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学科 地 理 学段学期 八年级第一学期 学 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5课时 教 师
单元 主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教 材 内 容 教 材 内 容 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它们是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需要放在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所以在教材的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教材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黑字标题,阐述我国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其中,叙述式课文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活动式课文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活动分两步:第一步让学生读图,口头比较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第二步让学生撰写短文,书面阐述。 教材以“海阔陆广的大国”为黑字标题,阐述我国辽阔的国土。其中,叙述式课文重点说明了我国地域范围广大,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辽阔,活动式课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疆域及其优势。活动分两步,第一步让学生估算我国的东西南北跨度,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第二步让学生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教材以“行政区划”为黑字标题,阐述现行行政区划。其中叙述式课文讲述的三级与四级并存的行政区划和34个省级行政区域、首都,活动式课文引导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活动分三步,第一步让学生通过找邻居、沿线路及顺口溜等形式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名称,第二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第三步让学生填图记住简称和行政中心。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认识人口,所以本章的第二节设计了“人口”。根据2022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为14.435亿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域军人的人口,约为14.118亿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约为747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约为68万人,台湾地区人口约为2356万人。人口数量呈现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我国人口十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第二、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第三、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第四、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第五、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比例上升。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我国人口数量及变化。中国曾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自1949年以来,为了获得准确的人口基础数据,我国进行过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目前有14多亿人口。如何看待我国的人口数量,要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来分析。为适应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从独生子女政策调整为现在的三孩政策。对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只需了解事实。 第二部分教材设计的“人口东多西少”这一黑体标题才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其中叙述式课文阐述了我国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活动式课文让学生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阔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国策。所以本章的第三节 民族。本节教材设计了两项活动,集中在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两个主题下。第一项活动是落实本节相关课程标准的铺垫。比较已学的外国民族知识,凸显我国民族构成情况,鉴赏民族节庆景观图,了解民族文化差异,进而收集资料,举办班会,培养实践能力。第二项活动针对课程标准,请同学读图举例,说出民族分布特点,接着介绍自己所属民族的情况,进行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科 概念 国家版图 领土 海洋权益 省级行政区和行政中心 行政区划 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中华民族共同体
单 元 大 观 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到维护国家版图的完整就是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的表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的具体做法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海洋权益得到保护,只有在领土完整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拥有主权国家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需要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从地理的角度,就是要把各地区通过经济协同发展起来,变成民族经济命运共同体,所以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的地理特征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陆上丝绸之路”,切实把祖国的各个部分充分调动起来和世界经济连接起来,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从2016年实施二孩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人口东多西少受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影响,区域内部自然差异明显,为深入学习第二章的中国的自然环境埋下伏笔。
学 情 分 析 认识中国的疆域,就是认识中国全貌的第一个部分。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和认识世界共四个主题的内容,已经有了总结和分析地理位置的优劣的基础,初步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本单元的设计以“一带一路”这个真实情境为背景,通过对比,学生得出总结:因为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纬度适宜等优越的疆域位置,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地理位置都能够像我国一样实行“一带一路”开放的发展态势,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美好前景。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版图的重要性,我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不可侵犯。为了方便和有效地管理我国辽阔的国土,我国除了需要建立全国性的中央级管理部门外,还需要划定各级地方的管理范围,对各级地方进行分区、分级管理,这就是常说的行政区划。对国家领土进行分级区域划分行政区划的设置非常必要,而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记住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祖国辽阔的国土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这些人口由56个民族组成,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民族团结是我国稳定团结发展的基础。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重要!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的自然因素和地理分区打下基础。
学 习 目 标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能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 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人口问题,并理解相应的人口政策的变化原因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收集有关民俗风情资料,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对我国文化和 “一带一路”传播的积极影响
单元 大任务 能够评价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优劣,说明一个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状况与疆域的完整性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 构 化 子 任 务
子 任 务 一
子 任 务 目 标 学习目标 达成指标
通过探究,能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能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进 入 探 究 背景材料: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截至2022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6万列,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和200个城市。截至2022年9月上旬,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94条,通达31个国家的108座港口,累计开行超9000次,首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一千万标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超250家。 讨论:为什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1、多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2、能联系真实的情境,初步认知我国倡导发展“一带一路”的背景,知道我国此倡导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也是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完美的计划。
探 究 发 现 讨论1:实施“一带一路”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为什么? 讨论2:是否所有的国家,都能进行海陆空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外交往?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不是口号,是需要发达的海陆空管等交通运输网络来支撑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运用讨论的结果为导向,得出结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要具备海陆兼备的地理特点
梳 理 理 解 1、读图总结: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具备什么样的地理位置的国家适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什么? 1、能根据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我国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2、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之所以能够倡导“一带一路”,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既能进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又能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而且我国疆域辽阔,可以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 入 探 究 读图,对比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俄罗斯和加拿大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属于南温带。而我国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仅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与面积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更优越。 蒙古地处内陆,周围没有海洋,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日本地处太平洋西部,周围为浩瀚的太平洋围绕,没有陆上邻国,也没有与外界进行陆上交往的通道。而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同时拥有陆上和海上交往的便利条件。因此,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更优越。
得 出 结 论 对比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和日本,说明我国发展“一带一路”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其它国家的地理位置,更加确认我国进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知 行 合一 写一段小论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环环相扣地解决问题,体验到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子 任 务 二
子 任 务 目 标 学习目标 达成指标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 能够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疆域特征,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的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有清晰的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
探 究 循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进 入 探究 学习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从天津市出发前往英国伦敦的船只在“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会经过我国哪些边缘海和海峡?在图上找到我国的海上邻国。 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多长?我国有哪些内海? 3、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 要求学生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2、引导学生正确地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探 究 发 现 资料1: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周围应划归国家主权和主权权益管辖的海域为管辖海域,它包括内水、临海、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及其重叠部分。我国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资料2: 资料3: 1、认识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划分依据和权益 2、在“中国的疆域和邻国图”上找出钓鱼岛和黄岩岛的位置,说出它们位于什么海? 指图讲解: 1、海洋权益指国家依法在海洋上可行使的各项权利,以及可获得的和要维护的利益。以中国为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有关国际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法律法规 2、内水和领海(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12海里)享有完全的、排他的管辖权;对毗连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享有对特定事项(如海关、财政、移民、卫生等)的有限管辖权;对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享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养护等方面的主权权利;对大陆架(从领海基线算起最远不超过350海里)享有勘探和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 3、对公海享有航行、飞越、捕鱼、铺设海底电缆与管道、科研等自由,以及公海上的管辖权。 4、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 5、引导学生正确地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钓鱼岛和黄岩岛,并能准确说出它们位于什么海?
梳 理 理 解 资料1: 资料2: 通常“地大”对应着“物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国土辽阔为互通有无,实现有效的内部调剂创造了条件。我国国土辽阔,空间大,便于合理的分散配置工业、军事基地、军事力量及各种国防设备 1、读图,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0千米。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最大距离 2、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根据图上的比例尺,估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 3、我国的陆上国界线有多长?在我国一带一路的陆上贸易伙伴中,分别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北方的临国有哪些?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 明确我国东西辽阔,南北跨度大,形成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塑造多样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多样的饮食文化奠定基础,也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入探究 1、为什么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为什么乌苏里江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2、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自信来自哪些优越的地理位置? 1、总结疆域辽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让学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中,也能轻松理解国家政策
得出结论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成为我国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地理条件 认识到一个我国的发展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行合一 评价加拿大和巴西的地理位置,说说它们是否适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什么? 在此任务完成后做知识迁移的考查,可以知道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的构建程度
子 任 务 三
子 任 务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达 成 目 标
1、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进 入 探 究 进 入 探 究 学习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行政区划指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对国家领土进行分级区域划分的工作。法律上,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域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和直辖市。乡级行政区划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 2、少数民族聚集的民族聚居自治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与自治旗民族乡四级。为了方便管理,目前全国普遍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行政区域。地级行政区域,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写出自己网购时填写的地址,并根据学习资源,说出地址中分别对应的是省、县、乡的哪级行政区划 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探 究 发 现 1、阅读课文6-7页,说说我国分为几级行政区划,我们居住的三亚市属于第几级行政区划? 2、读图,说说我国共分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设立行政区划是为了便于管理,支持国家对领土进行区域划分的工作。明确临海的省份除了陆地领土,还要管理海洋领土,比如我们的海南省,所管理的海洋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梳 理 理 解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地区。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东北地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 在上图找出“陆上丝绸之路”分别贯穿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哪些省份?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在上图找出贯通“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并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明确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众多,为我国进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深 入 探 究 资料1: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资料2:中国美食地图 一带一路地建设中,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美食文化交流更接地气,你能说出我国各省的代表性的美食吗? 能把对祖国文化的认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得出结论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整体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显著提升到2022年32.9%。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增长25.3%;进口1.39万亿元,增长6.3%。 行政区划对国家行政管理有什么好处? 结合行政区划,探讨你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知 行 合 一 自由贸易港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个成功的自由贸易港都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组织和建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标志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治理中的地位和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治理秩序提供了更强大的组织力量。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更多机遇,也让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力量、中坚力量。这种力量必然会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坚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海南省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自贸港,谈谈海南省建设自贸港有什么优越的地理环境?做为海南省的学生,你能为自贸港的建设做些什么,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认识国家政策,确立自己未来的目标,做好自贸港建设的主人翁
子 任 务 四
子 任 务 目 标 学习目标 达成指标
1、了解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收集有关民俗风情资料,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对我国文化和 “一带一路”传播的积极影响 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进 入 探 究 学 习 资 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资料1、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载歌载舞,吃竹筒饭,喝山兰酒,祭祀祖先,俊男美女对歌传情......当前,已成为中外游客了解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资料2、每年“三月三”,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2023年海南黎族三月三的主会场是五指山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分会场分别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1、你是哪个民族的? 2、谈谈你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的同学? 3、你知道海南有哪些世居的少数民族吗?你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吗? 4、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请分享你知道的这些民族有哪些习俗、语言和文化? 介绍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向学生说明海南省汉族人占大多数,但海南的历史和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虽然海南岛世居的少数民族——黎族、苗族和回族人口不多,但是海南省政府非常尊重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黎苗族聚集的地区还设置了自治县; 海南省分别设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黎族自治县,让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充分行使自治权;所以,每年三月三各个自治县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放假的天数。
探 究 发 现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中国的几个民族的节庆活动 3、在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如下例。 1、联系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 2、图“中国几个民族的节庆活动”反映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试将图中的代号与其代表的民族及节日进行匹配。 3、在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请大家说说 通过层层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深入探究 资料1、中国民族的分布图 资料2、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1、读图,说说我国有哪些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 2、人数最多的汉族主要分布在哪? 找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方位? 3、我国的5大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方位? 4、结合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这些自治区也有其它民族居住,不是完全由单一的民族组成。 5、结合以上的结论,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解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都超过500万人。 2、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得出结 论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正是因为这样的分布,才能体现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知行合一 资料1、 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资料2、 2023年1-5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折合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占同期总额的17.7%,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尔维亚、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让班里的学生介绍各自的祖籍地,以及祖籍地的民俗风情和近年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引导学生感受“一带一路”成就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展示国家对于民族繁荣,共同发展的决心
子 任 务 五
子 任 务 目 标 学习目标 达成指标
1、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人口问题,并理解相应的人口政策的变化原因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探 究 循 环 进 入 探 究 学习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资料图1 2、资料2 1、观察“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图”,说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2、针对这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说说原因 3、完成资料2的表格,理解我国早期的人口政策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口近十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引导学生发现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和教育经费的变化与人口政策的关系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探究发现 资料1: 资料2: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即进入“老龄社会”。 结合资料1和2,谈谈你对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理解 说说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是合理的增长 回忆学过的内容,说说老龄化严重对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合理的人口增长要与国家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生率低等等种种人口问题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障碍,学生能深刻理解和支持我国不断调整的人口政策,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梳理理解 资料:中国人口的分布图 1、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图”,总结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 2、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图”,比较江苏省和青海省的人口密度 3、人口东多西少分布划分的界线接近什么线?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深 入 探 究 资料1、我国各自然环境图 资料2:中国人口流量示意图 资料3、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 1、比较我国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内外流区分布图以及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自然原因 根据资料2和3,说说我国的人口主要流入哪些省份,分析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总结导致人口流入的非自然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导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自然因素 2、根据中国人口流量示意图,明显的可以 看出,中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朝向经济发达的省份,因此可以总结出人口流入的非自然原因是经济发达程度
得出结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分布不平衡,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人口增长率低和深度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调整人口政策缓解
知行合一 讨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对一带一路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一带一路的发展能否改善我国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