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龙泉育才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语 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1-3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晨雾朦胧的山脚下,年轻的探险者正____。他们背负行囊,目光炽(zhì)热如炬。领队的少年率先攀上陡峭的岩壁,粗砺的岩石在他的掌心划出细密的血痕。夜幕降临时,一行人围坐在篝火旁,火光映出他们疲惫不堪的面容,却无人闭目养神。他们在兴致盎(àng)然地讲述着自己所崇敬的探险前辈的故事。
崎岖的山路上,年轻而执拗(niù)的第一书记用双脚____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铆(mǎo)足了劲儿要为村里找到脱贫攻坚的突破口,用青春之光点燃这片大地上的希望。
井冈山的林海里,修直挺拔的毛竹,同当地醇朴的人民一样,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将竹根深埋,只待春天到来,又一次____地生长,显露着无限的生机。
这些平凡的坚持,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虽然不像烈日那般夺目,总用微弱的光辉织成人间温暖的底色。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绚丽,从不因平凡而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炽(zhì) B.盎(àng) C.拗(niù) D.铆(mǎo)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朦胧 B.陡峭 C.醇朴 D.惊心动魄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整装待发 测量 漫山遍野 消退
B.蓄势待发 丈量 铺天盖地 褪色
C.蓄势待发 测量 铺天盖地 消退
D.整装待发 丈量 漫山遍野 褪色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不像烈日那般夺目,就用微弱的光辉织成人间温暖的底色。
B.即使不像烈日那般夺目,总用微弱的光辉织成人间温暖的底色。
C.虽然不像烈日那般夺目,但却用微弱的光辉织成人间温暖的底色。
D.不像烈日那般夺目,还用微弱的光辉织成人间温暖的底色。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②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③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希望与诚信的人合作。
④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寸步难行。
⑤因此,我们要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②①④⑤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马致远羁旅天涯,目睹萧瑟的秋景,不禁发出“_________   __,______   _____”(《天净沙·秋思》)的喟叹。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3)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也借“         ,_________  ___”来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步入新学段后,有部分家长反馈,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也在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天的时间没有增多,要做的事情却翻了好几倍。有的孩子就开启了熬夜模式,第二天艰难地睁开双眼,爬起来去上学,因为课上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就会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陷入“盲忙茫”的境地——盲目导致瞎忙,瞎忙导致迷茫。渐渐地,随之还会产生很多其他问题。
材料二
①人与人之间的一大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管理,学生时代的差异主要就在于如何管理好自主时间。当前青少年的时间管理能力总体偏弱,中小学生在时间管理中常常陷入矛盾:在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管好时间;但在实际行动中由于时间管理能力有限,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困境,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沉溺于手机游戏等。不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比如有些孩子把时间排得很满,实则学习效率很低。
②时间管理能力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和学校应充分重视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拖延、磨蹭只是行为表象,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很容易丧失学习、生活的意义感与方向感,被“空心病”所困扰。
材料三
①中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时间管理,可以试试“四象限法则”和“番茄学习法”。
②美国一位管理学家在他的《要事第一》一书中提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象限法则”是让我们通过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预判,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完成的顺序和时间,这种办法能够有效防止同学们的拖延。
③德国一位心理学家有一项1小时内连续做加法运算的作业实验。通过作业曲线的规律发现:孩子只能在相对较小的单位时间内保持专注,每段作业时间15分钟,中间适当地休息,这样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能保持在较高水平。
④“番茄学习法” 就是要求我们将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25分钟倒计时可以增加紧迫感,迫使我们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7. 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小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分)
                                           
8. 小文给自己制作了一个周末时间规划表,请你结合“四象限法则”和“番茄学习法”,为他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两点建议)(3分)
周末时间规划表
目标 安排
长期目标:提高体能,为升学体育考试做好准备。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短期目标:在下周一的语文课堂限时练中,做到默写满分。 做数学计算题 9: 00-10: 00
做一套数学模拟试卷题 10: 00-12: 00
完成各科作业 14: 30-17: 00
做数学计算题 17: 00-18: 00
背诵英语单词 19: 30-20: 00
背诵语文默写内容 20: 00-21: 00
阅读课外读物 入睡前
                                           
                                           
(二)名著阅读(5分)
9.学校文学社开展《朝花夕拾》“主题阅读”分享会,将分享主题定为“童年的‘趣’与‘憾’”与“情感的‘敬’与‘愧’”,并针对主题进行了篇目分类,请你选择一个主题,阐述这样分类的理由。(3分)
童年的“趣”与“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情感的“敬”与“愧”:《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10.请从下表中选取一段对话,写出人物的姓名,交代这段对话的事件以及体现的性格特点。(2分)
《朝花夕拾》人物志
A“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B“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题,运用对偶,表达了诗人虽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的“阔”字描绘出一望无际的景色,“悬”字写出江风和缓和行船平稳。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寄情于物,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2.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赞誉本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从修辞角度说说它妙在何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非学无以广才(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亦以焦躁故尔(    )     (4)尔与诸弟戒之(    )
1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15. 找出甲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2分)
16.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8分)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1.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111千米/秒,是光速的1/311.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11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 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8. 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 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石墨烯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发展与应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②那天,我从昆明乘大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
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闪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赶忙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
⑥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⑦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⑧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我伏在玻璃上,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⑨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搜索窗外的一景一物。在与外面黑夜一样的黑色眼睛中,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灯光。
⑩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去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第③段加点词“沉默”,此处母亲用沉默的方式表达对儿子没有回家探望自己的不满。
B. 第④段介绍小米田路口现状,特别提到“火车多次提速”,赞美故乡在新时代发生巨变。
C. 本文语言生动质朴,字里行间饱含母子互相牵挂、关心体贴的深厚情感,极具表现力。
D. 本文采用顺叙法,并且用第一人称介绍事情来龙去脉,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1. 梳理全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情节 “我”的内心情感 母亲的表现
建议见面 激动、兴奋;意外 很高兴,一口答应
① ② ③
错过见面 悲凉、愧疚、不甘 ④
如愿见面 紧张、激动 ⑤
                                                
22. 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搜索窗外的一景一物。(从描写的角度)
                                              
(2)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灯光。(从修辞的角度)
                                               
23. 文章的标题是“黑夜的火车”,有的报纸转载时,编辑将标题改为“那一束光”。你认为以“那一束光”为标题,好在哪里?(3分)
                                               
四、作文(40分)
24.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进入初中以来,你获得了什么 也许是新的集体给你的不一样的感受,也许是新的学习方式给你的新体验,也许是新的老师和朋友给你的难忘记忆,也许是……
请选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以“在这里,我获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题目二:海伦凯勒想对安妮·莎莉文老师说:谢谢你再塑我的生命;“我”想对白鸽说:谢谢你承载了“我”的思绪,带给我宝贵的生命体验;安徒生想对戳穿骗局的小孩说:谢谢你揭示了皇帝新装的真相
总有人温暖四季,总有人把幸福传递,总有人让你的世界更美丽。
读了上面的材料,回首这个学期的经历,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以《听我说谢谢你》为题写一篇的文章。
要求:
①如选题目一,请补全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 ①时间管理能力偏弱,常常会在主观意愿上和实际行动中陷入矛盾,不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浪费时间现象严重;②不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8. ①应该给语文的背诵默写部分多安排一些时间,适当减少数学的做题时间;②应该将大的时间段划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并且在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中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③应该适当安排一些体能训练的时间,以应对升学体育考试。
9.示例1:童年的“趣”与“憾”:
在百草园嬉戏,享受儿童世界的美好;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来到三味书屋,想要去看戏,却被要求必须先要背完书,而耽误看戏, 这些又是童年的“憾”。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
示例2:情感的“敬”与“愧”:
敬:阿长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产生空前的敬意;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添改讲义,对我没有民族偏见,让我感激怀念,充满敬意。
愧:鲁迅对不知阿长姓名、经历的歉意和愧疚;鲁迅告诉藤野先生自己将不再学医,先生叮嘱鲁迅寄照片给他,时时通信告诉他近况,鲁迅却一去之后杳无音讯。
展现了鲁迅对成长中那些难忘人物的真挚情感。
10.示例:我选择A,他是父亲(或鲁迅的父亲)。有一次小鲁迅急于去看庙会,但父亲却要求他必须先熟读并背诵一段文章,如果背不出来就不准他去看会。体现了父亲严格、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性格特点。我选择B,他是藤野先生(或藤野严九郎)。有一次,他听说中国人很敬重鬼,因此担心鲁迅不肯解剖尸体。体现了藤野先生关心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性格特点。我选择C,她是长妈妈(或阿长)。她给鲁迅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体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
11.C
12.示例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和“入”将“日”和“春”人格化,使之富有生机,并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理趣。
13. 增长,扩大;冒险急躁;缘故;警戒;
14. (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
15.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16.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参考译文:【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奢”的,但使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一旦焦躁起来,就会心绪稍微欠佳,办事情不能妥善。弟弟应该总是平心静气。我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
17. 不能去掉。“之一”意思是说世界上最软的矿物不止石墨一种,如果删去,则变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有且只有石墨一种,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8.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强调说明了石墨烯非常薄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9. 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在雷达上应用,可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电能储存。当充电设施完善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20.C
21.①等待见面 ②焦躁 ③理解、安慰我 ④连忙阻止,固执又坚定 ⑤用电筒光照火车
22.(1)运用动作描写,“擦”“罩”“遮挡”“搜索”等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我”急切希望看到母亲的心情,表现“我”对母亲的牵挂。
(2)运用比喻修辞,把“村庄里的灯光”比作“萤火”,写出灯光微弱,也暗示“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体现“我”对母亲的牵挂与寻找母亲时的复杂心情。
23.“那一束光”指母亲手电筒的光,它是母子相见的信号,象征着母爱与儿子对母亲的牵挂。以“那一束光”为题,更具诗意,吸引读者;突出文章主旨,强调这束光在黑暗中的意义,象征着亲情的温暖与希望。
24.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