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4级高二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阶段性联合测评(Ⅱ)
地理(A卷)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6日09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58'N,100°16'E)使用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标志着我国卫星发射技术迈向“空天地海”互联新时代。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在酒泉的经纬同学与在北京的丹霞同学观看日出时,手表显示时间相差约
A.1小时4分
B.1小时33分
C.0小时
D.2小时10分
2.卫星发射时,与酒泉在同一天的范围是
A.从103.5W向东至1809
B.从103.5W向西至180°
C.从16.5W向东至180
D.从16.5W向西至18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于2025年9月3日北京时
间9:00一10:40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图1)的亮相引发全球关注。
据此完成3~4题。
图1
3.图中运载“东风-5C”的卡车行进的大致方向为
A.东
B.南
C.西
D.北
高二地理(A卷)第1页(共6页)
4.图2符合阅兵当天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的是
B
图2
中国空间站“天宫”在距地面约4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约90分钟绕地球一周,在执行一次
任务中,航天员对太阳和地球进行了持续观测。他们记录到:在6月22日前后,空间站连续经历
“日晒”的时间(即处于地球向阳面的时间)在每个轨道周期中达到了最大值,而在12月22日前
后则缩短到最小值。航天员还注意到,在不同日期,空间站飞越某地上空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5~7题。
5.造成空间站“日晒”时间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地球自转速度的空间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不均
C.晨昏圈与经线夹角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年回归运动
6.若航天员在1月6日观测到空间站飞越北纬30°某地上空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A,
则航天员在?月7日再次飞越该地上空时,观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
A.120°-A
B.60°+A
C.47°
D.2A
7.若航天员观测始于“芒种”终于“大雪”,在这期间,他们能观测到
A.空间站飞越北回归线时地面正午日影先变长再变短
B.整段时间,空间站经历“日晒”的时间先变长再变短
C.飞越赤道时,发现全球昼夜等长的情况出现了三次
D.太阳直射点在持续向南移,南半球昼长在逐渐变长
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其显著特征是“山川相间,南北纵列”,形成
了著名的“七脉六江”格局。横断山脉峡谷多呈“V”形,岭谷高差悬殊,地貌景观壮丽。该区域地
质构造复杂,是研究地球内外力作用的天然实验室。图3为横断山脉“七脉六江”示意图。据此
完成8~10题。
②@
图3
高二地理(A卷)第2页(共6页)地理参考(A卷)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3
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A
A
1.A【解析】酒泉与北京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日出地方时几乎相同。两地经度差约为16°且北京在酒泉的
东侧,北京地方时比酒泉早1小时4分钟。两地日出地方时相同,因此两地日出时对应的北京时间差即两
地的地方时差。A正确。
2.C【解析】北京时间2025年9月16日09:06(120E的地方时)时,0时对应的经线为16.5W,即新的一
天(9月16日)从16.5W向东至180(国际日期变更线),旧的一天从16.5W向西至180°。酒泉属于新
的一天(9月16日),所以与酒泉在同一天的范围是新的一天(9月16日),从16.5°W向东至180°。C
正确。
3.C【解析】阅兵仪式在北京时间9:00一10:40举行,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影子朝向西北,根据图中卡车和
“东风一5C”影子的朝向(影子位于卡车的左前方)可以确定图示左侧为偏北方向,因此卡车行进的大致方
向为西,C正确。
4.A【解析】9月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
A正确,C、D错误;B选项中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更接近夏至日,不符合题意。
5.C【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但不随季节变化,与“日晒”时间年变化无关,A错误;公
转速度变化会影响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与空间站在单个轨道周期内的“日晒”时间无直接关联,B错
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晨昏圈与经线的夹角在一年中不断变化,夏至时,晨
昏圈倾斜最大,北半球向阳面扩大,空间站轨道在昼半球部分变长,“日晒”时间增加,因此晨昏圈与经线
夹角的变化是造成空间站“日晒”时间差异的直接原因,C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年回归运动是根本原因,D
错误。
6.A【解析】设1月6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南半球的δ,则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A=90°一(30°+6)
=60°一6;7月7日与夏至日相差15天,1月6日与冬至日相差15天,即7月7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北半
球的ò,此时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一(30°一)=60°十6,由A=60°一ò得8=60°一A,代入公
式得到H=120°一A,因此,7月7日北纬30°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120°一A,A正确。
7.B【解析】芒种通常在6月5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南移。因此,整个观测期涵盖了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北移至北回归
线,然后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日)并接近南回归线的全过程。根据材料可知,夏至日“日晒”时间最
长,冬至日最短,因此空间站“日晒”时间的长短直接受昼夜长短的影响。从芒种到夏至,随着太阳直射点
北移,空间站处于昼半球的时间会延长;从夏至到大雪,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其“日晒”时间会缩短,B正
确。北回归线正午日影长短由太阳高度角决定,芒种至大雪期间,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
小,日影应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从芒种到大雪,仅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不可能出现三次全球昼夜等
长的情况,C错误。芒种到大雪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并非持续南移,D错误。
8.B【解析】横断山脉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导致欧亚
板块边缘地壳发生剧烈隆升,是形成该地区高大陡峻、南北纵列山川格局的根本动力,B正确;板块内部地
壳断裂下陷不符合该区域整体挤压抬升的背景,A错误;太平洋板块俯冲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C错误;
冰川侵蚀与流水切割属于外力作用,并非该地山川格局形成的根本动力,D错误。
高二地理(A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