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伐檀》同步练习(含答案)(两份打包)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伐檀》同步练习(含答案)(两份打包)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伐檀》同步练习(一)2025-2026学年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给横线上的字注音
1. 伐檀( ) 2. 干河之侧( ) 3. 置之河之辐( )
4. 置之河之轮( )5.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6. 三百廛兮( ) 7.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
置之河之漘兮( ) 9.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10.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二、词语解释
1. 伐檀:
2. 干:
3. 辐:
4. 轮:
5. 廛:
6. 县:
7. 貆:
8. 特:
9. 漘:
10. 鹑:
11. 素餐:
12. 素飧:
13. 素饮:
14. 瞻:
15. 狩:
16. 猎:
17. 彼:
18. 君子:
19. 胡:
20. 尔:
通假字
21. 县:
22. 鹑:
一词多义
23. 伐
(1)伐檀兮( )
(2)齐师伐我(《左传》)( )
(3)自矜功伐(《史记》)( )
24. 干
(1)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2)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
(3)口干舌燥( )
25. 市
(1)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木兰诗》)( )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
古今异义
26. 涕
(1)古义(《伐檀》语境延伸):
(2)今义:
27. 市
(1)古义(诗中):
(2)今义:
28. 君子
(1)古义(诗中):
(2)今义:
29. 素餐
(1)古义(诗中):
(2)今义:
特殊句式
30.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式类型:____,翻译:________ )
31.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句式类型:____ ,翻译:________ )
32.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句式类型:____ ,翻译:________ )
33. 胡取禾三百亿兮?(句式类型:____ ,翻译:________ )
三、文学常识
1. 《伐檀》选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_______篇,又称《____________》。
2. 《诗经》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伐檀》就属于____________;表现手法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六义”。
3. 《伐檀》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填“佚名”或具体作者),诗歌采用____________的手法,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____________的不满和反抗,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色彩。
4. “坎坎伐檀兮”中的“坎坎”是____________词,模拟伐木的声音,这种以声音开篇的写法在《诗经》中很常见,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创作风格。
5. 选词填空:(讽刺 劳动 现实主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剥削)
(1)《伐檀》通过描写劳动者的艰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不劳而获的贵族阶级,是《诗经》中____________风格的代表作。
(2)《诗经》的“六义”中,____________是宗庙祭祀的乐歌,____________是宫廷宴享的乐歌,____________是民间歌谣。
(3)“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直接铺陈伐木的场景;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则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将贵族比作大老鼠。
四、考题训练(选择题)
1. 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檀(tán) 干(gān) 辐(fú) 县貆(xuán huán)
B. 廛(chán) 特(tè) 漘(chún) 鹑(chún)
C. 素餐(cān) 狩(shǒu) 猎(liè) 瞻(zhān)
D. 亿(yì) 囷(qūn) 飧(sūn) 饮(yǐ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伐檀 河干 车辐 县貆
B. 素餐 胡瞻 尔庭 县特
C. 坎坎 伐檀 置之 河漘
D. 不狩 不猎 素飧 素饮
3. 下列对“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悬”,悬挂 B. 县城 C. 行政区域 D. 悬挂的东西
4. 下列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中“素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吃素食 B. 白吃饭,不劳而获 C. 简单的饭菜 D. 素净的餐具
5. 下列关于《伐檀》的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自《诗经·魏风》 B. 属于“风”的范畴
C. 运用了“赋、比、兴”中的赋和比 D. 是贵族文人创作的诗歌
6. 下列对“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中“坎坎”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拟声词,模拟伐木的声音 B. 表现了伐木劳动的艰辛
C. 营造了热闹欢快的劳动氛围 D. 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7. 下列句子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坎坎伐檀兮 B.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C. 不狩不猎 D.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8. 下列对《伐檀》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赞美伐木工人的勤劳勇敢 B. 描写黄河边的劳动场景
C. 批判贵族阶级的不劳而获 D.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下列对《伐檀》语言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 语言质朴通俗,贴近生活
C.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D. 辞藻华丽,多用典故
10. 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录了从夏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B.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是民间歌谣
C. “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D.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1. 下列句子中,与“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语气一致的一项是( )
A.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B.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C. 胡取禾三百囷兮? D.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2. 下列对“胡取禾三百廛兮?”中“胡”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 B. 胡须 C. 胡人 D. 随意
13. 下列对《伐檀》结构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结构不同 B. 三章内容重复,没有变化
C. 三章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强烈 D. 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
14. 下列词语中,与“伐檀”的“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伐薪烧炭南山中 B. 伐罪吊民 C. 自伐者无功 D. 伐竹取道
15. 下列对《伐檀》中劳动者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勤劳能干,不辞辛劳 B. 敢于质疑,反抗不公
C. 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D. 头脑清醒,明辨是非
五、课文理解
课文文段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饮兮!
1. 诗歌开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 三章诗中分别描写了“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与主题有什么联系?
3.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这三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4. 诗中的“君子”指的是什么人?诗人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5. 全诗三章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六、课外阅读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 《硕鼠》与《伐檀》都选自《诗经·魏风》,两首诗在体裁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 《硕鼠》中“硕鼠”比喻什么?这种写法与《伐檀》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3.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但其情感表达和反抗方式有什么不同?
4. 《硕鼠》中“乐土”“乐国”“乐郊”指的是什么?体现了劳动者怎样的愿望?
5. 结合《伐檀》和《硕鼠》,谈谈《诗经·魏风》的诗歌特点。
6. 两首诗都采用了反复咏唱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 fá tán 2. gān 3. fú 4. lún 5. xuán huán 6. chán 7. tè 8. chún 9. xuán chún 10. cān
二、词语解释
1. 伐檀:砍伐檀树。
2. 干:河岸。
3. 辐:车轮的辐条。
4. 轮:车轮。
5. 廛:古代计量土地的单位,一说指一家所居的房地。
6. 县:通“悬”,悬挂。
7. 貆:幼小的貉,一种野兽。
8. 特:三岁的兽,一说指大兽。
9. 漘:水边,河岸。
10. 鹑:鹌鹑,一种小鸟。
11.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2. 素飧:白吃晚饭,指不劳而获。
13. 素饮:白喝酒,指不劳而获。
14. 瞻:看见,望见。
15. 狩:冬天打猎。
16. 猎:夏天打猎,后泛指打猎。
17. 彼:那,那些。
18. 君子:诗中指不劳而获的贵族阶级。
19. 胡:为什么。
20. 尔:你,你们。
通假字
21. 县:通“悬”,悬挂。
22. 鹑:通“鶉”,鹌鹑。
一词多义
23. 伐
(1)砍伐 (2)攻打,讨伐 (3)功劳,功绩
24. 干
(1)河岸 (2)盾牌,代指战争 (3)干燥
25. 市
(1)买 (2)集市 (3)买
古今异义
26. 涕
(1)古义:眼泪 (2)今义:鼻涕
27. 市
(1)古义:买 (2)今义:集市,市场
28. 君子
(1)古义:诗中指贵族阶级 (2)今义:指品德高尚的人
29. 素餐
(1)古义:白吃饭,不劳而获 (2)今义:吃素食
特殊句式
30. 判断句 翻译:那些所谓的君子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啊!
31. 倒装句(宾语前置) 翻译:不打猎不捕鱼,为什么看到你的庭院里挂着幼小的貉呢?
32. 省略句 翻译:叮叮当当砍伐檀树啊,把它放在河岸上啊。
33. 倒装句(宾语前置) 翻译:为什么夺取我三百捆粮食啊?
三、文学常识
1. 诗经 魏风 诗歌 305 诗三百
2. 风 雅 颂 风 赋 比 兴
3. 佚名 讽刺 剥削阶级 现实主义
4. 拟声 质朴自然(或现实主义)
5. (1)劳动 讽刺 现实主义 (2)颂 雅 风 (3)赋 比
四、考题训练(选择题)
1. B 2. A 3. A 4. B 5. D 6. C 7. B 8. C 9. D 10. C 11. C 12. A 13. C 14. A 15. C
五、课文理解
1. 描绘了劳动者叮叮当当砍伐檀树,并将檀木放在河岸上的劳动场景。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方式,营造了质朴的劳动氛围,为下文的质疑和反抗做铺垫。
2. 特点:运用叠词和比喻,描绘了河水清澈、波纹各异的景象,画面清新自然。联系:以清澈的河水反衬贵族阶级的贪婪丑恶,突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正直,强化了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
3. 三个问句层层递进,语气强烈,直接质问贵族阶级不劳而获的行为,表达了劳动者的困惑和愤怒,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和感染力。
4. “君子”指的是当时的贵族阶级。诗人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满、批判和讽刺,指责他们不劳而获、贪婪自私。
5. 结构上: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近,形成反复咏唱的结构;内容上:三章主题一致,都是批判贵族不劳而获,只是更换了“檀”“辐”“轮”“貆”“特”“鹑”等词语。好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层层递进地强化了情感表达,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六、课外阅读
1. 相同之处:都属于《诗经》中的“风”,是民间歌谣;都采用了反复咏唱的结构;都是四言诗,语言质朴通俗。
2. “硕鼠”比喻贪婪的贵族阶级。《硕鼠》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将贵族比作大老鼠;《伐檀》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直接铺陈劳动场景和质问贵族的行为。
3. 情感表达:《伐檀》直接质问和批判,情感强烈直白;《硕鼠》既有不满,又带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更复杂。反抗方式:《伐檀》是直接质疑和批判;《硕鼠》是选择逃离,寻找“乐土”,是一种间接的反抗。
4. “乐土”“乐国”“乐郊”指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劳动者能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体现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剥削制度的厌恶。
5. 《诗经·魏风》的诗歌特点:(1)现实主义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遭遇;(2)语言质朴通俗,贴近生活;(3)采用反复咏唱的形式,增强韵律美和情感表达;(4)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抗不公和剥削。
6. 反复咏唱的形式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便于传唱;同时层层递进地强化了情感表达,使主题更加鲜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伐檀》同步练习(二)2025-2026学年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给横线上的字注音
1. 涟猗( ) 2. 三百囷兮( ) 3. 不素飧( ) 4. 河之漘( )
5. 县鹑( ) 6. 不狩( ) 7. 胡瞻( ) 8. 伐辐( )
9. 三百亿兮( ) 10. 素饮( )
二、词语解释
1. 涟猗:
2. 囷:
3. 飧:
4. 漘:
5. 亿:
6. 劳:
7. 德:
通假字
8. 县:
9. 逝:
一词多义
10. 清
(1)河水清且涟猗( )
(2)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 )
11. 顾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2)顾野有麦场(《狼》)( )
古今异义
12. 去
(1)古义(延伸):
(2)今义:
13. 国
(1)古义(延伸):
(2)今义:
特殊句式
14. 莫我肯劳。(句式类型: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 )
15. 胡取禾三百囷兮?(句式类型: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 )
三、文学常识
1. 《诗经》中的“风”又称“____________”,共160篇,是各地民间歌谣的汇集,《伐檀》选自《诗经·》。
2. 《诗经》的“六义”中,____________是直接铺陈叙述,____________是比喻,____________是起兴;《伐檀》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3. 《伐檀》采用____________的章法结构,各章仅更换部分关键词语,这种写法能增强诗歌的____________和情感表达力度。
4. 选词填空:(现实主义 讽刺 劳动 国风 生活 韵律美 赋 比 重章叠句)
(1)《伐檀》是____________风格的代表作,通过描写____________场景,了贵族阶级的不劳而获。
(2)《诗经》“风”又称,真实记录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_百态,语言质朴自然。
四、考题训练(选择题)
1. 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涟猗(yī) 囷(qūn)
B. 飧(sūn) 漘(chún)
C. 鹑(chún) 狩(shǒu)
D. 瞻(zhān) 辐(fú)
2.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县鹑 素飧 河漘
B. 三百囷 不狩不猎 胡瞻
C. 伐辐 素饮 涟猗
D. 彼君子 不素餐 县特
3. 下列对“县”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悬”,悬挂 B. 县城 C. 行政区域 D. 悬挂的猎物
4. 下列对《伐檀》表现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要运用“比” B. 主要运用“赋”
C. 主要运用“兴” D. 兼用“赋、比、兴”
5. 下列对“重章叠句”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增强韵律美 B. 强化情感递进
C. 避免内容重复 D. 加深主题印象
6. 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录西周至战国诗歌
B. “雅”是宫廷宴享乐歌
C. “六义”仅指“风、雅、颂”
D. 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7. 下列对“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中“素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单的晚餐 B. 白吃晚餐,不劳而获
C. 素食晚餐 D. 素净的餐具
8. 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坎坎伐檀兮 B. 置之河之干兮
C. 莫我肯顾 D. 河水清且直猗
9. 下列对《伐檀》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 B. 批判贵族阶级的剥削压迫
C. 描写黄河边的劳动场景 D.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 下列对“坎坎”一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拟声词,模拟伐木声 B. 表现劳动的艰辛
C. 营造欢快的劳动氛围 D. 增强诗歌节奏感
五、课文理解
课文文段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饮兮!
1. 诗中“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河水清且涟猗” “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且沦猗”中的“涟” “直” “沦”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水波形态?与主题有何关联?
3. 诗中的“君子”与现代汉语中“君子”的含义有何不同?诗人用这一称呼有什么讽刺意味?
4. 全诗三章的情感是如何层层递进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5. 诗歌以“坎坎伐檀”开篇,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6. 如何理解《伐檀》的“讽刺”艺术?请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7. 诗中的劳动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不满?这种方式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8. 结合《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谈谈《伐檀》的价值所在。
六、课外阅读
七月(节选)
《诗经·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1. 《七月(节选)》与《伐檀》均为《诗经》中的现实主义名篇,两首诗在题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 两首诗都描写了“劳动”,但表达的主题不同,请简要分析。
3. 《七月(节选)》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体现了劳动女性怎样的处境?与《伐檀》中劳动者的反抗精神有何区别?
4. 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说明。
5. 结合两首诗,谈谈《诗经》中“风”诗反映社会现实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字注音
1. yī 2. qūn 3. sūn 4. chún 5. xuán chún 6. shòu 7. zhān 8. fú 9. yì 10. yǐn
二、词语解释
1. 涟猗:水面细密的波纹。
2. 囷:圆形的谷仓。
3. 飧:晚饭,这里指白吃晚饭(不劳而获)。
4. 漘:水边,河岸。
5. 亿:古代计量粮食的单位(一说十万为亿)。
6. 劳:慰劳,体恤。
7. 德:感激,感念。
8. 县:通“悬”,悬挂。
9. 逝:通“誓”,发誓。
10. 清:(1)清澈 (2)清白、纯洁
11. 顾:(1)照顾、顾念 (2)看见、回头看
12. 去:(1)古义:离开 (2)今义:前往、到……去
13. 国:(1)古义:邦国、都城 (2)今义:国家
14. 宾语前置 翻译:(你)不体恤我(的辛劳)。
15. 宾语前置 翻译:为什么夺取我三百仓粮食啊?
三、文学常识
1. 国风 魏风
2. 赋 比 兴 赋
3. 重章叠句 韵律美
4. (1)现实主义 劳动 讽刺 (2)国风 生活
四、考题训练(选择题)
1. C 2. B 3. A 4. B 5. C 6. B 7. B 8. C 9. B 10. C
五、课文理解
1.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贵族掠夺财富之多,强化了对剥削行为的批判力度,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2. “涟”指细小波纹,“直”指直线波纹,“沦”指圆形波纹;以清澈河水的纯净反衬贵族阶级的贪婪丑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批判的感染力。
3. 诗中的“君子”指不劳而获的贵族,现代汉语中“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诗人用尊称称呼剥削者,形成名与实的反差,讽刺其虚伪贪婪、名不副实。
4. 从“不素餐”(白吃饭)到“不素飧”(白吃晚饭)再到“不素饮”(白喝酒),批判范围逐渐扩大,语气从质疑转向强烈谴责,情感层层递进。
5. 以拟声词“坎坎”开篇,模拟伐木声,生动再现劳动场景,营造质朴的劳动氛围;为下文质问贵族的不劳而获做铺垫,使情感转折自然。
6. 诗歌通过“君子”的尊称与“素餐”的实质形成反差,表面恭敬实则批判;以劳动者的辛勤与贵族的安逸对比,含蓄揭露剥削本质,讽刺委婉而有力。
7. 通过反问句直接质问(如“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表达不满;体现了劳动者勇敢正直、敢于反抗不公的性格特点。
8. 《伐檀》真实描绘了劳动场景和阶级矛盾,直接抒发劳动者的诉求,是《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为后世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六、课外阅读
1. 相同之处:都以“劳动”为核心题材,真实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状态。
2. 《伐檀》通过劳动场景批判贵族的不劳而获,主题是反抗剥削;《七月(节选)》详细描写四季农事劳作和劳动者的艰辛处境,主题是反映农事生活的艰辛与压迫。
3. 体现了劳动女性被贵族强迫占有、身不由己的悲惨处境;《伐檀》中劳动者主动质问反抗,而《七月(节选)》中劳动者更多是被动承受压迫,缺乏直接反抗的意识。
4. 共同特点:语言质朴通俗,贴近生活;采用四言句式,节奏明快;运用反复咏唱(如《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增强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5. 特点: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载体,不做空洞议论;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社会现实;情感表达真挚自然,或直接反抗,或含蓄倾诉;语言质朴无华,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