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
重难点 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认识地球仪活动:观察地球仪【课前布置】准备地球仪组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地球仪上的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分别代表了什么?找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赤道、地轴、南北极点等;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并归纳经纬线的特征。二、制作地球仪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课前布置】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彩笔、橡皮泥等材料。组织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简易地球仪: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高、中、低纬度地区的范围。在南、北极各钻一个小孔,并用铁丝完成如下图所示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水平面成66.5°角,然后从乒乓球的两个小孔中穿起来。4.在贴近南、北极的倾斜铁丝处,用胶布裹上几圈,这样既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中间,又可以让乒乓球自由转动。5.将倾斜铁丝完成半圆,所弯成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再在底部包裹上橡皮泥,使小地球仪不会翻倒,做成成品。 【活动:观察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按照教师罗列的任务清单,完成任务。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表格。名称指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纬线经线【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课前按要求准备制作地球仪的材料;按照步骤要求,制作简易地球仪;成果展示与反思。 学生能否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
设计意图 地球仪的使用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功。通过观察地球仪,帮助学生了解经纬线的分布、地轴、极点等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学生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知道赤道的位置及其与极点的关系,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培育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填图】1.在右图中,用红色实线画出赤道,红色的虚线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并标注南北极点。2.在右图中,用红笔描出纬线,蓝笔描出经线,并在经纬线的相应位置注明其特征。
课题 主题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2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3.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的位置。
重难点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经纬度的分布规律活动一 认识纬度的分布和变化特点【课前布置】准备地球仪1.组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观察赤道以北和以南的纬线度数范围、标注及变化规律;②引导学生绘制纬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③归纳判别南北纬的规律;2.教师梳理小结。活动二 认识经度的分布和变化特点1.组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①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并观察0°经线以东和以西的经线度数范围、标注及变化规律;②引导学生绘制经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③归纳判别东西经的规律;2.教师梳理小结。 【活动一】1.借助地球仪,观察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2.尝试简单绘制纬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3.归纳南北纬的分布特点。【活动二】借助地球仪,观察经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尝试简单绘制经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3.归纳东西经的分布特点。 能否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观察、绘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示意图对比,学生对经纬度的概念和分布规律有更深层的理解,也为“经纬网”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半球的划分活动一 南北半球的划分1.组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①观察地球仪,选一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观察自己所选的这条纬线,是否能使其南北两侧的纬度相等。2.教师小结: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活动二 东西半球的划分1.组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①思考:一条经线能否能划分半球?②观察地球仪,假设以0°和180°经线化界,哪些国家将被分在两个半球上?③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教师小结: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活动一】1.按照教师要求,逐一完成任务清单;2.明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活动二】1.按照教师要求,逐一完成任务清单;2.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能否准确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半球位置。
设计意图 对学生而言,东西半球的划分比南北半球的划分困难很多,学生往往说不清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让学生通过查找0°和180°经线,发现其经线圈穿过的国家较多,知道其不适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从而加深印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经纬网定位活动一 熟知经纬网,体验点定位多媒体展示:A地(40°N,116°E)、B地(40°N,74°W)1.在地球仪上找出A地和B地;2.请问:A地是哪个城市?B地是哪个城市?活动二 查找新地点,读出经纬度1.组织学生完成以下任务:①请在地球仪上查找上海市、海口市;②分别写出上海市和海口市的地理坐标;③随机抽选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出上海市、海口市的地理坐标。2.教师点评小结,提醒学生在书写经纬度时的注意事项。3.教师举例说明,经纬网的用途。 【活动一】根据多媒体投影的地理坐标,迅速在地球仪上查找出相应的城市。【活动二】根据教师给出的地点,在地球仪上读出该地的经纬度,并在本子上写出其地理坐标。 是否已学会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地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经纬网定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绘图】1.绘制纬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并标注南北半球的范围。2.绘制经度的分布和变化示意图;并标注东西半球的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