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7化学反应机理速率与平衡(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7化学反应机理速率与平衡(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7 化学反应机理 速率与平衡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化学反应机理(5年3考) 2025山东卷第9题 2022山东卷第7题 2021山东卷第7题 根据化学反应机理、历程分析判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等知识点,是山东高考必考考点,如2025年第9题。
考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5年2考) 2025山东卷第10题 2023山东卷第15题 2023山东卷第1题 从近三年的山东卷选择题命题情况来看,选择题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考查有增加的趋势,基本确定在选择题中单独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会成为一种趋势,且多结合图像进行考查,如2025年第10题。
考点1 化学反应机理
1.(2025·山东卷)用肼的水溶液处理核冷却系统内壁上的铁氧化物时,通常加入少量,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B.还原性:
C.处理后溶液的增大 D.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2.(2022·山东卷)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3.(2021·山东卷)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考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4.(2025·山东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线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气相产物分压仍为
C.小于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b线所示物种,重新达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增大
5.(2024·山东卷)逆水气变换反应:。一定压力下,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
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
D.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温度时相同
6.(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如下:

已知反应初始E的浓度为0.10mol L-1,TFAA的浓度为0.08mol L-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体系中有E存在
B.t2时刻,体系中无F存在
C.E和TFAA反应生成F的活化能很小
D.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为0.08mol L-1
1.(2025·山东淄博·三模)已知C2H5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互为竞争,二者反应历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对反应历程1更有利
B.NaOH醇溶液中OH-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C.C2H5Br发生取代反应或消去反应时,OH-进攻的原子不同
D.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消去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
2.(2025·山东淄博·三模)向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刚性容器中各充入4molHBr(g)和1molO2(g),分别在绝热和恒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压强变化ΔP(ΔP=P0-Px,P0为起始压强,Px为某时刻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 B.ΔH>0
C.HBr的转化率: D.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3.(2025·山东聊城·二模)利用CO2加氢制CH3OH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H2首先在ZnGaO3催化剂表面解离成2个H*,随后参与到CO2的还原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表示氧原子空位,*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微粒,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反应过程存在C-H、O-H的断裂和形成
B.催化剂氧空位用于捕获CO2,氧空位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C.若反应温度过高使甲醇炭化,生成的碳颗粒易使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
D.理论上,每生成1mol CH3OH,该历程中消耗的H*的数目为6NA
4.(2025·山东滨州·二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课题组,以草酸和硝酸盐为原料(和分别为氮源和碳源),实现了电催化偶联制备甘氨酸。原理如图(OA为,GX为,GC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ii是偶联制备甘氨酸的决速步
B.反应iv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OA→GX的电极反应式为
D.甘氨酸在阳极和阴极的中间区域生成
5.(2025·山东滨州·二模)均相芬顿反应是高级氧化技术的经典工艺,通过产生自由基引发系列链反应实现物质的深度氧化。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相同条件下,反应Ⅰ比反应Ⅱ的活化能低
C.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整个体系的pH不变
D.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对反应Ⅱ的速率影响程度大于Ⅰ
6.(2025·山东日照·二模)在、碱性条件下,Ag作催化剂可将甲醛转化为 H2,反应的机理如图 1 所示,纳米 Ag 颗粒负载在 Al2O3表面可防止纳米Ag团聚;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相同时间,NaOH浓度对产生氢气体积的影响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DCDO代替HCHO,则得到的产物为HCOO-
B.过程中的总反应为 HCHO+OH- → HCOO-+H2↑
C.时,随 NaOH 浓度增大产生 H2的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催化剂表面吸附更多的,甲醛转化H2反应速率加快
D.时,随NaOH浓度增大产生H2的体积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7.(2025·山东潍坊·一模)丙烯和溴化氢在通常情况下发生加成反应主要得到2-溴丙烷,其机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第一步为反应的决速步骤
B.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
C.丙烯与卤化氢加成时,的反应速率最大
D.与加成的主要产物为
8.(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H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H2和O2直接法合成H2O2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PdCl4]2-和[PdO2Cl2]2-中Pd的化合价相同
B.[PdCl4]2-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
C.直接法合成H2O2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
D.步骤2中,若有1mol O2参与反应,转移4mol电子
9.(2025·山东泰安·一模)一种汽车尾气脱硝处理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反应的催化剂
B.状态③到状态④的过程中,有O–H键的形成
C.状态④到状态⑤过程中,NO发生氧化反应
D.该过程中Cu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10.(2025·山东济宁·二模)T温度下,在1L刚性密闭容器中投入X和Y各1mol,发生下列反应,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近似认为反应II建立平衡后,反应II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率常数k1>k2
B.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
C.体系达到平衡后,再加入X和Y各1mol,Z的平衡产率不变
D.T温度下,使用选择性催化反应II的催化剂,W的物质的量分数新峰值点可能是a
11.(2025·山东聊城·二模)在体积相等的多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2和1mol H2,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lgk正、lgk逆、H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v正=k正c(CO2)c4(H2) v逆=k逆c(CH4)c2(H2O),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代表lgk正曲线的是MH
C.当2v正(H2)=v逆(H2O)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a、b、c三点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
12.(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甲烷蒸汽重整是目前工业制氢的手段,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II:
下,将的混合气体投入恒压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反应速率加快
B.曲线b表示
C.时,后反应到达平衡,内
D.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13.(2025·山东滨州·二模)南京理工大学朱卫华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簇催化剂还原NO的反应,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在T℃、100kPa反应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含氮元素占比[如的含氮元素占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95 min时体系达到平衡。已知:反应ii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i、iii的影响;为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的含氮元素占比
B.若选择对反应i更高效的催化剂,则G点将移向E点
C.0~4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
D.反应i的平衡常数
14.(2025·山东潍坊·一模)以物质的量之比为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X、Y,发生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Z的产率和Z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像分析,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Q点是最高点,Q点为平衡状态
C.M、N点反应物分子的有效碰撞几率不同
D.从M点到P点,可通过加入催化剂或分离产物Z而达到平衡点
15.(2025·山东青岛·一模)工业合成尿素:。恒容密闭容器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和反应达到平衡,与关系如图所示(压强单位均为)。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下,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时,
D.若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减小
16.(2025·山东烟台、德州、东营·一模)一定条件下,2,3-二甲基-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液相加成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中间体M,第二步生成产物Z或W,表示如下。反应进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Z的反应热为ΔE1-ΔE2
B.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 v(Z)>v(W)
C.达到平衡时,Z的含量小于W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减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7 化学反应机理 速率与平衡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化学反应机理(5年3考) 2025山东卷第9题 2022山东卷第7题 2021山东卷第7题 根据化学反应机理、历程分析判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等知识点,是山东高考必考考点,如2025年第9题。
考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5年2考) 2025山东卷第10题 2023山东卷第15题 2023山东卷第1题 从近三年的山东卷选择题命题情况来看,选择题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考查有增加的趋势,基本确定在选择题中单独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会成为一种趋势,且多结合图像进行考查,如2025年第10题。
考点1 化学反应机理
1.(2025·山东卷)用肼的水溶液处理核冷却系统内壁上的铁氧化物时,通常加入少量,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B.还原性:
C.处理后溶液的增大 D.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答案】C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和反应生成的是和反应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
【解析】A.该反应中,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是氧化反应的产物,A不正确;
B.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因此,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B不正确;
C.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处理后溶液的增大,C正确;
D.根据循环图可知,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2022·山东卷)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机理的图示知,含N分子发生的反应有NO+ OOH=NO2+ OH、NO+NO2+H2O=2HONO、NO2+ C3H7=C3H6+HONO、HONO=NO+ OH,含N分子NO、NO2、HONO中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上述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都为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A项正确;
B.根据图示,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B项正确;
C.NO是催化剂,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项正确;
D.无论反应历程如何,在NO催化下丙烷与O2反应制备丙烯的总反应都为2C3H8+O22C3H6+2H2O,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D。
3.(2021·山东卷)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答案】B
【解析】
A.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I和反应IV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I、IV,故A错误;
B.反应I为加成反应,而与为快速平衡,反应II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确;
C.反应III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在CH318H,故C错误;
D.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和CH3O-的总能量与和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故答案为B。
考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4.(2025·山东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线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气相产物分压仍为
C.小于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b线所示物种,重新达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C
【分析】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则其分解产物为和,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数据分析可知,a线代表,b线代表,c线代表。由各线的走势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A正确;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恒容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虽然总压变大,但是气相产物分压不变,仍为,B正确;
C.恒容密闭容器的平衡体系的气相产物只有,=p(),因此,与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C不正确;
D.b线所示物种为,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导致逆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重新达平衡时(此处指的是重新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中)逆反应速率增大(比原平衡体系的大),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2024·山东卷)逆水气变换反应:。一定压力下,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
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
D.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温度时相同
【答案】CD
【分析】由图可知,T1比T2反应速率速率快,则T1>T2;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低于T2温度下平衡时;由于起始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达到平衡时CO2和H2的摩尔分数相等。
【解析】A.根据分析,T1比T2反应速率速率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结合反应速率方程知k1>k2,A项正确;
B.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0.5(H2)c(CO2),则,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低于T2温度下平衡时,则,B项正确;
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虽然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的浓度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改变,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变化,C项错误;
D.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相当于改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达到平衡时H2和CO2的摩尔分数不可能相等,故不能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CD。
6.(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如下:

已知反应初始E的浓度为0.10mol L-1,TFAA的浓度为0.08mol L-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体系中有E存在
B.t2时刻,体系中无F存在
C.E和TFAA反应生成F的活化能很小
D.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为0.08mol L-1
【答案】AC
【分析】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中,共发生三个反应:
①E+TFAAF ②FG ③GH+TFAA
t1之后的某时刻,H为0.02 mol L-1,此时TFAA的浓度仍为0,则表明0.10mol L-1E、起始时的0.08mol L-1TFAA、G分解生成的0.02 mol L-1 TFA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0.10mol L-1F;在t2时刻,H为0.08mol L-1,TFAA为0.06mol L-1,G为0.01 mol L-1,则F为0.01 mol L-1。
【解析】A.t1时刻,H的浓度小于0.02 mol L-1,此时反应③生成F的浓度小于0.02 mol L-1,参加反应①的H的浓度小于0.1 mol L-1,则参加反应E的浓度小于0.1 mol L-1,所以体系中有E存在,A正确;
B.由分析可知,t2时刻,H为0.08mol L-1,TFAA为0.06mol L-1,G为0.01 mol L-1,则F为0.01 mol L-1,所以体系中有F存在,B不正确;
C.t1之后的某时刻,H为0.02 mol L-1,此时TFAA的浓度仍为0,表明此时E和TFAA完全反应生成F,所以E和TFAA生成F的反应速率快,反应的活化能很小,C正确;
D.在t2时刻,H为0.08mol L-1,TFAA为0.06mol L-1,G为0.01 mol L-1,F为0.01 mol L-1,只有F、G全部转化为H和TFAA时,TFAA的浓度才能为0.08mol L-1,而GH+TFAA为可逆反应,所以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一定小于0.08mol L-1,D不正确;
故选AC。
1.(2025·山东淄博·三模)已知C2H5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互为竞争,二者反应历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对反应历程1更有利
B.NaOH醇溶液中OH-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C.C2H5Br发生取代反应或消去反应时,OH-进攻的原子不同
D.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消去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历程1的活化能(88.7 kJ/mol)低于反应历程2的活化能(79.9 kJ/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升高温度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活化能垒,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升高温度对反应历程1更有利,A正确;
B.从反应历程图能看到,中的氧与乙醇分子中的氢存在相互作用,符合氢键形成特征,所以NaOH醇溶液中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B正确;
C.取代反应里,进攻与Br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消去反应时,进攻与Br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进攻原子不同,C正确;
D.由图可知,取代反应产物能量比消去反应产物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在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取代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并非消去反应,D错误;
故选D。
2.(2025·山东淄博·三模)向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刚性容器中各充入4molHBr(g)和1molO2(g),分别在绝热和恒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压强变化ΔP(ΔP=P0-Px,P0为起始压强,Px为某时刻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 B.ΔH>0
C.HBr的转化率: D.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D
【解析】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则压强减小,在绝热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时温度对压强的影响大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则L2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A错误;
B.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则压强减小,,在图中以ac所在线表示;在绝热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时温度对压强的影响大于气体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b点温度高于c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HBr的转化率:,C错误;
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总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根据a点时数据有:,解得x=0.75,此时浓度商,a、b点总压强相等,容器体积相等,b点温度较高,故b点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a点,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说明b点HBr的转化率大于a点,即b点平衡常数K大于a点Qc,D正确;
故选D。
3.(2025·山东聊城·二模)利用CO2加氢制CH3OH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H2首先在ZnGaO3催化剂表面解离成2个H*,随后参与到CO2的还原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表示氧原子空位,*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微粒,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反应过程存在C-H、O-H的断裂和形成
B.催化剂氧空位用于捕获CO2,氧空位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C.若反应温度过高使甲醇炭化,生成的碳颗粒易使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
D.理论上,每生成1mol CH3OH,该历程中消耗的H*的数目为6NA
【答案】A
【解析】A.反应过程存在O-H生成,但无O-H键的断裂,故A错误;
B.H2首先在ZnGaO3催化剂表面解离成2个H*,2个H*与催化剂反应形成氧空位,催化剂氧空位再与CO2结合,所以催化剂氧空位用于捕获CO2,氧空位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故B正确;
C.反应温度过高使甲醇炭化,碳覆盖在催化剂的表面,使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故C正确;
D.H2首先在面解离成2个H*,随后参与到CO2的还原过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H3OH 6H*,所以理论上,每生成1molCH3OH,该历程中消耗的H*的数目为6NA,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4.(2025·山东滨州·二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课题组,以草酸和硝酸盐为原料(和分别为氮源和碳源),实现了电催化偶联制备甘氨酸。原理如图(OA为,GX为,GC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ii是偶联制备甘氨酸的决速步
B.反应iv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OA→GX的电极反应式为
D.甘氨酸在阳极和阴极的中间区域生成
【答案】C
【分析】⑴碳源相关反应机理。反应(i)中快速转化为OA,在合适的电极电势和催化剂作用下,分子得到电子并发生重排等过程生成。反应(ii)中OA()得到2个电子和2个转化为GX(),此为还原反应。从结构上看,是羧基被还原为醛基,在电催化体系中,电极提供电子,酸性环境提供质子,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促使反应进行。反应(iii)中GX进一步得2个电子和2个转化为GC(),同样是还原反应 ,醛基被进一步还原为羟基,持续在电催化作用下,借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环境实现电子和质子转移。
⑵氮源相关反应机理。反应(1)中转化为,这是一个氧化过程。在电催化条件下,可能是在阳极区域,分子在电极表面被氧化,结合溶液中的氧原子等逐步形成。得到电子和质子,先发生反应(2)转化为,再经反应(3)得到,这是连续的还原过程,每一步都在特定的电极电势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控制电子和质子的供给实现氮元素化合价的逐步降低。
⑶偶联反应机理。反应(iv)中GX()与发生反应,醛基与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在电催化体系提供的微环境下,促进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转化,最终生成,实现了键的初步构建。反应(v)中得到4个电子和4个,发生还原反应,最终生成甘氨酸(),完成偶联制备甘氨酸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电催化作用通过调控电极反应,为反应提供合适的电子和质子转移路径,促进各步反应的进行。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ⅲ是副反应,不是偶联制备甘氨酸的决速步,A错误;
B. 观察反应的过程,除了生成目标产物外,可能还有其他副产物生成(从图中反应关系看,原子并非全部转化到甘氨酸中),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B错误;
C.从图中可知()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从图中反应历程来看,甘氨酸()是在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的,其生成过程涉及到阴极产生的物质(如等) ,不是在阳极和阴极的中间区域生成,D错误;
综上,答案是C。
5.(2025·山东滨州·二模)均相芬顿反应是高级氧化技术的经典工艺,通过产生自由基引发系列链反应实现物质的深度氧化。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相同条件下,反应Ⅰ比反应Ⅱ的活化能低
C.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整个体系的pH不变
D.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对反应Ⅱ的速率影响程度大于Ⅰ
【答案】B
【解析】A.由过程图可知反应Ⅰ为H+ + H2O2 + Fe2+=Fe3+ +·OH + H2O,故反应I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k1>k2,说明相同条件下,反应Ⅰ比Ⅱ的反应速率更快,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即反应Ⅰ比Ⅱ的活化能低,B正确;
C.反应Ⅰ为H+ + H2O2 + Fe2+=Fe3+ +·OH + H2O,基元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2 + Fe3+=HO2·+Fe2++H+,而反应Ⅰ比Ⅱ的反应速率更快,总反应不是简单的反应Ⅰ加上反应Ⅱ,则芬顿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整个体系的pH会发生变化 ,C错误;
D.反应I的速率v1=k1·c(H2O2) ·c(Fe2+),反应Ⅱ的速率v2=k2·c(H2O2) ·c(Fe3+),其中k1远大于k2,故改变对反应Ⅰ的速率影响程度更大,D错误;
故答案选B。
6.(2025·山东日照·二模)在、碱性条件下,Ag作催化剂可将甲醛转化为 H2,反应的机理如图 1 所示,纳米 Ag 颗粒负载在 Al2O3表面可防止纳米Ag团聚;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相同时间,NaOH浓度对产生氢气体积的影响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DCDO代替HCHO,则得到的产物为HCOO-
B.过程中的总反应为 HCHO+OH- → HCOO-+H2↑
C.时,随 NaOH 浓度增大产生 H2的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催化剂表面吸附更多的,甲醛转化H2反应速率加快
D.时,随NaOH浓度增大产生H2的体积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答案】A
【解析】A.根据反应机理图,得到的中的氢来源于,则用代替后,得到的产物应该为,A错误;
B.根据反应机理图,整个转化过程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醛和作用最终得到和,故总反应为:,B正确;
C.当时,催化剂表面空隙较多,能吸附更多的,使甲醛转化为反应速率加快,随 浓度增大产生 的体积增大,C正确;
D.当时,过高浓度的NaOH会与催化剂的载体反应使纳米Ag颗粒发生团聚,催化活性下降,导致随NaOH浓度的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减缓,D正确;
故答案为:A。
7.(2025·山东潍坊·一模)丙烯和溴化氢在通常情况下发生加成反应主要得到2-溴丙烷,其机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第一步为反应的决速步骤
B.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
C.丙烯与卤化氢加成时,的反应速率最大
D.与加成的主要产物为
【答案】D
【解析】A.上述反应中,第一步为反应慢,为决速步骤,A正确;
B.第一步慢反应得到的碳正离子为,可以推得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性:,B正确;
C.慢反应决定反应速率,酸性HI>HBr>HCl,故加入HI第一步反应更快,可知CH3CH=CH2与氢卤酸反应时速率大小HI>HBr>HCl,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烯烃与HBr反应第一步是氢离子结合有一定负电性的碳原子,由于-CF3为吸电子基团,故与HBr加成的主要产物为,D错误;
故选D。
8.(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H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H2和O2直接法合成H2O2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PdCl4]2-和[PdO2Cl2]2-中Pd的化合价相同
B.[PdCl4]2-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
C.直接法合成H2O2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
D.步骤2中,若有1mol O2参与反应,转移4mol电子
【答案】D
【解析】A.[PdO2Cl2]2-中存在过氧键,氧化合价为-1,Pd化合价为+2,[PdCl4]2-中Pd化合价为+2,两者相同,故A正确;
B.[PdCl4]2-作为催化剂起到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的作用,故B正确;
C.直接法为氢气和氧气直接化合为过氧化氢,没有其他产物生成,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故C正确;
D.步骤2中,氧气转化为过氧键,化合价变化0→-1,1mol氧气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5·山东泰安·一模)一种汽车尾气脱硝处理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反应的催化剂
B.状态③到状态④的过程中,有O–H键的形成
C.状态④到状态⑤过程中,NO发生氧化反应
D.该过程中Cu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历程图,是催化剂,反应前后不变,A正确;
B.状态③到状态④的变化过程中有H2O生成,即有O-H键的形成,B正确;
C.状态④到状态⑤过程中,NO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
D.状态②到状③的过程中, Cu 和 N 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中 Cu 的化合价降低,N元素化合价升高,D错误;
故选D。
故答案选B。
10.(2025·山东济宁·二模)T温度下,在1L刚性密闭容器中投入X和Y各1mol,发生下列反应,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近似认为反应II建立平衡后,反应II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率常数k1>k2
B.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
C.体系达到平衡后,再加入X和Y各1mol,Z的平衡产率不变
D.T温度下,使用选择性催化反应II的催化剂,W的物质的量分数新峰值点可能是a
【答案】B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起始阶段,相同时间时W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Z,说明反应Ⅰ的反应速率比反应II慢,所以速率常数k1小于k2,故A错误;
B.近似认为反应II建立平衡后,反应II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W物质的量分数最大时,反应II达到平衡,之后反应II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时间为nmin时时X、Z的物质的量分数都为30%,设nmin时Z、W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X、Z的物质的量分数可得:=0.3,=0.3,解联立方程可得a=、b=,则1L刚性密闭容器中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故B正确;
C.反应Ⅰ和反应II都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再加入X和Y各1mo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Z的平衡产率增大,故C错误;
D.T温度下,使用选择性催化反应II的催化剂,反应II的反应速率增大,相同时间内W的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分数新峰值点可能是a,故D正确;
故选BD。
11.(2025·山东聊城·二模)在体积相等的多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2和1mol H2,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lgk正、lgk逆、H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v正=k正c(CO2)c4(H2) v逆=k逆c(CH4)c2(H2O),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代表lgk正曲线的是MH
C.当2v正(H2)=v逆(H2O)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a、b、c三点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
【答案】D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温度越高,则越小,曲线MH和曲线NG是lgk与温度关系,曲线abc是H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从右往左看,温度升高,曲线abc中从最高点到a点,氢气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时,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即lgk逆大于lgk正,则lgk正代表曲线的是NG,lgk逆代表曲线的是MH。
【解析】A.根据分析,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A错误;
B.lgk正代表曲线的是NG,lgk逆代表曲线的是MH,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即,C错误;
D.观察图像可知,随着温度T增大,则越小,氢气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转化率达到最大时,反应才达到平衡,所以a、b达到化学平衡,c还没达到化学平衡,D正确;
故答案选D。
12.(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甲烷蒸汽重整是目前工业制氢的手段,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II:
下,将的混合气体投入恒压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反应速率加快
B.曲线b表示
C.时,后反应到达平衡,内
D.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答案】CD
【分析】反应Ⅰ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Ⅱ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物质的量增大,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CO物质的量增大,故CO的平衡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CO平衡曲线为b,CO2平衡曲线为a,以此解答。
【解析】A.将的混合气体投入恒压反应器中,通入,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b表示CO,曲线a表示CO2,B错误;
C.②100kPa,CH4、H2O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起始CH4的分压为25kPa;设起始CH4物质的量为amol、H2O物质的量为3amol,设反应Ⅰ从起始到平衡消耗CH4物质的量为xmol,反应Ⅱ从起始到平衡消耗H2O的物质的量为ymol,列三段式: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a-x+3a-x-y+x-y+3x+y+y)mol=(4a+2x)mol,600℃平衡时CH4物质的量分数为0.04,则,解得, 平衡时的分压为,t小时内,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时,H2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32,H2的体积分数为0.5,由C可知,n(H2)= (4a+2x)mol×0.5=mol,n(H2O)= (4a+2x)mol×0.32=mol,3a-x-y=,则y=mol,n(CO2)=mol,n(CO)=mol-mol=mo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D正确;
故选CD。
13.(2025·山东滨州·二模)南京理工大学朱卫华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簇催化剂还原NO的反应,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在T℃、100kPa反应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含氮元素占比[如的含氮元素占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95 min时体系达到平衡。已知:反应ii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i、iii的影响;为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的含氮元素占比
B.若选择对反应i更高效的催化剂,则G点将移向E点
C.0~4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
D.反应i的平衡常数
【答案】AD
【解析】A.反应ii为快反应,曲线a表示物质快速减少,故表示NO,NH3快速增加,故曲线b表示氨气,曲线c表示N2,A正确;
B.G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若选择对反应i更高效的催化剂,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但N2的占比不变,B错误;
C.起始时,压强为100kPa、2 mol NO、6 mol H2,0-45min时,由图可知,N2的氮含量为47%,n(N2)=,N2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C错误;
D.达到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为86%÷2×2mol=0.86 mol,NO的物质的量为6%×2 mol=0.12 mol,根据氮原子守恒,NH3的物质的量为(2-0.86×2-0.12) mol=0.16 mol,根据氧原子守恒,水的物质的量为(2-0.12) mol=1.88 mol,根据氢原子守恒,H2的物质的量为(6-1.88-0.16×3÷2) mol=3.88 mol,n总为6.9 mol,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D正确;
故答案选AD。
14.(2025·山东潍坊·一模)以物质的量之比为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X、Y,发生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Z的产率和Z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像分析,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Q点是最高点,Q点为平衡状态
C.M、N点反应物分子的有效碰撞几率不同
D.从M点到P点,可通过加入催化剂或分离产物Z而达到平衡点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中Z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产率逐渐降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得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据图像可知,Q点Z的产率小于平衡产率,未达到平衡,B错误;
C.M、N点产率相同,但温度不同,所以反应物分子的有效碰撞几率不同,C正确;
D.图中M点未达到平衡是由于温度低导致速率低而反应时间不够,可通过加入催化剂或延长时间使其达到平衡,但分离Z会使反应速率降低,达不到目的,D错误;
故选C。
15.(2025·山东青岛·一模)工业合成尿素:。恒容密闭容器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和反应达到平衡,与关系如图所示(压强单位均为)。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下,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时,
D.若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BC
【分析】表示物质的分压强,值越大,说明其分压越大,说明其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平衡时,相同的时,温度时的小于时的 ,说明温度到时,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故A错误;
B.,则=,=,故,故B正确;
C.时,=1,=3,则=10,,=1000,则,若平衡时,,则则=240.1 , ,则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故C正确;
D.此反应是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若改为恒压密闭容器,相对于恒容密闭容器来说,相当于增大压强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会正向移动,则若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D错误;
答案BC。
16.(2025·山东烟台、德州、东营·一模)一定条件下,2,3-二甲基-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液相加成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中间体M,第二步生成产物Z或W,表示如下。反应进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Z的反应热为ΔE1-ΔE2
B.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 v(Z)>v(W)
C.达到平衡时,Z的含量小于W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减小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知,生成Z的反应,ΔE1为反应物到中间产物吸收的热量,ΔE2为中间产物到Z释放的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热为ΔE1-ΔE2,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M转化为Z的活化能更小,所以开始时生成Z的反应速率更快,故B正确;
C.由反应物生成Z或W都是放热反应,生成W时放热更多,更有利用反应进行,故平衡时生成的W更多,故C正确;
D.生成W的反应活化能更大,故升高温度生成W的反应逆向移动的程度更大,c平(W)减小更多,故增大,故D错误;
答案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