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 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 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
1.能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理解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说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归纳我国“河流的汇水区域以外流区为主”的分布特征,培养地图解读与空间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秦岭—淮河南北外流河及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能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说出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名称及分布,掌握我国淡水湖与咸水湖的分布特点,理解淡水湖与咸水湖的形成原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1.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及划分界线。
2.外流河(秦岭—淮河南北)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3.淡水湖与咸水湖的分布及成因。
1.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分布及水文特征的综合影响。
2.理解淡水湖与咸水湖的形成差异及与外流区、内流区的关联性。
多媒体课件(含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主要地形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图、青藏高原湖泊群图、咸水湖与淡水湖形成示意图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四幅图片并提问:这些图片体现了河流与湖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后回答:灌溉、航运、水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教师总结】河流与湖泊是地球的“血脉”,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中国河流与湖泊的分布与特征。
新知探究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
1.河流的区域差异显著
(1)以外流区为主
【教师活动】展示河流构成示意图,讲解发源地、干流、支流、河流的汇水区域等的概念。发源地是河流的起点,干流是河流的主干,支流是汇入干流的河流,河流的汇水区域则是河流干支流流经的区域。
【学生活动】结合河流构成示意图标注发源地、干流、支流、河流的汇水区域,理解河流的基本构成。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分别找出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并用红色签字笔描画出来。
【教师活动】讲解外流河与外流区的定义: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的汇水区域称为外流区。
【学生活动】结合外流河简易示意图,理解外流河与外流区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及其注入的海洋。
【学生活动】找出并进行标注,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有: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的有: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的有:额尔齐斯河。
【教师活动】讲解内流河与内流区的定义: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汇水区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活动】结合内流河的简易示意图,理解内流河与内流区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中国主要的内流河。
【学生活动】找出主要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在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中的示意线,提问:为什么内流河部分河段是虚线?
【学生活动】思考虚线的含义。
【教师活动】讲解内流河部分河段是虚线的原因: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中途河流水渗漏、蒸发或者生产用水,中、下游就会出现断流,而断流的河段则在地图中用虚线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观察与概念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本质区别,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在分布上的特征,并提问:外流区全部都是外流河吗?内流区全部都是内流河吗?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找出外流区的特殊地区与内流区的特殊地区。
【教师活动】讲解松嫩平原内流区形成的原因:地势低洼,地表水不能外泄,成为沼泽地;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形成的原因: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地形四周高中间低;额尔齐斯河流域外流区形成原因:额尔齐思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向北汇入鄂毕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强调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学生活动】理解并记忆教师讲解的特殊区域及其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标注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并提问:外流区与内流区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面积占比如何?补充数据: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后总结:中国西北部多为内流区,多内流河;东南部多为外流区,多外流河。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引导学生对比回答。
【学生活动】对比后回答: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提问: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体与哪条干湿地区分界线一致?引导学生对比回答。
【学生活动】对比后回答: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大体一致。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对比与数据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外流区为主”的分布认知,并与降水、干湿地区及气候类型的分布相关联,为分析其成因奠定基础。
(2)外流河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讲解:河流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径流量(水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表现。以“汛期”“结冰期”为例,结合生活体验(如夏季河水上涨、冬季北方河流结冰)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记录水文特征的核心要素,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问: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一年中流量、汛期和结冰期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观察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总结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外流河夏季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明显的汛期;冬季水位低、流量小,成为枯水期。
【教师活动】总结: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雨季较短,河流汛期较短、流量较小,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冬季河水出现结冰现象;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雨季较长,河流汛期较长、流量较大,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东部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内流河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标注塔里木河及其南北部的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提问: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为什么部分河段用虚线表示?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汛期;虚线表示冬季断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径流量、汛期、汛期类型、水源补给、主要影响因素、结冰期等方面,归纳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将不同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从径流量、汛期、汛期类型、水源补给等多维度对比分析,既强化了对“秦岭—淮河”这一地理分界线在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中作用的理解,又突出了内流河(如塔里木河)与外流河在水源补给、汛期成因等方面的本质区别。通过填写表格,学生能直观感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综合影响,培养数据归纳能力和区域对比思维。
2.湖泊区域差异显著
(1)我国湖泊的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并找出主要湖泊,引导学生归纳我国湖泊的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的主要特征。
【教师活动】补充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分布最为集中。
(2)我国的淡水湖
【教师活动】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讲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引导学生找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五大淡水湖。
【学生活动】找出五大淡水湖并标注。
【教师活动】讲解:我国五大淡水湖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引导学生记忆五大湖的位置及其大致轮廓形态。
【学生活动】了解五大淡水湖名称、面积顺序及轮廓形态。
(3)我国的咸水湖
【教师活动】展示青藏高原湖泊群,讲解: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咸水湖。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青海湖。
【教师活动】提问:我国湖泊众多,为什么有些是咸水湖,有些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得出关键在于有无湖水流出及蒸发量的大小。
【教师活动】讲解:流经我国的国际河流是联系我国与邻国的纽带。引导从流经国家、国际联系等方面,了解流经我国的主要国际河流,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设计意图】通过国际河流案例,拓展学生视野,认识河流的国际联系价值,渗透区域认知。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