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8届高一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请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4小题,每题2分,15-20题,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物的腐烂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发生了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C.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源于丁达尔效应
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物质中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②根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③根据反应中有无电子的转移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把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 最近,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低成本新型光伏材料蜂窝状石墨烯。其生产原理为Na2O+2CO=Na2CO3+C(石墨烯),然后除去Na2CO3,即可制得蜂窝状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生产中可通过水溶、过滤操作除去石墨烯中的Na2CO3
B. 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 Na2CO3属于碱性氧化物,CO属于酸性氧化物,Na2CO3属于盐
D.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a2CO3
4. 某同学往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滴入3滴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后,用光束照射上层清液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 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C. 上层清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 往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5. 《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鳌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分类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金刚石 水 硫酸 烧碱 胆矾
B 黄铜 NO2 盐酸 石灰水 FeSO4
C 碘酒 一氧化碳 磷酸 NH3·H2O 食盐
D H2 Fe3O4 HNO3 纯碱 小苏打
A. A B. B C. C D. D
6. 已知Fe(OH)3为红褐色沉淀,下列关于钠的反应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反应内容 反应现象
A 把钠投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 钠在煤油和水的分界处上下跳动,直至反应结束
B 把小块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 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红褐色沉淀
C 把小块钠投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白色浑浊
D 切开钠,观察其颜色变化 钠切面颜色变暗,最后呈淡黄色
A. A B. B C. C D. D
7.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不存在氯化钠分子
B. 氯化钠的电离过程需要有外加电场的作用
C. 上述过程可表示为
D. 水合离子中,水分子取向都应该是氧原子朝内
8. 在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 制备新型绿色消毒剂高铁酸钠反应为:(未配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B. 还原性强弱的顺序:
C. 能用作消毒剂是利用了它的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D. 每生成1个,转移6个电子
10.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 B. C. D.
经检测,某废水中含有大量,化学小组欲从废水样品中得到NaCl和,设计的方案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 下列关于流程中物质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a为NaOH B. 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除去
C. 白色沉淀的成分为 D. 产生的气体为
12. 上述流程中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离操作均为过滤
B. 试剂b和试剂c的顺序可以调换
C. 试剂d选择稀盐酸或者稀硝酸均可
D. 可用玻璃棒蘸取加入试剂d后的溶液3,点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13. 离子反应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氢钾溶液和碳酸钾反应:
B. 氯化钙溶液通入少量:
C. 用稀盐酸除铁锈:
D.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14.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二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关系
B 生石灰作干燥剂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Ⅰ对;Ⅱ对;无关系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关系
D 可用作航天员供氧剂 能和、反应生成 Ⅰ对;Ⅱ对;有关系
A. A B. B C. C D. D
1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加金属铁放出大量的溶液:、、、
B.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D. 无色透明溶液:、、、
16. 向溶液a中加入溶液b,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1 2 3
溶液a
溶液b
A. 实验1中灯泡亮度为“亮—暗—灭—亮”
B. 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
C. 实验3中的灯泡不会熄灭
D. 若改为向溶液中通入至过量,其现象与实验3相同
17. 已知酸性溶液中还原性:。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
B.
C.
D.
18. 工业副产物可用Deacon催化法制成,实现氯资源再利用。下图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为化合反应,③为分解反应 B. ⑤中反应的和质量比为199∶32
C. 反应④中,CuCl为还原产物 D. 总反应为
1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与稀盐酸反应:
②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至中性:
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④与溶液反应:
⑤烧碱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
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A. ②④ B. ③⑥ C. ②⑥ D. ④⑥
20. 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氯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5:6:6:6
B. 反应③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个数之比为5:2
C 反应①中反应6个,转移6个电子
D. 消耗等量,②③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4:5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21.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已知有下列物质:①Ca;②熔融CaO;③固体;④干冰();⑤酒精();⑥稀硫酸;⑦稀氨水;⑧盐酸;⑨稀醋酸;⑩小苏打粉末() ;
请回答:
(1)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有___________,非电解质有___________。
(2)请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将⑥的水溶液逐滴加入胶体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③的澄清溶液中加入过量⑩的溶液:__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在弱酸及弱碱的稀溶液中,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均较小,据此可判断,向⑨中逐滴加入⑦直至过量,溶液的导电能力[电流()]随⑦的滴入量[质量(m)]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22. Ⅰ.储氢碳纳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方程式为:。
(1)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
(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3)在该反应中表现出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 只有酸性 B. 只有氧化性 C. 酸性和氧化性 D. 酸性和还原性
(4)该反应每生成1个分子时,转移_____个电子。
Ⅱ.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已知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过程只涉及:。
(5)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填化学式)。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3.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Na与能否发生反应。已知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Na与能发生反应。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将样品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再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操作。①打开和,通入待E中出现___________时,再点燃酒精灯,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②熄灭酒精灯;③冷却到室温;④关闭和。
(4)加热D装置中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钠块表面变黑,熔融成金属小球;
②继续加热,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硬质玻璃管中有大量黑色和白色固体产生。
③F中试管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
实验探究Ⅰ:探究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产物中钠元素的存在形式
假设一:白色固体是;假设二:白色固体是;假设三:白色固体是和的混合物。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验证上述假设;
步骤1: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后,过滤;
步骤2:往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步骤3:往步骤2所得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不变红色。
结论:假设一成立。
实验探究Ⅱ: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实验说明: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有___________存在(填化学式)
24. 联碱法(侯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图中的化学式是_____。用制取纯碱的过程中,利用了物质_____的差异进行制备和分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沉淀池中与的通入顺序为先通入,再通入
B.索尔维制碱法所得“排出液”的主要成分为
C.侯氏制碱法循环利用的物质主要是和
D.侯氏制碱法在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的浓度,促进结晶析出
E.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4)联碱法中,通入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 g,的利用率为_____;相比于氨碱法,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联碱法设计了循环_____(填流程编号)。指出联碱法的另一项优点_____。
2028届高一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请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4小题,每题2分,15-20题,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①②⑥⑦⑧⑨ ②. ③⑩ ③. ④⑤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先生成红褐色沉淀,随着硫酸的不断加入,沉淀溶解,溶液变黄色
(4)
(5)A
【22题答案】
【答案】(1) (2) ①. Cr ②. (3)A
(4)4 (5)
(6)
【23题答案】
【答案】(1)Na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两者能反应
(2) ①. 饱和溶液 ②. 除去中混有的
(3) ①. 大量白色沉淀 ②. 排尽装置中空气
(4) ①. 、溶液等(不可以用碱性溶液) ②. C、CO
【24题答案】
【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 ①. NH3 ②. 溶解度 (3)BE
(4) ①. 94.3% ②. I ③. 生产出氮肥氯化铵(或不产生无用的CaCl2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