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海市理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中国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初识二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A.温室效应
B.酸雨
②利用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光合作用
B.制碳酸饮料
C.人工降雨
D.生产化肥
探究二氧化碳
①如图所示,a、b处均放有紫色石蕊小花,______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②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烧杯内蜡烛由d到e依次熄灭,原因是______。
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1g大理石颗粒 20mL盐酸的浓度 X
甲 块状 50
乙 块状 30
丙 粉末状 18
①上表中X是______。
②甲、乙组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利用二氧化碳
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生成物甲醇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是______。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2分。
2.“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
用来切割玻璃的碳单质是______填名称,因为它具有______的性质,对应的结构模型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石墨棒可以作电极,是因为它具有______性。
如图是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__个,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个。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说法错误的是______。不定项
A.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C.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元素一定不同
D.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是因为原子内部结构不同
如图是高温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①Ⅰ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熄灭酒精喷灯
B.从石灰水中撤出导管
③Ⅰ处试管中剩余固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分析错误的是______。不定项
A.时反应开始
B.生成铜的质量为ng
C.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D.时反应结束
3.实践小组围绕“水”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水的净化:实践小组用收集到的一瓶浑浊的河水自制净水器,其流程图如下:
①常用的净水剂是明矾,作用是______。
②操作②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③操作③中反应原理是,X的化学式是______,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元素。
④有关操作①的过滤说法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过滤除去的是河水中不溶性杂质
B.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浑浊
C.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部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D.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⑤最后得到的净水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水的组成:实践小组进行水电解实验,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
①用燃着的木条靠近a管口,慢慢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球形容器中液体液面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隙变大
③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不同电压产生20mL氧气所需时间,如图。可以得出:电压为______ V时,电解速率最快。
水的用途: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用途,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测量气体的体积 B.液封形成密闭体系 C.润湿玻璃管口便于插入 D.利用水的反常膨胀,防止集气瓶炸裂
4.Ⅰ空气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气体。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______。
A.氧离子
B.个氧原子
C.个碳酸根
D.2N 2个氮分子
有关物质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Ⅱ通常,人只需要吸入空气,即可获取所需氧气,也可以人为制取氧气,应用于不同需求。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选择依据是______,分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若选择C装置收集纯净的氧气,除了集气瓶内装满水外,还应该注意______。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曲线a、b所示。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要比较两种催化剂催化效果较好的是猪肝块,还需要补充控制的条件是______。
②观察曲线a、b的变化,秒装置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如图是家庭制氧器的说明图,图中“通道”相当于下图中的______。
5.不同浓度的溶液往往有着不同用途。
如图是下,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与对应的溶液密度,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质量分数 密度
5
10
15
20
25
30
浓度不同,溶液的性质不同。
①在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溶液浓度一般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
A.蒸发皿
B.玻璃棒
C.量筒
D.电子天平
②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的意义是______。
③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的氯化钠溶液中,看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选填“沉”或“浮”。
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如表是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
②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③将2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 g。
④时,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需要蒸发的水量是______ g。能否得到的氯化钠溶液,若能,请说明配制方法,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①A;
②C;
①b;
②;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生成一定体积二氧化碳的所需时间;
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3或三;

【解析】解:①二氧化碳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而不是酸雨;故答案为:A;
②光合作用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B.制碳酸饮料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人工降雨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生产化肥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红色,因此b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故答案为:b;
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③烧杯内蜡烛由d到e依次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上表中X是生成一定体积二氧化碳的所需时间;故答案为:生成一定体积二氧化碳的所需时间;
②甲、乙组中,只有盐酸的浓度不同,盐酸的浓度越大,收集等体积二氧化碳所需时间越短,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生成物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答案为:3或三;
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答案】金刚石;硬度大;a;导电;
6;4;
CD;
①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②B;
③B
【解析】用来切割玻璃的碳单质是金刚石,因为它具有硬度大的性质,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对应的结构模型是图中的a;石墨棒可以作电极,是因为它具有导电性。
如图是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6个,最外层电子数是4个。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比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比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元素可能相同,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比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①Ⅰ处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②反应结束后先进行的操作是从石灰水中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喷灯,防止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选:B。
③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时固体质量开始减少,说明此时反应开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g,若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铜的质量为ng,若一种反应物有剩余,则生成铜的质量小于n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气体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之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时反应结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
金刚石;硬度大;a;导电;
;4;

①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②B;
③B。
根据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以及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来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元素可能相同来分析;
D、根据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来分析;
①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②根据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可以防止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来分析;
③A、根据时固体质量开始减少,说明此时反应开始来分析;
B、根据若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铜的质量为ng,若一种反应物有剩余,则生成铜的质量小于ng来分析;
C、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气体的质量来分析;
D、根据之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时反应结束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答案】①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②吸附。
③HCl;氯。
④A。
⑤混合物
①木条燃烧更剧烈。
②上升;B。
③12
D
【解析】①常用的净水剂是明矾,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故答案为: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②操作②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故答案为:吸附。
③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氯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是HCl,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氯元素由0变成和。
故答案为:HCl;氯。
④过滤除去的是河水中不溶性杂质,故选项正确。
B.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是为了防止过滤速率减慢,故选项不正确。
C.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部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故选项不正确。
D.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⑤最后得到的净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①用燃着的木条靠近a管口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支持燃烧,慢慢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剧烈。
故答案为:木条燃烧更剧烈。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球形容器中液体液面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子间隙变大。
故答案为:上升;B。
③如图可以得出:电压为12V时,电解速率最快。
故答案为:12。
、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计算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B、水能够液封形成密闭体系,故选项正确。
C、水能够润湿玻璃管口,便于插入,故选项正确。
D、利用水能够吸热降温,防止炸裂集气瓶,故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过滤除去的是河水中不溶性杂质。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是为了防止过滤速率减慢。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部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计算氧气含量。水能够液封形成密闭体系。水能够润湿玻璃管口,便于插入。利用水能够吸热降温,防止炸裂集气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B;
C;
B;
①B;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随时添加液体试剂;;
②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①温度、两种催化剂的质量;
②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装置内气体增多,同时反应放热;
B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答案为:B;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氧离子符号表示为,故A错误;
B、位于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C正确;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分子表示为,故D错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A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C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B。选择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分液漏斗的作用是随时添加液体试剂,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B;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随时添加液体试剂;;
②若选择C装置收集纯净的氧气,除了集气瓶内装满水外,还应该注意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答案为: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要比较两种催化剂催化效果较好的是猪肝块,还需要补充控制的条件是温度、两种催化剂的质量;故答案为:温度、两种催化剂的质量;
②观察曲线a、b的变化,秒装置内压强都变大;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增多,同时反应放热,压强变大;故答案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装置内气体增多,同时反应放热;
如图是家庭制氧器的说明图,图中“通道”相当于下图中的B;故答案为: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根据化学用语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原理、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图像信息来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变大;
①A;
②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16g氯化钠;
③沉;
①;
②;
③;
④50;不能,因为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因此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得不到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如图是下,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与对应的溶液密度,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变大;故答案为:变大;
①在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故答案为:A;
②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的意义是: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16g氯化钠;故答案为: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16g氯化钠;
③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的氯化钠溶液中,看到的现象应该是下沉;故答案为:沉;
①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故答案为:;
②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
③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因此将2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能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故答案为:;
④时,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设需要蒸发的水质量为x,,;不能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因为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因此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得不到的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50;不能,因为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因此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得不到的氯化钠溶液。
如图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变大;浓度不同,溶液的性质不同;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溶液结晶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交点的含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