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 语文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 运用(24分)
学校组织大家开展“甘肃文旅活动我设计”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下面是小刘为活动准备的推介词,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小题。
打铁花是流传于白银市景泰县的传统习俗之一,它是古代的原始“烟花”,也是璀璨的景泰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之花。
景泰打铁花________久远,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景泰传统的民间风俗。明万历年间,景泰被蒙古鞑靼部落________。万历二十七年,受明朝驱逐的鞑靼远遁贺兰山以北,________了新边。张正胜的先祖张铁蛋以兵户戍边,由山西移驻景泰之芦塘堡,为随军铁匠,专事制造兵器和修补农具,有一手“打铁花”的绝活。
每逢佳节,先祖张铁蛋以炼铁炉、风箱为工具,以生铁、焦炭、木屑为原料,将通红的铁水打向夜空,绚烂的铁花在广袤的空中zhàn fàng,宛若流星随风游弋,令人惊艳,令人chén zuì。这一活动被后人代代________了下来,演变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节视觉大餐。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广袤________ 游弋________
zhàn fàng________ chén zuì________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承 吞噬 构建 持续 B. 传承 占据 构筑 延续
C. 继承 占据 构建 延续 D. 继承 吞噬 构筑 持续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小李也写了一段推介词,请你帮他在语段横线处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兰州黄河石因其独具的自然美、雄浑美、朦胧美和色调美,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黄河奇石也逐渐进入市场。
②随着奇石精品不断涌现,兰州黄河奇石已逐渐走出省门,引起国内外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升值潜力和空间巨大,身价日升。
③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收藏黄河奇石纯粹出于自娱自乐。
④近年来,黄河奇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收藏热不断升温,收藏队伍不断壮大。
⑤在兰州市,仅私人家庭的奇石馆就有230余家。
A. ②⑤④③① B. ④③①②⑤ C. ③①④⑤② D. ⑤①④③②
3. 国庆期间,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请你观察“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平面图”,然后按照游客参观的顺序依次为同学们介绍各处展厅,介绍时方位词要准确。
4.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观甘肃美景·品甘肃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请参照主题一,根据你家乡的旅游资源,完成主题二的设计。
主题名称 线路
主题一 观青甘风景 体验西北风光 青海湖——茶卡盐湖——柴达木盆地
主题二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点明欧阳修“醉翁”名号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革失败被贬,范仲淹仍心系家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展现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 《水调歌头》这首词从不同角度写了“月”的特点。“明月几时有”从时间长度写月亘古长悬;“____________”一句不仅从空间距离直接写月距人甚远,也明确表现了月带给人的身体感受;“月有阴晴圆缺”一句则写月的____________,富有哲理意味。
7. 两首诗词都以“月”为主要意象,但所抒发的情感有所差异。请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的不同。
阅读下列以“写景·记情”为主题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色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也。
9. 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10.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1. 《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12.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葵花地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屁颠屁颠地尾随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鸟,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鸟。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挑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就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阅读文章,完成小组阅读任务
【填写空格,梳理内容】
13. 学校要将文章的内容拍成微电影,在学校阅读作品推介活动中播放,你作为导演,需要设计祖母和葵花地的特写镜头。请你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走进人物 分析形象】
14. 结合选文,可以看出祖母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组发言 感悟主旨】
15. (1)组长:结合文章内容,你能说说本文以“葵花地”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2)组长: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结尾。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我:是的,两者的主题相似。
组长:确实如此,《葵花地》这篇文章第⑧段画线句与上面的链接材料都是由花及人,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请你结合链接材料中的感悟,为组员们简要谈谈你对《葵花地》这篇文章第⑧段中的“如同葵花的人生”的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此项活动,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摘自《“管”好体重,一起行动》)
材料二:
马拉松热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健康观念的深刻变革。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37.2%。健身不再是为了“减肥”的短期行为,而逐渐成为追求“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某高校王先生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三年前他体检多项指标亮红灯:通过同事带动开始慢跑,从3公里气喘吁吁到完成人生“首马”,不仅减重20公斤,更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跑步带给我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转变正在无数国人中上演。除跑步外,健步走、骑行、羽毛球等项目也拥有庞大的参与群体。各大城市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5分钟健身圈基本覆盖全国城市社区。健身基础设施的普及,为大众提供了“动起来”的硬件支持。
(摘编自《从马拉松看健康中国的时代召唤》)
材料三: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已经超过遗传、环境和医疗因素,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病年轻化的同时,也体现在青少年体质水平的下降上,三者之间极易发生连锁反应。从正向而言,主动体育运动参与可引发增强健康责任、促进精神成长、和谐人际关系、均衡饮食营养、管理压力、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连锁反应。体育运动可能成为健康促进的一种控制手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反向而言,运动缺乏代表的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代表着青少年对待健康的一种消极态度和行为,在健康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自律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导致易发疾病、体质下降的可能性。
(摘编自《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主动健康素养的培育》)
材料四:
“为体重减负让健康起飞”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体重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
甲(某研究中心负责人):在体重管理过程中,除了目前常见的以体重指数(BMI)为主导的判定方法外,我们更应关注自身体内的脂肪含量等指标。要关注自己降下去的是什么,最理想的情况就是降低了体内的脂肪含量。
乙(某研究中心研究员):不能一刀切地限制儿童青少年营养摄入量,要在满足成长发育所需的前提下,定期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大运动能量消耗,在孩子们有限的运动时间里,科学地提升运动强度、增加运动类型。对孩子们来说,肌肉力量的保持和提高能提升运动能力,促进身高增长和骨骼健康。
丙(某研究中心研究员):如果只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不调整生活方式,即便体重下降也会反弹,并影响健康。
(摘编自《体重管理,不能只管理体重》)
16. 根据上面的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数字,使内容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
B. 健身从国人为了“减肥”的短期行为,已经变成了追求“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C. 影响中国人口健康的四个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遗传、环境和医疗。
D. 运动缺乏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代表着青少年对待健康一种消极态度和行为。
17.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解释“材料一”中的哪一句话?
18.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管理体重?请简要概括。
19. 同学们围绕上面四则材料的有关内容和写法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并填写相关内容。
小语:“体重管理”离不开一个“管”字,即干预、过问。
小文:四则材料从两个层面探讨了“体重管理”这个问题:一个层面是国家的干预,比如①_______;一个层面是自我的干预,比如②_______。
小语:“材料二”是评论性文段,主要通过③_______的方法,证明了中国社会的健康观念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这一观点。
小文:“材料三”以生活方式为话题,先讲了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然后以正向与反向结合的方式,讲了④_______的道理。
四、名著阅读(6分)
20. 摘记1: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摘记2: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摘记3: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艾青诗选》)
诗人在三首诗中都运用了哪一意象?试选择其中一首分析这一意象的作用。
21. 学校举行主题为“如何读诗”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部,结合相关内容,给刚入学的学弟学妹提出你的阅读建议。
《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
五、写作(50分)
22. 按要求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风光旖旎背后的柔情……
请以“读懂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 语文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 运用(24分)
学校组织大家开展“甘肃文旅活动我设计”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题答案】
【答案】(1) ①. mào ②. yì ③. 绽放 ④. 沉醉 (2)B
(3)把“璀璨的”放到“人民群众创造的”的后面。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示例:我们先从入口进入一楼,可以先参观一楼各个展厅,依次是西展厅的古代铜镜展、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中展厅的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然后进入二楼,再参观二楼的各个展厅,依次是西展厅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展厅的丝绸之路文明展、东展厅的红色甘肃展;再进入三楼,再参观三楼的各个展厅,依次是东展厅的佛教艺术展、中展厅的甘肃彩陶展、西展厅的古生物化石展。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完成对博物馆的参观游览。
【4题答案】
【答案】 ①. 观红色遗迹,体验长征精神 ②. 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军村
【5题答案】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③.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④. 槲叶落山路 ⑤. 饮少辄醉 ⑥. 而年又最高 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⑧.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6~7题答案】
【答案】6. ①. 高处不胜寒 ②. 明暗形态变化
7. 《水调歌头》表达词人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态度。《月夜忆舍弟》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8~12题答案】
【答案】8. (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这时想要说一句赞美的话也说不出来,大约就像东阿王曹子建在睡梦中刚刚遇上洛水女神的光景呀。
9.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10. 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3.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11. 《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西湖》用生动比喻写景。
12.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3分)
【13~15题答案】
【答案】13. ①每年开春 ②栽种葵花
14. ①坚韧顽强、吃苦耐劳。丈夫去世后独自辛勤劳作,养家糊口;②热爱生活、昂扬向上。脸上一直流淌着笑意和喜悦,精心侍弄葵花地;③耐心细致。浸泡葵花种、栽种葵花苗,总是像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④心灵手巧。年轻时,能飞针走线,绣出活灵活现的花卉禽鸟样式;⑤对生活有独特的见解。葵花长成后,对孙辈们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15. (1)①文章围绕祖母精心侍弄的葵花地进行叙事,“葵花地”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②作者借不能轻易忘却的老家的葵花地,表达了他对祖母的赞美和敬佩之情。③以“葵花地”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紫藤萝瀑布》由花及人,借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紫藤萝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给予了作者对生命的信心;全文通过对紫藤萝的高度礼赞,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慨叹,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祖母曾经历了丈夫、儿子、儿媳都早逝的打击,正如链接材料所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她一个人无依无靠,辛苦地干农活拉扯大儿孙,从不生气,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葵花地象征着祖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祖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6~19题答案】
【答案】16. C 17. 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
18. ①保证营养摄入,满足成长发育需求,不盲目限制饮食。②定期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升运动强度、增加运动类型,加大能量消耗。③注重肌肉力量训练,促进运动能力、身高增长和骨骼健康,同时调整整体生活方式。
19. ①. 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 ②. 科学体育锻炼和调整生活方式 ③. 举例论证 ④. 体育运动对健康促进重要性
四、名著阅读(6分)
【20题答案】
【答案】土地,《我爱这土地》,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无尽的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土地是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象征;《复活的土地》土地指腐朽的日子即将结束,新生的、光明的日子即将到来。“土地”这一意象寄寓着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21题答案】
【答案】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内容,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介绍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给学弟学妹提供如何读诗的建议即可。
五、写作(5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读懂爷爷
斜阳低悬,红霞垂帘。窗透夕晓,灿黄夕阳在天际缠绕出绛红深紫。红尘之中,木门吱呀作响缓缓打开,爷爷手持拐杖,大步大步向前走去,笨重地跨过门槛,身子摇摇晃晃。我望着爷爷跨过门槛的背影,一时间的甜蜜多于苦涩。读懂不易,一读穿心……
“老头子恢复的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听了医生的话,站在一旁的父亲眉头才舍得舒张开来,待到医生离去,一直默不作声的爷爷急促询问:“回家的车票买好了没?”,父亲只得哭笑不得:“爸,你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等到我手头的工作忙完再说吧。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之后叫娃带你到大城市转转。”我连忙点头,却看到病床上的爷爷渐渐低下了仰起的头,挺直的腰背松垮下来,靠在床上,闭紧了双眼。耳畔边,依稀可以听见爷爷的小声嘀咕:“等你忙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城市有啥子好的……”
“爸爸,爷爷怎么不喜欢大都市,还要回到农村呢?”回家的路上,我家心中的疑虑讲给了身旁两鬓已白的父亲。父亲睁大着眼睛,似乎惊讶于我的问题,转而眯着眼睛,淡淡地笑着,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脑袋,道:“你还小,不懂,那是故乡,最美的地方……”
不知不觉日子悄悄溜走,却忘记带走爷爷的执念。
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不免怀念起故乡在艳阳高照下的田野。“娃娃,你小堂姐打电话过来,邀你捉泥鳅呢,咱啥时候回去啊?”刚一出房门,爷爷便扯着嗓子在客厅里叫喊着。一下子,便把我叫回了幼年:我们鞋子一脱,麻利儿地挽起裤脚,打着赤脚在泥巴里蹀躞而行,三百六十度转体对我们来说也很容易。抓一把泥巴,打在你的身上,泥巴仗就这样开始了。微风拂过,吹起一排排风姿绰约、仪态万丈的绿色丝绦,泥潭中的笑声,也飘散到了村里的各个角落。回过神来,恰好看见了明镜前自己上扬的嘴角。
原先对我来说拥有无限魅力的城市似乎比不上那个破旧的小乡村了,一种朦胧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默默念叨着:“故乡……”
爷爷的心愿终于达成了。火车上,窗外的景象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成绿油油的菜地,爷爷眼中一闪一闪着不尽的光芒,我的心也如同小鹿般乱撞。时光轮回,木门依旧。站在门外,看到脸色红润的奶奶连锅铲都忘记了放下笑吟吟地出来迎接,看到爷爷合不拢的嘴巴。原来,爷爷的固执,只是他对叫故乡的牵挂。一时间,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阳光洒下,溪水依旧潺潺,树叶依旧窸窣,那布满泥泞的落花被雨水冲刷干净,不远处的天边挂起一道浅浅的彩虹。故乡的魅力,我现在才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