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数学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数学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二中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段高二年级学段考试试卷
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
....填.在.答.题.纸.上.)
1.已知 , 是平面, , 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 , ,则 ⊥ ;
②若 , , // , // ,则 // ;
③若 , , , 是异面直线,那么 与 相交;
④若 ∩ = , // ,则 // 且 //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已知△ 中,角 , , 所对的边分别是 , , ,若直线 1与直线 2的方程分别为
sin + + = 0与 sin + sin = 0,则直线 1与 2的位置关系是( )
A. 重合 B. 平行 C. 垂直 D. 不确定
3.点 ( 2, 1)到直线 : (1 + 3 ) + (1 + ) 2 4 = 0 ( ∈ )的距离最大时,其最大
值以及此时的直线方程分别为( )
A. √ 13;3 + 2 5 = 0 B. √ 11;3 + 2 5 = 0
C. √ 13;2 3 + 1 = 0 D. √ 11;2 3 + 1 = 0
4.已知三条直线 1: 2 + 2 = 0, 2: 2 = 0, 3: + = 0将平面分为六个区
域,则满足条件的 的值共有( )
A. 1个 B. 2 个 C. 3个 D. 无数个
5.已知 ( 1,0), (0,2),直线 :2 2 + 3 + = 0上存在点 ,满足| | + | | =
√ 5,则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π 2π π 3π
A. [ , ] B. [0, ) ∪ ( , π)
3 3 4 4
π 3π π 3
C. [ , ] D. (0, ] ∪ [ , )
4 4 4 4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1 页,共 8 页
6.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被称为“曲池”的几何体.该几何体是
上、下底面均为扇环形的柱体(扇环是指圆环被扇形截得的部分). 在如图所示的“曲
池”中, 1 ⊥平面 1 1 1 1,记弧 、弧 的长度分别为 1, 2,
4
已知 1 = 3 = 3, 1 = 2 2 = , 为弧 1 的中点,则直线 3 1
与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81 5√ 3 5√ 2 √94
A. B. C. D.
16 16 12 12
7.三角形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简单图形,其中有非常有趣的特殊点及特殊线. 大数学家欧
拉在1765年发现,给定一个三角形,则其外心、重心、垂心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后人为了
纪念欧拉,称这条直线为欧拉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 的顶点 (0,2),
( 1,0),则“△ 的欧拉线方程为 = 1”是“点 的坐标为( 2,2)”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如图所示,正方形 , , 平铺在水平面上,先将矩形 沿 折起,使
二面角 ′ 为30 ,再将正方形 ′ ′ 沿 ′折起,使二面角 ″ ′ 为30 ,
则平面 ′ ″ ′′与平面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
√2 1 3 √6
A. B. C. D.
2 2 4 4
9. 如图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点 为线段 的中点,
且点 满足 = + ,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 0, = 1,则 , , 共面;
1
②若 = 1, = ,则 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2
1
③若 = = ,则 到平面 的距离为√3;
2

√3 √6
④若 = 1,0 ≤ ≤ 1时,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为 ,则sin θ ∈ [ , ]
3 3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2 页,共 8 页
10. 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是由十九世纪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词汇,是使用
在几何度量空间的几何学用语,表示两个点在空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绝对轴
距”总和.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个点 ( 1, 1), ( 2, 2),它们之间的曼哈顿
距离 ( , ) = | 1 2| + | 1 2|. 已知点 (1,0),点 是直线 + + 3 = 0上的动
点,点 是直线 + 4 + 1 = 0上的动点,其中 ≥ 0. 则 ( , ) + ( , )的最小值为
( )
24 16
A. 4 B. C. 5 D.
5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5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直线 到其平行直线 2 + 4 = 0的距离和原点到直线 的距离相等,则直线 的方程是
____________.
12.已知点 ( 2,0), (2,0), (0,2),直线 = + 2 将△ 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
分,则实数 的值是____________.
13.在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中,正方形框架 的边长为2,长方形框架 的长 =
3
,且它们所在平面形成的二面角 的大小为 ,活动弹子 , 分别在对角线
2 3

和 上移动,且始终保持 = = (0 < < 1),则 的长度最小时 的取值为

____________.
13 题图 14 题图
14.在矩形 中, = 4, = 2. 点 , 分别在 , 上,且 = 2, = 1. 沿
将四边形 翻折至四边形 ′ ′,使平面 ′ ′与平面 垂直,点 在线段
上且满足 ′, ′, , 四点共面,则 =____________.若动点 在线段 ′ ′上,则二面
角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3 页,共 8 页
15.已知函数 ( ) = ( + ) ( > 0, > 0, 0 < < ) 图象如图1所示, , 分别
为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过 , 作 轴的垂线,分别交 轴于 ′, ′,点 为该部分图象
与 轴的交点,且| | = 2√ 5, ( )与 轴的交点为 (0, √ 3). 将绘有该图象的纸片沿 轴

折成如图2所示的二面角 . 折叠后,当二面角 的值为 时,| | =
2
2√ 3.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π 2π
①函数 ( )的解析式可以是 ( ) = 2 sin ( + );
2 3
②在图2中, ( )的图象上存在至少三个不同的点 ,使得 //平面 ;
π 3π
③在折叠过程中,若二面角 的范围是[ , ],则点 ′到平面 ′距离的最大值
4 4
为√2;
2
④在折叠过程中,若二面角 的范围是( , ),二面角 ′ ′的余弦值的
3 3
1 1
取值范围是( , ].
7 2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4 页,共 8 页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6. (本题 14分)2021年起,江苏省实行“3 + 1 + 2”高考模式,为让学生适应新高考的
赋分模式,某校在一次校考中使用赋分制给高三年级学生的化学成绩进行赋分,具体赋分
方案如下:先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按比例划定 、 、 、 、 共五个等级,然后在相
应赋分区间内利用转换公式进行赋分. 等级排名占比15%,赋分分数区间是86 100;
等级排名占比35%,赋分分数区间是71 85; 等级排名占比35%,赋分分数区间是56
70; 等级排名占比13%,赋分分数区间是41 55; 等级排名占比2%,赋分分数区间是
30 40;现从全年级的化学成绩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原始成绩(未赋分)进行分析,其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求图中 的值;
(2)求抽取的这100名学生的原始成绩的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
(3)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估计该校本次化学成绩原始分不少于多少分才能达到赋分后
的 等级及以上(含 等级)?(结果保留整数)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5 页,共 8 页
17. (本题 13分)已知点 A( 1,0)和点 P(4 2t,t) (t∈R).
(1)求证:点 P在定直线 l上,并求直线 l的方程;
(2)点 B,C在直线 l上,且△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 B的坐标.
18.(本题 14分)在△ABC中,bsinA = acosB.
(1)求 B的大小;
(2)再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已知,使得△ABC存在且唯一,求△ABC的面
积.
1
条件①: cos A = ;
2
条件②:b = 2 ;
6
条件③: AB边上的高为 .
2
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 0 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
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6 页,共 8 页
19.(本题 14分)如图,在三棱锥B ACD中, AB = 4, AC = AD = 2,
BAC = BAD =120 , CAD = 60 .
(1)求证: AB ⊥CD;
(2)若点G为 BCD的重心,求证:直线 AG不垂直于平面BCD;
(3)请直接写出三棱锥 A BCD的体积(不用写求解过程).

20.(本题 15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A⊥平面 ABCD, BAD = 90 ,
AB = AD = 2, AP = 4,BC =CD, AC = 4 2 ,E为棱PD的中点. 用.空.间.向.量.坐.标.
法.解.答.以.下.问.题.:
(1)求 AE与 P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E AB D的余弦值;
7 2
(3)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M AB E的余弦值为 若不存在,
10
PM
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 的值.
PC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7 页,共 8 页
21(本题 15分)在n n(n 2) 个实数组成的n行n列的数表中,aij 表示第 i行第 j列的
数,记 ri = ai1 + ai2 + + ain (1 i n), c j = a1 j + a2 j + + anj (1 j n) .若
aij { 1,0,1} (1 i, j n) . 且 r1,r2 , ,rn ,c1,c2 , ,cn 两两不等,则称此表为“ n阶H
表”.记Hn = r1, r2 , , rn ,c1,c2 , ,cn .
(1)请写出一个“2 阶H 表”;
(2)对任意一个“n阶H 表”,若整数 [ n,n],且 Hn,求证: 为偶数;
(3)求证:不存在“5 阶H 表”.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段考试 2025 年 10 月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