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一次检测试卷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21题,共63分)1234568910BBDCCDADCD11121314151617181920DBCABDDBBA21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37分)22.(9分)(1)血浆中(或内环境中)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答案合理即可)(2)动态平衡(3)肾脏(4)糖尿病;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进食会引起血糖升高)(⑤)血浆;组织液(⑥)单位体积血浆中蛋白质微粒数目远少于无机盐离子,产生的渗透压小(答案合理即可,2分)23.(8分)(1)①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不产生;神经递质只能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②C(2)5-HT不能;此刺激不能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3)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24.(11分)(1)3、22)外、Na"①②(3)突起(4)B(5)动作、突触前膜(6)大脑皮层(7)ABCD25.(9分)(1)专一(2)①体液、负反馈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体液②确定步骤1当中达到相同胃液分泌时胃泌素分泌的剂量③体液④体液大于生物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21题,共63分)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膀胱中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研学活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过几天后水疱又消失了。水疱的主要成分及其在消失过程中的去向是( )A.组织液;渗入各级动脉和静脉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 淋巴液;渗入毛细血管和各级静脉 D.血浆;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 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使血浆pH显著下降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5.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一般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尿毒症。为维持该病患者内环境的稳态,需要透析清除患者血液中的 ( )A.蛋白质 B.胆固醇 C.代谢废物 D. 葡萄糖6.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糖被、有氧呼吸相关酶、H+ 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C.蛋白质纤维、、通道蛋白 D. 、葡萄糖、氨基酸7.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 码的脚,却穿着39码的 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 细胞B.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和③D.肾炎导致①的渗透压增加,②的渗透压减少 9.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下图是其建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图乙表示强化过程B.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此时恐惧反射的中枢在脊髓C. 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旅条件刺激D. 电击引起的恐惧反射比声音引起的恐惧反射经历时间长10.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的感觉。在口腔黏膜的神经末梢中,存在有一种特 殊蛋白质TRPV1,它们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或热刺激(43℃以上)激活,导致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于大脑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 是 ( )A.TRPV1既是一种受体蛋白也是一种通道蛋白B. 兴奋传至②处时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 热痛感觉神经元的①为神经末梢D. 吃辣产生“热辣辣”的感觉是一种反射活动11.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 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巴胺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时不会消耗能量B. 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 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的结果D. 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是缓解帕金森症状的途径之一12.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 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C.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13.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 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 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14.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 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 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通常水平升高,心率加速15. 镇痛类药物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两类,药物A主要是作用于Na+通道蛋白,抑制神经冲动 的产生从而减缓疼痛反应;药物B 是作用于突触,通过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而发挥作 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A起作用时,会促进Na+大量内流B. 药物B 起作用时,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C. 兴奋剂和毒品的作用机制与药物A类似D.神经递质在传递信号后,通常会进)下一个神经元继续发挥作用16.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 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调节甲的分泌D. 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住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17.人体下丘脑既具有内分泌功能,又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C.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18.今天上午十点半,“饥肠辘辘”的小李同学仍在进行地理学科的考试。已知大脑的主要 能源物质是葡萄糖,身体健康的他,此时体内激素和代谢变化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胰岛素含量升高,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B.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C.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略高于正常范围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相互影响,但其分泌均不存在反馈调节19. 以下哪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 )A. 通过体液运输 B.只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D.微量和高效20. 医生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给患者输入的0 中会混入一定量的 CO 。下列有关CO 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入一定量的 是为维持内环境pH 的稳定 B.能使呼吸中枢兴奋,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C.正常人体中 由组织细胞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D. 实例反映了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1.如图所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内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B. 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产生并分泌激素①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增加C. 垂体还能分泌另一种激素,与激素③共同调节生长发育D. 图中可以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37分)22. (9分)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如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结果,请分析回答:(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是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 。(2)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浆的成分都处于 中。(3)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根据 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 (填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肌酐 CRE 1.9 mg/dL 0.5~1.5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总胆固醇 TCHO 179 mg/dL 150~220(4)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推断该男子可能患 (填疾病名称)。 检测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理由是 。(5)严重营养不良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渗透压降低,水分进 入 ,可引起组织水肿等。(6)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占6.9%,无机盐 含量约占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 ( 2 分 ) 。23. (8分)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螺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繃,导致喷水竹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螺,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研究海螺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连续电刺激部位测量指标及现象 喷水管皮肤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 持续产生 持续产生 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持续产生肌肉收缩程度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一直正常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表中“ ” 处应填写 (产生/不产生),原因是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螺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产生习惯化的原因是:兴奋在 的传递减弱或受阻所致。A. 感觉神经元 B. 运动神经元 C.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2)如图所示,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短暂电流作用于头部皮肤 时,神经元L29 兴奋并释放 (填写具体物质名称),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 觉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 流刺激海螺头部的皮肤 (能/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 。(3)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24. (11分)下图甲是神经元及神经元间的结构示意图, A、B 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箭头 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乙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结构中涉及 个神经元,含有 个突触。(2)甲图中神经冲动在A 处传导时,膜 (选填“内”或“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冲动传导方向相反。拔牙时,常在患牙牙根及附近口腔组织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止痛,其原理是 降低膜的通透性,抑制 通道开放,从而阻断了乙图中 (填序号)的神经冲 动产生及传导。(3)甲图可知,神经细胞具有较多的 ,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适应信息传导功能。(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神经递质的作用是( )。A.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使前膜发生兴奋,从而将神经信息传向后膜B.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发生兴奋或受到抑制,神经信号得以传向后神经元C.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发生兴奋,神经信号得以传向后神经元(5)GABAα 和 GABAβ 是位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GABA的两种受体,GABA与 GABAα 结合后引 起氯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电位;GABA 与 GABAβ结合后能抑制突触前神 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则 GABAβ位于 (选填“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上。(6)科学家向兔大脑皮层的侧视区注射GABA, 用强光刺激后,免侧眼的条件反射受到短暂抑 制,但非条件反射不受抑制。据此推测 GABA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选填:大脑 皮层、脊髓灰质)处起作用。(7)(不定项选择)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那 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 B. 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C.影响神经递质的降解(或再摄取) D.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E. 突触 a 、b 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25. (9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性。(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 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①胃泌素通过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 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 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 量1 假饲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罥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 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 + + +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注: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人.工痿口掉出,不进入胃:“+”数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 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 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 (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开发区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pdf 开发区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