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月气压带、风带与该月部分地区降水量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箭头示意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气流炎热干燥 B.②为高空偏北风 C.③地盛行西北风 D.④气流受热上升
2.图示季节( )
A.南极地区适宜科考B.非洲草原草木枯黄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亚洲南部炎热多雨
3.2023年7月12日,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开始了第十三次科学考察,途经东海、日本海、白令海等海域一路北上,于9月5日13时55分(北京时间)第一次成功抵达北极点。第十三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雪龙2”号( )
A.进入北极圈后,受浮冰影响航行速度较慢 B.穿越亚洲、北美洲分界线后,进入西风带
C.跨越东、西半球,行程大约40000千米 D.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海水表层温差大
大洋暖池是指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全球大洋暖池主要分布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区和热带东印度洋海区。作为全球空气对流最活跃的地区和水汽源区,其持久的热对流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影响显著。下图示意热带东印度洋暖池(29℃)中心季节移动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热带东印度洋暖池中心移动的根本原因(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太阳直射点的移动C.海水性质的垂直变化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5.热带东印度洋暖池中心北移,将会导致( )
A.印度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增加B.阿拉伯海表层盐度上升C.孟加拉湾沿岸热带气旋减少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消失
冰岛低压位于大西洋北部冰岛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上的一个半永久性低压中心,亚速尔高压是位于亚热带的一个大型半永久性的高压中心,两个气压中心的强度和范围随季节而变化。如图示意北大西洋气压中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亚速尔高压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和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下沉热力原因 B.上升热力原因 C.下沉动力原因 D.上升动力原因
7.下图中符合亚速尔高压空气运动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年7月,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天气,研究发现此现象与西太平洋副高密切相关。下图为2025年7月20日12时500百帕等位势高度线分布图,该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出现强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7月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高温高湿天气的形成原因是( )
A.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位置偏南 B.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位置偏北
C.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位置偏南 D.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位置偏北
9.与此次我国北方地区强降水天气相关的风带为( )
A.盛行西风带 B.极地东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10.西太平洋副高发生季节性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风带的季节性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D.青藏高原热源作用的季节变化
下图为美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甲风为北半球盛行西风B.乙风炎热干燥C.丙风为东南信风 D.丁风寒冷干燥
12.图示季节,沈阳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烈日炎炎雨水少 B.北风阵阵雪花飘 C.春暖花开燕双飞 D.秋风吹遍满山红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24年3月,埃特纳火山发生新一轮喷发,喷发的火山灰柱高达4.5千米。研究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后,可能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产生短期扰动。下图为埃特纳火山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柱主要扩散方向最可能是( )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
14.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后,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短期影响可能表现为( )
A.赤道低气压带范围扩大B.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C.西风带的风力普遍减弱 D.气压带风带移动速度加快
下图为2025年某月17日14时(北京时间)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0月
16.此时下列地区上空最可能存在锋面逆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3小题,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非洲降水量区域差异较大。下图示意非洲某月风向。

(1)说出图中风向出现的月份(1月或7月),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该月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简析原因。
(3)简述气候对丙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太平洋冰极”之称的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显著。黑龙江将大量的淡水注入鄂霍次克海,每年12月,黑龙江干流与入海口的海域完全封冻且冰情逐渐扩散到更远的海域。每年年初很多游客会来到日本北海道东北部沿岸观赏海冰,这些海冰并非本地海水结冰的产物,而是从鄂霍次克海北部海域漂来的流冰。左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冬季海冰分布边界位置,右图示意北海道东北部流冰景观。

(1)据图分析鄂霍次克海西北部最先结冰的原因。
(2)指出日本北海道东北部沿岸海域流冰的形成机制。
(3)有人认为黑龙江径流量增大和初冬西北风增强均会抑制鄂霍次克海的海冰扩张,请分析其可能依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罗毕作为肯尼亚的首都,它位于东非高原、赤道附近,但形成了年均温15—20℃的“四季如春”般的气候,一年有两个雨季,是全球最宜居的地区之一。然而,生活在此地的居民却常调侃这里“一天有四季”。下图示意内罗毕地理位置。
(1)分析当地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
(2)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当地“一天有四季”现象的成因。
(3)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分析该地区一年有两个雨季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A C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C C B
17.(1)7月。
理由:几内亚湾北部沿岸盛行西南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北移,故应为7月。
(2)差异: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
原因:甲地受西南风(携带来自海洋的大量水汽)影响,降水丰富;乙地受来自陆地的干燥信风影响,降水稀少。
(3)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终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
18.(1)①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②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③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西部海域易结冰。
(2)①鄂霍次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②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3)①黑龙江由西南方向注入鄂霍次克海,其水温比鄂霍次克海水温高,当黑龙江径流量增大时,对鄂霍次克海的海冰扩张有抑制作用;②冬季西北季风增强,会将鄂霍次克海北部海冰吹向水温较高的南部,海冰消融,对鄂霍次克海的海冰扩张有抑制作用。
19.(1)该地处于赤道附近,昼夜时长大致相等,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小,导致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气温年较差小,季节不分明;该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年均温低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赤道地带的炎热特征,形成了相对凉爽宜人的气候。
(2)该地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地面接收后迅速增温,导致气温快速升高;夜晚,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较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导致地面热量大量散失,气温迅速下降。
(3)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而发生南北方向的位移;每年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强,降水丰富,且东北信风挟带海洋暖湿水汽,遇到高原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故该地区迎来了第一个雨季;每年10—12月,太阳直射点南移,再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迎来了第二个雨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