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一)(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一)(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一) 2025-2026学年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知识积累巩固
1. 下列关于作者柳宗元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B.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晚年贬谪柳州,又称“柳柳州”
C. 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擅长寓言、传记和山水游记
D.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种树郭橐驼传》是其传记体议论文
2. 下列对《种树郭橐驼传》体裁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纪传体通史 B. 寓言式传记 C. 抒情散文 D. 议论文
3. 下列对“郭橐驼,不知始何名”中“名”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词作动词,命名 B. 名词,名字
C. 动词,称呼 D. 形容词,有名的
4. 下列句子中,“故”字的含义与“故不我若也”中“故”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温故而知新(《论语》)
D.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5. 下列对“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中“致”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致 B. 达到,实现 C. 招致 D. 给予
6.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B.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C. 故不我若也
D.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7. 下列对郭橐驼种树“秘诀”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深耕细作,勤浇水施肥
B. 顺应树木生长规律,不妄加干预
C. 选择肥沃土壤,精心挑选树苗
D. 种植密集,加强养护
8. 下列对文章中“他植者”种树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B.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C.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D. 顺应树木天性,放手不管
9.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种树之道喻治民之理,反对统治者繁政扰民
B. 强调无论种树还是治民,都要遵循“顺其天性”的原则
C. 赞美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佩
D. 讽刺当时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
10. 下列句子中,与“吾又何能为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11. 下列对“其置也若弃”中“置”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置 B. 搁置 C. 放弃 D. 种植后放任不管
12. 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用寓言形式,将抽象的治民道理寄托在具体的种树故事中
B. 运用对比手法,将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方法对比,突出主旨
C. 以对话为主,通过郭橐驼的自述,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 全文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直接表达作者的政治主张
13. 下列对“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中“长人者”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长的人 B. 身材高大的人
C. 做官的人 D. 长辈
14. 下列诗句中,与文章“顺应自然”理念相符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D. 道法自然(《道德经》)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郭橐驼天生驼背,因此自号“橐驼”
B. 郭橐驼种树时,每天都精心照料,不敢有丝毫懈怠
C. “他植者”种树方法与郭橐驼完全不同,因此永远达不到他的水平
D. 作者通过郭橐驼的故事,批评了当时统治者频繁发号施令、扰乱百姓生活的行为
二、词语解释
1.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名):
2. 病偻,隆然伏行(病):
3. 甚善,名我固当(固):
4. 驼业种树(业):
5.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凡):
6. 皆争迎取养(迎取养):
7.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或):
8. 且硕茂,早实以蕃(实):
9. 他植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其实):
10.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卒):
11.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辍):
12. 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安):
13. 故病且怠(病):
14.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
15. 其莳也若子(莳):
三、课文理解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节选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 文章开头交代郭橐驼“病偻,隆然伏行”的外形特点,有何作用?
2. 郭橐驼种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简要概括。
3. 文段中“他植者”种树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写“他植者”有何用意?
4. 郭橐驼为什么说“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段中引用官吏“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的命令,有何表达效果?
6. 如何理解“吾问养树,得养人术”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 文章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结尾,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8. 结合文段,分析文章“以种树为喻”的写作特色及其好处。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孟子·公孙丑上》(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 下列对“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闵”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悯 B. 忧虑 C. 痛恨 D. 羡慕
2. 下列对“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生病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B.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C. 今天我很发愁!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D. 今天我很无奈!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3. 对比《揠苗助长》与《种树郭橐驼传》,说说两者在主旨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二)阅读《吕氏春秋·察今》(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1. 下列对“澭水暴益,荆人弗知”中“益”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益 B. 增加 C. 溢出 D. 通“溢”,涨水
2. 下列对荆人“溺死者千有余人”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澭水水流湍急,难以渡河
B. 荆人夜间渡河,视线不佳
C. 荆人固守旧的标记,没有根据水势变化调整
D. 荆人军队纪律涣散,行动迟缓
3. 结合《种树郭橐驼传》的“治民之道”,谈谈你对《察今》中“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理解。
答案总结
一、知识积累巩固
1. C(柳宗元作品风格清新峭拔,“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风格)
2. B(文章以传记形式叙事,暗含寓言寓意,属于寓言式传记)
3. B(“何名”指“什么名字”,“名”为名词)
4. B(均为“因此,所以”之意;A为“原因”,C为“旧的知识”,D为“故意”)
5. B
6. D(“……也”表判断;A为陈述句,B为并列句,C为宾语前置句)
7. B(核心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妄加干预)
8. D(“他植者”失败的原因是过度干预,而非“顺应天性”)
9. C(文章核心是借种树喻治民,赞美技艺是表象,传达治民道理是本质)
10. B(均为宾语前置句;A为主谓倒装句,C为状语后置句,D为省略句)
11. D
12. D(全文以叙述、对话为主,寓议论于叙事中,并非“以议论为主”)
13. C(“长人者”指做官治理百姓的人)
14. D(“道法自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与文章理念一致)
15. D(A项郭橐驼因外形类橐驼被乡人号之,并非“天生驼背自号”;B项郭橐驼“其置也若弃”,并非“每天精心照料”;C项“他植者”并非完全不同,而是“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违背规律)
二、词语解释
1. 名:名字
2. 病:患病,生病
3. 固:确实,实在
4. 业:以……为业,把……当作职业
5. 凡:凡是,所有
6. 迎取养:迎接雇用(他),供养(他)
7. 或:有的,有些
8. 实:结果实,结实
9. 其实:实际上,事实上
10. 卒:最终,终于
11. 辍:停止,停下
12. 安:使……安定,安定
13. 病:困苦,困乏
14. 传:记载,记录
15. 莳:栽种,种植
三、课文理解
1. ①交代郭橐驼“橐驼”这一称号的由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具体;②外形的独特与他高超的种树技艺形成反差,突出其“术”的非凡;③为下文叙事和议论做铺垫,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2. 根本原因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具体表现为:栽种时“其莳也若子”,精心照料;栽种后“其置也若弃”,不妄加干预,不违背树木生长规律。
3. 根本原因:“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违背树木生长规律,过度干预。用意: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形成对比,突出“顺其天性”的重要性,为下文引出“治民之道”做铺垫。
4. 郭橐驼明确自己的职业是种树,不妄谈“官理”,体现了他谦逊、务实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下文通过对比揭露官吏扰民的弊端做铺垫,让“养人术”的引出更自然。
5. ①通过排比句式,集中展现了官吏频繁发号施令、扰民不休的场景;②语言直白,极具画面感,突出了统治者繁政扰民的本质;③与郭橐驼“置而不问”的种树之道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治民需顺民天性”的主旨。
6. 含义:“我”询问养树的方法,却领悟到了治理百姓的道理。作用:①点明文章主旨,将“养树之道”与“养人术”紧密联系起来;②承上启下,总结前文种树的内容,引出后文“传其事以为官戒”的写作目的。
7. ①讽刺当时官吏繁政扰民、违背百姓天性的行为;②希望统治者以郭橐驼的“养树之道”为借鉴,实行宽简之政,顺应百姓生活规律,让百姓能够“蕃生安性”;③为为官者提供警戒,倡导顺应自然、与民休息的治民理念。
8. 写作特色:以小见大,借种树的日常之事喻指治理国家的重大道理。好处:①将抽象的“治民之道”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②通过生动的叙事和人物对话,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③委婉含蓄地表达政治主张,避免直接议论的生硬,更具说服力。
四、课外阅读
(一)《孟子·公孙丑上》(节选)
1. B
2. B(“病”在此处指“劳累,疲乏”)
3. 相同点:①主旨上,都强调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反对违背规律的主观妄为;②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将抽象的道理寄托在具体事例中,生动形象。不同点:①主旨侧重:《揠苗助长》侧重批评“急于求成、过度干预”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侧重通过“顺规律则成,逆规律则败”的对比,引出“治民需顺民性”的政治主张。②写作目的:《揠苗助长》是通用的道理警示,《种树郭橐驼传》针对性更强,旨在劝谏统治者实行宽简之政。
(二)《吕氏春秋·察今》(节选)
1. D
2. C
3. 示例:《种树郭橐驼传》的“治民之道”核心是“顺民之天,不妄扰民”,强调治理要符合百姓的生活规律;《察今》中“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固守旧法,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治理百姓既要顺应其天性和基本规律(如《种树郭橐驼传》所言),又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时代发展、社会变化灵活调整治理方式(如《察今》所言)。只有既遵循根本规律,又适应具体变化,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让百姓安居乐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