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地表气温升高剧烈,是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下图为“北极放大效应”大气驱动机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射率减小 B.蒸发量减少 C.云量增多 D.日照时间变长
2.①的含义最可能为(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 D.降水量增加
伊犁河谷(下图)位于天山山脉西部,气候相对温和湿润,被誉为“塞外江南”。伊犁河谷逆温现象频繁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伊犁河谷成为“塞外江南”的原因是( )
A.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增强B.山地环绕,冰雪融水丰富C.逆温明显,暖空气被抬升D.谷口向西,利于西风进入
4.伊犁河谷逆温现象最明显的季节和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夏季,地面积雪融化C.冬季,山谷风影响 D.冬季,冬季风强盛
大气0℃层高度,是指自由大气温度为0℃的高度。研究发现,大气0℃层高度与地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专家预测,2020~2100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表现为升高趋势。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夏季大气0℃层高度在青藏高原分布最高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多晴天
C.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低 D.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地面吸收强
6.大气0℃层高度与地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热量( )
A.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主要来自大气逆辐射C.主要来自地表冰雪反射 D.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7.2020~2100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升高后,下列环境变化可能的是( )
A.冰川面积扩大B.冻土深度加深C.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增加 D.长期而言黄河源头水量减少
海坨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2200m。同一山坡上甲、乙、丙、丁四处气象站记录了某日的山谷风数据(如下图),该日背景风较弱,但对山谷风仍有一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坡的朝向为(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9.四个气象站海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乙丙甲丁
10.与该日其他时刻相比,丁气象站6:00前后风力较大的原因是( )
A.地表摩擦力小 B.谷风与背景风叠加 C.地转偏向力小 D.山风与背景风叠加
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早期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南北盐度差异明显。该湖周边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但季节分布不均。50多年前为了加快资源的开发,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下图为马拉开波湖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马拉开波湖湖水盐度南北差异大的因素是( )
①入湖径流②降水总量③纬度位置④距海距离⑤湖水流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湖水夏半年盐度低,因为夏半年( )
A.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B.受东南风影响,水汽多
C.东北信风强,大气水汽充足D.洋流势力强,增湿作用明显
13.近年来北部盐度增加明显,主要因为( )
A.河流水体更新慢B.森林开采量增加C.水道拓深,海水倒灌 D.城市发展,用水增加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 )
A.c—受冷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B.b—气流向南,向右偏转为西北风
C.e—受热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D.d—气流向北,逐渐偏转成西南风
15.北半球夏季时,图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 )
A.a气压带向北移动B.c气压带向南移动C.所有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D.d风带范围缩小
16.图中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下的气候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b、c-① B.a-② C.a、b-③ D.c、d-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3小题,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时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下面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1)上面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地(2分)。
(2)假如上面右图表示的环流为湖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夜晚湖泊的是 地,湖泊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湖或陆)风(4分)。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房屋前铺装石质地面对“穿堂风”的影响(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以色列降水分布不均,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7%,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干旱缺水。为缓解水资源短缺,以色列以1953年开挖6.5公里长艾拉本隧洞为标志,历时11年,终于建成长度达300多千米的北水南调工程。该输水工程大多采用地下管道输送,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向外辐射的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使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花果之乡”。左图为以色列输水管线示意图。右图为以色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图。
(1)结合右图,说明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多采取管道输送的理由(6分)。
(3)分析北水南调工程对以色列南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研究表明,海拔2000~2500米(氧气浓度15%~18%)的高原环境既能激活人类的低氧适应机制,又不会因过度缺氧而加重心肺负担。进行适度的高原旅行有抗衰功效,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云南省西北部某地太阳辐射强度较大,但近年来,大量游客到此进行“空气疗养”。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①②③④中适宜建“空气疗养”基地的地区,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游客高原旅行时需避免剧烈运动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游客在高原旅行时为应对强太阳辐射适宜采取的措施(6分)。
(4)推测大量游客涌入对该地低层大气组分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A D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D A B
17.(1)乙 (2) 甲 陆
(3)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18.(1)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部靠近地中海,降水西多东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且北部盛行西风经过海洋较多(或南部盛行西风来自非洲大陆,干燥)降水北多南少;受地形影响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起伏,管道输送可以提高输水速度,降低输水难度;气候干旱,管道输送可以减少蒸发和下渗,保证输水量;地区局势不稳定,管道输送可以保证输水安全。
(3)利: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加,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地下水位上升;减缓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丰富;不利:易造成土地盐渍化,生态环境恶化。
19.(1)②地。理由:②地海拔范围为2000~2250米(或海拔介于2000~2500米之间),有适宜的低氧环境;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基地建设。
(2)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剧烈运动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导致身体缺氧,加重心肺负担。
(3)穿防晒衣、使用遮阳伞,进行物理防晒;涂抹防晒霜;减少强太阳辐射时段外出等。
(4)氧气含量减少(呼吸消耗);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交通运输工具排放、植被破坏);杂质增多(交通运输工具排放、旅游垃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