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体验活字印刷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体验活字印刷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体验活字印刷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体验活字印刷活动,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意义,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传播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科学思维: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理解“可重复使用”“灵活排版”等技术特点,初步建立技术设计中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3.探究实践:通过动手雕刻、排版、印刷等操作,体验活字印刷的完整流程,提升动手与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4.态度责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小组合作与安全操作中,培养尊重他人、爱护工具、遵守规则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通过亲手制作与印刷,体验“活字可重复使用、灵活排版”的技术优势。
2.教学难点:准确雕刻反向字并保证字迹清晰,合理排版并成功印刷出清晰、美观的文字;理解“反向字”与“正向印刷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已完成的活字印刷成品展示、安全使用美工刀的示范视频或图示、姓名印章范例、激光打印机实物或图片
、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橡皮(6块,大小相同)、美工刀、铅笔、尺子、颜料或印泥、A4纸若干、橡皮筋若干、纸巾、托盘。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问题与猜想(5分钟)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在没有打印机、复印机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快速制作很多本书的?”
展示手写书籍与雕版印刷书籍的对比图,引出“印刷术”。
2.引出课题:介绍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强调其“一个字一块版,可以反复使用、灵活组合”的革命性意义。
3.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做一个‘活字’,你会怎么做?怎么才能让它印出清晰的字?”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究与结论(20分钟)
1.讲解原理与方法:演示“反向字”的书写方法(在薄纸上写字→翻转→背面即为反向字)。
强调雕刻时“保留字迹,剔除周围橡皮”,注意深度均匀。
示范排版:将刻好的字按顺序排列,用橡皮筋横向固定,确保字模平整。
2.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分组(2-3人一组),按活动方案步骤操作:①书写反向字;②雕刻橡皮活字;③排版固定;④蘸墨印刷。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安全使用美工刀(刀刃朝外、不用时盖好保护套)、字迹清晰度及排版整齐度。
展示与交流:
邀请小组展示印刷作品,分享成功经验或遇到的困难(如“字刻歪了”“印出来模糊”),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
1.引导反思:提问:“通过今天的制作,你觉得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优点:活字可重复使用、排版灵活、适合大量印刷;
缺点:雕刻耗时、单个字损坏影响整体、对材料和工艺要求较高。
2.自评与互评:
学生填写简单评价表(或口头评价):“我能安全使用工具”“我的字刻得清晰”“我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等。
(四)应用与迁移(5分钟)
1.创意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的方法还能用到哪里?”
介绍“姓名印章”:将自己的名字刻成印章,用于书画落款或书本签名。
2.动手尝试:
鼓励学生课后用剩余橡皮或软木,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姓名印章,体验“个性化印刷”的乐趣。
(五)阅读与新知(5分钟)
1.拓展视野:介绍现代印刷技术——激光打印机,对比其与活字印刷的异同:
相同点:都能复制文字和图像;
不同点:激光打印机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但依赖电力和复杂设备;活字印刷更原始,但体现了“模块化、可替换”的先进设计思想。
2.总结升华:
强调:从毕昇的胶泥活字到今天的激光打印,人类一直在追求更高效、更精准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这一切,都源于古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五、板书设计
5.3 体验活字印刷
——传承智慧,感受创新
一、为什么要发明活字印刷?
手写慢→雕版难改→活字可换、可重复。
二、我们怎么做?
写反向字→刻橡皮→排版→印刷
三、优点和缺点
优点:灵活、重复用、效率高
缺点:雕刻慢、需精细、易损坏
四、从古代到今天
毕昇活字→激光打印机
(智慧传承,技术进化)
五、我的创意
姓名印章——让文字有“我”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