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1化学与STSE基本概念(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6年高考(2021-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专题01化学与STSE基本概念(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1 化学与STSE 基本概念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01 化学与STSE (5年4考) 2025·山东卷第2题:物质的用途 2024山东卷第2题:化学品的用途 2023山东卷第1题:物质成分的判断 2021山东卷第1题:环境保护 1.有关化学与STSE的考查通常在在选择题的第1题或第2题,考查内容丰富多样,多涉及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或环保等,难度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题。 2.有关化学用语的判断不时有所考查,一种方式是在选择题中考查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式、VSPER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另一种方式是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或书写。 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是山东卷的命题重点,在选择题中,既可以出现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也可以出现综合性较强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计算。 4.有关化学计量的考查,在今后的命题中,可能更侧重与实验、反应历程等相结合,命题角度多样。
考点02 化学用语 (5年2考) 2025·山东卷第5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024山东卷第3题: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的判断
考点03 氧化还原反应 (5年4考) 2025·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5·山东卷第9题: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与规律 2024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2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2山东卷第8题: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2021山东卷第13题: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与计算
考点04 化学计量 (5年3考) 2025·山东卷第4题: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023·山东卷第9题: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021·山东卷: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考点01 化学与STSE
1.(2025·山东卷)化学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用法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净化黄河水 B.用漂白粉漂白蚕丝制品
C.用食醋去除水壶中水垢 D.用小苏打作烘焙糕点膨松剂
2.(2024·山东卷)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2023·山东卷)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 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4.(2021·山东卷)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风能发电 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 D.石油裂化
考点02 化学用语
5.(2025·山东卷)下列实验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溶液吸收少量
B.用和水制备少量
C.用和浓盐酸制备
D.用稀硝酸溶解少量粉:
6.(2024·山东卷)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2-甲基苯酚
B.分子的球棍模型:
C.激发态H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
考点03 氧化还原反应
7.(2025·山东卷)下列在化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侯德榜发明了以,和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
B.戴维电解盐酸得到和,从而提出了酸的含氢学说
C.拉瓦锡基于金属和的反应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D.哈伯发明了以和为原料合成氨的方法
8.(2025·山东卷)用肼的水溶液处理核冷却系统内壁上的铁氧化物时,通常加入少量,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B.还原性:
C.处理后溶液的增大 D.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9.(2024·山东卷)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
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
10.(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11.(2022·山东卷)实验室制备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氧化制备;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至弱碱性,歧化生成和;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①中用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只体现氧化性
D.转化为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12.(2021·山东卷)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与H均为氧化产物 B.实验中KMnO4只作氧化剂
C.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mol
考点04 化学计量
13.(2025·山东卷)称取固体配制浓度约为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烧杯 B.容量瓶
C.量筒 D.细口试剂瓶(具橡胶塞)
14.(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酐醇解反应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
③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15.(2021·山东卷)X、Y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molX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0.1molY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B.X、Y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一定为
D.由一定能确定产物中X、Y的化合价
1.(2025·山东聊城·二模)山东出土文物种类众多,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州——亚丑青铜钺主要成分是合金
B.曲阜——鲁国大玉璧主要成分是SiO2
C.东平——汉墓壁画绘制所用红色颜料为Fe2O3
D.临沂——《孙子兵法》竹简主要成分是多糖
2.(2025·山东滨州·二模)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下列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化钾 B.水发毛肚中添加甲醛
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D.酱油中添加苯甲酸钠
3.(2025·山东菏泽·一模)化学在材料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柏油路面使用到的沥青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歼-20”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量子通信的光纤和超算“天河一号”的芯片的主要材料均为SiO2
D.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因熔点比纯铝高而耐用
4.(2025·山东日照·一模)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错误的是
A.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NH4Cl溶液可用于除铁锈
C.聚丙烯可用于制作医用口罩 D.胆矾可用于检验无水乙醇中的水
5.(2025·山东烟台、德州、东营·一模)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羽绒服的合成纤维面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属于七大营养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
C.房屋地面铺设的瓷砖主要成分为CaCO3
D.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属于新型燃料电池
6.(2025·山东聊城·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B.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
C.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D.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
7.(2025·山东日照·二模)活字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熔铅铸字 B.雕刻活字 C.油墨转移 D.纸张老化
8.(2025·山东济宁·二模)Fe2(SO4)3溶液脱除空气中H2S并再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O2>Fe3+>S
B.理论上脱硫过程Fe2(SO4)3不需要额外补充
C.标准状况下消耗5.6L氧气时,可生成0.5molS
D.脱硫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9.(2025·山东菏泽·一模)常温下,高铜酸钠(NaCuO2)是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在NaOH溶液中可用NaClO氧化Cu(OH)2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uO2中Cu为+3价
B.制备时,理论上消耗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可用浓氨水检验高铜酸钠中的Cu(OH)2
D.高铜酸钠在稀硫酸中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4CuO+12H+=4Cu2++O2↑+6H2O
10.(2025·山东菏泽·二模)高纯度(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是锂电池重要的电极材料。工业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纯和一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Mn的价态为价
B.锂电池放电时,高纯度发生氧化反应
C.制备反应中,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
D.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则会产生三种气体
11.(2025·山东日照·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2-氯丁酮
B.HClO的球棍模型:
C.基态Cu+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反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
12.(2025·山东菏泽·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83,中子数为126的铋原子:
B.LiH的电子式:
C.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13.(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C.镁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D. 的名称:2,2-二甲基-4-乙基己烷
14.(2025·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球棍模型:
B.顺丁烯二酸的结构简式:
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D.中σ键的原子轨道的电子云图形:
15.(2025·山东青岛·二模)定影剂使用原理为,使用时应控制体系,否则易发生副反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数目小于
B.正常使用时,每溶解,生成配位键数目为
C.体系过小时,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D.发生副反应时,溶液减重,逸出数目为
16.(2025·山东泰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B.向溶液中通入适量,当有1mol 生成时,共转移的电子数可能为
C.0.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个电子
D.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17.(2025·山东泰安·二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在酸性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1 化学与STSE 基本概念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01 化学与STSE (5年4考) 2025·山东卷第2题:物质的用途 2024山东卷第2题:化学品的用途 2023山东卷第1题:物质成分的判断 2021山东卷第1题:环境保护 1.有关化学与STSE的考查通常在在选择题的第1题或第2题,考查内容丰富多样,多涉及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或环保等,难度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题。 2.有关化学用语的判断不时有所考查,一种方式是在选择题中考查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式、VSPER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另一种方式是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或书写。 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是山东卷的命题重点,在选择题中,既可以出现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也可以出现综合性较强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计算。 4.有关化学计量的考查,在今后的命题中,可能更侧重与实验、反应历程等相结合,命题角度多样。
考点02 化学用语 (5年2考) 2025·山东卷第5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024山东卷第3题: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的判断
考点03 氧化还原反应 (5年4考) 2025·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5·山东卷第9题: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与规律 2024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2山东卷第1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断 2022山东卷第8题: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2021山东卷第13题: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与计算
考点04 化学计量 (5年3考) 2025·山东卷第4题: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023·山东卷第9题: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021·山东卷: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考点01 化学与STSE
1.(2025·山东卷)化学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用法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净化黄河水 B.用漂白粉漂白蚕丝制品
C.用食醋去除水壶中水垢 D.用小苏打作烘焙糕点膨松剂
【答案】B
【解析】A.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可用于净水,用法合理,A正确;
B.漂白粉含次氯酸钙,其强氧化性会破坏蚕丝(蛋白质)结构,导致丝制品损坏,用法不合理,B不正确;
C.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物,可用于除水垢,用法合理,C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CO2使糕点疏松,可用于烘焙糕点,用法合理,D正确;
故选B。
2.(2024·山东卷)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故A正确;
B.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O2反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作食品脱氧剂,故B正确;
C.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增加食物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味剂,故C正确;
D.P2O5吸水后的产物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
故选D。
3.(2023·山东卷)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 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答案】C
【解析】墨玉、黑陶、琉璃均属于硅酸盐制品,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材料,而刀币的主要成分为青铜,故答案为:C。
4.(2021·山东卷)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风能发电 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 D.石油裂化
【答案】A
【解析】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A。
考点02 化学用语
5.(2025·山东卷)下列实验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溶液吸收少量
B.用和水制备少量
C.用和浓盐酸制备
D.用稀硝酸溶解少量粉:
【答案】C
【解析】A.当NaOH吸收少量SO2时,应生成SO而非HSO,正确反应为:,A错误;
B.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正确离子方程式为,原方程式系数未配平,B错误;
C.与浓盐酸加热生成Cl2的离子方程式为,各元素及电荷均守恒,C正确;
D.稀硝酸与Cu反应时,产物Cu(NO3)2应拆解为Cu2+和NO,正确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6.(2024·山东卷)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2-甲基苯酚
B.分子的球棍模型:
C.激发态H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
【答案】A
【解析】
A.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甲基与羟基相邻,系统命名为:2-甲基苯酚,故A正确;
B.臭氧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属于sp2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臭氧为V形分子,球棍模型为:,故B错误;
C.K能层只有1个能级1s,不存在1p能级,故C错误;
D.p-pπ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03 氧化还原反应
7.(2025·山东卷)下列在化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侯德榜发明了以,和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
B.戴维电解盐酸得到和,从而提出了酸的含氢学说
C.拉瓦锡基于金属和的反应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D.哈伯发明了以和为原料合成氨的方法
【答案】A
【解析】A.联合制碱法的反应中,化学方程式为:和,各元素(Na、Cl、N、C、H、O)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电解盐酸生成和,H和Cl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H从+1→0,Cl从-1→0),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金属与反应生成氧化物,金属被氧化(化合价升高),O被还原(化合价降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合成氨反应中的N化合价从0→-3,的H从0→+1,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5·山东卷)用肼的水溶液处理核冷却系统内壁上的铁氧化物时,通常加入少量,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B.还原性:
C.处理后溶液的增大 D.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答案】C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和反应生成的是和反应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
【解析】A.该反应中,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是氧化反应的产物,A不正确;
B.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因此,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B不正确;
C.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处理后溶液的增大,C正确;
D.根据循环图可知,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9.(2024·山东卷)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
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
【答案】B
【解析】A.湖笔,以竹管为笔杆,以动物尾毫为笔头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松木中的C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徽墨主要为C单质,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宣纸,以楮树皮为原料,得到纸浆纤维,从而制作宣纸,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端砚以端石为原料经过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步骤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解析】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2·山东卷)实验室制备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氧化制备;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至弱碱性,歧化生成和;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①中用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只体现氧化性
D.转化为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答案】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然后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至弱碱性使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价由+6变为+7和+4。
【解析】A.①中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由于瓷坩埚易被强碱腐蚀,故不能用瓷坩埚作反应器,A说法不正确;
B.制备KMnO4时为防止引入杂质离子,①中用KOH作强碱性介质,不能用,B说法不正确;
C.②中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故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MnO2中的Mn元素只有转化为KMnO4,因此,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2.(2021·山东卷)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与H均为氧化产物 B.实验中KMnO4只作氧化剂
C.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mol
【答案】BD
【分析】KMnO4固体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O2,K2MnO4、MnO2均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Cl-被氧化为Cl2,K2MnO4、MnO2被还原为MnCl2,因此气体单质G为O2,气体单质H为Cl2。
【解析】A.加热KMnO4固体的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0被氧化,加热K2MnO4、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至0被氧化,因此O2和Cl2均为氧化产物,故A正确;
B.KMnO4固体受热分解过程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部分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KMnO4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B错误;
C.Mn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物质及化合价变化为 ,Mn元素至少参加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每生成1mol O2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 Cl2转移2mol电子,若KMnO4转化为MnCl2过程中得到的电子全部是Cl-生成Cl2所失去的,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由2KMnO4~5Cl2可知,n(气体)max=0.25mol,但该气体中一定含有O2,因此最终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25mol,故D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BD,故答案为:BD。
考点04 化学计量
13.(2025·山东卷)称取固体配制浓度约为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烧杯 B.容量瓶
C.量筒 D.细口试剂瓶(具橡胶塞)
【答案】C
【分析】配制NaOH溶液的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步骤。
【解析】A.溶解1.6g NaOH需要在烧杯中进行,烧饼是需要的,故A需要;
B.因无400mL容量瓶,必须改用500mL配制,计算时按500mL计算,需要容量瓶,故B需要;
C.溶解时直接加水至固体溶解,无需精确量取;定容由容量瓶完成,无需量筒,故C不需要;
D.NaOH溶液配制好后需要转移到试剂瓶中储存,氢氧化钠溶液是液体,而且易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选择玻璃塞,所以需要细口试剂瓶(具橡胶塞),故D需要;
故选C。
14.(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酐醇解反应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
③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样品,发生醇解反应,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乙酸酐完全水解生成的乙酸,消耗标准溶液;两次实验消耗标准溶液的差值为,由反应原理可知,该差值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醇解产物不消耗,则R守恒可知,n(ROH)=n()=,因此,样品中羟基质量分数=, A正确,故选A。
15.(2021·山东卷)X、Y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molX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0.1molY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B.X、Y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一定为
D.由一定能确定产物中X、Y的化合价
【答案】D
【分析】设与1mol X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amol,与1mol Y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b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以及H原子守恒可知、。
【解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因此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故A正确;
B. X、Y反应过程中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因,因此,故B正确;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为,由B项可知,故C正确;
D.因短周期金属单质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有+1、+2、+3三种情况,因此存在a=1,2,3,b=0.5,1的多种情况,由可知,当a=1,b=0.5时,=1,当a=2,b=1时,=1,两种情况下X、Y的化合价不同,因此根据可能无法确定X、Y的化合价,故D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D项,故答案为D。
1.(2025·山东聊城·二模)山东出土文物种类众多,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州——亚丑青铜钺主要成分是合金
B.曲阜——鲁国大玉璧主要成分是SiO2
C.东平——汉墓壁画绘制所用红色颜料为Fe2O3
D.临沂——《孙子兵法》竹简主要成分是多糖
【答案】B
【解析】A.青铜钺主要成分是铜合金,A项正确;
B.大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项错误;
C.为红棕色粉末,可以作红色颜料,C项正确;
D.竹简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D项正确;
答案选B。
2.(2025·山东滨州·二模)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下列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化钾 B.水发毛肚中添加甲醛
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D.酱油中添加苯甲酸钠
【答案】B
【解析】A.食盐中添加碘化钾,可用于预防碘缺乏病,A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致癌、刺激黏膜等),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可作食品抗氧化剂,且能杀菌,C不符合题意;
D.苯甲酸钠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山东菏泽·一模)化学在材料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柏油路面使用到的沥青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歼-20”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量子通信的光纤和超算“天河一号”的芯片的主要材料均为SiO2
D.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因熔点比纯铝高而耐用
【答案】A
【解析】A.沥青是石油分馏的产物之一,属于分馏残渣,常用于铺路,A符合题意;
B.碳纤维主要成分为碳,属于无机材料,而非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符合题意;
C.光纤材料是SiO2,但芯片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硅单质,而非SiO2,C不符合题意;
D.铝合金的熔点通常低于纯铝,其耐用性源于合金的硬度、强度等性能提升,而非熔点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山东日照·一模)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错误的是
A.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NH4Cl溶液可用于除铁锈
C.聚丙烯可用于制作医用口罩 D.胆矾可用于检验无水乙醇中的水
【答案】D
【解析】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水中细菌、病毒,且副产物少,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应用正确,A不符合题意;
B.NH4Cl溶液水解呈酸性,可与铁锈反应生成可溶盐,用于除锈,应用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聚丙烯是医用口罩熔喷层的主要材料,能高效过滤微粒,应用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胆矾(CuSO4·5H2O)本身含结晶水,呈蓝色,无法通过颜色变化检验乙醇中的水。正确试剂应为无水硫酸铜(白色),遇水变蓝,因此应用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5·山东烟台、德州、东营·一模)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羽绒服的合成纤维面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属于七大营养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
C.房屋地面铺设的瓷砖主要成分为CaCO3
D.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属于新型燃料电池
【答案】A
【解析】A.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制成单体,然后经过化学合成和机械加工等制得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人体内没有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B项错误;
C.瓷砖根据种类成分有所不同,主要含黏土、石英、长石及添加剂,主要成分中不存在CaCO3,C项错误;
D.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属于新型二次电池,D项错误;
答案选A。
6.(2025·山东聊城·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B.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
C.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D.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
【答案】A
【解析】A.切开的茄子变色是由于其中的多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有色物质。此过程涉及氧气的还原和有机物的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选;
B.食用纯碱(Na2CO3)与面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CO2,属于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B不选;
C.肥皂水是碱性的,能中和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
D.含氟牙膏中的F-与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发生离子交换,生成氟磷灰石,属于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故选A。
7.(2025·山东日照·二模)活字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熔铅铸字 B.雕刻活字 C.油墨转移 D.纸张老化
【答案】D
【解析】A.熔铅铸字时发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雕刻活字时发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油墨转移时发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纸张老化导致发黄变脆,是空气中氧气等的作用,导致其被氧化、失去了原有的品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D。
8.(2025·山东济宁·二模)Fe2(SO4)3溶液脱除空气中H2S并再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O2>Fe3+>S
B.理论上脱硫过程Fe2(SO4)3不需要额外补充
C.标准状况下消耗5.6L氧气时,可生成0.5molS
D.脱硫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一共发生的反应有H2S+2Fe3+=2H++2Fe2++S、4Fe2++4H++O2=4Fe3++2H2O,由此可以推出总反应2H2S+O2=2S↓+2H2O,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来解决问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历程中发生了:H2S+2Fe3+=2H++2Fe2++S、4Fe2++4H++O2=4Fe3++2H2O,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O2>Fe3+>S,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总反应为:2H2S+O2=2S↓+2H2O,Fe2(SO4)3是催化剂,故理论上脱硫过程Fe2(SO4)3不需要额外补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总反应为:2H2S+O2=2S↓+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标准状况下消耗5.6L即=0.25mol氧气时,可生成0.5molS,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脱硫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S+2Fe3+=2H++2Fe2++S,4Fe2++4H++O2=4Fe3++2H2O,总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可见脱硫过程中由于反应产生水,使Fe2(SO4)3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因此溶液的pH逐渐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5·山东菏泽·一模)常温下,高铜酸钠(NaCuO2)是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在NaOH溶液中可用NaClO氧化Cu(OH)2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uO2中Cu为+3价
B.制备时,理论上消耗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可用浓氨水检验高铜酸钠中的Cu(OH)2
D.高铜酸钠在稀硫酸中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4CuO+12H+=4Cu2++O2↑+6H2O
【答案】D
【解析】A.NaCuO2中,Na为+1价,每个O为-2价,总电荷平衡为,A正确;
B.制备反应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
C.高铜酸钠在碱性条件下稳定,而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络合物,若存在未反应的,加入浓氨水会显蓝色,C正确;
D.高铜酸钠(NaCuO2)是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强氧化性,NaCuO2中铜的化合价为+3价,在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0.(2025·山东菏泽·二模)高纯度(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是锂电池重要的电极材料。工业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纯和一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Mn的价态为价
B.锂电池放电时,高纯度发生氧化反应
C.制备反应中,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
D.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则会产生三种气体
【答案】C
【解析】A.在中, Li为+1价, O为-2价,设Mn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解得x=+3.5价,A错误;
B.锂电池放电时,锂元素化合价升高,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工业上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LiMn2O4、H2O和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O2是氧化产物, LiMn2O4是还原产物,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C正确;
D.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反应为,会产生两种气体,D错误;
故选C。
11.(2025·山东日照·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2-氯丁酮
B.HClO的球棍模型:
C.基态Cu+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反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A.由结构简式可知系统名称为3-氯丁酮,故A错误;
B.HClO的结构式为H-O-Cl,又原子半径Cl>O>H,球棍模型:,故B正确;
C.基态Cu+的价电子数为10,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C错误;
D.反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表示顺式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12.(2025·山东菏泽·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83,中子数为126的铋原子:
B.LiH的电子式:
C.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答案】B
【解析】A.质子数为83,中子数为126的铋(Bi)原子的质量数为83+126=209,应写为,故A错误;
B.氢化锂(LiH)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故B正确;
C.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
D.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B。
13.(2025·山东名校大联考·4月联合检测)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C.镁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D. 的名称:2,2-二甲基-4-乙基己烷
【答案】B
【解析】A.含有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其电子式:,A错误;
B.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2p能级两个电子分占不同的轨道,轨道表示式为:,B正确;
C.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应为球形,C错误;
D. 主链有6个碳原子,2号碳原子上有2个甲基,3号碳原子上有乙基,名称为:2,2-二甲基-3-乙基己烷,D错误;
故选B。
14.(2025·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的球棍模型:
B.顺丁烯二酸的结构简式:
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D.中σ键的原子轨道的电子云图形:
【答案】D
【解析】
A.中B价层电子对数为3,是杂化,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2,为杂化,球棍模型应为,A错误;
B.顺丁烯二酸中两个羧基位于双键的同一侧,结构简式应为,B错误;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C错误;
D.中的σ键是 σ键,原子轨道电子云图为,D正确;
15.(2025·山东青岛·二模)定影剂使用原理为,使用时应控制体系,否则易发生副反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数目小于
B.正常使用时,每溶解,生成配位键数目为
C.体系过小时,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D.发生副反应时,溶液减重,逸出数目为
【答案】D
【解析】A.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导致其浓度降低,因此溶液中,数目小于,A正确;
B.定影剂使用时,AgBr与形成配离子,Ag+的配位键个数为2,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生成配位键数目为,B正确;
C.体系pH过小时,可能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S元素从+2价分别变为0价和+4价,每生成(1mol),生成1molS,转移电子数目为,C正确;
D.发生副反应时,溶液减重时,说明生成的S和SO2的总质量为32g,结合S和SO2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SO2物质的量为mol,D错误;
故选D。
16.(2025·山东泰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B.向溶液中通入适量,当有1mol 生成时,共转移的电子数可能为
C.0.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个电子
D.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答案】B
【解析】A.HF标准状况下为非气体,无法计算,A错误;
B.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溴离子,通入氯气,亚铁离子首先被氧化为铁离子、然后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FeBr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molBr2生成,则生成溴单质转移2mol电子,若溶液中含有2mol FeBr2,则溴离子部分反应而亚铁离子反应2mol,则会共转移4mol电子,电子数为4NA,B正确;
C.Fe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0.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个电子,C错误;
D.环氧乙烷中的C—O键、C—C键、C—H键均为σ键,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的0.7molσ键,数目为0.7NA,D错误;
故选B。
17.(2025·山东泰安·二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在酸性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A.溶液中,,说明溶液,碱性环境下各离子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与具有还原性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与间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水电离出的,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不能在碱性环境下大量共存,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