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云南省高三生物学考试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培育出株型紧凑、观赏性高的万寿菊盆栽,园艺师通常在幼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矮壮素能有效抑制茎秆伸长,避免徒长。据此推测,矮壮素最可能的作用效果是
A.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B.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C.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D.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2. 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正常机体内 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避免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细胞。下列疾病最有可能与 Treg细胞功能缺失有关的是
A.过敏性鼻炎 B.艾滋病 C.类风湿关节炎 D.苯丙酮尿症
3.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某区域拟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是
A.大量铺设外来人工草坪,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
B.投放本土滤食性鱼类,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C.构建阶梯式人工湿地,减缓水流并净化水质
D.保留自然河湾形态,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
4.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实践,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瓶封口后立即与乙瓶连通以确保反应同步进行
B.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
C.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甲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
D.向乙瓶中加入含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以检测酒精
5.我国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道:“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该句描述了种子受潮发霉后难以萌发,即使萌发也会快速死亡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晒干后会丢失大量自由水,导致代谢减弱
B.种子受潮后呼吸作用增强,提前消耗了有机物
C.种子受潮后,光合作用受阻导致有机物不能合成
D.霉菌代谢产生的毒素可能会抑制种子萌发
【高三生物学 第1页(共6页)】
6.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过度兴奋有关。海马体分泌的神经递质NE参与调节HPA轴,机制如图所示。糖皮质激素(GC)可调控 NE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注: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表示抑制。
A.长期抑郁可能会增加患高血糖的风险
B.海马体调节 GC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减弱 HPA 轴的分泌活动有助于缓解抑郁症
D.海马体分泌活动减弱会降低应激反应能力
7.植物细胞自噬可由蛋白质ATG13a驱动。缺碳时,Ⅰ型蛋白磷酸酶(TOPP)通过对ATG13a的去磷酸化修饰,调控ATG1-ATG13激酶复合体的磷酸化状态,从而启动细胞自噬。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 TOPP降低了 ATG13a去磷酸化修饰反应的活化能
B.碳充足时,ATG13a的磷酸化水平相对较高
C.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
D.若敲除 TOPP 基因,则植物对缺碳的耐受能力会提高
8.丙酮酸是糖代谢重要的中间物质。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运输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 由 MPC介导进入线粒体基质会消耗ATP
B.植物细胞的 MPC的功能减弱会减少乳酸积累
C.H 由 MPC介导转运时,二者不需要结合
D.细胞缺氧时,H 进入线粒体的速率可能会降低
9.芥菜L、M、N三个染色体组分别含有10、8、9条染色体,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将芥菜(LLMM)和埃塞俄比亚芥(MMNN)进行杂交,所得F 自交,选育染色体组成为MM、MMLN、LLMMNN 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F1含有 27 条染色体,10对同源染色体 B. 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出现8个四分体
C. F1可产生染色体组为LMN 的生殖细胞 D.F1的 M染色体组能正常遗传给子代
10.人参皂苷是人参的重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 B.用高Ca ——高pH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将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保存以防止失水 D.愈伤组织再分化后可用于生成人参皂苷
11.某生物的卵原细胞甲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其发生变异后得到乙细胞。已知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后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能遗传给子代
B.乙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C.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子细胞均含有异常染色体
D.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中均含有异常染色体
12.假交替单胞菌(PL)能分泌脂肪酶,从而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能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某小组为比较甲、乙两种PL 分解脂肪的能力,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不合理的是
A.配制含有营养物质和醇溶青琼脂的培养基
B.将甲、乙分别接种在平板的不同区域
C.用稀释度较低的菌液进行接种,容易获得单菌落
D.观察菌落和菌落周围深蓝色圈的直径,用以评估分解脂肪的能力
13.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甲,研究人员用甲的近亲物种乙按如图所示的思路克隆甲。已知将囊胚④直接移植,胚胎不能发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选择MⅡ期的卵母细胞(乙)直接进行核移植
B.囊胚①的内细胞团会发育成克隆动物的胎盘
C.囊胚①滋养层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动物乙的相同
D.母体(乙)不会对克隆动物的胎盘产生免疫排斥
14.散居的东亚飞蝗多为绿色或棕色,群居的为橙黄色且有黑色斑块。为研究群居蝗虫体表的黑色斑块是否为警戒色,研究人员将等量的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拴在大山雀面前,让大山雀捕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蝗虫 大山雀对蝗虫的捕食率/%
白天 夜晚
散居蝗虫 60 60
群居蝗虫 20 20
A.可用样方法调查野外跳蝻(蝗虫的若虫)的种群密度
B.散屠蝗虫被捕食率高可能与保护色不能发挥作用有关
C.群居蝗虫的被捕食率低与黑色斑块的警戒色作用有关
D.为验证黑色斑块的影响,可涂掉黑色斑块后观察捕食率
15.研究人员改造蜜蜂肠道中的S菌,使其能释放特定的双链RNA(dsRNA)并进入瓦螨(一种蜜蜂的寄生虫)体内。dsRNA 在瓦螨细胞内被加工成siRNA,siRNA 可与瓦螨靶基因的mRNA 结合使其降解,最终导致瓦螨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 第3页(共6页)】
A.构成 dsRNA 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B. siRNA 与靶基因mRNA 的碱基序列相同
C. dsRNA 中嘧啶碱基的数量与嘌呤碱基的相同
D.该项研究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瓦螨死亡
1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 H。H基因在精子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在受精后被子代保留。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Ⅲ-1的基因型为Hh。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Ⅲ-1 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Ⅱ-2 B.Ⅱ-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C. 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 Hh D.Ⅱ-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或Ⅰ-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干旱胁迫会引起小麦体内脱落酸(ABA)水平升高,ABA能通过调节使小麦适应干旱环境。为探究ABA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科研小组将小麦幼苗均分为四组,处理方式及所检测的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式 气孔导度/ Rubisco 酶活性 (相对值) 光合速率/
甲 正常供水 3.9 0.023 38.1
乙 正常供水+ABA 2.7 0.038 23.5
丙 重度干旱 1.9 0.016 17.8
丁 重度干旱→ABA 1.8 0.028 22.6
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Rubisco能催化C 与CO 结合形成C 。
(1)小麦叶肉细胞中 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暗反应中C 生成C 的过程,需要类囊体膜提供的物质是 。
(2)比较丙、丁两组实验可知,在重度干旱的条件下,施加ABA会 (填“促进”或“抑制”)气孔关闭,这是植物通过ABA 的调节减少 的保水机制。
(3)在水分充足和重度干旱的情况下,使用ABA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同。水分充足时使用ABA, ,因而光合速率下降;重度干旱时使用ABA, ,因而光合速率升高。
(4)干旱胁迫时,小麦根系细胞会主动积累小分子和离子物质,如脯氨酸、可溶性糖和钾离子等,其生理意义是 。
18.(11分)近年来,红河州试行“稻—鳅—鸭”等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稳粮食和增效益的目标。水稻为鸭和泥鳅提供荫蔽。鸭捕食害虫和杂草,搅动水体能增加溶解氧。泥鳅摄食残饵、鸭粪、藳类、杂草和浮游生物,钻泥能疏松土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泥鳅属于 。泥鳅与鸭在食性上存在重叠,但泥鳅主要活动于水底,鸭主要活动于水体表层,这种分布使二者的 重叠程度降低,减少了种间竞争。
【高三生物学 第 4 页(共6页)】
(2)鸭捕食水稻害虫,泥鳅捕食稻飞虱幼虫,因此可利用这种关系进行 ,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
(3)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水稻→稻纵卷叶螟→鸭”流动,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昆虫和鸭等营养级的能量,还包括 ,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确定合理的泥鳅放养密度,实质上是需要使密度维持在低于稻田 水平,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产出。放养的泥鳅密度过高,会导致水稻减产,原因可能是 (多选)。
A.泥鳅会与水稻竞争光照 B.食物不足,泥鳅会取食稻苗
C.泥鳅的活动会影响水稻根系生长 D.泥鳅排泄物过多会恶化水质
19.(10分)酪氨酸激酶(JAK1)在介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且在皮肤与肺部过敏性炎症中表现出不同的调节效应,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具有 的作用。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外源性的过敏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当皮肤过敏性囊症发生时,细胞因子与神经元表面的 结合后激活JAK1,进而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接受刺激后,神经元膜表面的 通道开放,出现动作电位。电信号最终传至 产生瘙痒的感觉。
(3)在肺部过敏性炎症中,JAK1被激活后,通过调控 (填“促进”或“抑制”)了神经肽与淋巴细胞局部受体的结合,从而 (填“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这种调节方式对维持肺部免疫稳态的意义是 。
20.(11分)靛蓝是应用广泛的染料,其化学合成过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科研人员将黄素单加氧酶(FMO)基因和色氨酸酶(TnaA)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菌株能利用色氨酸合成靛蓝。构建的重组质粒及多种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Ptac70 是一种高效启动子,在FMO 基因和TnaA 基因之间插入 Ptac70 的目的是驱动 基因高效表达。除图示结构外,质粒还含有的结构是 。
【高三生物学 第5 页(共6页)】
(2)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引物的 (填“5'”或“3'”)端加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了将目的基因准确、高效地插入质粒,可选择限制酶BamH Ⅰ和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3)配制含四环素或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用于筛选受体菌。不同的培养基中,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的生长情况是 。若要检测受体菌是否翻译出了FMO,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4)两阶段发酵和摇瓶培养能优化受体菌的代谢,培养48小时后添加 的葡萄糖可使靛蓝产量提高到 以上措施能提高靛蓝产量的原因可能是 。
21.(10分)M、D、H基因编码的酶参与真黑色素的合成,机制如图1,这三种基因独立遗传。真黑色素的含量影响某家禽的羽色,使其表现为黑羽、灰羽和白羽。基因M/m的表达受基因r的影响,基因R 无此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黑羽。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 ,原因是 。
(2)为研究R/r基因与M/m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用纯合亲本(都含有D、H基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用特异性引物扩增M基因,得到长度为800 bp的片段,扩增m基因,得到长度为550 bp的片段。检测不同个体的M/m基因、皮下细胞酪氨酸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2。
亲本 F 表型 F 表型及比例
P (白羽)×P (白羽) 灰羽 8/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P (白羽)×P (黑羽)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①R/r基因与 M/m基因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两组实验中,F 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仅考虑 M/m、R/r基因)。
②亲本 P 个体表型为白羽,原因是 。
(3)结合上述研究,若让F 的白羽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 ,则F 的表型及比例为 。
【高三生物学 第6 页(共6页)】云南省高三生物学考试
参考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C C D D D A B C C D C B D
【评分细则】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与答案不符的得0分。
1.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生长。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矮壮素最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茎秆伸长,B项符合题意。
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Treg细胞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避免T细胞功能过强。Treg细胞功能缺失会导致 T细胞过度活化与增殖,从而损伤组织结构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符合题意。
3.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大量铺设外来人工草坪,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和自生原理,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理念相悖,A项符合题意。
4.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甲瓶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将瓶中的氧消耗完后再与乙瓶连通,A项错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会产生CO2,只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才产生酒精,B项错误;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甲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C项正确;将甲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注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含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以检测酒精,D项错误。
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种子萌发阶段,胚乳或子叶中储存的有机物是主要能量来源,此时种子尚未长出绿叶,不进行光合作用,C项符合题意。
6.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一体液调节,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GC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长期抑郁会引起GC异常分泌增多,增加患高血糖的风险,A项正确;海马体分泌的神经递质NE作用于下丘脑,从而抑制GC分泌,该调节机制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B项正确;减弱HPA轴的分泌活动有助于缓解抑郁症,C项正确;海马体分泌活动减弱,使GC分泌增多,从而提高应激反应能力,D项错误。
7.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自噬,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缺碳时,TOPP 能催化ATG13a的去磷酸化,从而促进细胞自噬。若敲除TOPP 基因,细胞自噬水平下降,则会降低植物对缺碳的耐受能力,D项符合题意。
8.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H 由 MPC介导顺浓度梯度进入线粒体基质,不消耗ATP,A项错误;MPC的功能减弱使进入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减少,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和积累的乳酸或酒精增多,B项错误;H 由MPC介导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二者需要结合,C项错误;细胞缺氧时,[H]与O2的结合减少,使线粒体基质中的H 浓度升高,从而降低H 进入线粒体的速率,D项正确。
9.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F 的染色体组成为LMMN,共有35条染色体,2个M染色体组存在8对同源染色体,A项符合题意。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1页(共4页)】
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工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备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项错误;原生质体无细胞壁,其在低渗溶液中容易吸水涨破,C项错误;人参皂苷是人参细胞的次生代谢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在培养罐中进行,不需要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D项错误。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子代,A项正确;乙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B项正确;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子细胞占1/2,C项错误;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与乙细胞的相同,均含有异常染色体,D项正确。
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用稀释度较低的菌液进行接种,可能导致细胞连在一起,培养后不易获得单菌落,不利于比较两种菌的分解能力,C项符合题意。
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核移植时,MⅡ期的卵母细胞需要先进行去核处理,再进行核移植,A项错误;内细胞团会发育成克隆动物的各种组织,滋养层会发育成胎膜和胎盘,B项错误;囊胚①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滋养层细胞的质基因来自乙,核基因来自甲,C项错误;克隆动物的胎盘由物种乙的遗传物质控制发育而来,因此能避免出现免疫排斥,D项正确。
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跳蝻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在野外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正确;散居蝗虫多为绿色或棕色,是保护色,在自然环境中有助于隐藏,但实验中蝗虫被拴住,保护色无法发挥隐藏作用,被捕食率较高,B项正确;警戒色是一种视觉信号,通常依赖于光照条件才能被捕食者识别,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大山雀对群居蝗虫的捕食率相同,因此黑色斑块不是警戒色,C项错误;若涂掉群居蝗虫的黑色斑块,观察大山雀的捕食率的变化,则可验证黑色斑块对捕食的影响,D项正确。
15.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dsRNA 嘧啶碱基的数量与嘌呤碱基的相同。siRNA 与靶基因 mRNA 结合,说明 siRNA 与靶基因 mRNA 的碱基互补配对,B项符合题意。
1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离定律和表观遗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Ⅲ-1携带 H 基因且患病,说明其 H 基因处于去甲基化状态,故其 H 基因来源于Ⅱ-2,A项正确。Ⅱ-1患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Ⅰ-2,Ⅰ-1的基因型为 Hh,所以Ⅰ-1的H和h基因传递给Ⅱ-1的概率都是1/2,故Ⅱ-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B项正确。Ⅰ-1和Ⅰ-2均不患病,两者的基因型均为Hh,C项正确。Ⅱ-2含有H 基因且不患病,说明其 H 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故其 H 基因来源于Ⅰ-1,若Ⅱ-2的基因型为 III,则其来源于母亲的 H 基因处于去甲基化状态,会表现为患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 Hh,且其H 基因来源于Ⅰ-1,D项错误。
17.(1)叶绿体基质(1分) ATP、NADPH(1分)
(2)促进(1分) 蒸腾失水(1分)
(3)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2分) 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2分)
(4)提高根系细胞的渗透压,有利于小麦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Rubisco能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CO2的固定是暗反应的重要环节。真核细胞中,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中C3生产C 的过程,需要类囊体膜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即ATP和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2页(共4页)】
NADPH。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A 会促进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失水。水分充足时使用ABA,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因而光合速率下降;重度干旱时使用ABA,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因而光合速率升高。干旱胁迫时,小麦根系细胞主动积累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能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小麦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以抵抗干旱胁迫。
【评分细则】
(1)叶绿体基质(1分) ATP、NADPH、还原型辅酶Ⅱ(答出1点得1分,1分)
(2)促进(1分) 蒸腾失水、蒸腾作用(合理即可,1分)
(3)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合理即可,2分) 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于 Rubisco酶活性升高的影响(合理即可,2分)
(4)提高根系细胞的渗透压(1分),有利于小麦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1分)(合理即可,共2分)
18.(1)消费者和分解者(2分) 生态位(1分)
(2)生物防治(1分)
(3)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2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4)环境容纳量(1分) BCD(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泥鳅捕食藻类和浮游生物,属于消费者,摄食残饵和鸭粪,属于分解者。泥鳅主要在水底活动,鸭主要在水体表层活动,这种空间分布降低了生态位(包括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重叠,从而减少了种间竞争。鸭捕食水稻害虫,泥鳅捕食稻飞虱幼虫,人们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泥鳅生活在水底,水稻生长在水面以上,二者不会竞争光照。密度过高时,泥鳅食物不足,可能会取食稻菌,导致水稻减产。泥鳅钻泥能疏松土壤,但密度过高时会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导致减产 沉鳅排泄物中较多的含氮废物在水体中大量积累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稻生长。
【评分细则】
(1)消费者和分解者(答出1点得1分,2分) 生态位(合理即可,1分)
(2)生物防治(1分)
(3)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答出1点得1分,2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出1点得1分,2分)
(4)环境容纳量、K值(1分) BCD(答对2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2分)
19.(1)促进细胞毒性T 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2分) 免疫防御(1分)
(2)细胞因子受体(1分) Na (1分) 大脑皮层(1分)
(3)促进(1分) 抑制(1分) 使肺部炎症反应维持在合适强度,防止过强的炎症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在肺部过敏性炎症中,JAK1 被激活后,通过调控促进了神经肽与淋巴细胞局部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使肺部炎症反应维持在合适强度,防止过强的炎症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
【评分细则】
(1)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合理即可,2分) 免疫防御(1分)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3页(共4页)】
(2)细胞因子受体(1分) Na (1分) 大脑皮层(1分)
(3)促进(1分)抑制(1分)使肺部炎症反应维持在合适强度,防止过强的炎症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合理即可,2分)
20.(1)TnaA(2分) 复制原点(1分)
(2)5'(1分) Spe I或 Xba I(2分)
(3)只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出现菌落(2分) 抗原一抗体杂交(1分)
(4)该措施提高了发酵液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溶氧量,促进了菌体代谢(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由题图可知,Ptac70作为启动子能驱动 TnaA 基因表达。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4种脱氧核苷酸需要加到引物的3'端,因此应在引物的5'端加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利用限制酶 Bam H I和 Spe I或 Xba I切割能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有利于基因准确插入质粒。两阶段发酵和摇瓶培养能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溶氧量,从而促进菌体代谢和提高发酵能力,进而提高靛蓝产量。
【评分细则】
(1)TnaA(2分) 复制原点(1分)
(2)5'(1分) Spe I或 Xba I(答对1点得1分,2分)
(3)只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出现菌落(2分)抗原一抗体杂交(1分)
(4)该措施提高了发酵液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溶氧量,促进了菌体代谢(2分)
21.(1)灰羽(1分) 缺乏D基因时不能合成DHI氧化酶,使真黑色素减少(2分)
(2)①非同源(1分) MMRr、MmRr(2分)
②r基因纯合时会抑制 M基因的表达,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2分)
(3)灰羽:白羽=8:4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1)M基因、D基因和H基因共同控制真黑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 MMddHH的个体能合成DHICA氧化酶,但因缺乏D基因而不能合成DHI氧化酶,导致真黑色素减少,所以表现为灰羽。F 的基因型为MmRrDDHH,含有 Rr的个体的酪氨酸酶相对表达量为1且表现为灰羽,因此F 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MMRr、MmRr。当 r基因纯合时,M基因不能表达。P 的基因型为MMrrDDHH,r基因抑制了 M基因的表达,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所以表型为白羽。基因组合为M RRDDHH的个体表现为黑羽,基因型为M RrDDHH的个体表现为灰羽。在F 白羽个体中,基因型为 MMrr的个体占1/7,基因型为 Mmrr的个体占2/7,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占1/7,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占2/7,基因型为 mmmr的个体占1/7。这些个体中,产生的基因型为 Mr的配子占2/7,基因型为mR的配子占2/7,基因型为 mr的配子占3/7,故 F 的表型及比例为灰羽:白羽=8:41。
【评分细则】
(1)灰羽(1分) 缺乏D基因时不能合成DHI氧化酶,使真黑色素减少(合理即可,2分)
(2)①非同源(1分) MMRr、MmRr(答对1点得1分,2分)
②r基因纯合时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合理即可,2分)
(3)灰羽:白羽=8:41(2分)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4页(共4页)】云南省高三生物学考试
参考答案
题序
1
2
3456
7
8
10111213
141516
答案BC A CCDD D A BC CD
【评分细则】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与答案不符的得0分。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
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生长。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矮壮素最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的
合成,从而抑制茎秆伸长,B项符合题意。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Trg细胞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
殖,从而避免T细胞功能过强。Trg细胞功能缺失会导致T细胞过度活化与增殖,从而损伤组
织结构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符合题意。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大量铺设外来人工草坪,提升
区域绿化覆盖率”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和自生原理,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能实现生态系
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理念相悖,A项符合题意。
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甲瓶
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将瓶中的氧消耗完后再与乙瓶连通,A项错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均会产生CO2,只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才产生酒精,B项错误;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
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甲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C项正
确;将甲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注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含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以检测酒
精,D项错误。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种子萌发阶段,胚乳或子叶中储存
的有机物是主要能量来源,此时种子尚未长出绿叶,不进行光合作用,C项符合题意。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一体液调节,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GC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长期抑郁会引起GC异常分泌增多,增加患高血糖的风险,A项正确:海马体分泌的神经递质
NE作用于下丘脑,从而抑制GC分泌,该调节机制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B项正确:减弱HPA
轴的分泌活动有助于缓解抑郁症,C项正确:海马体分泌活动减弱,使GC分泌增多,从而提
高应激反应能力,D项错误。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自噬,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
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缺碳时,TOPP能催化ATG13a的去磷酸化,
从而促进细胞自噬。若敲除TOPP基因,细胞自噬水平下降,则会降低植物对缺碳的耐受能
力,D项符合题意。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H由MPC介导顺浓
度梯度进入线粒体基质,不消耗ATP,A项错误;MPC的功能减弱使进入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
减少,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和积累的乳酸或酒精增多,B项错误;H由MPC介导进入线粒
体基质时,二者需要结合,C项错误;细胞缺氧时,[H田与O2的结合减少,使线粒体基质中的
H浓度升高,从而降低H进入线粒体的速率,D项正确。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F,的染色体组成为LMMN,
共有35条染色体,2个M染色体组存在8对同源染色体,A项符合题意。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