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滨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滨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A B A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B
1.B
【详解】A.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为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该反应不是在水溶液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
B.硅酸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正确;
C.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但强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少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3ClO-+H2O=+2HClO+Cl-,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均为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合理,A正确;
B.氢燃料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CO2,有助于减少碳排放,B正确;
C.风能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正确;
D.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利用不依赖化学反应(如太阳能通过光电效应,核能通过核反应),因此,并非所有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错误;
答案选D。
3.A
【详解】A.Ba(OH)2·8H2O(s)与氯化铵(s)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正确;
B.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B错误;
C.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C错误;
D.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与过量溶液反应生成,而不是生成沉淀,第一步转化不成立,A错误;
B.盐酸酸性比亚硫酸强,与溶液不反应,第二步转化不成立,B错误;
C.与溶液不直接反应,无法生成,第二步转化不成立,C错误;
D.酸性强于碳酸,碳酸强于硅酸,故与反应生成,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工业制取高纯硅的步骤为:SiO2与焦炭高温生成粗硅,粗硅与HCl反应生成SiHCl3,再与H2高温还原得到纯硅,所有步骤均符合实际工业流程,A正确;
B.工业制硝酸中,NH3催化氧化应生成NO而非NO2,后续步骤需NO进一步氧化为NO2,NO2再与水反应,B错误;
C.工业制硫酸时,黄铁矿(FeS2)燃烧应生成SO2而非S,后续步骤需SO2催化氧化为SO3,再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C错误;
D.海水提取镁时,电解MgCl2溶液无法得到金属镁,需电解熔融MgCl2,D错误;
答案选A。
6.B
【详解】A.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保留分子形式,不能拆写为H ,正确写法应为,A错误;
B.Cl2与OH 在常温下反应生成Cl 、ClO 和H2O,方程式配平且电荷守恒,符合漂白液制备反应,B正确;
C.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反应产物复杂,一般不要求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C错误;
D.过量SO2与OH 反应生成而非,正确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甲醛,A正确;
B.单晶硅用作半导体材料是因为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与空间网状结构无关,B错误;
C.氨气作制冷剂因易液化,汽化时吸热,与其溶解性无关,C错误;
D.SO2的杀菌抗氧化作用基于其还原性,而非毒性,D错误;
故答案选A。
8.B
【详解】A.单质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作芯片,A正确;
B.SiC(碳化硅)属于新型陶瓷,铝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的结合,不属于硅酸盐,B错误;
C.六方与立方金刚石均为碳元素的不同晶型,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硅基半导体利用了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光纤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 D正确;
答案选B。
9.C
【详解】A.未说明22.4L溴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Br 失去的电子数,A错误;
B.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盐酸中的Cl 生成,引入杂质,不能用盐酸酸化,应使用硫酸,B错误;
C.D中冷蒸馏水可降低温度使溴蒸气液化,同时通过液封减少溴的挥发,C正确;
D.和溴蒸气均具有氧化性,都能氧化I 生成,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D错误;
故答案选C。
10.C
【详解】A.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热量、光能、电能等形式,并非只有热量变化,A错误;
B.吸热或放热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取决于具体反应条件,与反应本身吸放热无必然联系,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ΔH)是状态函数,仅由始态和终态决定,与反应途径无关,C正确;
D.只有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则相反,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硝酸工业生产中,NH3催化氧化的正确产物是NO而非N2,正确反应为,A错误;
B.黑火药爆炸反应中,S、KNO3和C反应生成K2S、N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过量Cl2能将全部氧化,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A。
12.C
【详解】A.e为H2S(-2价硫的氢化物),g为SO2(+4价硫的氧化物),二者发生归中反应:2H2S + SO2 = 3S↓ + 2H2O,生成f(S单质),A正确;
B.a为HCl(-1价氯的氢化物),b为Cl2(0价氯的单质),含有HCl的Cl2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再经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Cl2,B正确;
C.c为Cl的酸性氧化物(如Cl2O,+1价),g为SO2(+4价),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1∶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O+2SO2+3H2O = 2HCl+2H2SO4(h),应生成h的同时生成HCl(强酸),并非弱酸,C错误;
D.f为S单质(用于制火药),实验室通过氧化a(HCl)制备b(Cl2)(如MnO2与浓HCl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D。
13.D
【分析】Ⅰ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气体经导管进入装置Ⅱ(装置Ⅱ能防止倒吸),然后通入装置Ⅲ的硫酸亚铁溶液中,使生成的NO进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Fe(NO)SO4,若生成Fe(NO)SO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据此解答。
【详解】A.装置Ⅰ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能是NO和具支试管内的空气反应生成NO2,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故A错误;
B.NO2和少量空气反应生成NO2,NO2和少量挥发的H2O反应生成HNO3,硝酸与氨化合生成NH4NO3,不一定是挥发的硝酸反应,故B错误;
C.装置Ⅲ中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NO进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Fe(NO)SO4,也可能是亚铁离子被少量空气氧化为铁离子,故C错误;
D.Cu可以通过推拉进入或者脱离和硝酸的接触,可通过调节铜丝高度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反应①中,是氧化剂(Si从+4价被还原为0价),C是还原剂(从0价被氧化为+2价),1 mol对应2 mo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
B.可逆反应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而反应②(300℃)和反应③(1100℃)条件不同,无法互为可逆反应,B错误;
C.4个反应中均有单质参加反应(与化合物反应)、且有单质生成(也有化合物生成),属于置换反应,且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单质生成化合物,而化合物中元素生成单质),因此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反应②生成的用于反应③,反应③生成的HCl用于反应②,HCl和可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B。
15.(1)
(2)ABC
(3)
(4)
(5)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再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分析】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和淡黄色S单质沉淀,所以气体A为SO2,沉淀C为S单质,溶液B为硫酸钠溶液。
【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气体为。
(2)A.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项正确;
B.隔绝空气加热分解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和中的硫元素均不是最高价,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
D.物质是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D项错误;
故选ABC。
(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溶液中通入足量生成酸式盐,因此方程式为。
(5)样品中含有亚硫酸根和硫酸根,因此检测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再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16.(1)黄色
(2)ABC
(3)氧化
(4)
(5)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再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分析】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和淡黄色S单质沉淀,所以气体A为SO2,沉淀C为S单质,溶液B为硫酸钠溶液。
【详解】(1)溶液中一定有,故焰色为黄色。
(2)A.由流程图可知气体为;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项正确;
B.隔绝空气加热分解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和中的硫元素均不是最高价,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
D.物质是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D项错误。
(3)通入溶液中产生淡黄色单质硫沉淀,体现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4)溶液中通入足量生成酸式盐,因此方程式为。
(5)样品中含有亚硫酸根和硫酸根,因此检测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再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17.(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MgCO3+2H+= Mg2++CO2↑+H2O
(2)2Fe2++ H2O2+2H+=2Fe3++ 2H2O
(3)过滤
(4)AC
(5)SO2+Ca(OH)2=CaSO3+H2O
(6)CO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菱镁矿中加入稀硫酸酸浸,将碳酸镁、碳酸亚铁转化为硫酸镁、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将溶液中的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铁和硫酸镁溶液;硫酸镁溶液蒸发至干得到硫酸镁固体;硫酸镁固体与木炭混合煅烧得到氧化镁、可以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可以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
【详解】(1)加入稀硫酸前,将菱镁矿进行粉碎处理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提高酸浸率;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 Mg2++CO2↑+H2O;
(2)由分析可知,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H2O2+2H+=2Fe3++ 2H2O;
(3)由分析可知,操作Ⅱ为固液分离的过滤操作;
(4)由分析可知,煅烧会产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可以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所以直接排放煅烧后产生的尾气,可能会导致气候变暖和形成酸雨,故选AC;
(5)二氧化硫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6)若煅烧过程中木炭添加过多,木炭会生成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中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所以煅烧过程中需控制木炭的添加量。
18.(1)2N(g) M(g)
(2) t3 增大
(3) 7:10 75%(或0.75)
(4)物质的形态(或固体的表面积)
(5)实验3和实验4(或实验3、4或3,4)
(6)铁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开始时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随硫酸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详解】(1)小问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的N为6 mol,生成的M为3 mol,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N减小,为反应物、M增加,为生成物,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三个时刻中,只有t3时刻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此时处于平衡状态;t3后的某一时刻给体系升高温度,温度升高导致v(正)将增大。
(3)根据pV=nRT,温度,容器体积不变时,压强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和反应前气体的压强之比是(5+2):(2+8)=7:10;平衡时N的转化率为。
(4)实验1、2的变量为铁的形态,表明物质的形态(或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5)实验3、4的变量为温度,故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实验3、4。
(6) 由实验表格可知,温度、浓度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实验开始后,会出现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速率减慢,分析其原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开始时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随硫酸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滨城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共热制氨气:
B.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C.少量通入溶液中:
D.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2.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B.北京冬奥会的交通工具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C.能源供给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发电,风能和太阳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符合未来新能源的特点,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与氯化铵(s)混合
B.酒精燃烧
C.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
D.催化氧化制取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浓H2SO4(l)SO2(g)BaSO3(s)
C.NH3(g)NO(g)NaNO3(aq)
D.Na2CO3(aq)CO2(g)H2SiO3(s)
5.工业中物质的制备与转化具有重要的应用,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或处理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工业制取高纯硅:(粗)(纯)
B.工业制硝酸:
C.工业制硫酸:黄铁矿98.3%的浓硫酸吸收
D.海水提取镁:海水(aq)
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水垢:
B.制漂白液:
C.常温下,向浓硝酸中加入铁:
D.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溶液中: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用清除甲醛,体现了的氧化性
B.单晶硅为空间网状结构,可用作信息工业的半导体材料
C.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用作制冷剂
D.是一种有毒气体,故葡萄酒里含有的具有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8.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华为首款5G手机搭载“麒麟980”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天问一号”探测器上使用的新型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属于新型硅酸盐材料
C.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纯相六方金刚石,六方金刚石是立方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D.现代AI依赖的算力源自硅基半导体,而二氧化硅制成的光纤承担全球AI数据交换
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制备高纯度溴:将KBr和固体混合均匀放入B中,D中加入冷的蒸馏水;由A向B中滴加适量酸酸化,水浴加热蒸馏;然后将D中的液体分液、干燥、蒸馏,得到高纯度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生成22.4L溴时,失去2 mol e-
B.本实验酸化步骤可用盐酸酸化
C.D中蒸馏水的作用为液封和降低温度,减少溴的挥发
D.气体和溴蒸气都为红棕色气体,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D.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11.下列化学反应表示错误的是
A.硝酸工业生产中NH3发生的反应:
B.黑火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的反应为:
C.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混合发生中毒事件:
D.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12.部分含氯或含硫物质的“价-类”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与g反应可以得到f
B.将含有a的b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可提纯b
C.向水中以=同时通入c和g,反应生成h的同时生成一种弱酸
D.f可用于制造火药等,实验室可氧化a制备b
1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NO的性质。已知:Fe(NO)SO4为棕黄色。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启动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Cu和硝酸反应生成了NO2
B.装置Ⅱ中产生“白烟”,一定是挥发的硝酸气体与氨化合生成NH4NO3
C.装置Ⅲ中溶液变为棕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3+
D.本实验通过调节铜丝高度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14.工业上制备高纯硅和氮化镓的原理如下:
①;
②;
③;
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反应②和反应③互为可逆反应
C.上述反应都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存在如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 。(3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2分)
A.气体通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B.隔绝空气加热分解为氧化还原反应
C.、和均具有还原性
D.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分)
(4)溶液中通入足量氧气生成一种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
(5)设计实验验证某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2分)
16.存在如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B的焰色试验显示的颜色是 。(2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2分)
A.气体通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B.隔绝空气加热分解为氧化还原反应
C.、和均具有还原性
D.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3)气体A通入硫化氢溶液,也会产生淡黄色沉淀C,体现气体A具有 性。(2分)
(4)溶液中通入足量氧气生成一种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
(5)设计实验验证某亚硫酸钠固体已部分被氧化: 。(2分)
17.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
(1)加入稀硫酸前,常将菱镁矿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 ;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分)
(2)在滤液Ⅰ中加入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分)
(3)操作Ⅱ的名称是 。(2分)
(4)如直接排放煅烧后产生的尾气,可能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3分)
A.气候变暖 B.臭氧空洞 C.形成酸雨
(5)为实现节能减排,依据“绿色化学”思想,现选用石灰乳对煅烧后的尾气进行吸收。请写出SO2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
(6)煅烧过程中需控制木炭的添加量,若木炭添加过多,会生成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中毒的有害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3分)
18.I.在一定温度下,4 L恒容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
(2)、、三个时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为 (填“”“”“”),后的某一时刻给体系升高温度,v(正)将 (填“增大”或“减小”)。(4分)
(3)平衡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和反应前气体的压强之比是 ,平衡时N的转化率为 。 (4分)
II.某学习小组利用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铁的质量(g) 铁的形态 (mL) () 反应前溶液的温度(℃) 金属完全消失的时间(s)
1 1.0 片状 50 0.8 20 200
2 1.0 粉状 50 0.8 20 25
3 1.0 片状 50 1.0 20 125
4 1.0 片状 50 1.0 35 50
(4)实验1、2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2分)
(5)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2分)
(6)实验开始后,会出现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速率减慢,分析其原因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