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一) 2025-2026学年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知识积累巩固
1. 下列关于课文体裁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抒情散文 B. 人物通讯 C. 议论文 D. 记叙文
2. 下列对课文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为穆青、冯健、周原,均为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
B. 课文是一篇影响深远的新闻报道,发表于《人民日报》
C. 作者通过实地采访,真实记录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D. 三位作者仅合作创作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一篇作品
3. 下列对“肆虐”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任意残杀或迫害 B. 肆意侵扰、破坏
C. 狂妄自大 D. 蛮横无理
4. 下列句子中,与“兰考是个重灾县,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严重”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风沙之中
B. 教室里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发言权
5. 下列对焦裕禄到兰考后首要开展的工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建水利工程
B. 推广高产农作物
C. 深入调研,摸清“三害”底细
D. 组织群众植树造林
6. 下列对“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焦裕禄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说明焦裕禄不关心个人生活
C. 突出了焦裕禄的人民情怀
D. 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概括
7. 下列对课文中“榜样”一词的内涵,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
A. 治理灾害的能手 B. 廉洁奉公的官员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D. 艰苦奋斗的创业者
8. 下列句子中,属于侧面描写焦裕禄精神的一项是( )
A. 他走遍了兰考的山山水水,摸清了“三害”的分布情况
B. 焦裕禄带头住在农民的草屋里,吃在农民的地头上
C. 群众都说:“焦裕禄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D. 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 下列对课文写作顺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时空交错顺序
10. 下列对“龟裂”一词的读音和含义,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jūn liè,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开裂 B. guī liè,物体表面出现许多裂纹
C. jūn liè,土地因干旱而开裂 D. guī liè,岩石因风化而破碎
11. 下列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颂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赞美焦裕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质
C. 展现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卓越政绩
D. 批判当时部分干部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
12. 下列对“含辛茹苦”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忍受各种辛苦
B. 生活困苦,缺乏物资
C. 内心痛苦,难以言说
D. 经历艰难困苦,意志坚定
13. 下列句子中,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一项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 下列对课文中焦裕禄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求真务实的实干家 B. 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
C. 急于求成的改革者 D. 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15. 下列对课文语言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华丽典雅,辞藻丰富
B. 简洁质朴,情感真挚
C. 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D. 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16. 下列对“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句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B.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D.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7. 下列对兰考“三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沙、洪水、盐碱 B. 风沙、盐碱、内涝
C. 干旱、盐碱、内涝 D. 风沙、干旱、洪水
二、文学常识填空
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都是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工作者。
2. 课文是一篇经典的___________(体裁),真实记录了焦裕禄在河南___________县治理“三害”的先进事迹。
3. 兰考的“三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焦裕禄到兰考后首要解决的问题。
4. 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课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焦裕禄的崇高精神品质。
6. 焦裕禄被誉为“___________”,他的事迹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7.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通过事实展现人物形象。
8. 课文中提到焦裕禄身患___________,但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 焦裕禄到兰考后,提出了“_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深入调研,摸清了“三害”的底细。
10. 这篇课文最初发表于___________(报纸名称),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课文理解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火车上,他就认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他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到兰考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带着县委的几位同志,骑着自行车,背着干粮,深入到全县120多个村庄,走访了千家万户。在风沙最大的地方,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在洪水泛滥的地方,他带头去看水势、摸规律;在盐碱最重的地方,他带头去取样、分析。他常常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吃住,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困难。
有一次,焦裕禄冒着大风雪,到乡下看望群众。他走进一户农民家里,看到老人和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他立刻让随行的干部把带来的粮食和衣物分给这家人,并且告诉村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决不能让一个群众挨饿受冻。”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身患重病,肝区经常疼痛,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应该为人民服务到底。”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人民掀起了治理“三害”的热潮,植树造林,挖渠排涝,改良土壤,兰考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1. 文段开头描写兰考的灾荒景象,有何作用?
2. 焦裕禄到兰考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工作作风?
3. 赏析“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 文段中多次提到焦裕禄“身患慢性肝病”,有何深意?
5. 结合文段,分析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具体表现。
6. 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现焦裕禄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7. 如何理解焦裕禄说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句话的含义?
8. 文段中焦裕禄的哪些事迹最让你感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谷文昌》(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县人,1950年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东山岛。当时的东山岛,风沙肆虐,一片荒凉,当地群众流传着“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民谣。谷文昌到东山后,立志要改变东山的面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谷文昌说:“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摸清了风沙的规律。为了找到适合东山种植的树种,他带领技术人员走遍了周边地区,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耐旱、耐盐碱的木麻黄。
种植木麻黄的过程充满了困难。风沙大,树苗刚种下去就被吹倒;土壤贫瘠,树苗成活率低。但谷文昌没有放弃,他带头挖坑种树,和群众一起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保住树苗,他常常住在海边的草棚里,日夜守护。在他的带领下,东山人民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东山岛的沙滩上种满了木麻黄,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风沙得到了有效治理。
谷文昌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他经常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
1981年,谷文昌病逝,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东山人民的心中。东山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岛上修建了谷文昌纪念馆,尊称他为“东山的好书记”。
1. 下列对“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这句民谣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描绘东山岛的自然风光 B. 突出东山岛风沙灾害的严重
C. 体现东山人民的悲观情绪 D. 说明东山岛不适合人类居住
2. 下列对谷文昌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向远大,决心坚定 B. 求真务实,善于钻研
C. 自私自利,贪图享乐 D. 心系群众,廉洁奉公
3. 对比《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与《谷文昌》节选,说说两位县委书记的精神品质有何异同。
(二)阅读《杨善洲》(节选)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他一生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后主动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
退休前,杨善洲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谋利益。”他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从不接受群众的宴请和礼物,也不利用职权为家人安排工作。
退休后,杨善洲看到家乡的大亮山光秃秃的,水土流失严重,心里十分着急。他决定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当时的大亮山,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条件十分艰苦。但杨善洲没有退缩,他带领群众搭建窝棚,开垦荒地,种植树苗。他自己掏钱买树苗,自己带头种树,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
经过22年的努力,杨善洲带领群众在大亮山种植了5.6万亩树林,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他还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
杨善洲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草鞋书记”“种树书记”。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要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
1. 下列对“草鞋书记”这一称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善洲经常穿草鞋,生活简朴
B. 杨善洲喜欢穿草鞋种树
C. 杨善洲出身贫寒,来自农村
D. 杨善洲像草鞋一样平凡普通
2. 下列对杨善洲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植树造林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生活太舒适,他不习惯
B. 为了实现自己的植树梦想
C. 看到家乡生态环境恶劣,想为群众改善生活条件
D. 想为国家捐献林场,获得荣誉
3. 结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谈谈杨善洲的事迹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
答案总结
一、知识积累巩固
1. B(课文是典型的人物通讯,真实报道先进人物事迹)
2. D(三位作者还合作过其他新闻作品,并非仅这一篇)
3. B(“肆虐”侧重肆意侵扰、破坏,符合兰考“三害”的特点)
4. A(均为举例说明;B为夸张,C为夸张+比喻,D为排比)
5. C(焦裕禄到兰考后首要工作是深入调研,摸清“三害”底细)
6. B(“唯独没有他自己”体现公而忘私,并非不关心个人生活)
7. C(“榜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涵盖其他内涵)
8. C(C为侧面描写,其余为正面描写)
9. A(课文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录焦裕禄在兰考的工作历程)
10. C(“龟裂”在文中指土地因干旱开裂,读音jūn liè)
11. D(课文核心是歌颂焦裕禄,未批判其他干部)
12. A(“含辛茹苦”指忍受各种辛苦)
13. C(均体现心系天下、为民奉献的情怀;A侧重爱国气节,B侧重关爱寒士,D侧重理想抱负)
14. C(焦裕禄是求真务实的实干家,并非急于求成)
15. B(课文语言简洁质朴,情感真挚动人)
16. C(该句总结全文,升华焦裕禄的党员形象主旨)
17. B(兰考“三害”是风沙、盐碱、内涝)
二、填空题(文学常识填空)
1. 穆青;冯健;周原;新闻
2. 人物通讯;兰考
3. 风沙;盐碱;内涝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答出核心内涵即可)
5. 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工作历程
6. 县委书记的榜样
7. 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
8. 慢性肝病(或肝癌)
9.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 《人民日报》
三、课文理解
1. ①交代焦裕禄到兰考的时代背景,突出兰考灾荒的严重性,为下文焦裕禄治理“三害”的艰难历程做铺垫;②反衬焦裕禄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和奉献精神;③引发读者对兰考人民的同情,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2. 体现了他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注重实践、不盲从的科学态度;心系群众、急于改变兰考面貌的责任感。
3. ①运用比喻手法,将“别人嚼过的馍”比作他人的经验,生动形象地说明实践的重要性;②语言朴实直白,通俗易懂,符合焦裕禄务实的性格特点;③突出了他注重调研、亲力亲为的工作理念,给人深刻启示。
4. ①突出焦裕禄工作的艰辛,展现他带病坚持工作的奉献精神;②以身体的病痛反衬他精神的坚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感人;③体现他“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境界。
5. ①深入基层,走访千家万户,倾听群众呼声;②冒着大风雪看望群众,把粮食和衣物分给困难群众;③身患重病却坚守岗位,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④带领群众治理“三害”,全心改变兰考面貌。
6. ①语言描写:如“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展现他的坚定信念;②动作描写:如“骑着自行车,背着干粮,深入到全县120多个村庄”,体现他的实干精神;③神态描写(侧面):如“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表现他的人民情怀;④环境描写烘托:通过兰考的灾荒景象烘托他迎难而上的品质。
7. 这句话体现了焦裕禄面对困难不屈服、敢于担当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明了他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崇高品格。
8. 示例:焦裕禄冒着大风雪看望困难群众,把粮食和衣物分给群众的事迹最让我感动。这体现了他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人民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习这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具体事迹,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外阅读
(一)《谷文昌》(节选)
1. B(民谣突出东山岛风沙灾害的严重,为谷文昌治沙的事迹做铺垫)
2. C(谷文昌是心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好书记,并非自私自利)
3. 相同点:①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②都具有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③都具有求真务实、注重调研的工作作风;④都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不同点:①治理重点不同:焦裕禄侧重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谷文昌侧重治理东山岛的风沙灾害;②工作环境不同:焦裕禄面对的是灾荒严重的内陆县,谷文昌面对的是沿海风沙肆虐的岛屿;③具体贡献不同:焦裕禄为兰考的灾害治理奠定了基础,谷文昌成功种植木麻黄,彻底改变了东山岛的生态环境。
(二)《杨善洲》(节选)
1. A(“草鞋书记”体现杨善洲生活简朴,经常穿草鞋深入基层、种树)
2. C(杨善洲退休后植树造林的核心原因是看到家乡生态恶劣,想为群众改善生活条件)
3. ①学习杨善洲和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困难,勇于担当;③学习他们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品格,坚守道德底线,不计个人得失;④学习他们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作风,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⑤学习他们退休不褪色、心系群众的情怀,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