
【解答】A、测量物体长度,零刻度线应与物体一端对齐,故A错误;
B、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不得碰到容器底或侧壁,由图可知,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俯视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对齐,故C错误;
D、测量硬币的直径时,一般借助三角板进行测量,将直径平移进行测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长度÷小格个数;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金属片所对两个刻度值,然后将它们相减得到金属片的长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每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0mm÷10=1mm,则金属片的长度为:8.30cm-5.50cm=2.80cm。
故选D。
1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小于15毫升 B.大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筒的读数方法: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时,读数会偏小。
(2)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俯视时实际液体体积小于读数,仰视时实际液体体积大于读数,通过分析两次读数的误差,可确定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A、开始俯视读数为 30 毫升,实际液体体积小于 30 毫升;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为 15 毫升,实际剩余液体体积大于 15 毫升。则实际倒出的体积 = 实际初始体积 - 实际剩余体积,小于 30 毫升 - 15 毫升 = 15 毫升,故该选项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际倒出体积小于 15 毫升,而非大于,故该选项错误。
C、实际倒出体积不等于 15 毫升,故该选项错误。
D、可通过分析读数误差确定实际倒出体积,并非无法确定,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5.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答案】B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不同的物体长度适合用不同的单位来度量,需结合生活实际判断。
(2)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课桌高度、铅笔长度、试卷厚度、人体身高在生活中都有大致的长度范围,可据此判断单位是否合理。
【解答】A、课桌的高度约为 0.8 米,若单位是厘米则为 8 厘米,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 18 厘米,符合实际,故该选项正确。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70 微米,若单位是厘米则为 0.7 厘米,太厚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D、小明身高约为 1.68 米,若单位是厘米则为 16.8 厘米,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6.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与读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 = 100 厘米,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保持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致。
【解答】A、小红测量结果为 122.9 厘米,分度值是 1 厘米;小明测量结果 1.228 米换算为 122.8 厘米,分度值也是 1 厘米,两人精确程度相同,故该选项错误。
B、小明测量结果 1.228 米,即 122.8 厘米,其分度值是 1 厘米,不是 1 毫米,故该选项错误。
C、小红的分度值是 1 厘米,小明的分度值也是 1 厘米,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相同,故该选项正确。
D、两人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估读值不同,均为正确测量,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7.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柱位置判断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温度的正负判断:液柱在 0℃刻度线以上为零上温度,在 0℃刻度线以下为零下温度,读数时需注意分度值对应的数值。
【解答】A、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的第二个刻度,为-2℃,故A错误;
B、液面在零刻度以上第八个刻度,为8℃,故B错误;
C、液面在零刻度以上第十八个刻度,为18℃,故B错误;
D、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第八个刻度,为-8℃,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8.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 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一定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 取出温度计。C选项正确。
故选C
19.做某实验要量取45mL的水最后选用(  )
A.25mL量筒和胶头滴管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解答】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故做某实验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的量筒是50mL,在向量筒中加入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以便控制体积。
故答案为: D。
20.如图所示是一支家庭常用的体温计.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B.它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缩口,所以它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D.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8℃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的结构与读数特点: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缩口,这一结构使得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缩口的作用是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而非提高准确度,准确度主要由分度值决定。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一样,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这里的液体是水银。
【解答】A、体温计因缩口结构,在读数时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故该选项正确。
B、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正确。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的缩口是为了能离开人体读数,其准确度高是因为分度值小(0.1℃),而非缩口,故该选项错误。
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示数为 37.8℃,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1.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2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厚薄均匀的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材料
③用手拿起盖玻片盖上 ④盖上盖玻片后滴加碘液染色,然后观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展、盖、染、吸。其中 “滴” 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撕” 是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而透明),而非切厚片;“盖” 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缓缓放下,不能用手直接拿;“染” 是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进行染色后观察。
(2)临时装片制作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便于观察;盖盖玻片的操作要规范,避免产生气泡;染色要均匀,便于清晰观察细胞结构。
【解答】①实验开始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操作正确;
②应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而非切厚片,操作错误;
③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不能用手拿起,操作错误;
④盖上盖玻片后滴加碘液染色,然后观察,操作正确。
①正确,④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3.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科学发现的契机: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日常现象的疑问和探究,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深入研究,进而导致科学发现,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
(2)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从身边的问题着手,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来实现,并非单纯依靠偶然的观察。
【解答】A、甲的观点 “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符合科学发现的契机,故该选项正确。
B、乙的观点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体现了科学探究从身边现象出发,故该选项正确。
C、丙的观点 “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准确描述了科学发现的过程,故该选项正确。
D、丁的观点 “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科学发现是偶然观察与后续系统探究结合的结果,并非单纯偶然观察,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4.某实验小组同学在目镜(5×)和物镜(10×)的镜头组合下,看到了视野中有一长条形微生物在按顺时针方向游动,有A、B、C、D四位同学根据实验事实,针对被放大对象及倍数、装片上真实微生物的游动方向和看到的像的性质等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长度放大50倍,逆时针 B.面积放大50倍,逆时针
C.长度放大50倍,顺时针 D.面积放大50倍,顺时针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所观察材料边长的放大倍数,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一个倒像。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观察对象被放大50倍,根据分析可知,是指将其长度放大50倍。我们观察的物像是一个上下、左右均相反的倒像,解答时,可以将试卷旋转180°,观察的结果就是该真实的游动方向,由此可知,该微生物还是按顺时针方向游动。
故选C。
25.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A、对光完成后,视野中没有细胞,可能是玻片标本没有放在通光孔中央。A正确。
B、视野中无光斑应是对光中出现问题,光不能直线传播,原因有可能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B正确。
C、视野中出现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在盖盖玻片这一环节出现问题,而不是细胞数量太多。C错误。
D、物体在显微镜视野中成倒像,所以,当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时,是因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D正确。
故答案为:C。
2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16m B.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是50dm3
C.中学生的靯印面积约1000 m2 D.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长度的实际估测:课桌高度在生活中通常约为 0.8 米左右,需结合常见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判断。
(2)体积、面积、温度的实际估测:中学生体积可根据密度公式估算;趾印面积需结合人体部位大小判断;洗澡水温度需符合人体舒适范围。
【解答】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0.8 米,16 米过高,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B、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趾印面积约为 100cm2,1000m2 过大,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100℃是沸水温度,会烫伤皮肤,不符合实际,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7.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所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的镜头越长,且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2)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A、物镜 A 与装片距离较远,放大倍数较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较多,故该选项错误。
B、物镜 B 与装片距离较 A 近,但比 C 远,放大倍数不如 C 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比 C 多,故该选项错误。
C、物镜 C 与装片距离最近,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故该选项正确。
D、物镜 D 与装片距离最远,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8.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测量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不可避免;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等导致的,可避免。测量数据中与其他数据偏差过大的为错误数据。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与长度测量: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时需先剔除错误数据,再计算以减小误差。
【解答】①“21.1mm” 与其他数据偏差过大,是错误的测量记录,故该说法正确;
②测量数据的单位是 mm,小数点后一位是估读值,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而非 0.1mm,故该说法错误;
③剔除错误数据 “21.1mm” 后,求平均值:
(19.1mm+19.2mm+19.1mm+19.3mm)÷4=19.175mm≈19.2mm,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19.2mm,故该说法正确;
④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29.小驰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鼠妇(潮虫)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不够严谨。小龙同学提出下列修改意见,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阴暗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明亮 30℃ 适宜
A.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B.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C.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D.减小纸盒左侧土壤的湿度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所以在设置对照时,土壤湿度必须不同,其他量必须一致,因此选项B符合。
故答案为:B。
30.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直径还不到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易吸入肺部影响人体健康.PM2.5中的“2.5”是指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解答】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所以它的单位应该是微米,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有它自己的生命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的创立: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并非胡克。胡克只是发现了细胞并命名。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自己的生命;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A、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但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故该选项错误。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是细胞学说的内容,故该选项正确。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它自己的生命,是细胞学说的内容,故该选项正确。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是细胞学说的内容,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2.我们义乌常见的裸子植物是(  )
A.柳树 B.杨树 C.银杏 D.樟树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植物的分类及特点: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2)常见植物的类别:柳树、杨树、樟树都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
【解答】A、柳树属于被子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B、杨树属于被子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是义乌常见的裸子植物,故该选项正确。
D、樟树属于被子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3.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
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 B.视野变亮了
C.物像变模糊了 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考点显微镜之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低倍镜(放大倍数小)下的细胞数目较多,细胞体积较小,视野较亮;高倍镜(放大倍数大)下细胞数目较少,细胞体积较大,视野较暗。
【解答】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时:
A、由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故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A正确;
B、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会使光线进入显微镜内较小,故视野会变暗,B错;
C、由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物像会变得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得到清晰的物像,C正确;
D、由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会导致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故在换高倍镜之前,应首先将要观察的物像调至视野中央,在换用高倍镜观察,D对。
故答案为:B
34.下列计量单位中与光年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千米/时 B.米 C.升 D.秒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
【解析】【分析】(1)单位的类别:长度单位用于衡量空间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速度单位用于衡量物体运动快慢;体积单位用于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时间单位用于衡量时间长短。
(2)常见单位的归类:米是长度单位,和光年同属长度单位类别;千米 / 时是速度单位,升是体积单位,秒是时间单位,均与光年不同类。
【解答】A、千米 / 时是速度单位,用于描述运动快慢,与光年(长度单位)不同类,故该选项错误。
B、米是长度单位,与光年同属长度单位类别,故该选项正确。
C、升是体积单位,用于衡量体积,与光年不同类,故该选项错误。
D、秒是时间单位,用于衡量时间,与光年不同类,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35.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解答】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
故选D。
36.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酒精灯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D.存放酒精灯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酒精灯的使用规范:添加酒精时需用漏斗,且应在酒精灯熄灭时添加;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否则易引发火灾;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且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存放酒精灯时需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受潮。
(2)酒精灯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违反操作规范可能引发火灾、烫伤等危险,需严格遵循正确操作流程。
【解答】A、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操作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发火灾,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过多(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D、存放酒精灯时未盖上灯帽,会导致酒精挥发、灯芯受潮,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37.杭州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春天太子湾的郁金花,夏天断桥的荷花,秋天孤山的银杏,冬天林峰的梅花都是远近闻名的。关于这几种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郁金香是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
B.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有果实,它不属于种子植物
C.银杏用种子繁殖,它的食用部分为果实
D.荷花生长在水中,所以属于藻类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种子植物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共同的特点是都有种子,不同点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基本生活在水中。
【解答】A:郁金香是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说法正确,A正确;
B: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有果实,它不属于种子植物。梅花属于种子植物,说法错误,B错误;
C:银杏用种子繁殖,它的食用部分为果实。银杏是裸子植物,食用部分为种子,C错误;
D:荷花生长在水中,所以属于藻类植物。荷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38.以下测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B.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体积
C.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书的长度
D.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的目的分析判断。
【解答】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体积,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书的长度,都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而减小误差,故A、B、C不合题意;
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分别代表三个时刻的温度,求平均值没有任何意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9.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过程中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对光操作: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视野较宽,便于找到明亮的视野;高倍物镜视野窄,不利于对光。
(2)显微镜的视野亮度与物镜的关系:低倍物镜视野较亮,高倍物镜视野较暗,若要使视野变亮,不应换高倍物镜,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
(3)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操作:镜筒下降时,两眼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载玻片或损坏镜头;注视目镜无法观察到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易造成损坏。
(4)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功能:细准焦螺旋可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用于大幅度升降镜筒,找到物像。
【解答】A、对光时应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而非高倍物镜,故该选项错误。
B、低倍物镜视野更亮,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会使视野变暗,故该选项错误。
C、镜筒下降时,两眼应注视物镜,而非目镜,故该选项错误。
D、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0.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
B.图乙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视野中的亮度会变亮,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少
C.图丙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也能观察到图丁中的叶绿体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操作规范: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载玻片或损坏镜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细胞数量的关系为,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与细胞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为倒像,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一致;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等绿色部分。
【解答】A、图甲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操作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B、图乙显微镜镜头由 M 转换成 N,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的亮度会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少,故该选项错误。
C、显微镜下物像为倒像,但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一致,若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故该选项错误。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观察到图丁中的叶绿体结构,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1.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放置测得瓶子总高度和液面上方的空间高度分别为H厘米和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D2(H1+H2) cm3 B.D2(H-H2) cm3
C.πD(H1+H2) cm3 D.πD2Hcm3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利用V=Sh求出水和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
(2)瓶的容积等于水的容积和瓶中空出部分的体积之和。
【解答】 根据图甲可知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底面积:;
水的体积为:;
根据图乙可知,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
水瓶的容积:
故答案为:A。
4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试剂瓶口和试管口紧挨,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绝对不能伸入试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3.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30厘米。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36℃时对应的水银柱长和水银柱长为17厘米对应的温度计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
A.14cm、68℃ B.14cm、48℃ C.9cm、68℃ D.9cm、48℃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自制温度计的原理: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对应水银柱长5厘米;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对应水银柱长30厘米。由此可计算出每厘米水银柱对应的温度变化,进而根据温度或水银柱长度求解另一物理量。
【解答】 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30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
温度计示数为36℃时,水银柱长度为;
当水银柱长为17cm时,温度为(17cm 5cm)×4℃/cm=12cm×4℃/cm=48℃。
故答案为:B。
44.在学习“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小节时,某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四位同学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红:“千年铁树开花”说明铁树属于被子植物
B.小华:种子植物就是被子植物
C.小林: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小飞:被子植物总是比裸子植物高大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植物的分类及特点: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2)常见植物的类别:铁树(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种子植物不等同于被子植物。
【解答】A、铁树属于裸子植物,不是被子植物,“千年铁树开花” 不能说明其是被子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B、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非种子植物就是被子植物,故该选项错误。
C、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这一表述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D、被子植物不一定比裸子植物高大,例如一些裸子植物(如松树)可长得很高大,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45.小娟有一把由甲材料制成的刻度尺A,小兴有一把由乙材料制成的刻度尺B。5℃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20℃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两人测量结果相同;38℃时,两人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LA'、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LA大于LB,则LA'也大于LB'
B.若LA'小于LB',则LA大于LB
C.若LA大于LB,则甲的冷缩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D.若LA'小于LB',则甲的膨胀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热胀冷缩对刻度尺测量的影响:不同材料的刻度尺热胀冷缩程度不同,温度变化时,刻度尺的刻度间距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在标准温度(如 20℃)下,测量结果相同说明此时两把刻度尺的刻度标准一致;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时,热胀冷缩程度不同的刻度尺,其测量结果会出现差异。
(2)测量结果与材料热胀冷缩程度的关系:温度降低时,刻度尺收缩,收缩程度大的材料,其刻度间距变小,测量同一物体时读数会偏大;温度升高时,刻度尺膨胀,膨胀程度大的材料,其刻度间距变大,测量同一物体时读数会偏小。
【解答】20℃时两人测量同一本书长度结果相同,说明此时两把刻度尺刻度标准一致。
对于 5℃(温度低于 20℃)测量桌子长度的情况:刻度尺会收缩,若材料收缩程度大,刻度间距变小,测量读数会偏大。
对于 38℃(温度高于 20℃)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况:刻度尺会膨胀,若材料膨胀程度大,刻度间距变大,测量读数会偏小。
A、若 LA大于LB,说明 5℃时甲尺收缩程度小(或乙尺收缩程度大);38℃时甲尺膨胀程度若小于乙尺,LA'会小于LB',故该选项错误。
B、若LA'小于LB',说明 38℃时甲尺膨胀程度大(刻度间距变大更多,读数偏小更多),则 5℃时甲尺收缩程度小, 则LA大于LB,故该选项正确。
C、若 LA大于LB,说明 5℃时甲尺收缩程度大于乙尺(甲尺刻度间距变化小,读数偏小少),故该选项错误。
D、若 LA'小于LB',说明 38℃时甲尺膨胀程度大于乙尺,而非甲的膨胀程度小于乙的冷缩程度,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46.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有经验的顾客也会通过看西瓜的颜色来挑选。“拍打西瓜”的挑选方式是通过不同声音的特点辨别瓜的成熟度,科学上称为转换法。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也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其现象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酒精灯:结构:酒精灯是由灯体,棉灯绳(棉灯芯),瓷灯芯,灯帽和酒精五大部分所组成。容积:60mL,150mL,250mL和其他规格。火焰: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理论上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释放最多,致使外焰温度高于内焰。
【解答】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故答案为:A
47.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篮球比赛。小阳同学发现,篮球每次落地后反弹的高度都不相同。课后,爱动脑的小阳同学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用刻度尺、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篮球等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出了影响篮球反弹高度的因素。下表是小阳同学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篮球的材料 下落高度/cm 地面的材质 反弹高度/cm
1 PU合成皮 120 木质 90
2 PU合成皮 150 木质 105
3 橡胶 120 木质 100
4 橡胶 150 木质 115
5 橡胶 150 水泥 130
A.通过比较1、3或2、4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
B.通过比较2、5两组实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以及地面材质都有关
C.其他条件相同时,篮球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
D.实验过程中,应该让篮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
【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篮球反弹高度与材料的关系,需控制下落高度、地面材质相同;探究与下落高度的关系,需控制材料、地面材质相同;探究与地面材质的关系,需控制材料、下落高度相同。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中让篮球由静止自由下落,可保证每次下落的初始条件一致,避免外力影响实验结果。
【解答】A、比较 1、3(下落高度、地面材质相同,篮球材料不同)或 2、4(下落高度、地面材质相同,篮球材料不同)两组实验,反弹高度不同,可知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有关,故该选项正确。
B、比较 2、5 两组实验,篮球材料、地面材质均不同,存在两个变量,无法探究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料以及地面材质的关系,故该选项错误。
C、比较 1、2(材料、地面材质相同,下落高度不同)或 3、4(材料、地面材质相同,下落高度不同),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篮球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故该选项正确。
D、实验过程中让篮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可保证初始条件一致,否则无法得出相应结论,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8.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根据题意,本题是探究红、蓝、银灰、黑四色相同材质和规格的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49.科学上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   的温度定为100℃。
【答案】冰水混合物;沸水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是晶体在熔解时温度不变,冰的熔点是0 ℃ ,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的温度为不变,有沸点为100 ℃ ,据此来规定温度计的刻度。
【解答】由分析可知,科学上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沸水
50.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09米3=   厘米3=   毫升;
【答案】(1)ml
(2)dm3
(3)dm
(4)9000;9000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应用:毫升(mL)是常用的容积单位,适用于液体容积的计量,一瓶矿泉水的容积通常用毫升表示;立方分米(dm3)和立方米(m3)是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室体积较大,用立方分米计量较为合适;分米(dm)是长度单位,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 1 分米符合实际。(2)体积单位的换算:1 米3 = 106厘米3,1 厘米3 = 1 毫升,据此可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 2×105 dm3;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4)因为1米3 = 106厘米3,1厘米3 =1毫升,
所以 0.009 米3 = 0.009×106厘米3 = 9000厘米3 = 9000毫升;
51.(1)下图甲、乙、丙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   cm,乙   cm,丙   cm。
(2)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 20 圈,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 20 圈的宽度是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3)右图,温度计读数:甲   ,乙    .用温度计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   。
【答案】(1)1.2;1.40;1.70
(2)2.00;1.0
(3)18℃;-17℃;0.5℃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分度值,再读取物体两端对应的刻度值,若物体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直接读另一端刻度;若未对齐,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端刻度,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累积法测直径:对于细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累积法,即测量多圈的总宽度,再除以圈数得到单圈直径,以此减小测量误差。
(3)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柱位置读数,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解答】(1)甲刻度尺分度值为 1cm,木块长度为1.2cm;
乙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木块长度为1.40cm;
丙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木块长度为
9.70cm 8.00cm=1.70cm;
(2)20 圈金属丝的宽度为
12.00cm 10.00cm=2.00cm;
金属丝的直径为

(3)图3甲温度计一个小格代表0.5℃,所以分度都为0.5℃,用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0.5℃,其中甲温度计的液柱附近的数字自下而上越来大,所以为0℃以上,示数为:18.0℃;
乙温度计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分度值为1℃,其中乙温度计的液柱附近的刻度值自上而下越来大,所以为0℃以下,示数为:-17℃。
52.请根据实验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⑤   。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用序号)
(3)加热3毫升水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用序号)
【答案】(1)试管夹
(2)①
(3)②③⑤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常见实验仪器的识别:试管夹是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便于给试管加热等操作。
(2)仪器的加热要求:烧杯底面积较大,直接加热易受热不均而破裂,需要垫石棉网加热;试管等仪器可直接加热。
(3)加热液体的仪器选择:加热少量液体(3 毫升水)时,用试管(②)盛装液体,酒精灯(③)提供热量,试管夹(⑤)夹持试管,这些仪器配合可完成加热操作。
【解答】(1)编号⑤仪器的名称是试管夹;
(2)需要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是底面积较大的①烧杯;
(3)加热3mL水需要②试管、③酒精灯和⑤试管夹。
53.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  )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2)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3)在图丁状态下找到相关物像后,在进一步放大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物镜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增大光圈
(4)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5)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B
(2)对光
(3)C
(4)口腔上皮细胞无液泡
(5)用吸水纸吸水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 0.9% 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胀破。蒸馏水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细胞会吸水胀破,无法保持正常形态。
(2)显微镜的对光操作:对光的目的是使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反光镜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在视野中形成明亮的视野,便于观察。
(3)显微镜的放大观察操作: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同时可增大光圈使视野变亮;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换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易压坏玻片或损坏镜头,不应进行。
(4)动物细胞的结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解答】(1)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滴加清水的话,口腔上皮细胞的液体浓度大于清水溶液的浓度就会吸水膨大变形,为了使细胞不至因吸水而膨大,应选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故选B。
(2)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步操作为对光。
(3)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液泡。
5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____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下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5)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右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1)凹形液面最低处
(2)甲
(3)D
(4)20cm3
(5)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量筒的读数规范: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这样才能准确读取液体的体积。
(2)排水法测体积的误差分析:甲同学的方法是先测水的体积,再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石块体积为两者之差,此过程中石块未带出水分,测量准确;乙同学先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再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测量的石块体积偏大,所以较接近真实值的是甲。
【解答】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乙同学的操作中,将石块取出量筒时,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石块的体积偏大。
故甲测量比较准确,乙测得体积较大。
(3)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只要石块完全浸没,根据排水法原理,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深度不影响体积测量,故该选项错误。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仰视时读数会偏小,那么V总的读数偏小,根据V物=V总-V水,会导致测量的石块体积偏小,故该选项错误。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会使V总的实际体积偏小,根据V物=V总-V水,测量的石块体积偏小,故该选项错误。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粗线会排开一定的水,导致V总
的读数偏大,根据V物=V总-V水,测量的石块体积偏大,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水的体积V1=110mL,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130mL,
则小石块的体积: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5)由图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200mL=200cm3;
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55.“白菜—甘蓝”是科学家利用紫甘篮子叶细胞和白菜下胚轴细胞,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紫甘篮子叶细胞具有绿色的   (填结构名称),能进行光合作用。
(2)②不能维持白菜下胚轴细胞形态而变成圆形,说明细胞壁具有   的作用。
(3)④的细胞核内具有来源于白菜和甘蓝的   ,这是“白菜—甘蓝”表现出两种植物特征的根本原因。过程c初期,④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控制物质进出④的细胞结构是   。
【答案】(1)叶绿体
(2)支持
(3)遗传物质;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等色素,使细胞呈现绿色,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2)细胞壁的作用: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遗传物质的作用和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 “白菜 — 甘蓝” 的细胞核内有来自白菜和甘蓝的遗传物质,才会表现出两种植物的特征;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控制物质进出④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解答】(1)紫甘篮子叶细胞具有绿色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
(2)②去除细胞壁后不能维持白菜下胚轴细胞形态而变成圆形,说明细胞壁具有支持的作用,可维持细胞形态。
(3)④的细胞核内具有来源于白菜和甘蓝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控制生物性状,这是 “白菜 — 甘蓝” 表现出两种植物特征的根本原因;控制物质进出④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56.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 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来表示。
A. B.
C. D.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答案】(1)温度越高,蜂蜜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