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沁园春长沙》一课一练(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沁园春长沙》一课一练(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 第1练
《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浪遏( è)飞舟 携( xié)来 当( dànɡ)年
B.曾( cénɡ)记否 怅寥廓( ɡuō) 沁( qìn)园春
C.粪( fèn)土 百舸( ɡě)争流 湘( xiānɡ)江
D.挥斥方遒( xiū) 峥(zhēng)嵘 橘( jú)子
2.下列诗句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粪土当年万户候
3.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
A.层林尽染
B.鹰击长空
C.漫江碧透
D.万类霜天竞自由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毛泽东作品的一项是( )
A. 《七律·长征》
B. 《念奴娇·昆仑》
C. 《念奴娇·赤壁怀古》
D. 《七律二首·送瘟神》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B.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D.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 作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C.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D. 词是诗的别体,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元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二、课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__,笔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2.哪些词具有表现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 第1练
《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浪遏( è)飞舟 携( xié)来 当( dànɡ)年
B.曾( cénɡ)记否 怅寥廓( ɡuō) 沁( qìn)园春
C.粪( fèn)土 百舸( ɡě)争流 湘( xiānɡ)江
D.挥斥方遒( xiū) 峥(zhēng)嵘 橘( jú)子
【答案】C
【解析】A项“当年”的“当”应读“当( dānɡ)”;B项“怅寥廓”的“廓”应读“廓(kuò)”;D项“挥斥方遒”的“遒”应读“(qiú)”。
2.下列诗句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粪土当年万户候
【答案】D
【解析】D项“粪土当年万户候”应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
A.层林尽染
B.鹰击长空
C.漫江碧透
D.万类霜天竞自由
【答案】D
【解析】D句是总结前面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诗句。A项,B项,C项都是具体对深秋景象的描写。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毛泽东作品的一项是( )
A. 《七律·长征》
B. 《念奴娇·昆仑》
C. 《念奴娇·赤壁怀古》
D. 《七律二首·送瘟神》
【答案】C
【解析】C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苏轼。A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B项《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于1935年冬天所作的一首词;D项《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上读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写下的作品。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B.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D.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
【答案】C
【解析】C项“都分为上下阕”错。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
【解析】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7.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 作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C.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D. 词是诗的别体,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元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答案】D
【解析】D项,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二、课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__,笔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答案】 润之 子任 湖南湘潭
【解析】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哪些词具有表现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万、遍、层、尽、漫、透、争、击、翔、竞
【解析】 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
“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层”→林之多 “尽”→染之透
“漫”→水之盛 “透”→水之清
“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飞之矫健
“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解析】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阕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