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理化综合试卷(考试时间共48分钟 满分60分)化学学科(姓名班级)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蜡烛燃烧;水的凝固点是0 ℃ B.铁钉生锈;酒精挥发C.冰雪融化;酒精易燃烧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3.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5.下列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C.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口7.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的氧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C.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木炭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9. 用“”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10.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B.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C.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 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请用数据填空。(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可以准确称量到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试管要与桌面成 度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说说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1)酒精作酒精灯的燃料: ; (2)食盐作调味品 :13.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图1 图2(1)请从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①铁丝燃烧时,用来夹持铁丝的仪器是____;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填字母序号)。14.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变化。(3)从应用角度: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常用于制造烟幕弹。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填序号)。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C.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15.如果用A、B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根据两圆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符合C要求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反应“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____(填“A”“B”或“C”)。16.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序号)。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木炭燃烧后,为证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可加入少量的液体: ;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常加少量水的作用是 。17.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以由一种紫黑色固体B加热分解制得,C在A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D能造成大气污染。E在A中燃烧会火星四射。(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两种物质的名称:B , D ,(2)写出E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18.(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 ;b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 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 _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19.(8分)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总结实验一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 有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速率__① _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 向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 __ 土豆丝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实验三 _ ③ _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__ _ ④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 _。(3)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 __。【反思】小凡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4)第一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的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木条复燃。这是探究__ __。(5)第二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这是探究__ __。20.(3分)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1)图Ⅰ所示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 __。(2)图Ⅱ为改进后的实验,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 __。2023—2024年第一学期一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选择题1-5 B A D A D 6-10 C B C B D填空题11、(1)__0.1__g__; (2) _1/3__ __45__12、(1)__可燃性__; (2)__咸味__;13、(1) _A__; __G__。(2) __D__14、(1)__混合物__(2)__燃着的木条熄灭__ __液氧__ __物理__(3)__磷+氧气五氧化二磷__ (4)__AC__15、(1)__碳+氧气二氧化碳__;(2)__B__16、(1)__AC_(2)澄清石灰水;_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__。17、(1)B__高锰酸钾__,D__二氧化硫__(2)__铁+氧气四氧化三铁__。三、实验探究题18.(1)a__酒精灯__;b__试管__。(2) __A_ _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分解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满__。(3)__①③__19、(1)_慢 没有明显现象___取5__mL__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木条__ 木条复燃(2) __过氧化氢水+氧气__。(3) _对比(或对照)__。(4)__土豆丝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__。(5)__土豆丝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__。20、(1)__甲__,_丙烧杯氨水中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__。(2)__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色__。(3)__实验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一次月考化学问卷.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