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桂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 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警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识别人走路的姿态来判断某人是否为需要找的犯罪嫌疑人时,可以把人当作质点考虑。
B. 学校领导在教室外通过表面观察发现某同学正在打瞌睡时,该同学被当作质点;领导记录下该同学的位置并通报给班主任时,该同学也被当作质点。
C. 某同学在下班高峰期的公交车上,突然发现汽车正在后退(溜车),但当他慌忙提醒司机时,司机却告诉他车辆在正常向前行驶,该同学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发现汽车在后退的。
D. 某同学在雨中(当时完全没有刮风)沿一条笔直的公路狂奔,发现雨滴的轨迹是倾斜的,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得到的结果。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B.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就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
C. 在同一个地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D. 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地面上任何两个物体的重力方向都相互平行
3. 新能源汽车在辅助驾驶系统下测试时有下列几种情景,其中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不变,其速度可能减小
B. 汽车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 汽车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汽车的加速度大,则速度不一定变化快
4.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减速后加速,丙车先加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 三车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
5. 如图所示,静止的钢管一端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竖直轻绳悬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地面对钢管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钢管
C. 钢管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钢管对轻绳弹力方向垂直于钢管向下
6. 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0s时甲与乙相遇
B. 甲处于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乙追上甲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50m
D. 在10~30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7. 冰壶是冬奥会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在某次比赛中,冰壶以某一初速度被投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时15s停止,已知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位移大小为0.2m,则冰壶的初速度大小为(  )
A. 9.0m/s B. 7.2m/s C. 6.0m/s D. 5.4m/s
二、多选题(每题6分)
8.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00cm的遮光条。滑块在槽码重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t1=0.2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t2=0.05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2.50s,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0.4m/s
B. 滑块加速度约为0.12m/s2
C. 实验中选择的遮光条越窄越好
D. 若测量出两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L,不用时间间隔t也能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
9. 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你在零刻度线做抓尺的准备,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刻度,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若某次测量时记录的刻度为20cm,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次测量时对应的反应时间为0.2s
B. 反应时间与直尺下落的高度成正比
C. 若将该直尺的刻度改造成“反应时间”,则其刻度不均匀
D.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0.3s,则能用该直尺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10. 如图所示,一氦气球下方系有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释放,以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绳子突然断裂,绳子断裂后物体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物体从绳子断裂后到落地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最大高度为40m
C. 和时,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
D. 物体随气球开始运动到落地共用时12s
三、实验题(每空2分)
11. 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用铁架台、毫米刻度尺以及若干个相同钩码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指针固定在弹簧下端,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一侧,刻度尺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点对齐。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 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C.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D. 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各测出一组拉力与伸长量,可得出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该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待弹簧处于合适状态时读出弹簧的长度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描绘出弹簧的弹力F与伸长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a的原长比b的长 B.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 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12. 两组同学在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
(1)帅过吴彦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连接重物和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长木板的一端必须垫高,使小车在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C.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选择计数点时,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
②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A.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上
C.接通电源及释放小车,打出纸带
D.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与小车尾部相连
(2)收手吧阿组的同学用手机录制了一小汽车匀减速运动的视频,为了便于记录小汽车在水平地面各时刻的位置,如图将视频中间隔时间为的连续几幅画面合成到一张图片中(如图2),依次标记为0、1、2、3、4、5号位置,突然发现3号位置照片模糊不清,拖着较长的影子,依次测得各位置的距离为、、、,已知整个过程中小汽车一直在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小汽车在位置4和5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符号表示,下同)。
②小汽车在位置1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③小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
四、解答题(9分+13分+16分)
13. 如图1所示是公路上一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某次一辆重型货车避险过程可以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模型,货车在公路上行驶到A点时的速度 ,货车行驶到避险车道底端 B 点时的速度 ,已知货车从A 点开始直至在避险车道上C点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85m,下坡时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上坡时为匀减速运动,货车行驶在避险车道上时的加速度大小是下坡时加速度大小的5倍,假设货车从下坡车道进入避险车道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求:
(1)货车在公路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2)货车从A 点运动到 C点的总时间t。
14. 如图所示,一根原长,劲度系数的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面上。现用一小球将弹簧缓慢压缩至长为处释放,小球在弹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弹出,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以的速度与弹簧分离,不计空气阻力,g取,以水平地面为参考面,求:
(1)小球刚释放时受到的弹力大小;
(2)小球与弹簧分离后继续上升的高度;
(3)小球从离开弹簧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15. 如图所示,长l=7.5m的卡车在道路上以v0=20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头正前方 x0=50m处有野生动物通道,通道上有一动物(可视为质点)正匀速横穿道路,此时动物到A点的距离s=9.6m。已知卡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卡车和动物均做直线运动。求:
(1)若要卡车在动物通道前停下,求司机最长反应时间t0(反应时间内车做匀速运动)。
(2)若司机的实际反应时间t=1s,然后仍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卡车车头到达野生动物通道的速度大小。
(3)若司机的实际反应时间t=1s,然后仍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该动物在卡车完全通过后才到达A点,求动物的速度大小。
桂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二、多选题(每题6分)
【8题答案】
【答案】BD
【9题答案】
【答案】AC
【10题答案】
【答案】CD
三、实验题(每空2分)
【11题答案】
【答案】(1)AC (2)200
(3)B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AC ②. BDCA
(2) ①. ②. ③.
四、解答题(9分+13分+16分)
【13题答案】
【答案】(1)
(2)8s
【14题答案】
【答案】(1)10N (2)0.2m
(3)0.6s
【15题答案】
【答案】(1)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