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七 物质的共存与除杂 同步练习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训练七 物质的共存与除杂 同步练习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专题训练七 物质的共存与除杂
 物质的共存
方法点拨:物质或者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是看相互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还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隐藏条件,如颜色、酸碱性等。
1.(2025绥化明水县期末)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a+、K+、、
B.Ba2+、Na+、Cl-、
C.Fe3+、K+、Cl-、
D.H+、K+、、Cl-
2.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a2+、Cl-
B.K+、、OH-
C.Cu2+、、Cl-
D.Ba2+、Mg2+、
3.(2025银川兴庆区二模)下列溶液混合后,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HCl、KOH、Na2CO3、NaCl
B.CuSO4、KOH、NaOH、NaCl
C.H2SO4、HNO3、NaOH、KCl
D.BaCl2、Na2CO3、NH4Cl、HCl
4.下列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是(  )
A.KNO3、FeCl3、NaCl、Na2SO4
B.H2SO4、NaCl、Ba(NO3)2、K2CO3
C.KNO3、Na2SO4、KCl、Na2CO3
D.MgCl2、NaNO3、K2SO4、NH4Cl
5.在pH=1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共存的是(  )
A.OH-、Na+、K+、
B.、K+、、Cl-
C.、K+、、Na+
D.Ba2+、K+、、Cl-
6.下列离子能在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
A.Zn2+、Fe3+、、
B.、Na+、、Cl-
C.Ba2+、K+、、Cl-
D.H+、Mg2+、Cl-、
 物质的除杂
方法点拨:除杂常用的化学方法:
(1)沉淀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而分离出来。
(2)气化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而分离出来。
(3)转化法:在同一反应中,杂质作反应物,原物质作生成物,将杂质转化成原物质。
(4)酸、碱反应法:用酸或碱把杂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而除去。
7.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溶液(CuCl2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
D Na2SO4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
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
D CuCl2 HCl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9.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B Fe粉(炭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KNO3) 蒸发结晶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10.(2025石家庄裕华区二模)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装NaOH固体的干燥管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1.(2025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气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熟石灰
D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取少量样品分别加等量水,比较温度变化
12.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MgCl2 取样后加入NaOH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13.(2025徐州沛县月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B.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分别取样,加稀盐酸,观察
D.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14.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物质转化规律的掌握程度,请同学仔细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稀盐酸,欲除去稀盐酸,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台上有四瓶无色溶液,只知是HCl、Na2SO4、Na2CO3、NaOH溶液中的各一种,小明欲借助下列试剂的一种将四瓶无色溶液鉴别出来,你认为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Ca(OH)2溶液 ③酚酞溶液 ④石蕊溶液
【详解答案】
1.A 解析:A.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B.Ba2+、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呈黄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H+、Na+、Ca2+、Cl-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HCl和KOH反应生成KCl和水,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气体,HCl和NaCl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KOH、NaOH都能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符合题意;NaOH和H2SO4或HNO3都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BaCl2虽然能和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是该白色沉淀又能和HCl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这四种物质混合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pH=10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A.FeCl3的水溶液呈黄色,且Fe3+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H2SO4与K2CO3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H2SO4和K2CO3均能与Ba(NO3)2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碳酸钡白色沉淀,H2SO4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D.MgCl2中的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H4Cl中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pH为1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符合题意。C.、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B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Zn2+、Fe3+能与OH-分别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Mg2+与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适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2CO3溶液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8.C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错误。C.CO能与足量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D.CuCl2、HCl均能与过量的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9.B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Fe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炭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足量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10.A 解析:A.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B.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C.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分别能置换出铜、银,说明了活动性:Zn>Cu,Zn>Ag,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D.氯化钡与过量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11.D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且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是二氧化碳或空气,无法鉴别二氧化碳或空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取样加水溶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取少量样品分别加等量水,比较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12.C 解析: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检验出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MgCl2,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Na2CO3能与适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NaOH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HCl反应,会除去主产物,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CuO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13.C 解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除去主要物质,故A错误;碳酸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活泼金属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B错误;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木炭不能和盐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C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则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碳酸钙,但还需要蒸发滤液才能得到氯化钙,故D错误。
14.(1)氧化铁 Fe2O3+6HCl===2FeCl3+3H2O (2)①②③④
解析:(1)稀盐酸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而起到除杂的目的。(2)①BaCl2溶液: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及碳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从而鉴别出碳酸钠、硫酸钠和稀盐酸,剩下的是氢氧化钠,故可以鉴别;②Ca(OH)2溶液: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及硫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钙沉淀,碳酸钙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因此可以鉴别出碳酸钠、硫酸钠及稀盐酸,剩下的是氢氧化钠,故可以鉴别;③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会变成红色,稀盐酸能够使二者的红色消失,且碳酸钠会产生气泡,因此可以鉴别出碳酸钠、氢氧化钠、稀盐酸,剩下的为氢氧化钠,故可以鉴别;④石蕊溶液:石蕊溶液遇到稀盐酸变成红色,遇到硫酸钠不变色,遇到碳酸钠及氢氧化钠会变成蓝色,碳酸钠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鉴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