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双十中学九年级(上)10 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以下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其从事的研究方向属于化学领域的是( )
A.黄旭华:战略核潜艇 B.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
C.顾诵芬:飞机气动布局 D.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
2.2025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B.深埋废旧电池防止污染
C.设计家庭低碳行动方案 D.回收化学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
3.鸡蛋气室中的气体来源于空气。气室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
A. 2 B. 2 C. 2 D. 2
4.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78%
C.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空气可直接用于医疗急救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占比虽然很小,但用途广泛
5.“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汽化
B.酒精燃烧
C.液态水沸腾
D.水蒸气液化
6.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透光性好 B.见光易分解 C.易溶于水 D.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7.试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试管口朝向会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 )
A. 加入块状固体 B. 滴加液体试剂
C. 给液体加热 D. 给固体加热
第 1页,共 10页
8.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如图)可以监测空气质量状况。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板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污染物传感器主要用于测定 2的含量
C.气象参数传感器能够测定空气的温度、湿度等
D.利用该种设备可实时监测不同地方的空气质量状况
9.白炽灯泡的结构如图,通电后钨丝在高温下发光。生产时灯泡内可能会混入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钨丝的熔点低
B.两侧的金属丝不导电
C.灯泡内填充氮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活泼
D.白炽灯工作时,红磷能消耗残留氧气
10.2025 年 5 月,《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加压“看见”固体氢的结构。氢气加压
的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
A.氢分子质量变小 B.氢分子间隔变小
C.氢分子停止运动 D.氢分子化学性质改变
11.小文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
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利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白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 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C.通过 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 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重新燃烧
第 2页,共 10页
12.如图实验中用铂丝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便于气体导出,最右侧导管伸入集气瓶内不能过长
B.若制备过程中瓶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内液面会上升
C.反应后铂丝质量不变
D.可通过铂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3.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往 2 2溶液中加入少量红砖粉,迅速产生气泡,可验证红砖粉是催化剂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 2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可推测 2具有可燃性
C.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该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3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 与 的个数比为 1:3
15.兴趣小组利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测量木条和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集气瓶内 2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两集气瓶内 2的体积分数均约为 21%
B.木条、蜡烛均熄灭后,集气瓶内 2的体积分数:甲<乙
第 3页,共 10页
C. 70 时,甲集气瓶内 2的体积分数为 88.3%
D.可以通过调节 2的体积分数调控燃烧
二、非选择题:共 70 分。
16.有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净化后的空气;③蜡烛燃烧后的产物;④液氧;⑤二氧化硫;⑥冰水混合物;
⑦海水;⑧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填序号)。
17.学习化学应学会“见著知微,见微知著”,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______ 。
(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氮气是由 ______ (填“氮分子”或“氮原子”)构成。
(3)如图是氢分子( 2)和氧分子( 2)运动的示意图。
在 、 和 中,能比较得出“其他条件相同,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结论的是 ______ (填序
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分子本身外,还与 ______ 有关。
(4)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汞原子的个数变多
18.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友情提醒: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2)写出铁丝在无色气体 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第 4页,共 10页
19.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
①锌 ______;
②氯 ______;
③钙 ______;
④氦 ______。
(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的气体是:______;
②饼干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两天后变软:______;
③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使用后忘记盖盖子,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__。
(3)根据事实,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括号中写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
③点燃的镁条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也能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炭粉:______。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硫及其化合物在生
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燃烧硫磺常用于熏蒸消毒和漂白。
材料二: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灯里面是空的,腹部用于贮水。使用时燃烧产生的烟气
(含 2)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
材料三:东晋《抱朴子》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
木亦远矣“。
(1)“材料一”中属于硫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写一条)。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材料二”中青铜雁鱼灯腹部贮水的目的是______。
(3)“材料三”中丹砂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第 5页,共 10页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
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还要在此装置中作适当的变化是______,
否则收集到的氧气将会呈现紫红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用药匙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______(填“中部”
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药匙。若用 装置收集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______;若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写出方法、现象、结论)______。
(3)用刚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若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填标
号)。
A.铁丝生锈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
D.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4)在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对该实验有关图标的标注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护目镜 B.明火
C.锐器 D.洗手
第 6页,共 10页
22.现代化工生产中,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请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开展“有关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
Ⅰ.验证 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 1】利用下图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甲中气压变大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探究 2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验证 2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 ______ 。
Ⅱ.探究下列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 2】分别用 0.1 2、 粉末和土豆泥,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各时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如
表:
15 30 45 60
2 16 26 30 37
15 23 28 35
土豆 14 20 27 29
第 7页,共 10页
(3)30 45 ,产生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______ 。
(4)该方案中测定氧气生成速率的方法是 ______ 。
Ⅲ.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方法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3% 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都可近似看成水的密度;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体积、密度变
化均忽略不计。
按【实验 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 3】将不同质量的 2,分别放入装有 10 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
所示;
【实验 4】将不同质量的 2,分别放入装有 20 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
所示;
【实验 5】实验 3 中反应完全后静置一会,往锥形瓶中再加入 10 6%的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生成速率如
曲线 所示。
(5)根据上图,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 ______ 、 ______ 有关。
Ⅳ.实践反思
(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可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其他因素。
答: ______ 。
第 8页,共 10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②③⑦⑧ ①④⑤⑥
17.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氮分子 、 温度
18. 4; 2; 2;
点燃
+ 2 → 3 4
19.① ;
② ;
③ ;
④ ;
① 2;
② 2 ;
③ 2;
①4 + 5 2 2 2 5;化合反应;
第 9页,共 10页
②2 4 2 4 + 2 + 2 ↑;分解反应;
③2 + 2 2 +
点燃
20.黄色晶体(答案不唯一); + 2 → 2;
吸收含二氧化硫的烟气,防止污染空气;

→ +
21.铁架台;水槽;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底部;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
复燃,则已集满;


22.2 2 2 2 2 + 2 ↑ 验证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土豆 测定单位时间内气体产生的体
积 二氧化锰的质量 过氧化氢的浓度 温度或压强等
第 10页,共 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