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月度作业检测 2025.1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以河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则他自己是静止的
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对于运动过程中的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
B.从出发地出发后,20s内甲、乙两物体2次相遇
C.甲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在改变
D.乙物体运动15s,距离出发点250m
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大致描述汽车的运动情况,给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三个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图像能够表示甲汽车的运动情况
B.①②图像能够表示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C.4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不同
D.乙车每10s内都比甲车速度快
4.科学家们正在研发各种能够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工作的仿生机器人。下图是某机器人沿竖直树干从底部开始向上爬行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匀速向上运动
B.内,该机器人静止
C.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上爬行了
D.内,该机器人沿树干向下运动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为5m/s
D.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
6.T114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表信息可知( )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6
济南 03:03 03:12 966
北京 08:00 …… 1463
A.列车从蚌埠至济南的路程为486km
B.列车从上海至北京行程历时13h
C.03:10列车正行驶在从济南至北京的路途中
D.列车从蚌埠至济南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7.小明同学想测量自己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5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误差
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都是因为误差引起的
C.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5125cm
D.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51cm
8.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9.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周长L
B.如图乙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cm
C.如图丙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丁把金属丝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已经研发出多种先进的运动轨迹追踪软件,其中一款具有每隔相同时间就自动定位一次物体位置的功能,甲、乙同时在同位置沿同方向出发,从左a处向右b处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从a到b,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3∶2
D.从a到b,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是3∶5
11.如图所示,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AB段平均速度为
C.测量BC段平均速度时,为了简便,可以让小车从B点静止下滑
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12.下列实验情景中,探究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在水中摇动小铃铛,听铃铛声
B.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C.改变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听声音的变化
D.改变杯中水量,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听声音的变化
13.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不属于声音反射的现象是(  )
A.教师在教室中说话,听起来比操场响亮得多
B.雷电交加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
D.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1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研究问题采用的这种方法称为(  )
A.科学推理 B.类比 C.等效代替 D.转换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目的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B.图乙,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音乐盒声音变小,是因为介质减少发声体振动减弱
C.图丙,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齿轮,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丁图,两列声波的音调不同
16.在物理课上举行的“自制乐器,唱响未来”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利用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利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
B.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
C.用更大的力拨动橡皮筋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响度大
17.如图,是“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活动中颂诗、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多种文艺创演,彰显了陕西文化特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
B.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
D.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18.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向暖瓶中倒开水时,其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调在变化
B.老师上课佩戴扩音器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航天员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19.如图所示,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比赛,也是异常热闹的盛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起伏的音乐声,其传播速度为3×108m/s
B.裁判员通过哨声来进行裁判工作,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球员们不断鼓掌呐喊,呐喊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运动员们一边追着足球,一边通过高声呼喊队友进行及时交流配合,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
20.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伴随着倒计时的钟声,现场的现众和电视机前的全国人民共同迎来了新年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钟声和歌声
D.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21.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减弱噪声对考生的干扰.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与之相同的是( )
A.窗户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B.小区内禁止鸣笛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戴防噪声耳罩
22.“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或水平不一、很不整齐。但是在古代“参差”还表示一种乐器你知道吗?如图所示,它由许多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关于这种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差”演奏时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
B.竹管长短不一是为了改变“参差”发声的音调
C.用力吹同一根竹管能改变此乐器的音色
D.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抽出罩内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B.乙图:细线绕在手指上堵住双耳,敲击衣架能听见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丙图: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丁图: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隔音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晷的计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刷过鞋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摩擦可使鞋面变亮,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月夜迎着月光走,水是亮的;背着月光走,水是暗的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因为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有的学生不能看清老师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粉笔字没有反射光
26.如图所示,若要使图中墙壁上的目标被反射光照亮,在激光笔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适当距离 B.水平向左移适当距离
C.竖直向下移适当距离 D.竖直向上移适当距离
2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本发出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才看到书
B.书本漫反射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才看到书
C.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了物体上,小红才看到书
D.书本镜面反射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才看到书
28.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形成原因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路灯下的影子 B.光污染
C.小孔成像 D.射击瞄准
2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反射角大小为55°
B.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反射角会逐渐减小
C.图乙中将纸板NOF向后折叠,反射光线会消失
D.我们能在纸板上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30.如图是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光污染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如图甲所示的镜面反射
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时,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在雨后天晴的夜晚背着月光行走,较亮的地方是路面
D.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电影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31.请写出以下测量工具对应的读数:甲 ;乙 .
32.诗仙李白有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明月”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月光下的影子是由光的 形成的,杯中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
3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演奏时轻敲或重敲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不同;亲临现场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编钟,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 反射.
34.古代的人们发明了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量 (填写物理量名称)的仪器——日晷仪,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35.小王在“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90cm,s2=40c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4)若以长木板为参照物,小车下滑过程相对于长木板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6)下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36.实验课上,小明用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直尺和铅笔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1)实验时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硬纸板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2)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实验过程中,小明把纸板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该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4)若小明让另一束光沿着方向射向平面镜,发现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填序号)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四、计算题
37.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驶去,司机在某处鸣了一下笛,4s后听到从前方山崖传来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求:
(1)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3)司机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米?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物理月度作业检测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B D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C C A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C A D B B B B
31. 3.17 337.5
32. 不是 直线传播 反射
33. 响度 漫
34. 时间 光的直线传播
35.(1)刻度尺
(2)较小
(3)0.5
(4)运动
(5)小
(6)B
36.(1) 量角器 需要
(2)等于
(3) 不能 在同一平面内
(4)B
37.(1)80m
(2)1360m
(3)720m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