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月度作业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黄晕(yùn) 祷告(dǎo) 分歧(qí) 咄咄逼人(duò)B. 粗犷(guǎng) 欹斜(yī) 拆散(chāi) 淅淅沥沥(lì)C. 姊妹(zǐ) 纠纷(jiū) 应和(hè) 翻来覆去(fù)D. 荫蔽(yìn) 霎时(chà) 酝酿(niàng) 诲人不倦(huì)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3题。(4分)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在她的______下,你才能熬过稚嫩,走向成熟□家庭是力量的源泉,在她的______下,你才能茁壮成长;家庭是灵魂的火焰,在她的光芒里,你才能走向成功。家庭里充满温馨,是因为有责任和担当;家庭里也会存在分歧,但爱能化解一切□鸟需要蓝天来______姿态,人需要家庭来______生命。2.语段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保护 哺育 展现 保护 B.呵护 浇灌 展现 维护C.呵护 哺育 展露 维护 D.保护 浇灌 展露 保护3.语段中“□”处填入的正确标点是( )(2分)A., 。 B.; , C.; 。 D.,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B.在运动会上,参加方队展示的男生女生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C.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D.他在学习上,不仅勤奋刻苦,废寝忘食,而且方法得当,懂得温故知新。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7.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具有强烈的老北京韵味,因此被称为“语言大师”,他因为《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C.《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8.品味诗文,完成表格。(8分)类别 作者/出处 相关诗句 赏析诗句诗中“景” 曹操《观沧海》 ① , 。 这两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 。 这两句描写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诗中“情” 马致远 ③ ④ ,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 ,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和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理”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 ,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揭示了⑦ 的哲理。古诗词中多有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⑧ , 。二、阅读与鉴赏(48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9.(1)这两首诗都是由写景开始,李白的诗通过“杨花”“子规”等意象营造 的氛围,刘禹锡的诗开篇则状写了九曲黄河 的特点。(2分)(2)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李白的诗中“过五溪”写出了“左迁”路途险远,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B.李白的诗中后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C.刘禹锡的诗中“如今直上”有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D.两首诗都由眼前的实景转入想象,借“明月”“银河”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10-13小题(15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言语》)【乙】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达官遣役⑤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节选自《筠廊二笔》)【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10.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原文 方法 解释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 根据上下语境推测 抵: ①公欣然从之 课内迁移:公欣然曰——《咏雪》 欣然: ②公笑而去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去: ③公方与群儿浴河内 查找词典:“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供参考:A.方形,与“圆”相对。 B.正直。C.正;正在。 D.方圆;周围。 方: ④ (填序号)1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A.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B.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C.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D.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分别刻画了谢太傅、高念东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段,请你参与下列任务,完成14-16小题。(9分)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②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时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实是七岁。③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他说完便站起来,走到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④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⑤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⑦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⑧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⑨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⑩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4.任务一: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2分)A.《狗·猫·鼠》 B.《琐记》C.《二十四孝图》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5.任务二: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士、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D.《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16.任务三:根据文段完成ABC三处空缺内容。(5分)(1) 以上情节出自 《朝花夕拾》 中的A (篇目名),《朝花夕拾》原题为B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C 。(2)我去看赛会的心理发生过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填空。① ——— 忐忑痛苦 ——— ②(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2小题(20分)墨香里的年味儿徐进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是父亲书写的。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亲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望。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墨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一年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息,因为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写时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糨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烘干,递给父亲。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然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个字,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横批。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我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①,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章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 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选自《意林》,有改动)【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17.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4分)段落 第⑥段 第⑦段 第⑧段 第⑨段内容概况 裁备春联 书写春联 C D态度情感 A B 不亦乐乎 幸福满满1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19.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20.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表达效果。(3分)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21.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因?(4分)22.“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三、写作表达(50分)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而我们的成长也需要阳光的照耀。你生命中的那束阳光是什么?它如何照亮你的人生呢?请以“ ,我的阳光”为题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密···························封··························线································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七年级语文月度作业检测答题纸积累与运用(22分)1. 2. 3. 4.5. 6. 7.8. (8分)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9.(1)(2分)(2)(2分)22 10.(4分)① ②③ ④11.(3分)2 12.(1)(2分)(2分)13. (4分)(2分)15.(2分)16.(1)(3分) A B C(2)(2分) ① ②17.(4分) A BC D18.(3分)19.(3分)20.(3分)(4分)(3分)三、写作表达(50分)(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答题卡共987格)。600字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月度作业检测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C B C D A A C4.D A.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是褒义词,句中形容吵架,感彩有误;B.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花枝招展”往往形容年轻的女性,在此形容“男生”,用错对象;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不能形容生长的秧苗,望文生义;D.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使用恰当;5.A【详解】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介绍的我对春天的热爱。“不是…而是…”为关联词语,所以②应放在第一个空。①有过度的效果,可以承上启下,故放在第三个空。所以选A6.A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将“突破”改为“实现”;D.否定不当,删去“不再”;7.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8.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天净沙·秋思》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⑤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海日生残夜⑦新旧更替 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月的诗句都可。)9.(1) 凄凉、萧瑟 恢弘、壮阔 (2)D(2)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被贬友人的关切和同情;《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借“银河”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所以“借‘明月’‘银河’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分析不恰当;10.抵达; 高兴的样子; 离开; C 11.B12.(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将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差役在水中下跪道歉,高念东也在水里应答他。13.谢太傅在寒雪日召集家人聚会,和小辈一起探讨问题,对于子侄辈回答的问题,只是大笑,刻画了他情趣高雅、慈爱可亲、注重教育的特点。高念东身为高官,却一点架子都没有,给人推车,和小孩子们一起洗澡,刻画了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为人宽厚、超凡脱俗的特点。【解析】11.本句句意为: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役亦就浴”主语为“役(差役)”应断开;“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分别为差役的两个举动,应断开;“一儿笑指公曰”中主语为“一儿”,描述其神态语言和动作,应断开;正确划分为: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故选B。12.(1)句重点词语: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儿女:子侄辈们。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2)句重点词语:役:差役。于:在。跪谢:下跪道歉。【点睛】参考译文:【乙】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在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14.B 15.C 16. 《五猖会》 《旧事重提》 父亲让我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让我去看五猖会; 欢喜期待, 扫兴失落(落寞无趣、索然无味)。17.A小心翼翼;B越发精神;C品评春联;D齐作春联。18.运用拟人手法,把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到来时人们的高兴、喜悦。19.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春联、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20.“絮叨”的意思是唠叨、啰嗦,这里写出了父亲和“我”一起唠唠叨叨地说哪个字写得好,写出了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喜爱。21.父亲对于“我”写得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22.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开篇可直接通过抒情的语言表明谁是自己生命中的“阳光”,表现自己对该人物的感激与赞美。接下来记叙与该人物发生的故事,围绕该人物成为“我的阳光”的原因展开;例如:父母的体贴入微像阳光一样温暖我;老师的谆谆教诲,像阳光一样指引我前进;我的朋友不向困难低头,敢于迎接挑战的态度,像阳光一样激励着我等。整体可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设计曲折的情节来抓住读者眼球。多采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展现人物特点。最后表明所写人物哪方面的特质似“阳光”一样,扣合文题及开头,升华中心。示例:老师,我的阳光在我的心中,有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这一束阳光便是我新来的语文老师。在我们班上,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他就是李老师。他的身体有些发胖,头发是稀疏的,中间的头发全秃了,班上有些同学称他为“地中海”。因为岁数大的原因,他要戴一副老花镜。脸上总是挂着一脸的笑容,给人亲切的感觉。有些同学不知为什么对他有些反感。但我觉得,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爷爷。而且,他就像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着我的心。在他来之前,我比较自卑,经常不敢举手。就算被老师点了名,回答还是沉默寡言。但是他让我感到了自信,阳光。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上课时,总会说一句:“同学们,不要害怕,即使你说错了,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就是这么短短一句话,让我有了自信,上课举手的次数多了,自然也会有好成绩了。因为这束“阳光”,让我自信,感到了温。他不仅会让人感到温暖,还会宽容别人。以前当我犯了错误时,一顿臭骂那自是必不可少的。但今日不同往日,当你犯了错误时,李老师不会劈头盖脸的责骂,而是一本正经,轻言细语地说一些做人的道理。虽然有些道理我记不太清,但李老师说的“君子不二乎”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还记得他说过“但是,别以为老师给了你机会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老师给你机会并不是放纵你”,所以,当我犯了错误后,我会铭记在心,很少犯同样的错误了。他就像阳光,指引我不断前进;他就像阳光,谆谆教诲,温暖着我的身心。这就是我的“阳光”——语文老师李老师。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月作业检测.docx 答题纸.docx 语文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