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36 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苏打水 C.蔗糖水 D.泥浆
2.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的是( )
A.淀粉 B.蔗糖 C.食盐 D.植物油
3.下列各组物质中,经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C.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
4.20℃时,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 克/100 克水,在该温度下,不能配得的溶液是( )
A. 0.9%的生理盐水 B. 20%的 溶液
C. 26.5%的 溶液 D. 36%的 溶液
3溶液可用作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 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请完成各小题。
序号 ① ② ③ ④
3的质量
10 20 30 40
/
水的质量/ 100 100 100 100
5.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0②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0 × 100%
B.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 60℃时的 3溶液降温至 40℃,一定有晶体析出
D. 60℃时, 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1:10
7.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A.温度 B.搅拌 C.溶质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8.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100 克水。能证明如图烧杯中是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实验是( )
第 1页,共 6页
A.称量溶液质量为 136 克 B.加入氯化钠,有固体不溶
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 D.测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9:25
9.如图所示,向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均全部溶解,得到 20℃的溶液.对甲、
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溶剂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D.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10.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2 +
2 2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的化学式为 2 B. 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11.色氨酸( 11 12 2 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用牛奶、核桃、黑芝麻等加以改
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色氨酸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 B.色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4
C.色氨酸中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 D.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生理盐水用于人体输液,一瓶生理盐水标签部分内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50
2.25
0.9%氯化钠注射液
A.该盐水中含水 250 毫升 B.该盐水中含氯化钠 2.25 克
C.该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D.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盐水的质量分数会小于 0.9%
13.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的依据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
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
是( )
第 2页,共 6页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14.4%硼酸洗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进行如下实验配制 4%硼酸溶液(如表为硼酸的溶解度)。
实验 温度 硼酸的溶解度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步骤 (℃) ( /100 水)
10℃时,取 4.0 硼酸,加入 46
硼酸部分溶解 10 3.65

Ⅱ 升温至 40℃ 硼酸完全溶解 20 4.87
Ⅲ 继续加入 50 水 配置完成 40 8.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的溶解度为 3.65 /100 水
B.可通过充分搅拌使步骤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
C.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8%
D.所得溶液在 20℃时会析出固体,浓度减小
15.开展跨学科研究学习,才能深入理解学科本质。试管内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且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其
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现象(提示:相同体积的水,溶解
固体越多,密度越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的溶液仍可能是饱和溶液
B.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小木块浸入硝酸钾溶液内的体积将增大
D.把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硝酸铵固体,现象不同
1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 3页,共 6页
A. 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B. 2℃时,80 甲物质完全溶解至少需要水 100
C.由图二所示实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物质
D.根据图二②③的溶液状态变化,可知“某一步操作”为升温
17.物质 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通过操作Ⅰ(不加水)形成如图所示结果。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物质 可能是混合物
B.操作Ⅰ一定是升高温度
C.甲中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乙中的溶质种类一定比甲中的多
18.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均正确且对应的是( )
A.氧化铁 3 3 B.氯化氨 4 C.硝酸钾 3 D.硫酸钠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
19.把 50 克 98%的浓 2 4配制成 20%的稀 2 4,需要加水______克.
20.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50 质量分数为 6%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量取水时
除了用到量筒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若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
______(填“仰视”或“俯视”)量筒读数所致。
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点的含义是______。
(2)在 2℃时,将 50 的甲物质加入到 50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
量为______ 。
(3)将 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1℃,析出晶体
最多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甲 .乙 .丙 .无法确定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一: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5 水,再分别加入 1 :碘、 4、植物油。另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5 汽
油,再分别加入 1 :碘、 4、植物油。
(1)实验结论与解释: 4易溶于水,但在汽油中几乎不溶,说明物质溶解性与______有关;碘和植物油
第 4页,共 6页
在水中几乎不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实验二:①在两个 100 烧杯中各装 50 水,分别加入 6 4晶体
实验组溶 解的快慢
大颗粒状的 4晶


研细的 4晶体 快
②向盛有 50 水的两个烧杯各加入 6 相同的 4晶体:
实验组溶解的快慢
冷水 慢
热水 快
(2)实验二的①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控制变量是______,实验结论与解释:______、
______两个因素对物质溶解速度的有影响。
(3)实验三:向上述盛有 50 冷水的烧杯中继续加入 4粉末,发现有绿色晶体析出。再加入少量
固体,______(填:能或否)溶解,理由是______实验结论与解释: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
______(填:有或无)限度的。
实验四:取 、 、 三支大试管各加入 10 水并加热煮沸,移开酒精灯,立即分别加入 3.5 、 4 3、
固体。
(4)观察到加入 固体的试管现象:______,用温度计测另外两支试管,加入______固体的试管温度下
降不大,另一支试管温度下降明显。
(5)实验结论与解释:物质的溶解伴随______的变化,有些变化不明显。
第 5页,共 6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6.D 、C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95
20.胶头滴管 俯视
21. 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75
22.溶剂种类;溶质种类;
溶质颗粒大小;溶解速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颗粒大小;温度;
能;向硫酸亚铁溶液中继续加 4,有绿色晶体析出,说明形成的是硫酸亚铁的饱和溶液。继续向该溶
液中加入另一种溶质,并不影响溶剂对氯化钠的溶解;有;
水沸腾更剧烈; ;
热量
第 6页,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