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
无字碑
王平中
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载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
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
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
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
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
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
张总眼里充满敬意。
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盖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
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
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
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
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
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受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受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蚊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
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
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
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
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其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
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
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
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
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
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尺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选自2021年5月14日《资阳日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心冷了半截”等细节,暗示了安岳老区的闭塞、贫穷和落后。
B.当地村民把红军战士藏在地窖里,宁死也不愿交出红军战士;危急之时,红军战士走出地窖保护百姓,表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C.村民相信梦中仙人的话,采坟上艾蒿治病,病好了都说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
D.“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表明了张总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用语言、外貌、动作、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
B.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
C.张总的心理和神情多次变化,构成小说的线索,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真实而立体。
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不仅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
8.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插叙这件“奇事”的作用。(4分)
9.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删改)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有删改)
10. 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太守与客A来饮于此B饮少C辄醉D而年E又最高F故自号G曰H醉翁也
1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 峰回路转 回:回顾,回头看
C. 乐其地僻而事简 事简:公务简单
D.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岁物:收成
12. 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醉翁亭”和“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B. 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 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分)
14. 有人说《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丰乐亭记》则让人跟着乐,两文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请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推测概括欧阳修“乐”的理由。(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太原早秋①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流”指向下行,“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太原早秋》与杜甫的《春望》一样都是近体诗中的律诗,具体讲,本诗属于五言律诗。
B.首联用秋天典型的景象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一是众多花儿凋零,二是大火星向下运行。
C.颔联使用对仗手法,“霜威”对“云色”,“出塞”对“渡河”,中“早”、“秋”两字巧妙点题。
D.前人评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心绪高昂,诗的格调自高,显出雄健之气。
16.本诗与必修上《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写秋天,但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特点方面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 , 。”
(2)《短歌行》中运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鱼为喻,表明自己渴望回归自然本性的句子是: ,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B.混淆视听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C.混淆视听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D.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D.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留白是书画创作中常用的技法,创作者恰当留白,让方寸之地的画纸延伸出天宽地阔的美妙。其实,不仅绘画需要留白, ① 。如果教育就是让孩子一天到晚不停地接受各种“新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需要 ② :家长努力在孩子生活上留白,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教师努力在学生学习上留白,有助于 ③ 。只有两者都大胆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无知的孩子都是一件待完成的艺术品,每一幅作品的质量都与教育者的作为紧密联系。留白之处,自有教育。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一上学期,我们与青春的多重面貌不期而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年轻一代的心声;而《百合花》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革命年代青年男女间纯洁无瑕的情谊,以及在战火中成长的坚韧与无私;《短歌行》中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些课文,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卷,共同绘制了青春的多重旋律与色彩。它们或激昂,或温柔,或忧郁,或坚定,无一不在诉说着青春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青春的色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预估得分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课标内容要求 预估得分
1 选择题 3 语言的梳理与整合 3
2 选择题 3 发展逻辑思维 3
3 选择题 3 发展逻辑思维 3
4 主观题 4 提升思维品质 2
5 主观题 6 关注、参与当代文学 3
6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3
7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3
8 主观题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2
9 主观题 6 提升思维品质 4
10 选择题 3 语言积累与建构 3
11 选择题 3 语言积累与建构 优秀文化传承 3
12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3
13 文言句 子翻译 8 语言积累与建构 6
14 文言内 容探究 4 鉴赏文学作品 2
15 诗歌鉴 赏客观 3 鉴赏文学作品 3
16 诗歌鉴 赏主观 6 鉴赏文学作品 4
17 填空题 6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6
18 选择题 3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3
19 选择题 3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3
20 选择题 3 语言表达与交流 3
21 主观题 6 信息获取与加工 逻辑推理与判断 4
22 主观题 4 语言积累与建构 2
23 写作 60 语言表达 44
优秀率 合格率
25% 75%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课标内容要求 试题考点 素养水平 试题来源
1 选择题 3 语言的梳理与整合 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分析 2 精选题
2 选择题 3 发展逻辑思维 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分析 2 精选题
3 选择题 3 发展逻辑思维 论述类文本的论点 论据与论证方法 2 精选题
4 主观题 4 提升思维品质 论述类文本内容理解运用 2 精选题
5 主观题 6 关注、参与当代文学 论述类文本内容分析概括 4 精选题
6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小说内容分析 3 精选题
7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小说内容、艺术特色鉴赏 3 精选题
8 主观题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 精选题
9 主观题 6 提升思维品质 小说标题的作用 3 精选题
10 选择题 3 语言积累与建构 文言断句(实词理解、句式运用、 文意把握等) 1 精选题
11 选择题 3 语言积累与建构 优秀文化传承 文言实词、文化常识的掌握 4 精选题
12 选择题 3 鉴赏文学作品 文言文内容理解、归纳、分析 4 精选题
13 文言句 子翻译 8 语言积累与建构 文言句子翻译(文言实词、 虚词、句式等综合知识) 4 精选题
14 文言内 容探究 4 鉴赏文学作品 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整合 2 精选题
15 诗歌鉴 赏客观 3 鉴赏文学作品 古诗手法与内容 3 精选题
16 诗歌鉴 赏主观 6 鉴赏文学作品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3 精选题
17 填空题 6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名篇名句默写 4 精选题
18 选择题 3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成语理解与运用 1 精选题
19 选择题 4 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病句辨析与修改 1 精选题
20 选择题 3 语言表达与交流 考查语句连贯与逻辑 1 精选题
21 主观题 6 信息获取与加工 逻辑推理与判断 语言表达连贯 3 精选题
22 主观题 4 语言积累与建构 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 精选题
23 写作 60 语言表达 考察、结构清晰、
内容充实等 4 精选题
优秀率 合格率 难度(易:中:难)
25% 75% 6:3:1
题型设计全面,包含选择、主观、翻译、默写、写作等多种形式,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如文言实词、成语运用、名句默写)的考查,夯实学生语文积累;又强调对思维能力(如文本分析、手法鉴赏、观点提炼)的提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现代文阅读对革命诗词特点的概括、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以及写作题对 “青春的色彩” 主题的设定,均紧密围绕学科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革命诗词的范围并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二者之间没有关联”错,《沁园春·雪》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作者自己的时代之问。D.“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于文无据。由原文“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材料二原文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其中“商量”表怀疑,并不是肯定的结论。故选C。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A.该句出自毛泽东的《西江月 井冈山》,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表达革命者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决心,属于现实主义风格。B.该句出自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描写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和战地的严峻形势,属于现实主义风格。C该句自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此句追忆往昔不平凡的战斗生活,具有革命现实主义风格。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选自《贺新郎 别友》,又名《贺新郎 赠杨开慧》。用“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喻指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D。
4.【答案】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答题的语据主要在材料一。结合“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概括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概括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概括出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概括出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5.【答案】①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答题的语据在材料二。
结合“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文章以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为例,得出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结合“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可知,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结合“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知,文章以毛泽东评对古代帝王多从历史功绩、治国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应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6.C
7.A
8.①情节结构:解释了“神仙坟”的由来,呼应前文“神仙坟”的悬念,使情节更完整。
②人物形象:通过村民借“神仙”说法保护红军墓的行为,体现了村民的智慧和对红军战士的感恩、敬畏。
③主题表达:突出了红军战士与百姓的深厚情谊,以及百姓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深化了主题。
④艺术效果:“奇事”带有传奇色彩,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读者。
9.①“无字碑”指的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②“无字碑”是当时许多无名英雄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象征。③“无字碑”是对所有“为穷苦人打天下”“护佑百姓”的军人的讴歌与礼赞,也表现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升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可见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病好了都说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也体现了村民感念红军战士。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外貌描写”说法错误。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没有运用“外貌描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奇事是指村民采坟上艾蒿治病一事。既照应前文红军战士牺牲时说的“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这一句,“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又为下文张总决定“组织村民栽种艾蒿”作铺垫。
“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暗地叫‘红军碑’”,奇事既是对红军战士牺牲后情节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坟上的艾蒿”成为了联系村民与红军、安岳老区与张总的载体,突出“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
“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在郭会长带领张总考察投资的主要情节外,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用“仙人”“天葬”“神灵”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奇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浅层意义上看,“无字碑”指的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无字碑”指的是战士牺牲后,人们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在他的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
从深层意义上看,“无字碑”并不是安岳老区所独有,红军战士的“无字碑”只是“许许多多无字碑中的一个”,可见,在战争时期,像红军战士这样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无名军人还有很多很多。
文章结尾张总说的“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以及“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都说明“无字碑”是对所有“为穷苦人打天下”“护佑百姓”的军人的讴歌与礼赞,也表现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升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10.BDF
11. B
12. D
13.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2)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14.
①处地之“乐”,滁州景色优美。
②处时之“乐”,时代安宁无事。
③处人之“乐”,关心百姓疾苦,与百姓相处和谐。
【解析】
【导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均为描写滁州风光的名篇,展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的豁达心境和与民同乐的情怀。《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乐的追求;《丰乐亭记》则通过对四季景色和民生安乐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两文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堪称传世佳作。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B.回:曲折,迂回。句意:泉水沿着山峰折绕。
C.句意: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
D.句意: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错误。甲文主要表现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与民同乐的主旨。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山行”,沿着山路行走;“泻出于两峰之间”,状语后置,“于两峰之间泻出”;“……者,……也”,表判断。
(2)意:情趣,意趣。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材料二“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可知,所处之地景色优美,让人快乐。
根据材料二“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可知,所处之时,时代安宁无事,让人快乐。
根据材料二“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可知,所处之人,百姓安居乐业,长官关心百姓疾苦,与百姓相处和谐,让人快乐。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
16.
16①意象:
《太原早秋》用 “ 凋零的众芳、早霜、渡河的秋云、边城月”等意象 营造孤寂、冷清的氛围,烘托思乡与失意情绪 。
《沁园春·长沙》 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等展现蓬勃向上的活力,烘托豪迈的革命情怀。
②情感:
《太原早秋》中诗人通过“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等句,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结合注释中“未得实现抱负”的背景,还蕴含着抱负难伸的抑郁、惆怅。
《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句,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充满青春的激情与革命的理想主义情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作者心绪高昂”错误,根据“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可知,作者心绪不高。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副壮阔绚丽的秋景图,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红”“碧”等绚丽色彩的使用,写出了典型意象的特点。可见《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
结合“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可知,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这时塞外就已经开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沁园春·长沙》上片先写景,在结尾处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此可知,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本诗中,结合“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看到这边城的月亮,“我”梦想回到安陆家中。“我”对于家乡的思念,就像长长的汾水一样没有尽头,没有一天心里不充满相思之愁。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羁鸟恋旧林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激、粪、侯、哺、羁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D
【解析】“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根据“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可知,并不是故意说吓人的话,所以选用“危言耸听”。“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通过《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让人感觉事态严重, 所以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所以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 所以选用“不以为意”。
19.D
本语句有两处错误:一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可改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二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 亿多人”不合逻辑,可改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或“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人”。
20.B
“‘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所以用连词“或者”而不是“甚至”。同时,“如果”应在主语“心灵的窗户”后面,“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
答案:1.①教育也需要留白;②家校共同努力;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解析】第一处前句提到“其实,不仅绘画需要留白”,后句应表明什么也需要留白。后句提到“如果教育就是让孩子一天到晚不停地接受各种‘新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可以得知“教育也需要留白”。第二处前句提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横线后的标点是冒号,应填写需要什么。横线后是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谈,从后文的两个“有助于”可以得知,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所以第二处可填“家校共同努力”。第三处前句提到“教师努力在学生学习上留白,有助于”,应写出教师留白的好处,句式应和前一个层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一致,学习上留白,培养的是学习能力,所以最后一处可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知的孩子比作未完成的艺术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孩子的价值与潜力。②化抽象为具体,让教育者的责任更清晰可感,使孩子与教育者的关系更容易理解。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是一则围绕“青春的色彩”展开的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青春的多重面貌及其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材料展现了四种不同的青春风采,
《沁园春·长沙》:展现了毛泽东青年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旋律激昂,色彩鲜明,象征着青春的壮志与抱负。
《红烛》:闻一多以“蜡烛”为喻,颂扬了年轻一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旋律温馨而坚定,色彩柔和却充满力量,体现了青春的无私与执着。
《百合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革命年代青年男女间纯洁无瑕的情谊,以及在战火中成长的青春坚韧与无私,旋律温柔而哀伤,色彩淡雅却坚韧,揭示了青春在艰难环境中的成长与蜕变。
《短歌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则是对青春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同时透露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青春态度,旋律略带忧郁却又不失豪迈,色彩斑驳中透出坚韧不拔的光芒。
青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阶段,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绘就了不同的旋律与色彩。青春有不同的样子,也有不同的价值。题目启发学生思考青春的旋律、色彩和价值。这些文本材料共同揭示了青春的多面性:有激昂的壮志,有温柔的情怀,有忧郁的沉思,也有坚定的信念。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与追求,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与担当。
写作时,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当然,只要在“青春色彩”这一话题范围内均为切题。比如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用三个分论点论述,青春的色彩在于进取之心,青春的色彩在于行动之实,青春的色彩在于奉献之爱。
参考立意:
1、青春的色彩在于梦想与追求
2、青春的色彩在于奉献与无私
3、青春的精彩在于挑战与成长
4、青春的色彩在于责任与担当
5.青春在奉献中精彩。
6.青年人当有不屈的生命力。
【范文导写】
以奋斗为笔,绘就青春斑斓画卷
青春的色彩是什么?是毛泽东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壮志和豪情,是闻一多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奋斗和奉献,是《百合花》中那在战火洗礼下成长的坚韧与无私,是《短歌行》中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积极进取。故私以为:奋斗是青春最激动人心的旋律,最耀眼的色彩,我们要以奋斗为笔,绘就青春斑斓画卷。
青春,是一本五彩斑斓的画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旋律与色彩。它以奋斗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奋斗,是青春最鲜明的特征,它让青春的色彩更加鲜艳,旋律更加激昂。正如陆鸿,面对“脑瘫”的不幸,他没有选择沉沦,而是用残肢书写了奋斗的篇章,他的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理想而闪耀。
青春的旋律和色彩,在于我们敢于梦想,并为之奋斗。黄旭华先生以青春之我,投身于核潜艇事业,他的青春在深海中绽放,他的理想在波涛中翱翔。谢坤山虽身残志坚,却用不懈的奋斗诠释了青春的真谛,他的画布上,每一笔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他的青春因奋斗而美丽,因理想而绚丽。
青春的舞台,从不缺少挑战与困难,但正是这些磨砺,铸就了奋斗者独特的光芒。正如破晓前的黑暗最为深沉,青春之路上的奋斗,往往伴随着孤独与艰辛。然而,正是这些不易察觉的瞬间,孕育了未来辉煌的种子。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每一份汗水背后的坚持,都是青春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它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向前,绘就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青春画卷。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更应铭记,唯有奋斗,方能不负韶华。无论是科技前沿的探索者,还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都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都要以奋斗为舟,理想为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辽阔的海洋。在青春的旅途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用奋斗的色彩,为人生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此,当我们回首往昔,那些关于奋斗的记忆,定会如繁星般璀璨,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正是这些奋斗的日子,构成了我们青春最动人的旋律,最绚丽的色彩。
然而,反观当下,部分青年正在失去奋斗的青春色彩。他们沉醉于虚拟世界的浮华泡沫中,将宝贵的青春时光虚度于指尖滑动的屏幕之间,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广阔舞台与无限可能。他们面对挑战时,不是选择迎难而上,而是习惯性地抱怨命运的不公,将责任推诿于外,却遗忘了勇于挑战,不懈奋斗是青春最本真的底色。这样的青春,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失去了应有的光泽与色彩,令人扼腕叹息。
青春是一首未完的诗,是一幅待绘的画。让我们以奋斗为笔,绘画出青春的色彩;让我们以梦为马,唱响青春的旋律。在未来的日子里,请都请保持那份初心与热情,继续前行,在奋斗的路上绽放属于青春的色彩。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
准考证号: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贴条形码区
此栏考生禁填
缺考
标记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5
.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答题卡
(
一、二、


33
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4
.(
4
分)
7
[ A ] [ B ] [ C ] [ D ]
1
1
[ A ] [ B ] [ C ] [ D ]
1
2
[ A ] [ B ] [ C ] [ D ]
1
5
[ A ] [ B ] [ C ] [ D ]
1
8
[ A ] [ B ] [ C ] [ D ]
1
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8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 A ]
[ B ]
[ C ]
[ D ]
[
E
]
[
F
]
[
G
]
[
H
]
1
3
.

8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
6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


6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0
分)
21.

6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四、
写作
(60分)
2
3
.
题目: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600
600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800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语文 第4页(共6页) 语文 第5页(共6页) 语文 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