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一)语文科目考试时量120分钟,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1、正确掌握词语的字音字形,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下面有关词语字音字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锐不可当”中的“当”是“抵挡”的意思,应该读作“dāng”,不能误读为“dǎng”。B. “翘首”一词中的“翘”指“抬起头”,应读“qiáo”,与“翘尾巴”中的“qiào”读音不同C. “承载”的“载”是多音字,在这里是“担负”之意,读“zǎi”,与其在“记载”中的读音相同。D. “深恶痛疾”中的“恶”是“厌恶”的意思,应该读作“wù”,与“罪恶”的“è”读音不相同。2、古诗默写( 6 分 )夜晚游园时,只见庭院中月光澄澈,地面上竹柏影子交错如藻荇,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妙境;随后行至江边,皓月当空,倒影如镜,云霞变幻似海市蜃楼,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奇景;再访深山,寒冬时节,万物凋零,唯松柏苍翠挺立,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的坚贞。运用许多追逐理想的人都曾从一无所有起步,凭借不服输的韧劲白手起家。①他们从不在意外界的喧嚣,更不会靠吹嘘包装自己,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目标 —— ②有人为优化一项技术处心积虑,反复打磨细节,有人为推动一份事业深耕多年,默默解决难题。③正是这份不慕虚名与专注笃行,让他们最终在领域内创下亮眼建树,④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光芒,永远源于脚踏实地的付出。3、上面的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白手起家 B. 吹嘘 C. 处心积虑 D. 建树4、下面四个选项中对语段中的病句及标点使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第①句正确,没有语病。B. 第②句中第二个逗号使用有误,应改为分号。C. 第③句有语病,应将“让”删掉。D. 第④句中“告诉所有人”后面应该改为冒号,作用是引出具体内容。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10月25日上午10点,复兴中学初二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于教学楼前广场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年级组长吴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吴组长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出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能够拿出积极饱满的态度,诚信应考,创造佳绩。(1)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为学校广播站小记者,诚信考试宣誓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安排你进行采访,请你以吴老师和一个初二同学为对象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宣誓活动的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把“诚信”二字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共50分)非文学作品阅读(共 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强调了全民体重管理的重要性。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已超过34%,肥胖率也达到16%以上,两者合计占比超过50%。青少年和儿童的肥胖问题同样不容乐观,6至17岁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6岁以下儿童中,每10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而且,我国全人群肥胖率从2004年年初的3%上升到2018年年末的8%,肥胖人群数量增加3倍。北京友谊医院专家指出,肥胖是多种疾病“导火索”,预计2030年肥胖相关医疗开支将占国家总医疗开支的22%。③在享受丰富多样的岭南非遗美食(如广式点心、老火靓汤、糖水)的同时,也需关注其中潜在的“高糖、高油、精制碳水”与现代久坐生活方式叠加带来的健康风险。传统的“叹早茶”“食宵夜”文化,要在现代快节奏中与“低碳生活”理念结合,实现美味与健康的平衡。(摘自国家卫健委《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材料二①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能得到数值。比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千克,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70÷(1.75×1.75)≈22.86.对于成年人来说,BMI的正常范围在18.5~23.9;如果数值在24~27.9,就属于超重;要是达到28及以上,就可判定为肥胖。②但是BMI没办法区分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有些健身达人,肌肉发达,体重重,BMI可能显示超重,但他体脂低,身材可一点都不胖;还有些人看着不胖,BMI正常,可实际上脂肪含量高,肌肉量少,这种就属于隐藏的“胖”。③腰围能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腹部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我国,一般认为成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④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更直接、精准地反映人体脂肪水平。一般来说,正常成年男性体脂率一般在15%~25%,女性在20%~30%。若上限超过这个范围,就提示可能肥胖。(摘自卫健委《中国成人超重肥胖防治指南》)材料三①生活方式干预是个人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关键在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我们可以融入岭南非遗智慧的体重管理策略。②饮食方面,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借鉴岭南饮食“不时不食”的传统智慧,多选应季本地蔬果,每天水果不少于200—350克,蔬菜不少于300克;鼓励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如增加芋头糕、伦教糕(使用米浆发酵)等传统米制品中的全谷物元素,或搭配番薯、玉米;优先选择瘦肉、白切鸡、清蒸鱼等传统低脂烹饪方式的肉类;传承老火汤文化时,注意撤油并增加蔬菜汤比例;保证充足饮水,每天至少饮水1500—1700毫升(7—8杯水);用自煲凉茶(如罗汉果水、菊花茶)替代高糖饮料,减少糖水频率与甜度;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时定量规律进餐,进餐宜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晚;要尽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避免零食过多或者随意进食,少喝饮料。③运动方面,身体活动不足以及久坐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将醒狮基本功(扎马步、跳跃)、龙舟陆上划桨训练、甚至传统武术(如咏春拳)融入日常运动,既传承文化又燃脂增肌。建议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并减少久坐时间;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可结合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等节令民俗活动进行锻炼。同时每周进行2—3天的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力量(如深蹲、哑铃、俯卧撑等);超重肥胖人群应当以减脂为主要目标,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建议由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60分钟/天的中等至较大强度。对于因缺乏兴趣、缺乏时间和身体健康变化而难以完成科学体育锻炼量的个体,可以通过累计多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的连续运动达到总的运动量。需要提醒的是,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关节、肌肉、韧带损伤,运动后要进行充分拉伸恢复并及时补充水分。④身心方面,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进而影响体重,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体重控制。可以学习岭南人“饮茶倾偈(聊天)”的减压方式,或通过听粤剧、赏广绣等非遗活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化进食。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一般建议减重速度以每月2—4公斤为宜,避免盲目追求快速减重。(摘自《岭南非遗健康饮食研究资料》)材料四①专业人士强调,肥胖防控需“关口前移”,构建预防为主的体系。教育领域正积极行动。②惠州市已印发方案,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推行每天1节体育课。学校将统筹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微运动”。③《方案》要求各校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每天组织开展1次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合理策划和编排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运动”。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可将舞麒麟、莫家拳、龙华打鼓甚至具有地方特色的“跳房子”“滚铁环”等民间体育游戏纳入大课间,让非遗体育焕发新生,在趣味运动中增强学生体质,弘扬文化的同时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惠州教育》)6、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材料一运用列数字说明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并点出享受岭南非遗美食时需注意与现代生活方式平衡。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什么是BMI,再分说BMI的局限性,以及腰围、体脂率与慢性病的关系。材料三中画线句的“可能”一词表推测,说明句中结论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材料四说明惠州教育领域应对肥胖的措施时,特别提到非遗体育活动纳入校园锻炼,这是“关口前移”和“防治结合”的具体体现.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材料二指出,由于BMI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因此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时,其参考价值远低于腰围和体脂率。B. 材料三建议,超重肥胖人群为了有效减脂,应直接进行每次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C. 材料三提出的“细嚼慢咽”“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餐”等建议,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控制总能量摄入。D. 材料四中惠州学校的措施,其目的完全在于通过增加运动时长来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8、展区互动析展有以下管理计划书,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健康管理师”身份在展区留言板撰写修改建议。(4分)个人体重管理计划书个人分析:我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平时喜欢吃炸鸡、喝奶茶,久坐刷题,目前身体超重,不爱运动。行动计划:每顿只吃1个苹果和1根黄瓜进行代餐;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每天跑步5公里,跳绳3000个;目标达成后,奖励自己吃榴莲蛋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作品阅读(共 16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乡下的阿基米德汪曾祺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城破时被害。——《辞海》①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的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②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园,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③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④为了旱涝保收,所里决定冬天打井。没有人会。派他到公社打井队住了一个星期,回来,支起架子就开工了。两个冬天,打出了八口井。再打两口,就完成了计划。打井不能打打停停,因此得三班倒。为了提高效率,搞了竞赛,逐日公布各班进度。在手的这口井已经打穿了沙层,打到石层了,一两天就能出水了。井筒、油毡都已经准备好,净等着敲锣打鼓报喜了。打到石层,可就费劲了。一班出不了多少活。夜班的带班的是个干部。他搞了点物质刺激,说是拿下多少进度,他买五包牡丹烟请客。这一下,哥儿几个玩了命,而且违反了操作规程,该起锥时不起锥,该灌泥浆时不灌,一个劲地把井锥往下砸。——一下把个井锥夹住了,起不出来了。全班十二个棒小伙子鼓楸了多半夜,人人汗透了棉袄,这井锥像是生了根,动都不动,他娘的!⑤天亮了,全所的干部、工人轮流来看过,出了很多主意,全都不解决问题,锥还是一动不动。大家都很丧气。得!费了半个月,四百四十个工,还扔了一个崭新的火箭锥,这口井报废了。⑥老蔫来看了看,围着井转了几圈,坐下来愣了半天神。后晌,他找了几个工人,扛来三十来根杉篙,一大捆粗铁丝。先在井架四角立了四根柱子,然后把杉篙横一根竖一根用铁丝绑紧,一头绑在锥杆上,一头坠了一块千数来斤重的大石头。都弄完了,天已经擦黑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工人们走来,看看这个奇形怪状的杉木架子,都纳闷;“这是闹啥咧?”我也来看了看,心里有点明白。凭我那点物理学常识,我知道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杠杆。⑦天刚刚亮,一个工人起来解手,大声嚷嚷起来:“嗨!起来啦!井锥起来啦!”⑧老蔫来看看,没有说什么话。还跟平常一样,扛着铁锨下地,脸上笑眯眯的。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小说标题“乡下的阿基米德”运用类比手法,将主人公“老蔫”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相提并论,暗示他虽身处乡野却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作者在叙述“老蔫”的音乐天赋时,特意描写李技师“目瞪口呆了半天”的反应,直接表现出“老蔫”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文中详细描写“老蔫”解决井锥被卡问题的过程,通过复杂的杠杆装置展现了他的实践智慧,这与开篇《辞海》对阿基米德的介绍形成巧妙呼应。打井事件中,作者详细描写夜班工人为获奖而违规操作导致事故的过程,意在批判当时普遍存在的功利冒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社会风气。文章结尾写“老蔫”解决难题后“没有说什么话”“脸上笑眯眯的”,与他“老蔫”的外号和一贯“脾气好”的性格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4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认为第④段详写公社打井的过程没有必要,你认同吗?请阐述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的主人公是“老蔫”,为何题目却是“乡下的阿基米德”?(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兰溪舟中[宋]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雨湿西风水面烟”中,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字之上加以“水面”二字更呈迷蒙之美。下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现了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体现了词人寄情山水的情怀。“避人鸥鹭更翩翩”一句以静写动,以荒野的寂静衬托了船行惊鸟,似乎是景语,其实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寂寞。这首词笔法清新俊逸,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空江烟雨图,又给人一种船在画中游的感觉。14、“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央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迳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砢①,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渐江②水》)【注释】①磊砢(luǒ):壮大的样子,②渐江:古音,即现在浙江。15、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猿则百叫无绝”的“绝”为“停止、消失”,推知“沿溯阻绝”的“绝”义为“停止、消失”。B.由“四时俱备”的“时”为“季节”,推知“春冬之时”的“时”义为“季节”。C.与“清荣峻茂”的“峻”同义,判断“山甚峻极”的“峻”义为“高大”。D.由原意“项”是“脖颈”,推测“反项对石”的“项”为“背对”之义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B.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C.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D.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水经注》“写山致力于静态,写水着眼于动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阐述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著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记得有一天本来应该去开一个村民大会,结果我却突然发现徐海东在户外,正坐在他的马上。显然他刚刚到,而他身上穿的,其实是他部下的一件制服。他的一条腿跨前,几乎就在马镫子上了,他就这样马也不下,等着他的马夫再牵一匹战马过来。(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279页,人民出版社)材料二“红军说,它自己是英雄,好汉;而敌人呢,是胆小鬼,泥足巨人。……一个接着一个的,青年男女都跑来告诉我,他们怎样在敌人的炮火下,安详地、愉快地、轻快地翻山越岭。”“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第186页,人民出版社)材料三“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敌兵纷纷逃窜。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第192页,人民出版社)材料四彭德怀说:“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他从红军的游击战经验中得到了这样的战术纲领:“当敌军前进,撤退;当敌军驻止,骚扰;当敌军疲惫,进攻;当敌军退却,追击。”(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271页,人民出版社)“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关键一战。小明记不清具体情节了,请帮他选择以下描述最符合书中记载的一项( )(2分)A.红军工兵在炮火掩护下成功架设了浮桥。B.红军先头部队的勇士们冒着火力攀爬铁索,夺下桥头C.红军通过谈判,让守桥的敌军主动让出了通道.D.红军主力绕道而行,仅派小股部队佯攻牵制。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小明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总结了红军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阐述。(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0 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一些事,恰似丰厚珍藏,深藏在记忆的宝匣里;一些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人生因这些事、这些人而丰富、精彩。在你的记忆中,曾有过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事让你刻骨铭心?请你以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为素材,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一)语文科目考试时量120分钟,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1、正确掌握词语的字音字形,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下面有关词语字音字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锐不可当”中的“当”是“抵挡”的意思,应该读作“dāng”,不能误读为“dǎng”。B. “翘首”一词中的“翘”指“抬起头”,应读“qiáo”,与“翘尾巴”中的“qiào”读音不同C. “承载”的“载”是多音字,在这里是“担负”之意,读“zǎi”,与其在“记载”中的读音相同。D. “深恶痛疾”中的“恶”是“厌恶”的意思,应该读作“wù”,与“罪恶”的“è”读音不相同。【解析C】“承载”的“载”读第四声“zài”。2、古诗默写( 6 分 )夜晚游园时,只见庭院中月光澄澈,地面上竹柏影子交错如藻荇,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妙境;随后行至江边,皓月当空,倒影如镜,云霞变幻似海市蜃楼,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奇景;再访深山,寒冬时节,万物凋零,唯松柏苍翠挺立,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的坚贞。【答案】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许多追逐理想的人都曾从一无所有起步,凭借不服输的韧劲白手起家。①他们从不在意外界的喧嚣,更不会靠吹嘘包装自己,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目标 —— ②有人为优化一项技术处心积虑,反复打磨细节,有人为推动一份事业深耕多年,默默解决难题。③正是这份不慕虚名与专注笃行,让他们最终在领域内创下亮眼建树,④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光芒,永远源于脚踏实地的付出。3、上面的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白手起家 B. 吹嘘 C. 处心积虑 D. 建树【解析C】“处心积虑” 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句中描述人们为优化技术投入精力,是正向积极的语境,应改为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费尽精力,含褒义)。4、下面四个选项中对语段中的病句及标点使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第①句正确,没有语病。B. 第②句中第二个逗号使用有误,应改为分号。C. 第③句有语病,应将“让”删掉。D. 第④句中“告诉所有人”后面应该改为冒号,作用是引出具体内容。【解析C】第③句错误类型为主语中心语残缺,在“这份不慕虚名与专注笃行”后加上“的态度”。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10月25日上午10点,复兴中学初二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于教学楼前广场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年级组长吴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吴组长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出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能够拿出积极饱满的态度,诚信应考,创造佳绩。(1)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0月25日复兴中学初二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2)作为学校广播站小记者,诚信考试宣誓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安排你进行采访,请你以吴老师和一个初二同学为对象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示例一:吴老师,您好!对于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您还有哪些具体的诚信应考建议想送给大家?示例二:同学你好!接下来的考试,你会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今天的誓言?请结合宣誓活动的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把“诚信”二字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在日常学习中,我会坚持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时严守纪律;在生活中,我会做到守时守信,对朋友家人坦诚相待,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自己的信誉。(能从学习、生活两个层面作答,各1分;表述具体可信。)阅读(共50分)非文学作品阅读(共 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强调了全民体重管理的重要性。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已超过34%,肥胖率也达到16%以上,两者合计占比超过50%。青少年和儿童的肥胖问题同样不容乐观,6至17岁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6岁以下儿童中,每10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而且,我国全人群肥胖率从2004年年初的3%上升到2018年年末的8%,肥胖人群数量增加3倍。北京友谊医院专家指出,肥胖是多种疾病“导火索”,预计2030年肥胖相关医疗开支将占国家总医疗开支的22%。③在享受丰富多样的岭南非遗美食(如广式点心、老火靓汤、糖水)的同时,也需关注其中潜在的“高糖、高油、精制碳水”与现代久坐生活方式叠加带来的健康风险。传统的“叹早茶”“食宵夜”文化,要在现代快节奏中与“低碳生活”理念结合,实现美味与健康的平衡。(摘自国家卫健委《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材料二①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能得到数值。比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千克,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70÷(1.75×1.75)≈22.86.对于成年人来说,BMI的正常范围在18.5~23.9;如果数值在24~27.9,就属于超重;要是达到28及以上,就可判定为肥胖。②但是BMI没办法区分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有些健身达人,肌肉发达,体重重,BMI可能显示超重,但他体脂低,身材可一点都不胖;还有些人看着不胖,BMI正常,可实际上脂肪含量高,肌肉量少,这种就属于隐藏的“胖”。③腰围能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腹部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我国,一般认为成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④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更直接、精准地反映人体脂肪水平。一般来说,正常成年男性体脂率一般在15%~25%,女性在20%~30%。若上限超过这个范围,就提示可能肥胖。(摘自卫健委《中国成人超重肥胖防治指南》)材料三①生活方式干预是个人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关键在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我们可以融入岭南非遗智慧的体重管理策略。②饮食方面,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借鉴岭南饮食“不时不食”的传统智慧,多选应季本地蔬果,每天水果不少于200—350克,蔬菜不少于300克;鼓励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如增加芋头糕、伦教糕(使用米浆发酵)等传统米制品中的全谷物元素,或搭配番薯、玉米;优先选择瘦肉、白切鸡、清蒸鱼等传统低脂烹饪方式的肉类;传承老火汤文化时,注意撤油并增加蔬菜汤比例;保证充足饮水,每天至少饮水1500—1700毫升(7—8杯水);用自煲凉茶(如罗汉果水、菊花茶)替代高糖饮料,减少糖水频率与甜度;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时定量规律进餐,进餐宜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晚;要尽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避免零食过多或者随意进食,少喝饮料。③运动方面,身体活动不足以及久坐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将醒狮基本功(扎马步、跳跃)、龙舟陆上划桨训练、甚至传统武术(如咏春拳)融入日常运动,既传承文化又燃脂增肌。建议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并减少久坐时间;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可结合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等节令民俗活动进行锻炼。同时每周进行2—3天的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力量(如深蹲、哑铃、俯卧撑等);超重肥胖人群应当以减脂为主要目标,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建议由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60分钟/天的中等至较大强度。对于因缺乏兴趣、缺乏时间和身体健康变化而难以完成科学体育锻炼量的个体,可以通过累计多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的连续运动达到总的运动量。需要提醒的是,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关节、肌肉、韧带损伤,运动后要进行充分拉伸恢复并及时补充水分。④身心方面,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进而影响体重,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体重控制。可以学习岭南人“饮茶倾偈(聊天)”的减压方式,或通过听粤剧、赏广绣等非遗活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化进食。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一般建议减重速度以每月2—4公斤为宜,避免盲目追求快速减重。(摘自《岭南非遗健康饮食研究资料》)材料四①专业人士强调,肥胖防控需“关口前移”,构建预防为主的体系。教育领域正积极行动。②惠州市已印发方案,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推行每天1节体育课。学校将统筹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微运动”。③《方案》要求各校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每天组织开展1次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合理策划和编排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运动”。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可将舞麒麟、莫家拳、龙华打鼓甚至具有地方特色的“跳房子”“滚铁环”等民间体育游戏纳入大课间,让非遗体育焕发新生,在趣味运动中增强学生体质,弘扬文化的同时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惠州教育》)6、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材料一运用列数字说明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并点出享受岭南非遗美食时需注意与现代生活方式平衡。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什么是BMI,再分说BMI的局限性,以及腰围、体脂率与慢性病的关系。材料三中画线句的“可能”一词表推测,说明句中结论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材料四说明惠州教育领域应对肥胖的措施时,特别提到非遗体育活动纳入校园锻炼,这是“关口前移”和“防治结合”的具体体现.【解析B】B.材料二第①段中“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能得到数值”,“第②段中“但是BMI没办法区分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第③段中“腰围能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腹部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第④段中“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更直接、精准地反映人体脂肪水平”可知,材料二第①段先总说什么是BMI,第②段分说BMI的局限性,即没办法区分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第③段介绍腰围与慢性病的关系;第④段介绍体脂率与人体脂肪水平的关系。整体结构并非“总分”结构,而是并列结构,分别阐述了BMI、腰围、体脂率等相关知识,该选项表述错误。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材料二指出,由于BMI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因此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时,其参考价值远低于腰围和体脂率。B. 材料三建议,超重肥胖人群为了有效减脂,应直接进行每次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C. 材料三提出的“细嚼慢咽”“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餐”等建议,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控制总能量摄入。D. 材料四中惠州学校的措施,其目的完全在于通过增加运动时长来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解析C】A项错误。材料二指出了BMI的局限性,并介绍了腰围和体脂率作为补充指标,但并未进行价值高低的比较,选项中“其参考价值远低于”属于无中生有。B项错误。材料三的建议是“由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60分钟/天”,选项中“直接进行”的表述与原文“逐渐达到”的意思相悖,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原则。C项正确。该项准确概括了材料三中一系列饮食行为建议的共同目的,即通过优化进餐过程来辅助控制食量,最终实现能量平衡,理解与分析正确。D项错误。材料四明确提到措施的目的还包括“弘扬文化”“落实‘健康第一’理念”,选项中“目的完全在于”表述过于绝对,以偏概全。8、展区互动析展有以下管理计划书,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健康管理师”身份在展区留言板撰写修改建议。(4分)个人体重管理计划书个人分析:我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平时喜欢吃炸鸡、喝奶茶,久坐刷题,目前身体超重,不爱运动。行动计划:每顿只吃1个苹果和1根黄瓜进行代餐;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每天跑步5公里,跳绳3000个;目标达成后,奖励自己吃榴莲蛋糕。【答案示例】修改建议:①饮食方面: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油盐食物(如炸鸡、奶茶)。不能只吃苹果和黄瓜代餐,要控制总能量摄入且保证营养均衡;②运动方面:减少久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由小运动量开始增加运动频率,避免高强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③奖励机制要健康合理,用高热量甜品(榴莲蛋糕)作为奖励可能会破坏减重计划,可选择看电影购买书籍、参加兴趣活动等非食物奖励方式。(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回答全面得满分。)文学作品阅读(共 16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乡下的阿基米德汪曾祺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城破时被害。——《辞海》①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的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②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园,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③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④为了旱涝保收,所里决定冬天打井。没有人会。派他到公社打井队住了一个星期,回来,支起架子就开工了。两个冬天,打出了八口井。再打两口,就完成了计划。打井不能打打停停,因此得三班倒。为了提高效率,搞了竞赛,逐日公布各班进度。在手的这口井已经打穿了沙层,打到石层了,一两天就能出水了。井筒、油毡都已经准备好,净等着敲锣打鼓报喜了。打到石层,可就费劲了。一班出不了多少活。夜班的带班的是个干部。他搞了点物质刺激,说是拿下多少进度,他买五包牡丹烟请客。这一下,哥儿几个玩了命,而且违反了操作规程,该起锥时不起锥,该灌泥浆时不灌,一个劲地把井锥往下砸。——一下把个井锥夹住了,起不出来了。全班十二个棒小伙子鼓楸了多半夜,人人汗透了棉袄,这井锥像是生了根,动都不动,他娘的!⑤天亮了,全所的干部、工人轮流来看过,出了很多主意,全都不解决问题,锥还是一动不动。大家都很丧气。得!费了半个月,四百四十个工,还扔了一个崭新的火箭锥,这口井报废了。⑥老蔫来看了看,围着井转了几圈,坐下来愣了半天神。后晌,他找了几个工人,扛来三十来根杉篙,一大捆粗铁丝。先在井架四角立了四根柱子,然后把杉篙横一根竖一根用铁丝绑紧,一头绑在锥杆上,一头坠了一块千数来斤重的大石头。都弄完了,天已经擦黑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工人们走来,看看这个奇形怪状的杉木架子,都纳闷;“这是闹啥咧?”我也来看了看,心里有点明白。凭我那点物理学常识,我知道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杠杆。⑦天刚刚亮,一个工人起来解手,大声嚷嚷起来:“嗨!起来啦!井锥起来啦!”⑧老蔫来看看,没有说什么话。还跟平常一样,扛着铁锨下地,脸上笑眯眯的。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小说标题“乡下的阿基米德”运用类比手法,将主人公“老蔫”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相提并论,暗示他虽身处乡野却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作者在叙述“老蔫”的音乐天赋时,特意描写李技师“目瞪口呆了半天”的反应,直接表现出“老蔫”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文中详细描写“老蔫”解决井锥被卡问题的过程,通过复杂的杠杆装置展现了他的实践智慧,这与开篇《辞海》对阿基米德的介绍形成巧妙呼应。打井事件中,作者详细描写夜班工人为获奖而违规操作导致事故的过程,意在批判当时普遍存在的功利冒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社会风气。文章结尾写“老蔫”解决难题后“没有说什么话”“脸上笑眯眯的”,与他“老蔫”的外号和一贯“脾气好”的性格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解析B D】B“直接表现”不对,应是侧面烘托;“意在批判当时普遍存在的功利冒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社会风气”属于过度解读和拔高主题。作者详细描写事故过程,其直接目的是交代事件起因、制造困难情境,从而为下文“老蔫”出场解决问题蓄势,以此突出“老蔫”的沉稳与智慧。文章整体基调是记人叙事,并非社会批判。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4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动作描写、语言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蔫安装好杠杆后的轻松、自信(1分),表现了他的聪明能干(1分)。小明认为第④段详写公社打井的过程没有必要,你认同吗?请阐述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不认同。此处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通过公社十二个小伙的无能为力,与下文老蔫愣神半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对比(1分),衬托出他的细心、聪明、能干(1分)。(5分)文章的主人公是“老蔫”,为何题目却是“乡下的阿基米德”?(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学者,他应用物理知识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帮助防御罗马的进攻;②老蔫则利用物理知识设计器械升起了井锥,帮助大家挽回了损失;作者以“乡下的阿基米德”为题则体现了对老蔫聪明才智的赞叹。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兰溪舟中[宋]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雨湿西风水面烟”中,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字之上加以“水面”二字更呈迷蒙之美。下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现了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体现了词人寄情山水的情怀。“避人鸥鹭更翩翩”一句以静写动,以荒野的寂静衬托了船行惊鸟,似乎是景语,其实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寂寞。这首词笔法清新俊逸,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空江烟雨图,又给人一种船在画中游的感觉。【解析C】“避人鸥鹭更翩翩”意为躲避人的鸥鹭(飞得)更加轻快洒脱。鸥鹭因有人而轻快避飞的灵动之态,更显此处的静谧雅致,让词人的闲情逸致在动静相衬中愈发凸显,这是以动衬静,以船行惊鸟衬托荒野的寂静;并不是“以静写动”。故选C。14、“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一个“迎”字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帆船向着青山驶去,又离青山远去的情景,富有意趣;且两句字字相对,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对称感,使“帆逐山色往复”与橹破滩痕聚散”两个画面交相辉映,营造出灵动又和谐的意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央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迳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砢①,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渐江②水》)【注释】①磊砢(luǒ):壮大的样子,②渐江:古音,即现在浙江。15、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猿则百叫无绝”的“绝”为“停止、消失”,推知“沿溯阻绝”的“绝”义为“停止、消失”。B.由“四时俱备”的“时”为“季节”,推知“春冬之时”的“时”义为“季节”。C.与“清荣峻茂”的“峻”同义,判断“山甚峻极”的“峻”义为“高大”。D.由原意“项”是“脖颈”,推测“反项对石”的“项”为“背对”之义【解析A】“沿溯阻绝”句意: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根据语境可知“绝”义为“阻断”;选项中“‘绝’义为‘停止、消失’”错误;故选A。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B.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C.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D.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解析B】句子的意思是:溪底是白沙细石,好像霜雪一样。溪水与林木相映,泉流与山石争晖。“涧下白沙细石”是地点+景物,表意完整,应停顿;“状若霜雪”写出了沙石的样子,表意完整,应停顿;“水木相映”是主谓结构,“泉石争晖”是主谓结构,与“水木相映”对仗,“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句式结构相同,中间停顿;故断句为: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又把这条水叫作“赤濑”,大概是因为(紫色磐石)倒映在水中的缘故。有人认为《水经注》“写山致力于静态,写水着眼于动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阐述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认同。甲文写山,侧重表现山的连绵和高峻,这是对山的静态描写。写水,表现水流的湍急和清澈,这是对水的动态描写。乙文写山,突出其颜色为紫,两峰对峙,这是对山的静态描写。写水,交代其流经路线,泉水与石争辉这是对水的动态描写。【参考译文】【乙】紫溪水向东南方向流淌,它的名字叫紫溪,在溪流中途有一道水流被阻隔,溪中有紫色的磐石,石头长一百多丈,远远望去如同朝霞一般,于是人们又将这条溪水称作赤濑,这大概是因为紫色的石头倒影映在水中的缘故。紫溪水又向东南流去,经过白石山的北面,白石山非常陡峭高峻,山的北面临近紫溪。紫溪又向东南方向流淌,两岸山峰连绵,溪水夹在中间,两座山峰相对耸立,山峰背对着背,相对的岩石,往往相互对峙。在十多里的距离内,堆积的石头高大而壮观,相互挟持着向上延伸。山涧下面是白色的细沙和碎石,看上去如同霜雪一般,水和树木相互映衬,泉水和石头争相闪耀光辉,这个地方名叫楼林。名著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记得有一天本来应该去开一个村民大会,结果我却突然发现徐海东在户外,正坐在他的马上。显然他刚刚到,而他身上穿的,其实是他部下的一件制服。他的一条腿跨前,几乎就在马镫子上了,他就这样马也不下,等着他的马夫再牵一匹战马过来。(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279页,人民出版社)材料二“红军说,它自己是英雄,好汉;而敌人呢,是胆小鬼,泥足巨人。……一个接着一个的,青年男女都跑来告诉我,他们怎样在敌人的炮火下,安详地、愉快地、轻快地翻山越岭。”“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第186页,人民出版社)材料三“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敌兵纷纷逃窜。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第192页,人民出版社)材料四彭德怀说:“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他从红军的游击战经验中得到了这样的战术纲领:“当敌军前进,撤退;当敌军驻止,骚扰;当敌军疲惫,进攻;当敌军退却,追击。”(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271页,人民出版社)“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关键一战。小明记不清具体情节了,请帮他选择以下描述最符合书中记载的一项( )(2分)A.红军工兵在炮火掩护下成功架设了浮桥。B.红军先头部队的勇士们冒着火力攀爬铁索,夺下桥头C.红军通过谈判,让守桥的敌军主动让出了通道.D.红军主力绕道而行,仅派小股部队佯攻牵制。【解析B】A.“架设浮桥”不符合史实,泸定桥是铁索桥,并非浮桥,表述错误。C.“通过谈判让敌军让出通道”不符合史实,红军是通过激烈战斗夺取泸定桥的,表述错误。 D.“主力绕道、仅派小股部队佯攻”不符合史实,红军是集中力量强攻泸定桥的,表述错误。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小明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总结了红军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材料一徐海东生活质朴、以身作则,为队伍树立榜样;红军将领的优良作风是红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二红军战士在炮火下乐观坚毅,凭借信念克服险阻;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精神品质,是红军胜利的精神基石。材料三红军战士为了胜利甘于牺牲、英勇作战(如攀爬铁索、投掷手榴弹夺桥),展现了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红军胜利的直接战斗保障。材料四彭德怀重视群众支持,总结出灵活游击战术,是胜利关键;红军正确的战术策略以及坚实的群众基础,是红军取得胜利的关键保障。三、写作(50 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一些事,恰似丰厚珍藏,深藏在记忆的宝匣里;一些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人生因这些事、这些人而丰富、精彩。在你的记忆中,曾有过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事让你刻骨铭心?请你以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为素材,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卷(一)(原卷版) .docx 2025-2026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卷(一)(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