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以开放、包容、自由、和谐的精神,推进和维系了欧亚大陆的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文化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加深,古丝绸之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在仁爱、和平、诚信、公平、正义等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崇尚和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全球化向更为包容的方向发展,从而创新人类文明,实现全球再平衡。强有力的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习近平说:“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展现中华文化的“和”的理想,有利于世界各文明的和谐,有利于世界各国理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要坚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应让文明差异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使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化一向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善于借鉴域外文明的优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建设“一带一路”,也为中华文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双向的,我们要在了解和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契机,因势利导,推动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
(摘编自张淳、田欣《语言文化交流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器”》)
材料二:
古“丝绸之路”既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重要通道。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是一次重新出发的经贸联通之旅,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探索,也是一次复兴的文明交流之旅。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曼德拉曾说:“用理解之语沟通,印入脑海;用乡音之语交流,刻在心田。”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沟通纽带。语言是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传播的重要依托。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的媒介;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语言交流往往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语言的支持。语言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上语言版图的改变、语言的兴衰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影响。语言是促进国际沟通和国际理解的润滑剂,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了解人文中国、开放中国和包容中国。
(摘编自王辉《语言助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传播》)
材料三:
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日趋丰富多样,助力“五大家园”建设。一些东盟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系统,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中国也在不少学校开设了东盟国家的语言科目,积极与东盟国家学校开展多方面合作。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金盛说:“沟通、对话使中国和东盟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拿督哈必芭说:“数字转型、技术进步会促进语言发展、促进文化理解、保护人类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说,在当今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对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王立军说:“新的技术为语言文化传承、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撑,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对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技术提供了智能化教学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为中国一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中文学习机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认为,人工智能打造能听会说的“中文教师”,可以实现标准音带读、语音转写成文字、科学的反馈指导、跨语言的自主学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周建设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语言文化的计算性,使语义情感、民族精神等抽象事物变得“可计算”。他们开发的文观语义模型(WSM),是一款专注于中文语义智能评测的AI模型,为“读—讲—写—评”,提供语言智能服务。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阶段数字技术的局限。比如,ChatGPT是一个好的基座模型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说:“ChatGPT可以说是一个得力的AI助手,但它也有很多不良表现,如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匮乏、可解释性差、存在‘幻觉’和事实性错误等。”与会专家特别强调,线上学习不能替代面对面学习和交流。
(摘编自《数字化赋能语言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有力的语言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同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有利的,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
B.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日趋丰富,一些东盟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系统,我国不少学校也在积极开设东盟国家的语言科目。
C.时代在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的联系也在日益加深,古“丝绸之路”,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D.对于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只有数字技术能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要了解和学习别国的语言文化,也要抓住契机,大力推动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
B.根据材料中对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介绍,可以判断未来的语言学习将有可能是线上的且个性化的,并且面对面交流也有必要。
C.提高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对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D.科大讯飞负责人认为人工智能打造能听会说的“中文教师”,那么未来语文教师在语音生字部分的讲授或许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B.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C.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D.异日青冥肯回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4.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5.请简要分析数字技术对我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好处。
阅读下段的文字,完成小题。
仁者之心
张晓林
清早起来,范希文搬一个小木板凳,去院子里的那棵槐树下弹琴。槐花已经开了,一串一串挂满枝头。坐在槐树下,槐花的清香让人沉醉。这样的心境,最适合弹琴。
琴声在槐花间穿梭。槐花和着琴的旋律开始舞蹈。这个时间,范希文的妻子李氏开始下厨做饭。李氏对这支曲子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年来,她都是听着这支曲子做早饭的。这是一支名叫《履霜》的曲子,是她手把手教给丈夫的。范希文只会弹这一支曲子,再教他,他说:“会弹一曲《履霜》就行了,会那么多干什么?”李氏就打趣他:“我看干脆叫你范履霜吧。”
李氏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世代书香门第。这样的一个女人,也是打心底敬佩范希文的,在她看来,能遇到这样的丈夫,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刚过门的那些日子,她那脸上皱纹多得像几张重叠的蛛网一样的婆婆,常常向她谈起范希文小时候的事,每逢谈到儿子,婆婆满脸的皱纹就一下子舒展开来。
婆婆说:“希文进京赶考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给家里节省点口粮,他就住进了淄州长白山下的一座寺庙里,和他一起住的还有个姓刘的秀才。每天黄昏,他们都在一口锅里煮粥,这些米粗糙无比,咽下去刮得喉咙疼。煮好一锅粥,倒进瓦盆里面,算是第二天的三顿饭了。经过一夜,瓦盆里的米粥结成了块,希文他们用刀把粥切成六块,吃的时候各捞出一块儿用开水泡着吃。”
每当婆婆说到这儿,李氏都要插话问一句:“他们也不吃菜吗?”
婆婆瘪瘪嘴,慈祥地看着媳妇,说:“有时吃有时不吃,全凭老天爷了。春夏二季,去山上寻些野葱,七八根,十几根,就着下饭;十冬腊月,雪封住了寺门,就倒上小半瓶的醋汁,加上一小勺盐……”婆婆开始用衣襟揉眼,“这种日子,希文一过就是三年呐!”
婆婆心疼儿子。在李氏看来,这三年未必不是好事,也许因了那三年里,范希文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天睡觉前,都要核算一下今天花了多少钱,这些钱花在了哪些地方,到底该不该花。如果这些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他就会把双手搭在已经有点发福的小肚子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否则,一夜将不能入眠。第二天一定把昨天不该花的那点钱省回来才心安。
其实,希文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他的心胸大着呢。李氏很清楚地记得,在苏州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块宅基地,一个堪舆大师看后私下对范希文说:“世代当出卿相。”希文笑笑,说:“若果如此,我不敢一家独享,应为天下人所共有。”于是,就把这块地捐出建了苏州府学。
想到这儿,李氏为丈夫自豪起来。
李氏在想着这些事的时候,范希文一曲《履霜》弹完了。他收了琴。他要简单吃点早餐,然后到朝堂去面见仁宗皇帝。一想起要见仁宗皇帝,范希文的心里就有些堵得慌。前两天西京光化军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如何处理这件事上,他与枢密副使富弼的意见简直是水火不容,二人争吵得面红耳赤。今天就是要到仁宗皇帝那里去寻个结果的。
平日里,他和富弼相处得很融洽,富弼像对待长者一样地尊重他,帮了他不少的忙。但希文也深知富弼的脾气,犟得很,他认准的事,八匹马去拉,他也不会轻易回头。这年暮春的一个上午。范希文和富弼一同站在了仁宗面前。仁宗问:“光化知军弃城逃跑一事如何处置,二位爱卿可商议好了?”富弼率先往前迈了一步,口气决绝地说:“应按军法处置,斩了他!”仁宗看了看范希文。范希文不慌不忙地向仁宗行了君臣之礼,然后说道:“光化城既没有城郭,也没有兵卒,强盗来势凶猛,光化知军不逃匿躲藏,他又能如何呢?望陛下从轻发落。”仁宗沉思了一下,说:“准范爱卿的奏。”
走出朝堂,富弼的火气还没消。范公太宽容罪犯了,这让仁宗如何治国!他第一次对范希文说出不恭敬的话:“参政是想修炼成佛的啊!”范希文笑笑:“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想成佛。但我的话有道理,等到政事院再给你细讲。”
富弼愈发显得不高兴。
到了政事院,二人坐下来,范希文从容地问:“你希望把皇上教唆成一个暴君吗?”停了停,他放缓了语气:“仁宗还年轻,我们岂能动不动就教他杀人,等他杀得手滑了,不但我们做大臣的常会有杀身之虞,天下百姓也会因此遭殃啊!”
富弼猛然惊醒,额头的汗水密密一层。
范仲淹,字希文,书法方正清劲,通脱儒雅,一如其人。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范仲淹只会弹一支曲子,还辩解说“会弹一曲《履霜》就行了,会那么多干什么”,意在塑造一个有缺点的真实的范仲淹形象。
B.小说中对婆婆的外貌及神态的刻画,将一个疼爱儿子的母亲形象真实再现,也从侧面反映出范仲淹早年的生活状况。
C.小说中“我看干脆叫你范履霜吧”“把双手搭在已经有点发福的肚子上”这些语言极具当代性,给小说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
D.小说是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为基础的,但大量的细节描写则是借助了合理的想象,使小说既具真实性,又具生动性。
7. 小说最后说范希文“书法方正清劲,通脱儒雅,一如其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小说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插叙了范希文妻子的回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毂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图败晋魏颗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梁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晋语七》)
材料二:
魏绛(魏颗的侄子)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
秦A图B败C晋D魏E颗F却G退H秦I师J于K辅L氏M亲N止O杜P回Q其R勋S铭T于U景V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定晋国而无后”与《孟子·离娄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含义不相同。
B.戎右,指陪乘之官,作战时在君主之右,执武器以护卫。《鸿门宴》中的樊哙即任此职。
C.膏粱,指肥肉细粮,泛指精美食物,此处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与“纨绔”含义相同。
D.淫,意思是放纵、恣肆,与《离骚》中“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淫”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悼公善待功臣之后,不仅屏退对他们的宗族进行看管的人,而且还让其后世子孙蒙受恩惠,担任军队中的重要职位。
B.悼公认为朴实敦厚、好学聪明、果敢决断、沉着镇定的人有助于教导贵族子弟处事周全,通明事理,不隐过失,稳重专一。
C.悼公初次会合诸侯的目的是对宋施以援手,他派张老到处宣扬国君的美誉,观察哪些诸侯是有德义的,哪些诸侯是逆乱的。
D.魏绛任职八年中,九次会和诸侯,安定国家边邑,而被国君授乐器赏赐,魏绛多次辞让后才最终接受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2)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13.晋悼公的谥号为“悼”,是取他英年早逝之意。《逸周书·谥法解》:“年中早夭曰悼。”有人认为按照他的所作所为,应该给他更好的谥号。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其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①
许浑②
万里衔芦③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注〗①一说该诗作者为杜牧。此处采信罗时进的观点,认为该诗为许浑所作。②许浑: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③衔芦:口含芦草,以防低飞时被箭射中。
14.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大雁既是诗人所咏的对象,也是诗人言志抒怀的载体。
B.诗歌首联写大雁离别故乡,伴云而飞,傍水而宿,不远万里飞往南方。
C.诗歌颈联描写大雁南飞的状态,或翩翩展翅,或临风成行,生动传神。
D.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看似写雁,实则写己,写人,写时事。
15.简答题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        ,        。”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4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经过评选,公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既是时代的记录,也是情绪的符号。
往大了说,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随着AI技术的突破,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社会与产业革命。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人工智能语词的大量出现并广泛流行,如数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等。
往小了说,(甲),映照出人们内心的波澜和社会心态的起伏。①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当下,②多方面竞争加剧,③焦虑、担忧等各类情绪交织涌动。④年轻人不选择躺平摆烂,但也没有掩饰对内卷的不满,⑤而是始终秉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路向前。因为心有热爱,因为心向远方,所以有“水灵灵地”期待,爱赶“city”的时髦,不吝对“小孩哥/小孩姐”的赞美。
(乙)。五千年中华文明如大河流淌,生生不息,语言则是河上的姑娘,在一个个历史的驿站,轻吟浅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唱周代礼乐制度下君子淑女的美好德行,“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是三国时代对美人佳丽的点赞话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寄喻游子心底思慕故乡的款款深情。这些曾经的“流行语”,打破了旋生旋灭的魔咒,穿过了朝代更叠的风烟,至今还被后人时时引用,沉淀为民族的文化和情感符码。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晴雨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
C.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
D.今天的“匠”,已成为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18.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第四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1.请以“汉字”开头,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D 2.C 3.C 4.(1)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是助推器,有助于民心相通,进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有利于世界各国理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媒介的语言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表达和传递国家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凝聚力,进而被沿线国家认同、支持。
(3)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有益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促进国际交流,利于全球治理。 5.(1)促进国民素养教育,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
(2)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自主学习,进而促进语言文化交流。
(3)提升汉语教授学习能力,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更利于实现语言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只有数字技术能解决”错误。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内容分析,“在当今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对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只是强调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意义,助力解决问题,但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C项,“提高……对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错误。原文信息是“王立军说:‘新的技术为语言文化传承、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撑,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对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选项逻辑关系混乱,颠倒了主客体的顺序,应该是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对提高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题干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常用来比喻只有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美美与共的愿景。
A项,意思是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一派热闹之景呼之欲出,衬托出春意之浓,生机勃勃。与题干中团结合作无关。
B项,意思是伴着烟霭在秋天飘落,随着波浪飘向千里远,主要写秋景萧条冷瑟。与题干中美美与共的意思无关。
C项,只有一枝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暗喻团结合作、美美与共的重要性。与题干中诗句意思相近。
D项,意思是希望有朝一日苍天能够关照我,夫君的家族能够重回朝廷被帝王重用。与题干中诗句意思无关。
故选C。
【刷有所得·方法】分析论据的三个步骤
①梳理筛选论据。首先通读全文,在文段中画出观点性的语句及证明观点的语句,进而梳理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材料,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这是较为基础的步骤,重点是要细心谨慎,不要遗漏了某个关键论据材料。遗漏某个关键论据材料,有可能影响到考生对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全面、准确把握。
②分析立场态度。在找出文中运用的论据材料后,要把握该论据材料所包含的作者的态度倾向。在运用论据材料时,作者一般都会对该材料进行评论分析。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些文字,弄清楚文本中的材料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搞明白材料是用来佐证作者自己观点的还是用来作为批驳对象的,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
③分析逻辑联系。逻辑联系包括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需要仔细辨析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文本中可能运用了多个论据材料,它们彼此之间可能是并列平行地共同支撑某一观点,也可能是正反对比地印证某一观点,还可能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思考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论据与论点之间可能是归纳推理,也可能是演绎论证,还可能有因果联系,等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相关内容并概括分析的能力。
由“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沟通纽带”“有利于世界各国理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概括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是助推器,有助于民心相通,进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强有力的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习近平说:‘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语言是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传播的重要依托。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的媒介;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语言交流往往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语言的支持”概括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媒介的语言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表达和传递国家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凝聚力,进而被沿线国家认同、支持,早日实现世界各文明的和谐。
由“语言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上语言版图的改变、语言的兴衰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影响。语言是促进国际沟通和国际理解的润滑剂,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了解人文中国、开放中国和包容中国”“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概括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有益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促进国际交流,利于全球治理,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拿督哈必芭说:‘数字转型、技术进步会促进语言发展、促进文化理解、保护人类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说,在当今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对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王立军说:‘新的技术为语言文化传承、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撑,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对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出:促进国民素养教育,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由“数字技术提供了智能化教学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为中国一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中文学习机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认为,人工智能打造能听会说的‘中文教师’,可以实现标准音带读、语音转写成文字、科学的反馈指导、跨语言的自主学习”概括出: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自主学习,进而促进语言文化交流。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周建设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语言文化的计算性,使语义情感、民族精神等抽象事物变得‘可计算’。他们开发的文观语义模型(WSM),是一款专注于中文语义智能评测的AI模型,为‘读—讲—写—评’,提供语言智能服务”概括出:提升汉语教授能力,推动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更利于实现语言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答案】
6. A
7. ①方正清劲:他不因私废公,坚持原则,与富弼据理力争。
②通脱:操琴而又不执着于琴艺,生活清苦而能自适,不乱花钱却能毫不犹豫捐出风水宅地,可见其心境通达洒脱。
③儒雅:树下弹琴,心境优雅;同僚相争,态度从容。
8. ①人物塑造上,将生活中的范希文和官场上的范希文互补,使形象丰满真实。
②情节上,使文章避免了平铺直叙,结构富于变化,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③主旨上,补充的背景材料,使“仁者之心”有了基础,有利于突出主旨。
【详解】
6.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意在塑造一个有缺点的真实的范仲淹形象”错误。作者意在表现范仲淹的洒脱。
7.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最后说范希文“书法方正清劲,通脱儒雅,一如其人”,实际就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方正清劲”是对范希文为官的评价,“通脱儒雅”是对范希文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的评价,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人物的言行概括性格特征。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不因私废公,坚持原则,与富弼据理力争,为民止杀”概括其“方正清劲”;根据“操琴而又不执著于琴艺,生活清苦而能自适,不乱花钱却能毫不犹豫捐出风水宅地,可见其心境通达洒脱”概括其“通脱”;根据“树下弹琴,心境优雅;同僚相争,态度从容”概括其“儒雅”的特征。
8.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插叙了范希文妻子的回忆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分析插叙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以及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插入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范希文,与官场上的范希文互补,使其形象更丰满真实;从结构看,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写范希文妻子的回忆,避免了文章平铺直叙,结构富于变化;从主旨上看,补充了背景材料,使“仁者之心”有了基础,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含义,范希文方正清劲、通脱、儒雅等。如树下弹琴、心境优雅;同僚相争,态度从容;不因私废公,坚持原则,与富弼据理力争,为民止杀等,更有力地表达主旨。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答案】9.DMQ 10.D 11.A 12.(1)西戎各部来请求归顺,(悼公)派魏庄子与他们结盟,从此晋国开始重新称霸诸侯。
(2)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作罢,最终任用魏绛执政,派他去同戎、翟修好。 13.①他有识人之明,且知人善任。②他九合诸侯,和睦戎、翟,功业显赫。③他心胸宽广,知错即改,从谏如流。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曾图谋打败晋国,魏颗在辅氏击退了秦军,亲手俘虏了杜回,他的功勋铭刻在景公钟上。
“秦图败晋”中,“秦”是主语,“图败”是谓语,“晋”是宾语,结构完整,应在“晋”后D处停顿;
“于辅氏”是“却退秦师”的后置状语,应在“于辅氏”后M处停顿;
“其勋铭于景钟”中,“其勋”是主语,“铭于景钟”是谓语部分,故在“其”前Q处停顿。
故选DMQ。
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无后”,没有官职显赫的继承人/没有后代。句意:安定了晋国,而他的后代却没有当大官的/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以没有子孙后代(男娃)最为严重。
B.正确。
C.正确。
D.“含义相同”错。“淫”,放纵、恣肆/淫荡、贪色。句意:悼公知道祁奚果断而不放纵/造谣诬蔑,说我是一个妖艳好淫之人。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屏退对他们的宗族进行看管的人”错,应为重用他们的后代来卫护他们的宗族,而且这仅是对范武子、范文子的宗族的做法,而非对所有有功的人。
故选A。
12.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请服”,请求归顺;“盟”,结盟;“于是”,从此;“霸”,称霸。
(2)“或”,有的人;“说”,劝说;“卒”,最终;“和”,修好。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①由原文“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可知,他有识人之明,且知人善任。
②由原文“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可知,他九合诸侯,和睦戎、翟,功业显赫。
③由原文“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可知,他心胸宽广,知错即改,从谏如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二月乙酉日,晋悼公即位。他任命吕宣子为下军元帅,说:“在邲之战中,吕锜在上军辅佐智庄子,俘获了楚国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才使子羽免于祸难。在鄢陵之战中,吕锜亲自射中了楚恭王并打败了楚军,安定了晋国,而他的后代却没有当大官的,如今他的子孙不可不提拔。”他任命彘恭子为新军元帅时说:“他是范武子的小儿子,范文子的同母兄弟。范武子申明法令,安定了晋国,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他制定的法令。范文子一生劳苦勤勉才平定了诸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仰赖他的功绩。这两个人的功德,难道可以忘记吗!”因此让彘季卫护他的宗族。任命令狐文子辅佐他时说:“以前战胜潞国的战役中,秦国曾图谋打败晋国,魏颗在辅氏击退了秦军,亲手俘虏了杜回,他的功勋铭刻在景公钟上。直到今天后代还没得到举荐,他的儿子不可不起用。”悼公知道士贞子专心致志,博学多闻,而且致力于教育,就让他任太傅。知道栾纠善于驾车来配合军政,让他任国君战车的御者。知道荀宾力气大而不暴虐,让他任戎右。栾伯请求委任公族大夫,悼公说:“荀家朴实敦厚,荀会好学聪明,栾黡果敢决断,无忌沉着镇定,便让这四个人当公族大夫。对于那些难以矫正的富贵子弟,之所以要让朴实宽厚的人教育他们,让好学聪明的人辅导他们,让果敢决断的人告诫他们,让沉着镇定的人修正他们,因为由朴实宽厚的人教育他们,就会变得处事周全而不懈怠;由好学聪明的人辅导他们,就会变得柔顺而明事理;由果敢决断的人告诫他们,就会知道过失而不隐瞒;由沉着镇定的人去修正他们,就会变得稳重专一。”于是就让这四个人任公族大夫。悼公知道祁奚果断而不放纵,便让他任中军尉。知道羊舌职聪明敏捷,让他辅佐祁奚。知道魏绛勇敢而不乱纪,让他任中军司马。知道大夫张老智慧而不欺诈,让他任中军的元候。知道铎遏寇恭敬而诚实坚强,让他任上军尉。晋悼公初次会合诸侯是在虚朾,目的是援救宋国。他派遣张老到各诸侯国去宣扬国君的美誉,并且观察哪些诸侯是有德义的,哪些诸侯是逆乱的。吕宣子死后,悼公认为赵文子有文德,而且能够关心军国大事,便派他帮助统帅新军。五年,西戎各部来请求归顺,(悼公)派魏庄子与他们结盟,从此晋国开始重新称霸诸侯。
(节选自《国语·晋语七》)
材料二:
魏绛侍奉晋悼公。悼公三年,同诸侯盟会。悼公的弟弟杨干搞乱队列,魏绛羞辱了他。悼公怒冲冲地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荣的,如今却侮辱我的弟弟!”将要诛杀魏绛。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作罢,后来终于任用魏绛执政,派他去同戎、翟修好。戎、翟从此亲近依附晋国。悼公十一年,悼公说:“自从我任用了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戎、翟同我们合睦,这全靠您的努力呀!”赐给魏绛乐器和乐队,魏降多次辞让,最终才接受了。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答案】
14.D;
15.①对南飞之雁的同情。大雁为避严寒,远离故乡,衔芦南飞,历经艰险,饱经风霜,令人同情。②对自身际遇的感伤。诗人离开家乡,寓居湘岳,孤枕难眠,闻雁声而垂泪;登高遥望,观雁迹而断肠。③对乱世流民的悲悯。诗人生逄乱世,看到太多百姓因战乱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他们的遭遇像大雁一样令人怜悯。
【详解】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D.“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错误,本诗没有采用借代手法,而是使用象征手法,用“雁”象征人。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万里衔芦别故乡”“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等句子可见,诗人对大雁每年需要飞往南方充满同情之意,说他们不远万里告别故乡,在风霜雨露中辛苦飞行,实在令人同情。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这是诗人见大雁而想起自己远离家乡的情景,根据注释②“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可见,诗人也是远离家乡,故而听见大雁南飞的鸣叫声,不由得也想起自己的家乡,孤枕难眠,为之垂泪;高楼远眺,望雁伤神。
结合注释②“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也可以把这些南飞的大雁看作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如同大雁一样,不得不“万里衔芦别故乡”,遭受风霜雨雪的欺凌而无家可归,令诗人满怀同情。
16.【答案】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解析】略
【答案】17.B
18.①句改为“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当下”。
④句改为“年轻人不掩饰对内卷的不满,但也没有选择躺平摆烂”。
19.“宛若游龙”改为“婉若游龙”;
“寄喻”改为“寄寓”;
“更叠”改为“更迭”.
20.甲:流行语是个人和社会情绪的“显微镜”;
乙: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流行语/每个时代的流行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
21.汉字则是书里的精灵,在一间间方格的殿堂,翩跹起舞。
【解析】17.“晴雨表”本义是预测天晴或下雨的气压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此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和B一致。
A.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突出强调。
故选:B。
18.①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改为“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当下”。
④句语序不当,“不掩饰对内卷的不满”和“没有选择躺平摆烂”需要调换顺序,改为“年轻人不掩饰对内卷的不满,但也没有选择躺平摆烂”。
19.“宛若游龙”改为“婉若游龙”;
“寄喻”改为“寄寓”;
“更叠”改为“更迭”。
20.甲:仿照“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的结构和修辞,再根据“人们内心的波澜和社会心态的起伏”和后文的“情绪”一词,概括为:流行语是个人和社会情绪的“显微镜”;
乙:本为总领句,结合后文的具体内容和“语言则是河上的姑娘,在一个个历史的驿站,轻吟浅唱”这个比喻句,概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流行语/每个时代的流行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
21.例句结构为:比喻+介词短语+喻体的行为,整体要体现出美好的意境。可以写:汉字则是书里的精灵,在一间间方格的殿堂,翩跹起舞。
22.【答案】
例文:
胆识相济,善于借力,勇立浪尖
冲浪,是一项追波逐浪的运动。其中,冲浪者的勇气和身体素质固不可少,适宜的工具和汹涌的海浪亦不可缺。于我而言,此恰如吾辈之应有品格:惟胆识相济、善于借力,才得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浪尖。
向内求,欲乘风破浪,必胸含学识,心怀勇气。冲浪者有胆有识,身体强健,固能不畏巨浪之险,不受狂风之挟;吾辈青年怀勇善学,思想深刻,固可奋进于新时代之征途,以学识和思想勇担历史重任。仍记航天追梦人志在苍穹,敢于梦想,敢于试错,是为“勇”;又念女足队员意欲夺冠,敢于对抗,敢于攻防,亦为“勇”。然独有勇,不止追风,需有自身之强大,才可逐浪。航天人于万千数据反复实验间积累经验,论证方案;女足队员在日夜努力往返奔跑间锻炼体能,钻研战术。故可游太空,访嫦娥,击劲旅,捧金杯。吾辈青年,当如此二者,有追梦之勇、担大任之勇,怀等身之技,满腹之学,为立于浪尖做好准备。
向外探,欲乘风破浪,还当借于外力,广汲营养。冲浪板,乃冲浪者向大浪借力之工具。携此板而得心应手者,可致劈波斩浪之势。吾辈青年,于时代的大潮中,当善用工具,擅长借力,方可助己向前。脑中之学识,胸中之素养,皆是你我的冲浪板,当知灵活操纵,化学为己。犹记世界技能大赛决赛现场,激烈角逐中,中国队员以一推拿手法惊叹各国评委,勇夺美容组桂冠;又晓当下正红的网上带货直播、相继作秀时,新东方售货团以渊博的学识、文雅的谈吐赢得众人围观称赞。此时,心中弦歌不辍的传统文化和彬彬有礼的华夏风度便成了助力他们成功的冲浪板。于吾辈青年而言,青春洋溢的年华,每人所长之事不同,适合自己的“冲浪板”亦不同。当自我审视,自我探索,寻觅自己所长之事,故可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勇立浪尖,亦要再三而思,量力而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潮头迭起已为常态。吾辈青年故应有挑战自我、向难处行之决心,亦应有量力而行、尊重客观情况之意识。倘风高浪急,难以驾驭,不仅难以立及浪尖,能否掌握方向亦未可知。故曰:既要勇于逐浪,又明如何量力寻浪,方为上策。
吾辈青年,生于红旗下,长于春风里,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伟大复兴之关键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此之时,更当从冲浪之理中汲取经验,有胆有识,寻己长处,善于借力,勇立浪尖,量力而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想要乘风破浪,没有“大浪”意味着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而浪太大,甚至超过自己可操控的范围,会容易被困难击垮,还会消解奋斗的恒心和勇气,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心态容易“崩”。对于时代青年而言,找到一个有一定挑战难度的舞台很重要。而且要学会审时度势,不该出手时要韬光养晦,该出手时就如诗句所言: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如果把人生看作是逐浪前行的过程,那么一块合适的冲浪板就是称心如意的“工具”,它既是我们施展能力的载体,也是我们事业的“伙伴”。古人曾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吾辈而言,锤炼好自身的本领,善操“可驭”之板,方能闯出一片天地。
“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句话其实强调了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心态要够好,要积极乐观,不怕苦难;二是身体素质要够硬,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调的正是这个道理。在具体行文时,两个条件侧重谈某一个即可。
海、板、人是完成冲浪的重要条件,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其中海和浪是客观条件,人是主观条件。冲浪者想要完成精彩的冲浪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尤其是强大的勇气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而客观条件(海浪大和冲浪板合适)也需要通过冲浪者的主观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即冲浪者熟练的驾驭能力和灵活的操控能力,这是专业素养的要求。
作文引导语“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这句话强化了这篇作文的主旋律意味。引导语的第一句交待时代大背景,第二句给出写作任务,回答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如何做新时代青年”这一常考常新的主题,以并列式的逻辑展开。在写作时应当合理援引青年榜样的素材和相关名言。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实现复兴梦。接着论述“海浪”“人”“冲浪板”三者的关系——先有浪,后有板,再有人,三者是递进关系。同时指出,浪和板是外部条件,人是主观因素。然后结合青年身份,阐述在新时代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海浪是外部环境,是时代大潮,也是我们的人生大舞台,所以我们要善于迎挑战,抓机遇;冲浪板是我们的强身利器,是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的载体。所以在时代浪潮下,我们要懂得借助外物,明确人生方向;而作为冲浪者的我们,是冲浪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要锤炼勇毅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最后,总结观点,“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做好冲浪者,必须在范围内灵活操控,要有勇气更要有素质,努力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立意:
一是乘时代之浪,勇达未来通途。
二是把握冲浪三要素,助力人生展宏图。
三是驾合适浪板,驭时代惊涛。
四是驭海浪,择好板,培自身。
五是明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
六是争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七是做冲浪者,当弄潮儿。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