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1.(2024九上·宁津期中)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其意义是(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B.时间相同,做功相同,甲消耗的燃料比乙多C.乙燃料燃烧放出的能比甲大D.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2.(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各图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筒内的硝化棉燃烧,是由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升高B.图乙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由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的密度C.图丙中将接触面磨平的两铅块用力压紧它们就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是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图丁中用酒精灯加热封闭试管内的水,水沸腾后将塞子冲出,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3.(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 )A.单个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C.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D.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4.(2024九上·宁津期中)一台内燃机的转速是1440转/分,那么在每秒钟内( )A.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2次,活塞完成48个冲程B.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720次,活塞完成2880个冲程C.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440次,活塞完成1440个冲程D.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24次,活塞完成24个冲程5.(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大小”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两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组实验中,燃料的质量均应相等B.甲组实验中,沙子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C.甲组实验中,可以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吸热的多少D.乙组实验中,可以根据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升高的多少来比较燃料燃的热值大小6.(2024九上·宁津期中)冬天我们通常采用向手“哈气”和两手“相搓”的方法使手暖和一些,这两种取暖方式( )A.都是通过做功取暖B.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C.“哈气”是通过热传递取暖,“搓手”是通过做功取暖D.“搓手”是通过热传递取暖,“哈气”是通过做功取暖7.(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内燃机的哪个冲程与这一现象的能量转化相同(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8.(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条件下,汽油、炭、大地、陶瓷是导体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电荷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9.(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0.(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校的学生参观了学校锅炉房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炉子效率的建议,其中不应采纳的是( )A.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B.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C.向炉内多加些煤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11.(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橙子、番茄、火龙果中,用导线连接,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片、锌片、水果组成电源,铜片是电源的正极B.在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C.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若断开开关,则插在火龙果上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12.(2024九上·宁津期中)由公式 变形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13.(2024九上·宁津期中)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斥力”)14.(2024九上·宁津期中)水电站里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转化为 能;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 能转化为 能,做功冲程把 能转化为 能。15.(2024九上·宁津期中)汽车在转弯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但其中一个灯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则坏的转向灯发生的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转向横杆相当于电路中的 。 (选填“电源” “开关”或“用电器”)16.(2024九上·宁津期中)十堰人都爱吃牛肉面。在制作牛肉面的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 造成的。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17.(2024九上·宁津期中)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 、 、 和 四个冲程组成的,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 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辅助冲程要靠飞轮的 来完成。18.(2024九上·宁津期中)父亲节那天,小明给父亲启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 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 而产生的现象。19.(2024九上·宁津期中)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 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 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0.(2024九上·宁津期中)小越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 J/kg,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2024九上·宁津期中)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 30 64 89 124水 30 96 163 220(1)实验中应该使水和沙子的 相等;在此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器材外,还必须用的器材有 和 ;(2)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22.(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在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6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或“B”)(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23.(2024九上·宁津期中)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小明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1)使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 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 ;(2)如图乙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 (选填“L1””或“L2”)的电流;(3)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分别测出了A、B、C处的电流IA、IB、IC并记录下数据如表所示,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选填对应字母)电流表的位置 A B C电流I/A 0.15 0.15 0.3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B.换其他电流表再测量;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4)最后,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24.(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家庭利用煤气灶将质量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燃烧了1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25.(2024九上·宁津期中)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2km,消耗了0.15kg的氢气,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0×103N(氢气的热值取1.4×108J/kg)。问:(1)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热机的效率【解析】【解答】解:A、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热机的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A错误;B、相同时间内做功相同,即甲乙柴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相同,则因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消耗燃料比乙多,故B正确;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低,说明乙柴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大,不是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比甲大,故C错误;D、虽然甲的效率比乙低,但不清楚两台柴油机做功多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谁消耗的燃料多,故D错误。故选:B。【分析】 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2.【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图中,下压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棉花燃烧,故A错误;B.位于下方的二氧化氮的密度较大,从上方看到二氧化氮,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故B错误;C.磨平铅块压紧,结合在一起,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故C正确;D.酒精灯加热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冲出,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错误。故选C。【分析】压缩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两个铅块压紧结合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喷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答案】C【知识点】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AC、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并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故A错误,C正确。B、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并不一定是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D、其内能增加可能是做功的结果,也可能是热传递的结果,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2)物体的温度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也变化,内能也变化;但物体的内能变化,其温度不一定变化。(3)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答案】A【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有关热机的计算【解析】【解答】1440 r/min=24 r/s,所以每秒转轴转动24转,BC不符合题意.转轴转动1 r完成2个冲程,所以每秒活塞完成48个冲程,每4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所以每秒做功12次,所以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5.【答案】B【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解析】【解答】A.甲实验中,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加热器相同,利用加热时间反映吸热的多少,不必要求燃料质量相等,故A错误;BC.甲实验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热相等,沙子升温较快,则吸热能力弱,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加热时间反映吸热的多少,故B正确,C错误;D.乙组实验中,不同燃料燃烧速度不一定相同,相同时间燃料燃烧的质量不一定相同,不能通过加热相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比较燃料的热值大小,故D错误。故选B。【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装置相同,液体的质量相等;通过加热时间可以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大,比热容越小;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时,消耗燃料的质量相等,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燃料不一定相等。6.【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解:“哈气”是通过热传递取暖,两手相搓是通过做功取暖;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 手暖说明手的内能改变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要判断这两种取暖方式,首先要弄清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特点。7.【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解析】【解答】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做功冲程的能量变化相同,C正确,ABD错误。综上选C。【分析】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打开,活塞上移,排除废气。8.【答案】D【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解析】【解答】A.一般条件下,汽油、炭、大地、是导体,陶瓷是绝缘体,故A错误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电荷,故B错误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故C错误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择D【分析】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干燥的木块是绝缘体,潮湿的木块是导体9.【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A符合题意;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可能对物体做了功,B不符合题意;C.物体温度不变,也可能吸热,如晶体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向有热传递和做功。10.【答案】C【知识点】热机的效率【解析】【解答】AB.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或将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都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AB不符合题意;C.向炉内多加些煤,消耗更多的燃料,不能提高炉子的效率,故C符合题意;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热量尽可能被吸收,能提高炉子的效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热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就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热损失。11.【答案】D【知识点】电流的方向;电源及其能量转化;电路的三种状态;制作水果电池【解析】【解答】A.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长脚(正极)进、短脚(负极)出,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根据电流流向可知,铜片是电源的正极,故A正确;B.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所以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故B正确;C.水果电池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若断开开关,电路断路,电路中就没有电路通过,所以插在火龙果上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 ,故D错误。故选D。【分析】1.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长脚(正极)进、短脚(负极)出,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2.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3.电池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电路中有电源,且形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12.【答案】C【知识点】电阻【解析】【解答】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但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求出其大小,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加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没有关系,但是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结合电流和电压求解它的电阻。13.【答案】引力;斥力【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铁棍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的结果;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故本题答案为:引力,斥力【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4.【答案】机械;电;机械;内;内;机械【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解析】【解答】(1)(2)水电站里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是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4)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6)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15.【答案】断路;开关【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解析】【解答】 解: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两个转向灯是并联的,则坏的转向灯电流不能流通,电路不能形成回路,故发生的是断路;司机拨动这根横杆,控制转向灯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故答案为:断路;开关。【分析】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电路中电流不能流通,电路不能形成回路,就叫做断路;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16.【答案】无规则运动;热传递【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解:(1)端上一碗牛肉面,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端碗时很烫手,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热传递。【分析】 (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17.【答案】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惯性【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解析】【解答】 解:内燃机的四冲程是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的;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工作的。故答案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惯性。【分析】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是一个工作循环,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18.【答案】机械;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启啤酒时,瓶口出现“白雾”, 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分析】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19.【答案】做功;热传递【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擦燃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必变内能的;放在火上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20.【答案】1.2×107;不变【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解析】【解答】已知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则干木柴的热值为: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不变。故答案为:1.2×107;不变。【分析】已知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根据求出干木柴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21.【答案】质量;天平;秒表;大于;沙子【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解析】【解答】 (1) 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应该使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 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在此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器材外,还必须用的器材有天平和秒表。(2) 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 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据此推理,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故答案为:(1)质量;天平;秒表;(2)大于;(3)沙子。【分析】(1)探究水与沙子吸热本领大小,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可知水与沙子的质量与初温相等;还需要测量质量和时间的测量工具;(2)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就多;(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利用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即可判断。22.【答案】B;A;质量和初温;煤油【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解析】【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则为了利用燃油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固定最下面B的位置,然后再调整A的位置。(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中只改变燃料的种类,其它的条件都相同,则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加热时间也要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根据可知,所以煤油热值大。【分析】 (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B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A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探究两种燃料的热值时,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酒精灯的加热时间也要相同;(3)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23.【答案】(1)串;正;断开开关(2)L1(3)D(4)各支路电流之和【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析】【解答】 解:(1)使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如图乙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3)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分别测出了A、B、C处的电流IA、IB、IC并记录下数据如表所示,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故D正确;(4)最后,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答案为:(1)串;正;断开开关;(2)L1;(3)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析】 (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从正接线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向偏转;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过大;(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1][2]使用电流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2)图乙中L1与L2并联,电流表位于L1支路,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3)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由表中数据可知,C处电流等于A处电流与B处电流之和,故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4.【答案】(1)解: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50kg×(50℃-10℃)=8.4×106J答: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煤气q=1kg×4.2×107J/kg=4.2×107J答: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107J。(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答: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20%。【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解析】【分析】(1)根据Q吸=c水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根据Q放=m煤气q求出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根据求出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1)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50kg×(50℃-10℃)=8.4×106J(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煤气q=1kg×4.2×107J/kg=4.2×107J(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25.【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完全燃烧氢气的质量m氢气=0.15kg,氢气的热值q氢气=1.4×108J/kg,所以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Q放=m氢气q氢气=0.15kg×1.4×108J/kg=2.1×107J;(2)解:已知牵引力F=1.0×103N,汽车行驶的路程s=12km=12×103m,所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有=Fs=1.0×103N×12×103m=1.2×107J;(3)解:因为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2.1×107J,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2×107J,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Q放=m氢气q氢气得出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2)根据W有=Fs得出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3)根据得出汽车发动机的效率。(1)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1 / 1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1.(2024九上·宁津期中)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其意义是(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B.时间相同,做功相同,甲消耗的燃料比乙多C.乙燃料燃烧放出的能比甲大D.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答案】B【知识点】热机的效率【解析】【解答】解:A、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热机的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A错误;B、相同时间内做功相同,即甲乙柴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相同,则因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消耗燃料比乙多,故B正确;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低,说明乙柴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大,不是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比甲大,故C错误;D、虽然甲的效率比乙低,但不清楚两台柴油机做功多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谁消耗的燃料多,故D错误。故选:B。【分析】 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2.(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各图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筒内的硝化棉燃烧,是由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升高B.图乙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由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的密度C.图丙中将接触面磨平的两铅块用力压紧它们就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是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图丁中用酒精灯加热封闭试管内的水,水沸腾后将塞子冲出,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图中,下压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棉花燃烧,故A错误;B.位于下方的二氧化氮的密度较大,从上方看到二氧化氮,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故B错误;C.磨平铅块压紧,结合在一起,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故C正确;D.酒精灯加热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冲出,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错误。故选C。【分析】压缩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两个铅块压紧结合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喷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 )A.单个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C.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D.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答案】C【知识点】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AC、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并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故A错误,C正确。B、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并不一定是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D、其内能增加可能是做功的结果,也可能是热传递的结果,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2)物体的温度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也变化,内能也变化;但物体的内能变化,其温度不一定变化。(3)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2024九上·宁津期中)一台内燃机的转速是1440转/分,那么在每秒钟内( )A.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2次,活塞完成48个冲程B.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720次,活塞完成2880个冲程C.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440次,活塞完成1440个冲程D.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24次,活塞完成24个冲程【答案】A【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有关热机的计算【解析】【解答】1440 r/min=24 r/s,所以每秒转轴转动24转,BC不符合题意.转轴转动1 r完成2个冲程,所以每秒活塞完成48个冲程,每4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所以每秒做功12次,所以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5.(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大小”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两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组实验中,燃料的质量均应相等B.甲组实验中,沙子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C.甲组实验中,可以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吸热的多少D.乙组实验中,可以根据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升高的多少来比较燃料燃的热值大小【答案】B【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解析】【解答】A.甲实验中,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加热器相同,利用加热时间反映吸热的多少,不必要求燃料质量相等,故A错误;BC.甲实验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热相等,沙子升温较快,则吸热能力弱,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加热时间反映吸热的多少,故B正确,C错误;D.乙组实验中,不同燃料燃烧速度不一定相同,相同时间燃料燃烧的质量不一定相同,不能通过加热相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比较燃料的热值大小,故D错误。故选B。【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装置相同,液体的质量相等;通过加热时间可以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大,比热容越小;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时,消耗燃料的质量相等,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燃料不一定相等。6.(2024九上·宁津期中)冬天我们通常采用向手“哈气”和两手“相搓”的方法使手暖和一些,这两种取暖方式( )A.都是通过做功取暖B.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C.“哈气”是通过热传递取暖,“搓手”是通过做功取暖D.“搓手”是通过热传递取暖,“哈气”是通过做功取暖【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解:“哈气”是通过热传递取暖,两手相搓是通过做功取暖;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 手暖说明手的内能改变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要判断这两种取暖方式,首先要弄清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特点。7.(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内燃机的哪个冲程与这一现象的能量转化相同(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解析】【解答】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做功冲程的能量变化相同,C正确,ABD错误。综上选C。【分析】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打开,活塞上移,排除废气。8.(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条件下,汽油、炭、大地、陶瓷是导体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电荷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答案】D【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解析】【解答】A.一般条件下,汽油、炭、大地、是导体,陶瓷是绝缘体,故A错误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电荷,故B错误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故C错误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择D【分析】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干燥的木块是绝缘体,潮湿的木块是导体9.(2024九上·宁津期中)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A符合题意;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可能对物体做了功,B不符合题意;C.物体温度不变,也可能吸热,如晶体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向有热传递和做功。10.(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校的学生参观了学校锅炉房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炉子效率的建议,其中不应采纳的是( )A.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B.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C.向炉内多加些煤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答案】C【知识点】热机的效率【解析】【解答】AB.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或将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都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AB不符合题意;C.向炉内多加些煤,消耗更多的燃料,不能提高炉子的效率,故C符合题意;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热量尽可能被吸收,能提高炉子的效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热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就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热损失。11.(2024九上·宁津期中)如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橙子、番茄、火龙果中,用导线连接,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片、锌片、水果组成电源,铜片是电源的正极B.在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C.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若断开开关,则插在火龙果上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答案】D【知识点】电流的方向;电源及其能量转化;电路的三种状态;制作水果电池【解析】【解答】A.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长脚(正极)进、短脚(负极)出,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根据电流流向可知,铜片是电源的正极,故A正确;B.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所以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故B正确;C.水果电池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若断开开关,电路断路,电路中就没有电路通过,所以插在火龙果上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 ,故D错误。故选D。【分析】1.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长脚(正极)进、短脚(负极)出,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2.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3.电池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电路中有电源,且形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12.(2024九上·宁津期中)由公式 变形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答案】C【知识点】电阻【解析】【解答】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但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求出其大小,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加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没有关系,但是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结合电流和电压求解它的电阻。13.(2024九上·宁津期中)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斥力”)【答案】引力;斥力【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铁棍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的结果;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故本题答案为:引力,斥力【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4.(2024九上·宁津期中)水电站里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转化为 能;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 能转化为 能,做功冲程把 能转化为 能。【答案】机械;电;机械;内;内;机械【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解析】【解答】(1)(2)水电站里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是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4)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6)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15.(2024九上·宁津期中)汽车在转弯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但其中一个灯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则坏的转向灯发生的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转向横杆相当于电路中的 。 (选填“电源” “开关”或“用电器”)【答案】断路;开关【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解析】【解答】 解: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两个转向灯是并联的,则坏的转向灯电流不能流通,电路不能形成回路,故发生的是断路;司机拨动这根横杆,控制转向灯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故答案为:断路;开关。【分析】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电路中电流不能流通,电路不能形成回路,就叫做断路;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16.(2024九上·宁津期中)十堰人都爱吃牛肉面。在制作牛肉面的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 造成的。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答案】无规则运动;热传递【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解:(1)端上一碗牛肉面,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端碗时很烫手,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热传递。【分析】 (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17.(2024九上·宁津期中)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 、 、 和 四个冲程组成的,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 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辅助冲程要靠飞轮的 来完成。【答案】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惯性【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解析】【解答】 解:内燃机的四冲程是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的;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工作的。故答案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惯性。【分析】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是一个工作循环,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18.(2024九上·宁津期中)父亲节那天,小明给父亲启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 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 而产生的现象。【答案】机械;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启啤酒时,瓶口出现“白雾”, 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分析】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19.(2024九上·宁津期中)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 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 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做功;热传递【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擦燃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必变内能的;放在火上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20.(2024九上·宁津期中)小越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 J/kg,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2×107;不变【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解析】【解答】已知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则干木柴的热值为: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不变。故答案为:1.2×107;不变。【分析】已知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根据求出干木柴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21.(2024九上·宁津期中)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 30 64 89 124水 30 96 163 220(1)实验中应该使水和沙子的 相等;在此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器材外,还必须用的器材有 和 ;(2)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答案】质量;天平;秒表;大于;沙子【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解析】【解答】 (1) 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应该使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 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在此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器材外,还必须用的器材有天平和秒表。(2) 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 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据此推理,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故答案为:(1)质量;天平;秒表;(2)大于;(3)沙子。【分析】(1)探究水与沙子吸热本领大小,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可知水与沙子的质量与初温相等;还需要测量质量和时间的测量工具;(2)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就多;(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利用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即可判断。22.(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在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6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或“B”)(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答案】B;A;质量和初温;煤油【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解析】【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则为了利用燃油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固定最下面B的位置,然后再调整A的位置。(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中只改变燃料的种类,其它的条件都相同,则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加热时间也要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根据可知,所以煤油热值大。【分析】 (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B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A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探究两种燃料的热值时,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并且酒精灯的加热时间也要相同;(3)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23.(2024九上·宁津期中)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小明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1)使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 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 ;(2)如图乙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 (选填“L1””或“L2”)的电流;(3)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分别测出了A、B、C处的电流IA、IB、IC并记录下数据如表所示,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选填对应字母)电流表的位置 A B C电流I/A 0.15 0.15 0.3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B.换其他电流表再测量;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4)最后,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答案】(1)串;正;断开开关(2)L1(3)D(4)各支路电流之和【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析】【解答】 解:(1)使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如图乙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3)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分别测出了A、B、C处的电流IA、IB、IC并记录下数据如表所示,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故D正确;(4)最后,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答案为:(1)串;正;断开开关;(2)L1;(3)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析】 (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从正接线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向偏转;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过大;(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1][2]使用电流表时应将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2)图乙中L1与L2并联,电流表位于L1支路,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3)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由表中数据可知,C处电流等于A处电流与B处电流之和,故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4.(2024九上·宁津期中)某家庭利用煤气灶将质量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燃烧了1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答案】(1)解: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50kg×(50℃-10℃)=8.4×106J答: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煤气q=1kg×4.2×107J/kg=4.2×107J答: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107J。(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答: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20%。【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解析】【分析】(1)根据Q吸=c水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根据Q放=m煤气q求出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根据求出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1)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50kg×(50℃-10℃)=8.4×106J(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煤气q=1kg×4.2×107J/kg=4.2×107J(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25.(2024九上·宁津期中)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2km,消耗了0.15kg的氢气,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0×103N(氢气的热值取1.4×108J/kg)。问:(1)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完全燃烧氢气的质量m氢气=0.15kg,氢气的热值q氢气=1.4×108J/kg,所以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Q放=m氢气q氢气=0.15kg×1.4×108J/kg=2.1×107J;(2)解:已知牵引力F=1.0×103N,汽车行驶的路程s=12km=12×103m,所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有=Fs=1.0×103N×12×103m=1.2×107J;(3)解:因为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2.1×107J,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2×107J,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Q放=m氢气q氢气得出完全燃烧0.15kg氢气放出的热量;(2)根据W有=Fs得出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3)根据得出汽车发动机的效率。(1)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