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疆域(第1课时)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疆域(第1课时)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疆域(第1课时)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概括我国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说出我国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根据“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结合领土四端点的经纬度数据,理解并掌握我国疆域辽阔所产生的地理差异,分析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通过观察身边时间差异、气候差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根据“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说出我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及濒临的海洋,明确内海和主要岛屿的分布;能够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领土四端点、陆地面积及濒临的海洋、邻国分布。
1.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领土四端点、陆地面积及濒临的海洋、邻国分布。
多媒体课件(含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地图、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及其途经城市分布地势图、世界地图、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及景观图片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图与一个很有意思的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提问:该谜语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图片,思考谜语描述的地方,得出答案:中国。
【教师总结】这个谜语所描述的地方就是中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疆域。
新知探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我国的半球位置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划分东西半球的20°W和160°E经线,及划分南北半球的赤道,判断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到关键的20°W和160°E经线,以及0°纬线赤道,通过中国轮廓的位置,得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结论。
2.我国的纬度位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用红色笔在课本的地图中描出这四条纬线。
【学生活动】找出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线,并在课本中描画出来。
【教师活动】在“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的基础上,叠加地球五带的划分图层,提问:结合刚刚所找出的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说出五带的划分范围与名称,并在课本中做出相应标记。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五带的划分图层,结合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范围,说出五带的划分范围与名称,标记在课本中。
【教师活动】总结五带的划分标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反之),提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有没有地区位于热带?
【学生活动】观察五带划分图,结合教师提示,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教师活动】讲解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总结:我国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这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学生活动】记忆教师讲解内容,深化对我国纬度位置的掌握。
【教师活动】展示“东北的林海雪原、海南的阳光沙滩”“温带水果、热带水果”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所在温带和热带的光照、热量条件,非常适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和五带划分图层的直观呈现,将抽象的地理位置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判断,引导学生通过“找界线—对位置—析影响”的逻辑链,掌握纬度位置的特点及意义,培养读图分析和空间定位能力,同时为理解气候多样性埋下伏笔。
3.我国的海陆位置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引导学生回顾大陆板块和大洲与大洋相关知识,思考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并提问: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大洲?它和哪个大洲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哪个大洋?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与欧洲组成的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教师活动】总结: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并提问: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海陆位置具有怎样的优势?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海陆兼备。
【教师活动】展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及其途经城市分布地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理解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信息,理解我国海陆兼备对于向外沟通交往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引导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一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设计意图】通过与典型国家的对比,突出我国“海陆兼备”的位置特殊性,再结合生活实例将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关联,让学生从“现象观察”上升到“意义理解”,培养地理综合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海阔陆广的大国
1.广大的陆地
【教师活动】展示1月黑龙江畔与南沙群岛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学生活动】通过1月黑龙江沿岸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与南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的显著对比,初步认识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教师活动】展示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却已经春意盎然的景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国领土跨纬度广,南北方纬度差异大。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讲解中国南北跨度近50度,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而纬度因素导致南北热量差异显著,进而引起南北气候差异。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讲解内容,理解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同一时刻乌苏里江与帕米尔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同一时刻乌苏里江晨光洒满大地与帕米尔高原满天星斗的对比,初步认识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中国领土从西向东跨经度60多度,跨东五区至东九区5个时区,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探讨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讲解内容,回顾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产生时差的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讲解我国疆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之大,陆上国界线与接壤的国家,引导学生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多大?在所有的国家中排名第几?
【学生活动】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国家中排名第三。
【教师总结】给出欧洲面积数据,约为1 016万平方千米,总结: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相当。
2.领土四端点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我国领土的四端点所在的位置。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领土四端点。
【教师活动】用不同颜色标注最北端:漠河市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学生活动】在课本中用彩色笔标注出我国领土四端点所在位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纬度因素导致南北部的气候差异这一知识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而对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时差这种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任务二,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时差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对领土四端点中最北端所在省份的记忆。
3.辽阔的海域
【教师活动】讲解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找出我国大陆从北到南所濒临的海洋。
【学生活动】记忆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与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大小,在图中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教师活动】讲解内海的定义,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我国内海所在的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讲解的内海定义,观察地图,在课本中圈出我国内海所在的位置,如被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所包围的渤海。
【教师活动】展示舟山群岛绿华岛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中观察我国主要岛屿的分布,强调:我国近海分布着1.1万余个岛屿,南海诸岛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
【学生活动】在地图中观察我国主要岛屿的分布,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4.邻国众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并在课本中圈画出来。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8个国家。
【教师活动】其中,有两个国家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引导学生继续读图找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它们分别是朝鲜和越南。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三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邻国和海洋是疆域的重要延伸,通过“记名称—辨位置—明意义”的步骤,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疆域认知体系,同时渗透领土主权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