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座位号
姓名
班级
(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份质量监测
初三化学试题
总分: 100分 答题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在下列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水结成冰 B.火山爆发 C.鸡蛋变臭 D.蜡烛燃烧
2、下列仪器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3.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4、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酒精能燃烧 B.铝线能导电
C.钢铁会生锈 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7.下列有关仪器的用途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8.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9.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柴草燃烧——柴草具有可燃性
B.风油精挥发——风油精是液体
C.糖块在水中消失——糖受热易熔化
D.蜡烛被小刀切断——蜡烛熔点低
10.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氧气、空气
1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作电线
12.若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13.某容器内充满了空气,经测定含氮气10L,根据空气中氮气、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推出该容器中氧气的体积为(  )
A.12.8L B.2.0L C.2.7L D.2.9L
1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0毫升,该生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其体积为10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10毫升 B.10毫升
C.小于10毫升 D.无法判断
15.除去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它气体,可以使用(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蜡烛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共存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空气,食盐水
17.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石蜡熔化
C.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明亮 D.吹灭蜡烛后有一缕白烟冒出
18.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19.某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后,试管底部没有固体残余物,有关该变化的说法正确 ( )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即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20.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锅生锈;液化石油气燃烧 B。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C.汽油挥发;暖水瓶胆爆炸 D.火药爆炸;碘的升华
21、使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验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6mL刻度线处
D.白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试管内压强增大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③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④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填空题
23.热的蒸发皿可用 夹取,放在 上冷却
试管中液态药品的加热:①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 .
24.厨房化学:
①小强已经长大了,看见妈妈非常辛苦,就尝试着帮助妈妈做家务活.有一次,妈妈吃完饭后,他争着要刷碗,你能告诉他怎样才能确定碗洗干净了呢?
   
②用完醋后,要将醋瓶的瓶盖立即   
25.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26.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   
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27.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28.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1)   
(2)   
29.为了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当天平达到平衡时,甲、乙两位同学都用了10g的砝码一个,5g的砝码一个,游码在2.2g刻度处.
(1)甲同学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他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2)乙同学把砝码放在右盘,食盐放在左盘,他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30.说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现象:
A.氢氧化钠溶液与胆矾溶液混合   
B.将稀盐酸倒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   
C.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无色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将变   
31.写出以下反应文字表达式:
A.红磷的燃烧:
B.空气中加热汞:
3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A.食盐水和水
B.酒精和水
33.在横线上写出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A用滴管取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B.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C.仰视量筒读数
三、实验探究
3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35.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2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D.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E.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36.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4)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5)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6)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在下列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