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经济开发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经济开发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月考)试卷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対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7月1日至21日北京某地理学习小组在天文观测设备的帮助下,进行了月相观测。下表为观测期内部分日期月出、月落时间(北京时间)及月圆程度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观测期间,月相变化总体表现为
A.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B.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残月
C.下弦月—上弦月—满月—残月
D.下弦月—满月—上弦月—残月
2.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观测期间满月日期应是
A.7月4日
B.7月6日
C.7月9日
D.7月12日
日出方位角是以正北方位为0°计算,按顺时针方向所测量的太阳角度。英国巨石阵(51°N)建造于距今5000年左右。夏至日日出光线可以沿中轴线穿过巨石阵中间的缝隙,直抵内层中央。右图示意巨石阵复原图像。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示计算,夏至日巨石阵所在地日出方位角大致是
A.40°
B.50°
C.60
D.70°
4.当冬至日日落时,巨石阵中的日落光线应为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早期相比,现今夏至日日出光线穿过巨石阵中间的缝隙时方位略有偏差,可能原因是
A.观测技术进步 B.地球自转差异 C.气候环境变化 D.黄赤交角变化
雷暴属于强对流天气,深厚的积雨云易诱发雷暴。贵阳机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的群山丘陵之中(图1),年内雷暴频发。研究发现,对贵阳机场产生影响的雷暴多发生于机场的西北和偏西方向。图2示意贵阳机场雷暴发生次数月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与贵阳机场3-5月雷暴发生次数变化关联性最大的是
A.冷暖气流交汇频繁 B.东北季凤逐渐增强
D.地面水汽蒸发旺盛 C.副热带高气压南退
7.对贵阳机场产生影响的雷暴多发生于机场的西北和偏西方向,是由于这些地区
①水汽含量丰富 ②生产活动排放废水多 ③地势高差较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雷暴对飞机起降过程危害较大,可能是雷暴导致
A.风向变化频繁
B.太阳辐射增强
C.浓雾现象频发
D.气温急剧下降
美国得州(得克萨斯州)高地平原区气候干旱,以灌溉农业为主。近年来,当地很多灌溉明渠已被压力(封闭)管道替代。下图示意1958-2000年得州高地平原区抽水井数量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1958年以来,得州高地平原区
A.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B.单井出水量增加
C.单井抽水成本上升
D.地下水水位上升
10.抽水井数量的变化导致水循环环节中水量增加最多的环节是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下渗
11.灌溉明渠被压力(封闭)管道替代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能源消耗B.减少水分损耗C.减少水质污染 D.降低建设成本
末次冰消期距今(1.8万年)以来,我国东部海域多次海平面升降导致季风和洋流势力发生变化,使得海底沉积物来源和供应差异显著。当海平面上升时,南黄海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而黄河等河流沉积物进入南黄海受阻,近2000年以来,频繁且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加强了长江冲淡水的流动,下图示意我国沿海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海平面上升导致黄河沉积物进入南黄海沉积物集中分布区受阻的原因有
①黄河径流量减小 ②陆源物质进入南黃海距离増加 ③沿岸洋勢力 ④沿岸洋流勢力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频繁且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加强了长江冲淡水流动,主要是由于
A.季风增强
B.黑潮增强
C.海水倒灌
D.降水增多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结构,图中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不同地质时期的变迁。据此完成14~16题。
14.关于图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下列叙述符合的是
A.二叠纪岩层可能含有鸟类化石
B.侏罗纪岩层形成时间晚于背斜
C.白垩纪岩层形成于背斜形成后
D.花岗岩形成时间早于石炭纪岩层
15.推测图示背斜主要形成于
A.岩浆活动
B.地壳沉降
C.流水沉积
D.岩层断裂
16.未知岩石最可能为
A.页者
B.石灰岩
C.玄武岩
D.板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马来半岛是中南半岛向南延伸的狭长地带,中央山脉纵贯半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来半岛在1月和7月受不同季风影响。图1、图2分别示意马来半岛(方框内部区域)不同季节气温与降水分布。当季风增强时,在图2所示季节甲地易出现强降雨天气。
(1)指出马来半岛气候特征。(4分)
(2)判断图1和图2分别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在图2所示季节时甲地强降雨天气的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随着河流水位的变化,其水体面积也随之改变。修河和潦河为都阳湖水系,部分河段有冲淤现象,河口处在丰水期常有湖水倒灌现象,河床多由 砾石、细砂(良好的建筑材料)组成。修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但下游河流含沙量较少且稳定。198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与河流水文影响,潦河万家埠水文站处河道变化明显。下图示意修河和潦河地理 位置及潦河万家埠水文站1985~2014年水位-面积关系曲线。
(1)据图说出1985年以来潦河万家埠段河床变化特征及原因。(8分)
(2)指出柘林水库与都阳湖的补给关系。(4分)
(3)分析修河下游河流舍沙量较少且稳定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玛湖凹陷是二叠纪前发育的湖相沉积干涸盐盆,盆地底部高盐度的卤水陆着沉积物的埋藏在孔隙中形成孔隙水,蒸发后与地下沉积盐分沉淀结品后形成高盐度的碳酸盐矿物一白云岩。下图示意玛湖凹陷地质环境。
(1)简述玛湖凹陷盐盆的形成过程。(6分)
(2)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玛湖凹陷中部,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推测蒸发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卤水)的能量来源,并说明理由。(6分)
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由表可知,7月1日月亮大致为正午日出,午夜落下,月圆程度在一半左右,正好可以观测到月亮半圆的亮度,应为农历上半月日期,则月相为上弦月:7月1日后至7月10日前后,月圆程度越来越大,且7月10日前后月圆程度接近 100%,之后月圆程度减小,说明是经历了满月后,进入农历下半月,月相依次为下弦月和
残月。
2.C 表中观测的数据中,7月5日至 10日期间月圆程度变大,7 月 10 日至 14 日月网程度变小,说明在此期间出现满月,选项中,7月9日距离表中月圆程度最大值日期最接近,故该日期最可能为满月。
3.B 日出方位角是以正北为0计算,按顺时针方向所测量的太阳角度,则正东方向为 90。由图可知,夏至日日出时,阳光穿过巨石阵中间的缝隙与正东方位的夹角为 40”,则日出方位角应为 90°-40°=50°
4.B 巨石阵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与夏至日日出方向相对,即②虚线符合巨石阵中的日落光线。
5.D 日出、日落方位主要受地球公转影响,最可能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发生变化,使得与5 000年前相比,现今夏至日日出时的方位角不同,导致阳光穿过巨石阵中间的缝隙时方位略有偏差。
6.A 贵阳机场位于西南地区,3-5月贵州大部分地区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空气潮湿,冷暖气流频繁交汇,强对流天气多发,导致雷暴发生次数快速增长;3-5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开始北上;若因地面水汽蒸发导致雷暴次数变化,则应是7-8月雷暴发生次数最多。
7.C 由“深厚的积雨云易诱发雷暴天气"可知,贵阳机场西北和偏西方向水域面积大,产生的水汽多,形成的云层较厚,为雷暴发生提供水汽,同时西北和偏西方向海拔较高,而贵阳机场处于低地,两地地势高差大,气流易沿高处向低处流动,为雷暴提供动力条件:雷暴形成过程与生产活动排放废水关系小:雷暴为小尺度天气现象,季风对局地雷暴发生过程影响较小。
8.A 雷暴属于强对流天气,在近地面由于气流剧烈运动引起的风力增大且风向变化,会导致飞机起降过程不稳定,严重威胁飞机起降安全;雷暴属于强对流天气,形成时风力较大,且可能产生降水,故雷暴天气下太阳辐射减弱、浓雾现象少;雷暴是在较高气温下产生的,不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9.℃ 由图可知,1958-2000年得州高地平原区抽水井数量增多,但单井出水量减少,说明地下水水位下降,抽水难度增加,导致单井抽水成本上升;不能得出农业灌溉面积减少。10.B 1958-2000年得州高地平原区抽水井数量增多,说明对地下水开采增多,农业灌溉所需用水增多,则地面水渠增多,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大量开采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地下水大量开采导致地下径流减少:相对于下渗,地表径流增加更明显。
11.B 相对于灌溉明渠,压力(封闭)管道采取封闭输水,在当地干早条件下可减少水分大量蒸发和下海而造成的消耗,提高输水效率;压力(封闭)管道对输水要求较高,能源消耗和建设成本可能增加:当地采用压力(封闭)管道输水主要用作农业灌溉,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
12.C 海平面上升说明全球海域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导致黄河入海口距离南黄海主要沉积区增加,黄河人海的陆源物质减少,沿岸自北向南的洋流势力增强,同时黄海沿岸流与北上暖流相遇,形成南北向“屏障”,阻挡黄河沉积物随海流进人南黄海;由于全球海域扩张,水汽增多,降水可能增多,黄河径流量增大。
13.D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偏南、雨带偏南,南方降水频繁,且暴雨增多,长江流域径流量增加,加强了长江冲淡水流动;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赤道上升流减少,夏季风减弱,东南季风风力减弱,黑潮减弱;海水倒灌会减弱长江冲淡水流动。
14.C 由图可知,背斜顶部侏罗纪岩层消失,形成侵蚀面,最可能是侏罗纪岩层形成后,背斜逐渐发育,导致岩层拱起,使侏罗纪岩层顶部被侵蚀消失,重新沉积后形成新的白垩纪岩层,故白垩纪岩层形成于背斜形成后;二叠纪岩层形成于古生代末期,无鸟类化石;花岗岩为侵人型岩浆岩,岩浆人侵到石炭纪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时间晚于或等于石炭纪岩层。
15.A 由图可知,花岗岩侵人岩层内部,最可能是岩浆活动导致内部岩浆上涌,产生的强大热能和动能导致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
16.D 未知岩石紧临花岗岩,最可能是岩浆侵人周边沉积岩岩层后经高温高压作用变质而成,为变质岩,板岩由沉积岩(页岩)变质而来;页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玄武岩为火山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17.(1)全年高温;年降水总量大;夏季降水量大于冬季(早雨两季分明)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其4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2)季节:图1表示夏季;图2表示冬季。(每条1分,共2分)理由:图1所示季节,马来半岛自西北向东南月均降水量减少,主要是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北)部地处迎风岸,降水多于背风岸的东(南)部;图2所示季节,马来半岛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主要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导致东南迎风岸降水多于西北背风岸。(合理即可,4分)
(3)图2所示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当季风增强时,东北风经过海面后增温增湿,形成湿润气流;湿润气流遇马来半岛山地阻挡爬升:爬升过程中大量湿润气流遇冷凝结,形成强降水。(合理即可,6分)18.(1)变化特征:河床水位下降;河床变深:河床变宽:河床发生偏移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原因:河流不断下蚀,导致河床变深,水位下降,河流侧蚀导致河床变宽;人类采砂等活动导致河床泥沙减少,河床变宽;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河床发生偏移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枯水期柘林水库补给鄱阳湖;丰水期鄱阳湖补给柘林水库,年内柘林水库补给鄱阳湖的时间长。(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3)水库拦蓄上游泥沙,汇人下游的泥沙减少:中下游植被覆盖好,水土保持好,泥沙汇人少: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泥沙冲淤平衡,河流含沙量稳定;湖水时常倒,将泥沙向上游搬运,下游河流含沙量较少且稳定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1)地壳拾升,形成陆地后,板块挤压导致断裂发育,地层下陷形成低地湖盆;随着气候逐渐干旱,盆地内海(湖)水蒸发,盐分升高:最终湖水蒸发殆尽,盐分聚集在盆地内部,形成盐盆。(每条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中部地势低,沉积环境好;碳酸盐矿物富集,为白云岩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沉积物深厚,埋藏的孔隙水(卤水)丰富;断裂带发育,地下热液(高温地下水)易上涌蒸发孔隙水,形成白云岩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能量来源:来自断裂带的热液(高温地下水或地热能)。(2分)理由:该地地壳挤压导致断裂带发育,为富含众多化学物质的高温地下水进人盆地底部提供通道;高温地下水促进盆地底部沉积物中孔隙水蒸发的同时,冷却过程中将盐分留存,与碳酸盐矿物沉淀结品后形成白云岩,(合理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