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义乌市从20世纪80年代的“鸡毛换糖”小商贩起家,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7.5万个商铺、180多万种商品,产品出口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义乌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升级”,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企业入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义乌市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的核心优势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商品种类较丰富
C. 产业协作完善 D. 政策支持力度大
2. 义乌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升级”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运输成本 B. 拓展国际市场
C. 减少贸易壁垒 D. 提高生产效率
埃及的指针式灌溉农田(又称“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是干旱地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其以固定中心点为轴,通过可旋转的长臂管道实现精准灌溉,在沙漠边缘及绿洲地区形成圆形灌溉区,卫星图像上呈现密集的“绿色圆点”景观(图1)。该系统依赖深层地下水或尼罗河水补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图2为指针式灌溉系统工作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埃及指针式灌溉系统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而非核心绿洲区,其主导因素是( )
A. 土地成本 B. 水源稳定性 C. 作物类型 D. 技术普及率
4. 指针式灌溉农田在卫星图像上呈“圆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作物种植需要均匀分布 B. 灌溉设备的机械运行特点
C. 便于划分农田管理区域 D. 适应圆形地块的地形特征
5. 若埃及计划扩大指针式灌溉农田面积,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是( )
A. 土壤盐碱化加剧 B. 地下水位骤降
C. 沙尘暴频次增加 D. 土地沙化加速
巴渝地区传统乡村聚落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征,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等地,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山多水多,呈现出不同的宅田关系。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宅田相依”的特征,具体分为“宅绕田”“宅田并置”“田绕宅”三种不同的乡村空间结构。下图为巴渝地区三种“宅田相依”乡村空间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巴渝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成“宅田相依”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便于村民之间联系
C. 抵御外部的入侵 D. 方便开展宗教活动
7. 与“宅绕田”相比,“田绕宅”乡村空间结构的显著差异是( )
A. 聚落规模更小 B. 住宅绕农田布局
C. 住宅近水源地 D. 农田分布更分散
8. “宅田相依”的乡村空间结构最可能适应的地形是( )
A. 平坦河谷阶地 B. 陡峭山坡地带
C. 深切峡谷底部 D. 山间盆地边缘
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是降水、气温、植被和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关系到植树种草等生态措施的成败。黄土高原某一丘陵沟壑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51mm。下图为该丘陵沟壑区某流域刺槐林和荒草地3—9月土壤含水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刺槐林与荒草地土壤含水量( )
A. 二者间的差异较小 B. 季节变化趋势相反
C. 春季峰值时间不同 D. 最小值的月份相同
10. 该流域荒草地3月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致降水易留存 B. 草类植物进入生长期
C. 冬季积雪融化补给水分 D. 春季降水集中输入
11. 为使该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趋缓,最合理的方式是( )
①采用乔草混种的模式②保留一定比例荒草地
③扩大刺槐林种植面积④刺槐林下种速生灌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地球表面的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下垫面的热量,并把这部分热量潜藏在蒸发出的水汽中,称为潜热,这种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以潜热形式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称为潜热输送。坦噶尼喀湖(图1)是世界第二深湖,旱季(8-10月)风向稳定、风力强劲,该湖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潜热输送。图2示意1995年5月-1996年11月坦噶尼喀湖ΔT(即湖水温度与湖区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北美五大湖相比,坦噶尼喀湖的雨季潜热输送多,主要是因为( )
A. 湖泊面积大 B. 传导对流弱
C 湖面降水多 D. 湖水温度高
13. 与图示其他时段相比,8—10月ΔT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底层冷湖水上涨
C. 湖面长波辐射弱 D. 湖面潜热输送少
14. 随着区域气候变暖,坦噶尼喀湖( )
A. 湖面空气温差增大 B. 湖水东西温差减小
C. 湖水垂直温差增大 D. 湖面陆面温差减小
新疆的库车大峡谷和温宿大峡谷均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受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库车大峡谷年侵蚀速率大于温宿大峡谷,但在春季(3—5月)库车大峡谷侵蚀强度小于温宿大峡谷。峡谷岩层的硬度和透水性会影响侵蚀程度,岩层越坚硬、透水性越差,抗侵蚀能力越强;岩层中水分冻结膨胀会加剧风力侵蚀的效果。图1为库车大峡谷和温宿大峡谷的位置分布图,图2为库车大峡谷岩层及孔隙度,图3为温宿大峡谷岩层及孔隙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春季库车大峡谷侵蚀强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强度小 B. 岩层含水量低
C. 气温回升慢 D. 植被覆盖率高
16. 相较于库车大峡谷,温宿大峡谷的岩层特征可能为( )
A. 岩层较坚硬,透水性较强 B. 岩层较松软,透水性较差
C. 岩层较坚硬,透水性较差 D. 岩层较松软,透水性较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已构建起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24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链工业产值突破187亿元,企业超200家,其中余杭区的Y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60%,其人形机器人H1出口30余国。市政府规划到2027年打造30个以上“机器人+”示范场景,到2029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图1为杭州地理位置分布图,图2为Y科技机器人示意图。
(1)分析杭州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杭州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
(3)为促进杭州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柔性保温墙温室(墙体无砖混基础)是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温室,其内部光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2025年4月21日,北京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在郊区某蔬菜合作社基地(40°N,116°E)内的柔性日光温室大棚开展研学活动。图示意该日08:00时的温室光照。
1.后墙2.保温被3.入射光线4.地面5.前屋面6.反光膜
活动一同学们发现,该温室墙体及屋顶的围护材料均采用加厚柔性黑色保温被,因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和材质导致温室北侧存在光照较弱问题。
(1)说出从冬至到次年春分正午温室北侧光照面积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为改善光照较弱问题,常在温室北墙增设反光膜进行改善。该日上午09:00反光膜刚好被保温被遮挡。
(2)指出该日反光膜能改善温室内部光环境的时段。
活动三同学们询问菜农得知,温室内弱光会导致蔬菜苗期趋光性明显,叶菜长势较弱等问题。
(3)说明柔性日光温室内增设反光膜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7月23日8时至29日11时,北京市出现长达147小时的强降雨天气,7天全市平均降水量达210.4mm,达到常年一年降雨量的38%。北京市气象台先后升级发布雷电蓝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此次降水具有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局地性强的特点,导致中心城区多处内涝,西部和北部山区诱发山洪、滑坡与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交通、供水、供电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图1为北京市地形图,图2为北京市72小时累积降水量分布图。
(1)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次强降雨的形成条件。
(2)说明强降雨对北京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为有效防治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5题答案】
【答案】3. B 4. B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A 7. D 8. D
【9~11题答案】
【答案】9. A 10. C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B 14. C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构建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产业协作条件好;位于长江三角洲,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才丰富,研发能力强;作为重要中心城市,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广阔,且政府规划多个示范场景,政策支持力度大;地处长三角,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发达,便于零部件输入和产品输出。
(2)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第二产业层次;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3)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培育龙头企业,发挥Y科技等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应用场景,结合“机器人+”示范场景规划,推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8题答案】
【答案】(1)从冬至到次年春分,光照面积逐渐减小。理由: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温室北侧被遮光区域逐渐增大。
(2)日出到9点,15:32到日落
(3)反光膜增加了温室北侧的光照强度,促进作物生长,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9题答案】
【答案】(1)东亚夏季风势力较强,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水汽;夏季大气受热,使暖湿气流强烈上升,形成强降雨。
(2)影响:河流流量增大,水位升高,流速加快,含沙量增加。原因:强降雨大量补给河流,使河流水量剧增;水流速度加快,侵蚀加剧,且雨水冲刷地表携带大量泥沙入河。
(3)加强气象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改造升级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山区修建护坡、挡墙等工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