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9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5年5考) 2025山东卷第15题 2024山东卷第10题 2023山东卷第15题 2022山东卷第14题 2021山东卷第15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在山东高考中主要是以电解质曲线变化为载体,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的计算,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沉淀的溶解平衡和转化是主流试题,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大,作为选择题中压轴题出现。
1.(2025·山东卷)常温下,假设水溶液中和初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平衡条件下,体系中全部四种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已知:体系中含钴物种的存在形式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线所示物种为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物质的量浓度为
D.时,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可以形成4物种,分别为、、和,随着增大,的摩尔分数逐渐减小,会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的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因此, 的摩尔分数逐渐增大。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甲线所示物种为,丁线所示物种为,根据曲线的走势结合电离平衡的过程可知,乙线所示物种为,丙线所示物种为。由甲、丁两线的交点可知,在该点和的摩尔分数相等,均为0.5,由于水溶液中和初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则此时溶液中的浓度为,由可以求出此时溶液中的浓度为,再由可以求出此时溶液中,,即,根据图像中的位置可以估算出。由乙和丙两线的交点可知, 和的摩尔分数相等,均为0.08,则由C元素守恒可知,此时的摩尔分数为0.84。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甲线所示物种为,A不正确;
B.已知二元中强酸,其酸式盐的水溶液显酸性,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当溶液中与浓度相等时,溶液显酸性, ,则,故B不正确;
C.时, 的摩尔分数为0.84,的物质的量为,由水于溶液中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体系中还存在水解产生的,因此, 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C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时,的浓度为,, ,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2024·山东卷)常温下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平衡常数为K。已初始浓度,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Ⅱ表示的变化情况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
D.时,
【答案】C
【分析】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①)、Ag++CH3COO-CH3COOAg(aq)(②),Ag+的水解平衡Ag++H2OAgOH+H+(③),随着pH的增大,c(H+)减小,平衡①③正向移动,c(CH3COOH)、c(Ag+)减小,pH较小时(约小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大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增大,pH较大时(约大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小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减小,故线Ⅰ表示CH3COOH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Ⅲ表示CH3COOAg随pH变化的关系。
【解析】A.根据分析,线Ⅱ表示CH3COO-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c(CH3COOH)=c(CH3COO-)相等时(即线Ⅰ和线Ⅱ的交点),溶液的pH=m,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m,B项错误;
C.pH=n时=10-m,c(CH3COO-)==10n-mc(CH3COOH),Ag++CH3COO-CH3COOAg(aq)的K=,c(Ag+)=,由图可知pH=n时,c(CH3COOH)=c(CH3COOAg),代入整理得c(Ag+)=mol/L,C项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pH=10时溶液中c(Ag+)+c(CH3COOAg)+c(AgOH)=0.08mol/L,D项错误;
答案选C。
3.(2023·山东卷)在含HgI2(g)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平衡常数依次为。已知、,、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表示的变化情况
B.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C.
D.溶液中I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答案】B
【分析】由题干反应方程式可知,K1=,则有c(Hg2+)=,则有lgc(Hg2+)=lgK1+lgc(HgI2)-2lgc(I-),同理可得:lgc(HgI+)=lgK2+lgc(HgI2)-lgc(I-), =lgK3+lgc(HgI2)+ lgc(I-), ==lgK4+lgc(HgI2)+ 2lgc(I-),且由可知K0=为一定值,故可知图示中曲线1、2、3、4即L分别代表、、、,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线表示的变化情况,A正确;
B.已知的化学平衡常数K0=,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随增大,始终保持不变,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1方程为:lgc(Hg2+)=lgK1+lgc(HgI2)-2lgc(I-),曲线2方程为: lgc(HgI+)=lgK2+lgc(HgI2)-lgc(I-)即有①b= lgK1+lgc(HgI2)-2a,②b= lgK2+lgc(HgI2)-a,联合①②可知得:,C正确;
D.溶液中的初始溶质为HgI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溶液中I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D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2·山东卷)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的、溶液,含的、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
B.
C.曲线④代表含的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且和初始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答案】D
【解析】硫酸是强酸,溶液pH变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含硫酸锶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pH相同时,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越大,锶离子浓度越小,所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②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碳酸是弱酸,溶液pH减小,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越小,锶离子浓度越大,pH相同时,1mol/L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于0.1mol/L碳酸钠溶液,则曲线③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0.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
A.反应SrSO4(s)+COSrCO3(s)+SO的平衡常数K===,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则硫酸锶的溶度积Ksp(SrSO4)=10—5.5×0.1=10—6.5,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则溶液pH为7.7时,锶离子的浓度为=10—6.5,则a为6.5;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硫酸是强酸,溶液pH变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含硫酸锶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所以硫酸锶的生成与溶液pH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5.(2021·山东卷)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H2R+HR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x)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M点,c(Cl-) +c(OH-)+c(R-)=2c(H2R+)+c(Na+)+c(H+)
C.O点,pH=
D.P点,c(Na+)>c(Cl-)>c(OH-)>c(H+)
【答案】CD
【分析】
向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依次发生离子反应:、、,溶液中逐渐减小,和先增大后减小,逐渐增大。,,,M点,由此可知,N点,则,P点,则。
【解析】
A.,,因此,故A错误;
B.M点存在电荷守恒:,此时,因此,故B错误;
C.O点,因此,即,因此,溶液,故C正确;
D.P点溶质为NaCl、HR、NaR,此时溶液呈碱性,因此,溶质浓度大于水解和电离所产生微粒浓度,因此,故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D,故答案为CD。
1.(2025·山东淄博·三模)常温下,向分别含和的溶液中加入含Cl-的溶液,平衡时pM随pCl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M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b表示pc{[AgCl2]-} ~ pCl的关系
B.常温下,PbCl2的数量级为10-10
C.常温下,
D.常温下,向浓度均为的Pb(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NaCl,
【答案】CD
【分析】①因为,所以可变形得到,即,由表达式可知,越大,越大,越小;
②因为,所以可变形得到,即,由表达式可知,越大,越大,越小;
③,所以可变形得到,变形得即,由表达式可知,越大,越大;
④,所以可变形得到,变形得即,由表达式得,越大,越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曲线a为、曲线c为,曲线b为,曲线d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A.由分析知,线b表示的关系,A错误;
B.根据图像上的数据结合分析可知,,B错误;
C.根据图像上的数据结合分析可知,,,C正确;
D.根据图像上的数据结合分析可知,,时,,则,D正确;
故选CD。
2.(2025·山东临沂·三模)常温下,二元羧酸与在水溶液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平衡常数依次为、、且。体系内含汞粒子的分布系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Ⅱ表示HgL的变化情况
B.
C.时,
D.pH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与的配位
【答案】BC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从图中四条分布曲线的典型走向可判定:低 pH 时以游离的 为主(曲线Ⅰ),高 pH 时以中性羟基配合物 为主(曲线Ⅲ),在中等 pH 范围出现明显峰值的物种即所给的配合物 HgL(曲线Ⅱ),而含有一个羟基的 分布系数始终较小(曲线Ⅳ)。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Ⅱ表示HgL的变化情况,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b点时,,,B错误;
C.时,,根据,则。根据,则,,C错误;
D.pH 过低时,配体易被质子化,浓度偏低;pH 过高时,金属离子更易生成氢氧化物,pH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与的配位,D正确;
故选BC。
3.(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一种方法,被测离子浓度突跃,电极电位()产生突跃,从而确定滴定终点。现向某浓度的苹果酸(,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溶液,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的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离出的
B.a点和b点溶液均显酸性
C.c点存在
D.苹果酸的浓度约为
【答案】C
【分析】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根据曲线所知,随着滴定的过程,电极电压逐渐增大,说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d分别对应两个滴定终点,以此分析。
【解析】A.b点溶液中溶质,结合苹果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继续加氢氧化钠至d点时溶质中主要离子为,此时水解程度最大,对水的电离促进作用最大,故水电离出的,A正确;
B.a、b点发生反应:,b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结合苹果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a、b点溶液呈酸性,B正确;
C.c点溶质为和,根据电荷守恒,此时,,则,C错误;
D.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9ml,则苹果酸的浓度=,D正确;
故选C。
4.(2025·山东日照·二模)常温下,M(OH)2和 H2A 的水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比值的负对数值pX与pH的关系如图(其中pX= -lgX,X 表示 、 、 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 的负对数值随 pH 的变化情况
B.H2A 电离常数
C.pH=8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 <
D.常温下, 的 的水溶液中
【答案】D
【分析】由电离常数可知,H2A溶液中=、=,溶液pH增大时,电离常数不变,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和p减小,由H2A的Ka1大于Ka2可知,溶液pH相同时,溶液中p小于p,则曲线①、曲线②分别表示p、p随 pH 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溶液中pH为2.7时,为10-3.7,则H2A电离常数Ka1=10-3.7×10-2.7=10-6.4,溶液中pH为9.15时,为10-1.15,则H2A电离常数Ka2=10-1.15×10-9.15=10-10.3;同理可知,曲线③、④分别表示 p、p随 pH 的变化情况,则M(OH)2电离常数Kb1=10-1.15×10-4.85=10-6、Kb2=10-3.7×10-11.3=10-15。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③表示p随 pH 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H2A电离常数Ka2=10-1.15×10-9.15=10-10.3,故B正确;
C.H2A电离常数Ka1Ka2=,则溶液pH=8时,溶液中==10-4.7<1,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 <,故C正确;
D.MCl2是强酸弱碱盐,由分析可知M2十水解程度很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M2+),故D错误;
故选D。
5.(2025·山东青岛·二模)常温下,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与的关系
B.的
C.时,
D.的
【答案】CD
【分析】有足量固体的饱和氢氧化铜溶液中滴加氨水,,随着氨水的加入,由于氢氧化铜持续提供铜离子,故使得的浓度迅速增大、增大程度远小于增大,由于不变,则c(Cu2+)浓度减小,则L3、L4分别为c(Cu2+)、曲线;由于溶液的碱性增强且持续不断加入氨水,的电离程度被抑制,则会使得最终一水合氨的浓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浓度,故L1、L2分别为、曲线;
【解析】A.由分析可知,L1表示溶液中与pH的关系,故A选项正确;
B.由q点可知,c(Cu2+)=10-13.7mol/L、pH=11,则pOH=3,则Cu(OH)2的溶度积常数,故B选项正确;
C.pH=9.3时,pOH=4.7,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由图可知此时=,则,,故C选项错误;
D.由pH=11时数据可知,,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D。
6.(2025·山东济宁·二模)常温下,向乙二胺()和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混合溶液中的与或或随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与的关系
B.M点坐标为(-1.0,8.2)
C.常温下,溶液的
D.溶液中:
【答案】B
【分析】随溶液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增大;p增大,则直线代表p与的关系,,表示与的关系,表示与的关系。根据上的点,=,根据上点,=,根据上点,=。
【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表示与的关系,A项错误;
B.M点为、的交点,则=,=,解得=,=10,即p=-1.0,=8.2,M点坐标为(-1.0,8.2),B项正确;
C.溶液中存在的电离与水解,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
D.根据元素守恒,溶液中:,D项错误;
答案选B。
7.(2025·山东青岛·二模)25℃时,用标准溶液滴定和的混合溶液以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滴定曲线如图甲所示;四种含氮物质分布分数与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混合溶液中
B.
C.b点处有
D.a、b、c点均存在
【答案】B
【分析】
碱性弱于先发生反应,则第一个滴定突变点为的滴定终点,由a点可知,;第二个滴定突变点为的滴定终点,由c点可知,;b点溶质为、、,且浓度均为;结合滴定过程中反应顺序可知,乙图中曲线对应粒子;
【解析】A.由分析,该混合溶液中,A正确;
B.由乙图中点(6.0,0.5),此时且pH=6,pOH=8,,,B错误;
C.b点处,pH=6.1,pOH=7.9,结合分析,此时,则,C正确;
D.由电荷守恒,a、b、c点均存在,D正确;
故选B。
8.(2025·山东日照·一模)室温下,含有MCO3(s)的0.01 mol·L-1的Na2CO3溶液和含有MSO4(s)的0.01mol·L-1的Na2SO4溶液,两份溶液中的pM[pM=-lgc(M2+)]以及含碳微粒分布分数δ如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M2+不水解;②100.6=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MCO3的变化曲线
B.x=6.97
C.MSO4(s)M2+(aq)+SO(aq)的Ksp的数量级为
D.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变为0.1 mol·L-1,则曲线①②的交点将出现在a点右侧
【答案】D
【分析】随着pH的增大,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所以图像中左侧分布系数逐渐减小的曲线代表,右侧分布系数逐渐增大的曲线代表,分布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的曲线代表;随着pH增大,增大,MCO3(s)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减小,pM增大;随着pH增大,不变,对MSO4(s)的沉淀溶解平衡无影响,溶液中不变,pM不变,所以曲线①表示MSO4的变化曲线,曲线②表示MCO3的变化曲线。
【解析】A.由分析知,曲线②表示MCO3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pH为6.37时,,,所以,pH为x时,,,则,,故B正确;
C.a点时,,,所以,数量级为,故C正确;
D.曲线①②的交点为不变,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变为0.1 mol·L-1,pH相同时,溶液中的比0.01 mol·L-1的Na2CO3溶液的大,所以曲线①②的交点将出现在a点左侧,故D错误;
9.(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向AgBr饱和溶液(有足量AgBr固体)中滴加Na2S2O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g++S2O[Ag(S2O3)]-和[Ag(S2O3)]-+S2O[Ag(S2O3)2]3-,lg[c(M)/(mol/L)]、lg[N]与lg[c(S2O)/(mol/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M代表Ag+或Br-;N代表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线L2表示随c(S2O)变化的关系
B.a=-6.1
C.c(S2O)=0.001mol/L时,若溶液中Ag(S2O3)2]3-的浓度为x mol/L,则c(Br-)= mol/L
D.AgBr+2S2O=[Ag(S2O3)2]3-+Br-的K的数量级为101
【答案】AC
【分析】这是一幅对数坐标图,横坐标为,表示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纵坐标分别为(M代表或)和(N代表两种含银配合物浓度比相关的值)。溴化银的饱和溶液中浓度和浓度相等,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中浓度减小、浓度增大,则b点所在曲线表示浓度与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d点所在曲线表示与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溴化银与硫代硫酸钠溶液开始反应时,溴化银主要转化为,溶液中 小于,则直线表示随变化的关系,直线L2表示随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溶液中时,溶液中和浓度分别为、,则溴化银的溶度积常数。
【解析】A.随着增大,与反应生成和,减小,减小,减小,开始反应时,溴化银主要转化为,溶液中小于,所以直线表示随变化的关系,该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溴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在a点,此时溶液是AgBr饱和溶液,,所以a点,该选项正确;
C.的平衡常数,在时,,,,所以,,时,,,该选项错误;
D.由上一选项得到的平衡常数,数量级为,该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是AC。
10.(2025·山东济宁·一模)常温下,有含M2A(s)的M2A饱和溶液、含MB(s)的MB饱和溶液,两份溶液中和微粒的分布系数/所有含A微粒的总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发生水解,MHA可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表示MB饱和溶液中随pH变化的图像
B.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5×1016
C.MHA与少量H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pH=3时,M2A的饱和溶液中
【答案】B
【分析】含A微粒的分布系数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说明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含A微粒只有和,二者浓度相等时:pH=3,则电离常数;含B微粒的分布系数曲线只有一条曲线,且δ=1,则HB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则浓度改变,饱和溶液的pH改变,MB饱和溶液的pH不变,即p表示饱和溶液中随pH变化的图像,q表示MB饱和溶液中随pH变化的图像。据此解答:
【解析】A. 根据分析,HB为强酸,不发生水解,浓度改变MB溶液pH不变,而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浓度改变M2A溶液pH变化,因此P表示饱和溶液中随pH变化的图像,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均不发生水解,所以MB饱和溶液中不随pH变化,则q代表MB饱和溶液中,p代表饱和溶液中随pH发生变化,据图可知,pH=6时,饱和溶液中,,此时,溶液中只有,则,那么,MB饱和溶液中,,,根据和二者浓度相等时pH=3,得出电离常数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
C.MHA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和,HB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和,由于,因此MB是难溶化合物,由于第一步完全电离,因此不与反应,则MHA与少量H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当溶液pH=3时,,,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5·山东聊城·一模)弱酸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存在平衡:(环己烷),平衡常数为。25℃时,向环己烷溶液中加入水进行萃取,用或调节水溶液。测得水溶液中、、浓度、环己烷中的浓度与水相萃取率随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①在环己烷中不电离;②忽略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
B.时,
C.的
D.若加水体积为,则交点N的保持不变
【答案】A
【分析】环己烷中的浓度与水相萃取率可知,可知曲线①应为,②为水相萃取率,水溶液中的HA-会随着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曲线④为水溶液中的HA-,而A2-来源于HA-的电离,由图可知,pH=2时,HA-浓度为0,即此时A2-为0,因此曲线⑤为水溶液中的A2-,即③为水溶液中H2A的浓度,综上:①为、②为水相萃取率、③为水溶液中H2A的浓度、④为水溶液中的HA-、⑤为水溶液中的A2-,③、④交点的pH为4,即H2A的,④、⑤交点的pH为7,即。
【解析】A.由分析可知,①为环己烷中的浓度,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时,,同理,,,根据物料守恒:,当pH=2时,代入数据得,则,即,,根据水相萃取率,可得,B正确;
C.由分析可知,H2A的,C正确;
D.Kd、Ka1只与温度有关,,当时,,pH=4.6,若加水体积为2VmL,对交点N的横坐标无影响,D正确;
故选A。
12.(2025·山东菏泽·一模)常温下,往足量草酸钙固体与水的混合体系中加盐酸或NaOH调节pH时,lgc(H2C2O4),lgc(HC2O),lgc(C2O)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C2O的变化情况
B.H2C2O4的Ka2=10-4.2
C.pH=7时,c(HC2O)+2c(C2O)=2c(Ca2+)
D.pH>12后,曲线①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部分CaC2O4转化为Ca(OH)2
【答案】AC
【分析】CaC2O4体系中存在一系列平衡,、、,所以在CaC2O4溶液中,增大pH,后两个平衡逆向移动,草酸根浓度增大,其正对数增大,①表示;增大pH的过程中,后这个平衡均逆向移动,草酸氢根减小程度缓于草酸分子,②表示H2C2O4、③表示。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③表示的变化情况,A错误;
B.,①③相交时,此时,可得Ka2=10-4.2,B正确;
C.溶液pH=7时c(H+)=c(OH-),溶液中电荷守恒,但是没有考虑到加入盐酸或者氢氧化钠以后提供的氯离子或钠离子,所以错误,C错误;
D.溶液中存在,pH>12后,增大,导致,生成导致减小,则上升,D正确;
故选AC。
13.(2025·山东淄博·一模)常温下,向含有足量固体的悬浊液中加盐酸调节,体系中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为溶液中、、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的关系
B.常温下,的
C.常温下,平衡常数
D.点时,溶液中
【答案】CD
【分析】有足量固体的悬浊液中,;不断加盐酸调节体系pH时,逐渐溶解,逐渐降低、逐渐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逐渐增大,所以图中曲线L1代表、曲线L2代表,曲线L3代表,曲线L4代表与pH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pH=4.27时,=,;pH=2.77时,=,,则;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L3代表 的关系,A错误;
B.常温下,的,B错误;
C.常温下,平衡常数,C正确;
D.点时,=,由电荷守恒,,由物料守恒,,则,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D正确;
故选C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9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5年5考) 2025山东卷第15题 2024山东卷第10题 2023山东卷第15题 2022山东卷第14题 2021山东卷第15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在山东高考中主要是以电解质曲线变化为载体,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的计算,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沉淀的溶解平衡和转化是主流试题,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大,作为选择题中压轴题出现。
1.(2025·山东卷)常温下,假设水溶液中和初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平衡条件下,体系中全部四种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已知:体系中含钴物种的存在形式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线所示物种为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物质的量浓度为
D.时,物质的量浓度:
2.(2024·山东卷)常温下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平衡常数为K。已初始浓度,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Ⅱ表示的变化情况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
D.时,
3.(2023·山东卷)在含HgI2(g)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平衡常数依次为。已知、,、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表示的变化情况
B.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C.
D.溶液中I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4.(2022·山东卷)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的、溶液,含的、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
B.
C.曲线④代表含的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且和初始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5.(2021·山东卷)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H2R+HR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x)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M点,c(Cl-) +c(OH-)+c(R-)=2c(H2R+)+c(Na+)+c(H+)
C.O点,pH=
D.P点,c(Na+)>c(Cl-)>c(OH-)>c(H+)
1.(2025·山东淄博·三模)常温下,向分别含和的溶液中加入含Cl-的溶液,平衡时pM随pCl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M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b表示pc{[AgCl2]-} ~ pCl的关系
B.常温下,PbCl2的数量级为10-10
C.常温下,
D.常温下,向浓度均为的Pb(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NaCl,
2.(2025·山东临沂·三模)常温下,二元羧酸与在水溶液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平衡常数依次为、、且。体系内含汞粒子的分布系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Ⅱ表示HgL的变化情况
B.
C.时,
D.pH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与的配位
3.(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一种方法,被测离子浓度突跃,电极电位()产生突跃,从而确定滴定终点。现向某浓度的苹果酸(,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溶液,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的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离出的
B.a点和b点溶液均显酸性
C.c点存在
D.苹果酸的浓度约为
4.(2025·山东日照·二模)常温下,M(OH)2和 H2A 的水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比值的负对数值pX与pH的关系如图(其中pX= -lgX,X 表示 、 、 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 的负对数值随 pH 的变化情况
B.H2A 电离常数
C.pH=8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 <
D.常温下, 的 的水溶液中
5.(2025·山东青岛·二模)常温下,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与的关系
B.的
C.时,
D.的
6.(2025·山东济宁·二模)常温下,向乙二胺()和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混合溶液中的与或或随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与的关系
B.M点坐标为(-1.0,8.2)
C.常温下,溶液的
D.溶液中:
7.(2025·山东青岛·二模)25℃时,用标准溶液滴定和的混合溶液以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滴定曲线如图甲所示;四种含氮物质分布分数与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混合溶液中
B.
C.b点处有
D.a、b、c点均存在
8.(2025·山东日照·一模)室温下,含有MCO3(s)的0.01 mol·L-1的Na2CO3溶液和含有MSO4(s)的0.01mol·L-1的Na2SO4溶液,两份溶液中的pM[pM=-lgc(M2+)]以及含碳微粒分布分数δ如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M2+不水解;②100.6=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MCO3的变化曲线
B.x=6.97
C.MSO4(s)M2+(aq)+SO(aq)的Ksp的数量级为
D.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变为0.1 mol·L-1,则曲线①②的交点将出现在a点右侧
9.(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向AgBr饱和溶液(有足量AgBr固体)中滴加Na2S2O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g++S2O[Ag(S2O3)]-和[Ag(S2O3)]-+S2O[Ag(S2O3)2]3-,lg[c(M)/(mol/L)]、lg[N]与lg[c(S2O)/(mol/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M代表Ag+或Br-;N代表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线L2表示随c(S2O)变化的关系
B.a=-6.1
C.c(S2O)=0.001mol/L时,若溶液中Ag(S2O3)2]3-的浓度为x mol/L,则c(Br-)= mol/L
D.AgBr+2S2O=[Ag(S2O3)2]3-+Br-的K的数量级为101
10.(2025·山东济宁·一模)常温下,有含M2A(s)的M2A饱和溶液、含MB(s)的MB饱和溶液,两份溶液中和微粒的分布系数/所有含A微粒的总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发生水解,MHA可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表示MB饱和溶液中随pH变化的图像
B.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5×1016
C.MHA与少量H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pH=3时,M2A的饱和溶液中
11.(2025·山东聊城·一模)弱酸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存在平衡:(环己烷),平衡常数为。25℃时,向环己烷溶液中加入水进行萃取,用或调节水溶液。测得水溶液中、、浓度、环己烷中的浓度与水相萃取率随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①在环己烷中不电离;②忽略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 B.时,
C.的 D.若加水体积为,则交点N的保持不变
12.(2025·山东菏泽·一模)常温下,往足量草酸钙固体与水的混合体系中加盐酸或NaOH调节pH时,lgc(H2C2O4),lgc(HC2O),lgc(C2O)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C2O的变化情况
B.H2C2O4的Ka2=10-4.2
C.pH=7时,c(HC2O)+2c(C2O)=2c(Ca2+)
D.pH>12后,曲线①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部分CaC2O4转化为Ca(OH)2
13.(2025·山东淄博·一模)常温下,向含有足量固体的悬浊液中加盐酸调节,体系中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为溶液中、、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的关系
B.常温下,的
C.常温下,平衡常数
D.点时,溶液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