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材料的用途 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材料的用途 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6课《材料的用途》教案(第2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的第六节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 “材料特性 - 用途” 的延伸,聚焦 “金属材料” 与 “新材料”。教材采用 “问题驱动 - 实验探究 - 拓展应用” 的逻辑结构:
情境导入:通过 “导线用铜、门窗用铝、首饰用金银” 的生活实例,提出 “为什么选这些金属” 的问题,自然引出 “金属特性” 的探究。
探究环节:设计 “铜丝、铁丝、铝丝特性探究” 实验,指导学生用 “看(颜色)、掂(重量)、折(硬度)、磨(光泽)、敲(延展性)、摸(导热性)” 的方法,记录特性并对比相同点与不同点;随后分析 “铝制品、铜制品、铁制品” 的优缺点,进一步强化 “特性 - 用途” 的逻辑。
拓展延伸:介绍 “新材料大搜索”(石墨烯、强化磁铁、气凝胶等),说明其特性与用途;再通过 “特殊服装材料调查” 任务,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总结 “新材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拓宽科学视野。
教材特点:以 “实验探究” 为核心,通过 “多感官操作”(看、掂、折)让学生主动发现金属特性,符合三年级学生 “做中学” 的特点;从 “常见金属” 到 “新材料”,体现 “材料发展” 的逻辑,同时注重 “特性 - 用途” 思维的延续与深化,为后续 “材料选择” 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常见金属(铜、铁、铝)的特性(颜色、硬度、磁性、重量、导热性),能说出 “铜丝紫红、铁丝能被磁铁吸引、铝丝轻” 等特点;知道金属的共同特性(常温下固体、有金属光泽)。
能对应说出 “铜(导电好 - 导线)”“铝(轻 - 门窗)”“铁(耐高温 - 厨具)” 等特性与用途的关系;了解金属制品的优缺点(如铝制品轻但易变形)。
认识 3-4 种新材料(石墨烯、气凝胶、记忆合金),能说出其特性(如石墨烯导电好、气凝胶极轻)及用途(如柔性屏幕、保温材料)。
2.科学思维
通过 “金属特性探究” 实验,对比铜、铁、铝的特性,归纳 “金属共同特性” 与 “不同特性”,发展归纳思维。
分析 “金属制品用途” 与 “特性” 的匹配关系(如铝轻→做门窗),强化 “特性 - 用途” 的关联思维。
思考 “新材料对生活的影响”(如柔性屏幕让手机更轻薄),发展 “科技 - 生活” 的联系思维。
3.探究实践
能按 “看、掂、折、磨、敲、摸” 的方法,完成铜丝、铁丝、铝丝的特性探究实验,规范填写 “金属特性记录表”。
能对比实验结果,总结金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语言表达清晰。
能通过资料查询或教师讲解,完成 “特殊服装材料” 表格,找到 “防弹衣(陶瓷板 - 防冲击)” 等对应关系。
4.态度责任
对 “金属特性探究”“新材料” 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如 “我发现铝丝一折就弯”)。
在小组实验中,学会分工合作(如 1 人折金属丝、1 人记录),遵守实验安全规则(如不摸过烫的金属丝)。
感受 “金属材料”“新材料” 对生活的重要性(如没有铜导线就没有电灯),树立 “科学推动材料发展,材料改善生活” 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铜丝、铁丝、铝丝的特性(颜色、硬度、磁性、重量),归纳金属的共同特性。理解 “金属特性决定用途”,能对应说出 “铜做导线、铝做门窗、铁做厨具” 的原因。
难点:准确操作 “磨金属丝看光泽”“摸导热性” 等实验步骤,获取可靠的实验结果。
理解 “新材料的特性”(如石墨烯导电好)与 “实际用途”(如柔性屏幕)的关联,感受新材料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常见金属制品图片(铜导线、铝门窗、铁厨具、金首饰);实验材料(粗细长短相近的铜丝、铁丝、铝丝各 30 根;砂纸(细砂)每组 2 张;条形磁铁每组 1 块;40-50℃温水每组 1 杯;烧杯每组 1 个);新材料图片 / 视频(石墨烯 - 柔性屏幕、气凝胶 - 放在花瓣上、记忆合金 - 回复形状);PPT 课件(含金属特性表格、新材料特性与用途、特殊服装材料表)。
学生:提前收集 1 件金属制品(如铁钉、铜钥匙、铝箔),思考 “它用什么金属做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1. 情境导入:展示 “铜导线、铝门窗、金首饰” 图片,提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金属做的?为什么导线用铜、门窗用铝、首饰用金?”2. 引出课题:引导学生猜测 “可能和金属的特点有关”,板书课题 “材料的用途(第二课时)—— 金属与新材料的特性”,说明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特性,看看它们为什么适合做这些物品”。 1. 观察图片,回答 “导线用铜、门窗用铝、首饰用金”,猜测 “铜导电好”“铝很轻”“金好看”2. 明确本节课任务(探究金属特性),产生 “实验探究” 的兴趣 1. 用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创设情境,提出 “为什么选这些金属” 的问题,激发探究欲2. 自然衔接 “特性 - 用途” 的核心逻辑,让学生带着 “解决生活疑问” 的目标参与学习
探究与发现 (1)实验指导:金属特性探究方法(5 分钟)1. 介绍实验材料与方法:展示 “铜丝、铁丝、铝丝” 及砂纸、磁铁、温水,讲解 6 种探究方法:- 看:观察金属丝的颜色;- 掂:用手掂一掂,感受重量(轻 / 重);- 折:用中等力度折,看是否易弯(硬度);- 磨:用砂纸沿同一方向打磨,看是否有光泽;- 吸:用磁铁靠近,看是否被吸引;- 摸:将金属丝放入温水中 10 秒,摸一端感受是否变热(导热性)。2. 强调安全:发放 “安全提示卡”,提醒 “打磨时砂纸不划手,摸金属丝前先试温度,不烫再摸”。### (2)分组实验与记录(10 分钟)1. 分组分工:指导学生分组,明确 “操作员(折、磨、放温水)”“记录员(填表格)”“观察员(看颜色、看吸引)” 分工。2. 巡视指导:巡视各组,纠正操作(如 “折铝丝要轻轻用力,易弯”“打磨铁丝沿同一方向”),帮助 “摸不到导热差异” 的小组换更热的水。3. 填写表格:提醒记录员 “如实记录,如铜丝是紫红色,铝丝很轻”。### (3)总结金属特性与用途(5 分钟)1. 汇报与对比:邀请 2-3 组汇报实验结果,板书 “金属特性对比表”(铜、铁、铝的颜色、硬度、磁性等),引导学生归纳 “金属的共同特性”(常温下固体、有金属光泽、导热快)。2. 特性 - 用途对应:提问 “现在知道为什么导线用铜、门窗用铝了吗?”,引导学生回答 “铜导电好(特性)→做导线(用途)”“铝轻、易加工(特性)→做门窗(用途)”,补充 “铁耐高温→做厨具”“金延展性强→做首饰”。 ### (1)实验指导:金属特性探究方法1. 认真听实验方法,记住 “看颜色、掂重量、折硬度” 等 6 个步骤2. 阅读安全提示卡,明确 “不摸过烫金属丝” 的规则### (2)分组实验与记录1. 按分工开展实验:操作员折金属丝(发现铝丝易弯、铁丝难弯),记录员填写 “铜丝紫红、铝丝轻” 等结果,观察员看磁铁是否吸引(仅铁丝被吸)2. 将金属丝放入温水,10 秒后摸,感受 “金属丝变热”,记录 “导热快”### (3)总结金属特性与用途1. 各组汇报,对比 “铜、铁、铝的特性”,归纳 “都有光泽、导热快” 是共同特性2. 回答 “导线用铜是因为铜导电好”“门窗用铝是因为铝轻”,理解特性与用途的关系 ### (1)实验指导:通过 “清晰的步骤讲解 + 安全提示”,确保实验规范、安全,降低操作难度### (2)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 “多感官操作” 主动发现金属特性,分工合作提升效率,如实记录培养科学态度### (3)总结环节:通过 “汇报对比” 归纳特性,再回归 “生活问题”,让学生用实验结果解释 “为什么选这些金属”,强化 “特性 - 用途” 逻辑
应用与拓展 ### (1)新材料大搜索(7 分钟)1. 介绍新材料:播放 “石墨烯柔性屏幕弯曲”“气凝胶放在花瓣上”“记忆合金回复形状” 的视频 / 图片,讲解特性与用途:- 石墨烯:导电、透光好→做柔性屏幕;- 气凝胶:极轻、保温→做保温材料;- 记忆合金:能自动回复形状→做牙齿矫正器;- 强化磁铁:磁性强→做磁性玩具。2. 学生举例:提问 “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新材料制品?”(如智能手表的柔性屏幕),鼓励结合特性回答。### (2)任务:特殊服装材料调查(3 分钟)1. 发放 “特殊服装材料调查表”,展示 “防弹衣、宇航服、消防服” 图片,讲解 “这些服装用新材料制作,如防弹衣用陶瓷板防冲击”。2. 指导填写:引导学生根据 “服装用途”(如消防服防高温),对应 “材料特性”(阻燃材料 - 防高温),填写表格。 ### (1)新材料大搜索1. 观看视频 / 图片,惊叹 “气凝胶好轻”“记忆合金能变回去”,记住 “石墨烯导电好 - 做屏幕” 等特性与用途2. 结合生活举例:“我家的智能手表屏幕能弯曲,是石墨烯做的”### (2)特殊服装材料调查1. 观察服装图片,听教师讲解 “防弹衣用陶瓷板”2. 填写表格:“消防服 - 阻燃材料 - 火灾现场 - 防高温”,对应特性与用途 ### (1)新材料介绍:用 “直观的视频 / 图片” 让抽象的新材料特性变具象,帮助学生理解 “特性 - 用途” 关系,拓宽科学视野### (2)特殊服装调查:将新材料知识与 “生活安全” 结合,让学生感受 “新材料能保护人类”,强化 “科技服务生活” 的意识
总结与评价 ### (1)知识总结(3 分钟)1. 引导回顾:“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哪些材料的特性?金属有什么共同特性?新材料有什么特点?”2. 梳理逻辑:结合板书总结 “金属特性→金属用途”“新材料特性→新材料用途”,强调 “不管是金属还是新材料,都是‘特性决定用途’”。### (2)学生评价(3 分钟)1. 过程性评价:表扬 “实验操作规范”“记录准确”“新材料举例合理” 的学生和小组,发放 “实验小能手”“新材料小达人” 奖品。2. 自我反思:提问 “你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如 “一开始没磨出光泽,后来沿同一方向磨就好了”)。### (3)布置作业(2 分钟)1. 实践作业:回家观察 3 种金属制品,填写 “制品 - 金属 - 特性 - 用途”(如易拉罐 - 铝 - 轻 - 装饮料);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 “纳米陶瓷” 的特性与用途,记录下来。 ### (1)知识总结1. 回顾回答:“探究了铜、铁、铝的特性,金属都有光泽,新材料特性更优异”2. 结合板书,梳理 “特性 - 用途” 的逻辑,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评价1. 领取奖品,感受进步,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如 “他们组实验记录很详细”)2. 反思实验问题:“我折铁丝时用力太大断了,后来用中等力度就好了”### (3)布置作业1. 明确作业要求,计划回家观察 “铁锅(铁 - 耐高温 - 做饭)” 等制品2. 记录 “纳米陶瓷 - 克服脆性 - 做刀具” 等信息 ### (1)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 “金属 - 新材料” 的特性与用途,强化 “特性决定用途” 的核心逻辑,避免碎片化记忆### (2)学生评价:通过 “表扬 + 反思”,肯定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引导优化操作方法### (3)布置作业: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应用 “特性 - 用途” 逻辑,同时拓展新材料知识
【板书】
材料的用途
1. 常见金属特性对比 金属颜色硬度磁性重量导热性用途铜紫红/黄铜中等不吸引中等快导线、铜锅铁银灰 / 红褐色较硬吸引重快厨具、铁钉铝银白色较软不吸引轻快门窗、易拉罐
2. 金属的共同特性 常温下为固体 表面有金属光泽 导热性较好 3核心逻辑:特性决定用途 金属特性→金属用途;新材料特性→新材料用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