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保定一中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审题人:高一语文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52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
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
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
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
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过去“路遥车
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的,人们恨
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
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
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这
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用以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
对冲。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
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
话,另一句也是废话”。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
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浙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
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莱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
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有人在快乐之余不禁担心:“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当文本含义都被造梗和玩梗
稀释,语言会不会变得空洞而浮躁?”相对于“绝绝子”等网络热词析射出的语言匮乏,
“废话文学”的二次创作似乎更具有创造力,可“废话文学”信息密度很低,其本质也是
另一类“无效信息”·。适度玩梗怡情,奚落可以对抗空虚,但不分对象、场合地过度沉迷
用此类文体表达自我,或许也容易被人评价“无聊”。现实生活里,大家并不会在文书或
者合同中用“废话梗”,也很少干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网络平台上看似任性的“不好
好讲话”,实则在“内卷”严重的当代社会,为情绪的宣泄与流动打开了一个出口,为平
淡的生活增加调剂,“因为有趣,所以流行”。
“无意义”信息并非完全无用,戏剧化地颊覆常态,在滑猫的反差感中吐槽与自嘲,
也是当代人的某种生活方式。:当人们“不好好讲话”时,看似无意义的语句,或许存在本
身就是意义。
(摘编自余冰玥《废话文学:为什么大家喜欢不好好讲话》)
材料二:
“但凡你这话有点道理,也不至于一点道理没有”“你一定行的,除非不行”…废
话文学本无意占用公共资源,最近却走红了,占了很多热搜、流量、版面。作为网红句式,
废话文学以讽刺和调侃的方式让人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在对惯性思维的解构中呈现或无
奈、或搞笑、或反讽的情绪,通过对原有文本的吸收、转化形成二次创作,实现对垃圾信
息的反击,引发大家的共鸣,因此成功“出图”。
废话文学的戏剧效果来自预期的意外,尤其是通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的调侃,带
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当听到有人发表正确但没用的讲话时,就不禁想给个评价:“听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