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五 pH与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训练五 pH与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专题训练五 pH与中和反应
 数字化实验
1.某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1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热
B.从图2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加到稀NaOH溶液中
C.从图2可以看出:20 s时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恰好反应溶液恢复至室温后pH=7
 化学观念
2.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2)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
(3)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变化图像(如图2、图3所示)。
(1)仪器A内盛装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由图3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2中,d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填“6”“12”或“16”)。
 项目式学习
4.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一 认识中和反应
小光同学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小明通过查阅资料还认识到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任务二 探究中和反应
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小玲同学通过实验发现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反应能够发生。
方案 操作 现象
方案一:证明一种反应物消失了 通过pH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 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方案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①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将所得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进行蒸发; ②将步骤①所得的晶体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①析出白色晶体; ②________
方案三:利用中和反应能放出热量 通过如图2所示装置将2 mL的稀盐酸滴加到烧瓶内 观察到红色墨水向右移动
【交流讨论】
(1)图1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现象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现象①,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3)小娟同学提出,方案三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应用中和反应
(4)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举出一个应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5保定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实验。
【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
(1)反应后溶液:a.可能呈________;b.可能呈酸性;c.可能呈中性。
【实验验证】
(2)完善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猜想________不正确
【继续验证】
(3)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猜想________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猜想c正确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______ 若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b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 猜想c正确
【拓展思考】
(4)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1.B 解析:A.由题图1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图2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地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20 s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故选项说法正确;D.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酸碱都没有剩余,生成的氯化钠在溶液中呈中性,所以溶液的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2.(1)红 (2)<
(3)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2)由题干图示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因此反应结束时,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1)HCl (2)放热
(3)氯化钠、氯化氢 (4)12
解析:(1)由题图2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说明仪器A内盛装的溶液的溶质是氯化氢。(2)由题图3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3)由题图2可知,d点溶液显酸性,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4)当所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V mL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因此V的数值最接近12。
4.(1)NaOH、NaCl
(2)溶液不变色
(3)稀盐酸中的水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放热,也会使瓶内压强增大,导致红墨水向右移动
(4)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等,合理即可)
解析:(1)由题图1中pH变化曲线可知,a点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中溶质成分为未反应完的NaOH和反应生成的NaCl。(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蒸发后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所以现象②为溶液不变色,结合现象①有白色晶体析出,可证明有新物质生成。(3)方案三中,烧瓶内是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中含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也会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导致红色墨水向右移动,所以仅根据红墨水向右移动这一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4)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等。
5.(1)碱性 (2)a
(3)b CuO+2HCl===CuCl2+H2O 铁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4)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碱过量,溶液呈碱性。(2)酚酞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该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猜想a不正确。(3)方案1: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盐酸,猜想b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HCl===CuCl2+H2O;方案2:根据现象,有气体产生,且溶液为浅绿色,说明有亚铁离子产生,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应加入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若猜想c正确,则溶液呈中性,溶液不与铁发生反应,溶液无明显现象。(4)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