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织》同步练习(二)(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促织》同步练习(二)(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促织》同步练习(二) 2025-2026学年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知识积累巩固
1. 下列对“操童子业,久不售”中“售”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售卖 B. 考中 C. 出售 D. 实现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宣德间”中的“宣德”是明宣宗的年号,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C. 文言文中“丁口”指成年男子,“丁”是成年男子的代称
D. 蒲松龄的作品兼具浪漫主义奇幻色彩与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3. 下列对“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中“责”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 B. 责备 C. 索取,征收 D. 责罚
4.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敢与他虫斗耶”中“其”相同的一项是( )
A. 成以其小,劣之
B. 其真无马邪(《马说》)
C. 其虫宛然尚在
D. 断其喉,尽其肉(《黔之驴》)
5. 下列对“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中“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面 B. 恰巧,适逢
C. 会议 D. 领会
6.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 马之千里者(《马说》)
C.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7. 下列对“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中“转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动身体,难以入眠
B. 辗转反侧,内心煎熬
C. 翻身起床
D. 四处奔波
8. 下列对《促织》情节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阴令因进献促织得到上官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B. 成名之子化身为促织后,体型小巧却战斗力极强
C. 成名最终因促织之功,被朝廷封为高官,光耀门楣
D. 促织的得失始终牵动着成名一家的命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9. 下列对“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中“蟹白栗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螃蟹和栗子
B. 蟹肉和栗米
C. 像蟹肉一样白、像栗米一样黄的食物
D. 白色的螃蟹和黄色的栗子
10. 下列对《促织》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B. 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反映百姓的悲惨遭遇
C. 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D. 表达对奇异生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11.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 试使斗而才
B.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C.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
D. 掩口胡卢而笑
12. 下列对“靡计不施,迄无济”中“靡”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费 B. 没有
C. 倒下 D. 细腻
13. 下列对“成益愕,急逐趁之”中“趁”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趁着 B. 追逐,追赶
C. 趁机 D. 凭借
14. 下列文言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里正”是古代县以下的行政官员,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B.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蒲松龄的字,“志异”指记录奇异的故事
C. 文言文中“旬”指十天,“旬余”即十多天
D. “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再拜”指拜两次,表轻微敬意
15. 下列对“一癞头蟆猝然跃去”中“猝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缓慢地 B. 突然地 C. 轻轻地 D. 偷偷地
16. 下列对《促织》写作手法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说明为主,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促织的习性与捕捉方法
B.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成名的苦难,虚写封建官僚的贪婪
C. 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命运起伏
D. 语言华丽典雅,多用排比、对偶,极具文采
17. 下列对“时、位之移人也”(延伸对比)与《促织》中社会现象的关联,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都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B. 《促织》中成名的命运因促织而改变,体现了“物”对人的异化
C. 两者都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人的扭曲
D. 都赞美了底层人物坚守本心的品质
二、词语解释+翻译句子
(一)词语解释
1. 操童子业(操):
2. 久不售(售):
3. 为人迂讷(迂讷):
4. 薄产累尽(累):
5. 会征促织(会):
6. 冀有万一之得(冀):
7. 宰严限追比(宰):
8. 两股间脓血流离(股):
9. 爇香于鼎(爇):
10. 唇吻翕辟(翕辟):
11. 无毫发爽(爽):
12. 类兰若(类):
13. 俨然类画(俨然):
14. 冥搜未已(已):
15. 蹑迹披求(披):
16. 状极俊健(状):
17.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啻):
18. 备极护爱(备):
19. 以塞官责(塞):
20. 造蜚语(造):
(二)翻译句子
1. 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2.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3. 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4.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5.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6.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
三、课文理解
阅读《促织》节选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 文段开头“如被冰雪”“抢呼欲绝”等词句,如何表现成名的情感变化?
2. 分析“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的环境描写作用。
3. 成名对小虫的态度从“劣之”到“喜而收之”再到“大喜”,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4. 村中少年的“掩口胡卢而笑”“又大笑”与成名的“惭怍”形成对比,有何表达效果?
5. 小虫“蠢若木鸡”到“暴怒直奔”“直龁敌领”的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聊斋志异·席方平》(节选)
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隙,羊先死;数年,廉病卒。席不满父葬,疑被羊氏所害,日号泣于庭,誓报父仇。
后其魂至冥府,见父被桎梏,备受苦楚。席大怒,具词上诉。冥官受羊氏赂,不为理,反斥逐之。席益愤,再诉于郡司,郡司仍批原官覆案。席不胜其愤,遂赴冥府大殿,面诉冥王。冥王问其故,席具陈始末,言词慷慨。冥王怒,命笞之。席受笞,毫无惧色,复陈其冤。
冥王不得已,命覆案。既而得实,羊氏果赂嘱冥吏,虐害席父。冥王遂拘羊氏,命入地狱,而释席父。席欲归,冥王赠以黄金百两,席不受,曰:“我非为金来,为父报仇耳。”遂辞归,魂附其身而苏。
1. 下列对“性戆拙”中“戆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猾奸诈 B. 忠厚老实 C. 精明能干 D. 狂妄自大
2. 下列对席方平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顺勇敢,为父报仇不惧权贵 B. 意志坚定,屡遭挫折仍不放弃
C. 贪图富贵,接受冥王的黄金赏赐 D. 敢于斗争,直面不公勇于上诉
3. 对比《促织》与《席方平》节选,说说两者在主题和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答案总结
一、知识积累巩固(选择题)
1. B(“售”在文中指科举考中)
2. C(“丁口”指成年男女,并非仅成年男子)
3. C
4. B(均为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A为“它”,C为“那”,D为“它的”)
5. B
6. C(A、B、D均为定语后置句,C为被动句)
7. B
8. D(A华阴令未提平步青云;B化虫后的促织并非体型小巧;C成名未被封高官)
9. C(指喂养促织的精细食物)
10. B
11. C(表转折;A表承接,B表转折但语境不同,D表修饰)
12. B(“靡”指“没有”)
13. B
14. C(A“里正”职责不止村长;B“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D“再拜”表隆重敬意)
15. B
16. C(A以叙事为主;B实写官僚贪婪;D语言简洁质朴)
17. D(《促织》未赞美坚守本心,侧重批判异化)
二、词语解释+翻译句子
(一)词语解释
1. 操:从事 2. 售:考中 3. 迂讷:迂腐而不善言辞 4. 累:积累,逐渐 5. 会:恰巧 6. 冀:希望 7. 宰:县令 8. 股:大腿 9. 爇:点燃 10. 翕辟:开合 11. 爽:差错 12. 类:类似,好像 13. 俨然:整齐的样子 14. 已:停止 15. 披:拨开 16. 状:形状,样子 17. 啻:止,仅 18. 备:详尽,周全 19. 塞:应付,搪塞 20. 造:编造
(二)翻译句子
1. (成名)从事童子试,长期没有考中。为人迂腐而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小吏上报充当里正的差役。
2. 县令严格限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十多天后,(成名)被杖打一百下,大腿间脓血淋漓,连捕捉蟋蟀也不能去了。
3. 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倾听,一会儿,帘内扔出一张纸,上面就写着人们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
4. 沿着陵墓行走,看见蹲伏的石头像鱼鳞一样排列,整齐得就像画中的样子。
5. 顺着踪迹拨开草丛寻找,看见有一只蟋蟀伏在荆棘根部,急忙扑过去,它却钻进了石洞里。
6. 这只蟋蟀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啊,(成名)把它放进盆里喂养,用蟹肉、栗米喂它,极其爱护。
三、课文理解
1. “如被冰雪”写出成名得知儿子打死促织后的震惊与绝望,“抢呼欲绝”表现他找到儿子尸体后的悲痛欲绝,情感从愤怒转为极度悲伤,层层递进展现其遭遇的沉重打击。
2. 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死寂的氛围,突出成名夫妇失去儿子、又无促织交差的绝望处境,为后文儿子复苏、找到小虫的情节做铺垫。
3. 起初因小虫“短小”而轻视,体现他对促织“品相”的看重;后发现小虫“意似良”而收下,是绝境中的一丝希望;最终小虫善斗取胜,“大喜”则是绝望后的狂喜,反映他被促织命运裹挟的无奈与卑微。
4. 少年的嘲笑与成名的惭愧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小虫外表的不起眼,为后文小虫逆袭取胜埋下伏笔,也侧面反映成名因贫困和卑微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5. 形成强烈的情节反差,小虫看似愚笨实则勇猛,增强了故事的奇幻色彩和戏剧性,也暗示“人不可貌相”,为后文成名因虫得福做铺垫。
四、课外阅读
(一)《聊斋志异·席方平》(节选)
1. B 2. C(席方平拒绝了冥王的黄金,并非贪图富贵)
2. 相同点:①均为《聊斋志异》的文言小说,带有奇幻色彩;②都批判了封建势力的黑暗(《促织》批判官僚压榨,《席方平》批判冥官受贿);③都塑造了反抗不公的人物形象。不同点:①主题侧重:《促织》侧重百姓在暴政下的苦难与命运异化;《席方平》侧重为父报仇、反抗权贵的斗争精神;②人物形象:成名胆小懦弱、被动承受苦难,席方平勇敢坚定、主动抗争;③情感基调:《促织》悲凉压抑,《席方平》激昂有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