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大西洋上的福戈岛由火山周期性喷发形成。研究团队对其开展考察,发现该岛整体环境较为干旱,但部分区域森林茂密。图1示意福戈岛地形,图2为用无人机拍摄并经技术处理的该岛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的甲区域土层特别疏松且厚度大,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冻融风化 D.火山喷发
2.推测森林最茂密的区域位于该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3.拍摄图2照片时,无人机位于该岛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黄河下游起始于桃花峪,汇入渤海,全长786千米,河道上段陡下段缓。小浪底水库位于桃花峪上游120千米处,自1999年投入运行以来,引起河床的冲淤演变。下图为2003—2015年黄河下游主要水文站河床泥沙中值粒径的时空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期,黄河下游河段总体( )
A.侵蚀大于堆积,河床抬升B.侵蚀大于堆积,河床下降C.堆积大于侵蚀,河床抬升D.堆积大于侵蚀,河床下降
5.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河床的纵剖面平均坡度( )
A.趋于减小B.基本不变C.趋于增大 D.先增后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Ⅰ、Ⅱ、Ⅲ三大板块对应正确的是( )
A.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7.图中①处(地中海)板块边界类型及其水域面积变化趋势为( )
A.消亡边界;变大B.消亡边界;变小C.生长边界;变小 D.生长边界;变大
我国某中学学生赴下图所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该地区黄土地貌发育广泛,下图为该地科研人员所提供的反映了该区域今年7月某日发生的一次滑坡平面地质图,图中A地南侧地表没有遭到任何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滑坡发生地在( )
A.黄土塬 B.黄土沟 C.黄土梁 D.黄土川
9.下列属于影响该地发生此次滑坡的主要条件是( )
①地壳运动活跃 ②冰川运动强烈 ③区域降水丰沛 ④土体节理裂隙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江西省的三清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著名地质公园,山高坡陡、相对高差大,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石柱与山峰。其中巨蟒峰高128米,最细处直径约7米,危而不倒,是三清山的标志性峰柱。下图为巨蟒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组成三清山山体的岩石( )
A.多气孔构造B.多生物化石C.由高温变质而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11.三清山发育出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说明该区域( )
A.山体在不断沉降B.岩体裂隙发育C.流水侵蚀作用弱 D.地震灾害多发
冰碛垄是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的条弧形垄岗状地貌。科研人员在考察我国某地冰川地貌(见下图)时,对冰舌前缘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科研人员采样得到的冰碛垄沉积物( )
A.分选性好,层理结构清晰 B.以黏土和粉砂为主,质地均匀
C.棱角分明,砾石上可见擦痕 D.砂砾向下游方向倾斜,呈交错层理
13.下列能正确反映甲冰碛垄剖面形态和冰川移动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推测该项考察将( )
A.有助于研究当地历史气候变迁 B.影响现代冰川运动监测的手段
C.影响海岸地貌演化的研究 D.促进当地河流冲积扇演化的研究
某日,到罗马(41.8°N,12.5°E)旅游的某学者在当地时间(东一区)21:50收到学生在山东青岛(36°N,120°E)拍摄“石老人”日出景观后实时传来的照片(如下图所示,网络传输时间忽略不计)。该学者查阅资料后得知,“石老人”的主体岩石为坚硬致密的花岗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符合该日山东青岛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石老人”日出景观拍摄当日,相较山东青岛,罗马( )
①昼长更短②昼长更长③正午太阳高度更小④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形成“石老人”景观的地质过程是( )
A.板块碰撞—岩层隆升—火山喷发 B.板块拉张—岩层断裂—断层抬升
C.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研究地层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时代的顺序,复原古地理环境。下图示意古近纪的始新世、渐新世到新近纪的中新世期间,中亚某盆地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是( )
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层
19.图中从基岩到各类沉积岩层的形成过程中( )
A.湖泊沉积作用晚于所有内力作用 B.风成砂的形成早于河流沉积作用
C.基岩形成后最先发生的是浅海沉积 D.黄土状堆积的形成时间早于风成砂
20.该盆地从始新世地层—渐新世地层—中新世地层地理环境演化的趋势是( )
A.海洋→陆地→干旱化B.陆地→海洋→湿润化C.海洋→陆地→湿润化 D.陆地→海洋→干旱化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其北部的阿斯哈图石林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冰川石林景观,其发育过程参与了当地地壳物质的循环。图a为阿斯哈图石林局部景观,图b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在阿斯哈图石林的发育初期,花岗岩承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①冰川侵蚀 ②风力堆积 ③风化作用 ④流水堆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图b中能表示该石林发育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某地地形起伏较大,岩石类型丰富且空间分布与当地的构造运动有关。下图示意该地地形起伏及岩层在地表的空间分布状况;泥岩形成于相对静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最可能出现的变质岩是( )
A.板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玄武岩
24.乙地垂直向下钻探,砂砾岩下部的岩层是( )
A.泥岩 B.灰岩 C.页岩 D.砾岩
25.小明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在砂砾岩到灰岩的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层没有抬升运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水流动力变弱 B.地形平坦开阔 C.有断层发育 D.岩层边界平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木托拜沙漠位于我国新疆吉木乃县,以流动沙漠为主,其植被覆盖率低于10%。冬季时,大风频繁,降雪多被风力带走,积雪稀少。克特公路穿越库木托拜沙漠路段,在冬季常遭受严重风沙流和风雪流复合灾害的侵袭,风沙和风雪覆盖路面,构成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图(a)示意库木托拜沙漠和克特公路地理位置,图(b)示意吉木乃县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库木托拜沙漠植被覆盖率低的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冬季克特公路穿越库木托拜沙漠路段风沙流和风雪流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坎波斯盆地是南美洲第三大富油气盆地。盆地下层以湖相泥岩为主,致密性好,沉积有丰富的有机物;盆地上层以孔隙度高的砂岩和致密性好的湖相泥岩互层为主。盆地内盐岩在重力和差异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形成盐构造带。甲区域位于向海倾伏的斜坡上,盐岩上层地层厚度大。乙区域位于陆坡前端坡脚地带,盐岩上层地层厚度变化大。下图示意大坎波斯盆地西北——东南向地质构造。

(1)指出大坎波斯湖盆的成因,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甲、乙区域盐岩上层地层厚度特征差异显著的原因。
(3)指出大坎波斯盆地中“储油层”对应的岩层,并说明理由。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蚀桥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形态类似桥梁的天然岩石结构,通常发育于砂岩或砾岩中。下图为风蚀桥景观图。
(1)指出砂岩和砾岩所属的岩石类型,并指出该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2)简述风蚀桥的形成过程。
(3)推测图示风蚀桥景观的未来演变趋势。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研学小组野外考察时,绘制了一幅当地的地质剖面图,记录所见到的岩层与褶皱构造,以及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
(1)从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图中甲处地质构造并说明理由。
(2)图中乙处山谷形成的主要原因。
(3)若在丙、丁两地中选择一地建设攀岩场所更为合适的是哪里并说明理由。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莫桑比克滨海地区砂质海岸广泛发育,蕴藏着大量高品位钛矿。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随着全球对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莫桑比克吸引多个国家投资钛矿开发项目,钛矿开发逐步加快。近年来,该国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的钛矿产业链。目前,中国正积极参与当地大陆架钛矿资源勘探活动。下图示意该国钛矿主要分布。
(1)分析图示区域砂质海岸发育的原因。
(2)简述完善产业链对当地钛矿产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B A D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B C D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C D
26.(1)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植被难以适应;冬季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强烈,植被难以定居。
(2)①冬季风力大,积雪和风沙被风力搬运,形成风沙流和风雪流;②风沙流和风雪流受路基或路面设施阻挡,堆积掩埋路面。
27.(1)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判断依据:盆地边缘有断层分布;盆地下层为湖相沉积岩,说明曾为湖泊环境。
(2)甲区域位于向海倾伏的斜坡上,盐岩塑性流动受重力影响较小,上层地层沉积稳定,厚度较大;乙区域位于陆坡前端坡脚地带,地形起伏大,盐岩塑性流动差异明显,上层地层沉积不稳定,厚度变化大。
(3)储油层:砂岩。理由:砂岩孔隙度高,具备储存油气的空间;上层有致密的湖相泥岩作为盖层,可防止油气泄漏;盐构造带的塑性流动可推动油气向砂岩中聚集;盆地下层湖相泥岩有机物丰富,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8.(1)岩石类型:沉积岩。主要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等。
(2)岩石受风化作用破碎,产生裂隙;强劲风力携带沙粒,沿岩石裂隙磨蚀、吹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形成凹坑或沟槽;长期侵蚀下,凹坑或沟槽最终穿通岩石形成洞穴;由于洞穴上方和两侧的岩石相对坚硬而得以保留,形成类似桥梁的形态,即风蚀桥。
(3)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桥洞进一步扩大,桥体逐渐变细、变薄;当桥体被侵蚀到一定程度,桥面或桥墩会发生崩塌,原有“桥梁”形态被破坏,风蚀桥景观逐渐消失。
29.(1)向斜。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2)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丁/丁地。丁地坡度更大,为陡崖,适合建攀岩场所
30.(1)该区域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交替的环境有利于成矿母岩的风化剥蚀;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携带碎屑物在河口堆积;海岸附近地势平坦,利于碎屑物堆积;滨海海底的泥沙被海浪等搬运到沿岸地区,形成砂质海岸。
(2)促进钛矿资源开发,扩大钛矿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该国在全球钛矿市场的地位;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钛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