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三上·黔江期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需要盖灭后再拿起灯帽重盖一次。( )2.(2025三上·黔江期末)利用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观测天气。( )3.(2025三上·黔江期末)实验表明,食盐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一些。( )4.(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 )5.(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气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会缩小。( )6.(2025三上·黔江期末)云看上去像棉花,我们把这样的云叫层云。( )7.(2025三上·黔江期末)我们在野外,通过观察炊烟,可以判断风速。( )8.(2025三上·黔江期末)在做天气日历时,相同天气可以不重复记录。( )9.(2025三上·黔江期末)水没有固定形状,冰有固定形状,所以水变成冰后就不是同一种物质。( )10.(2025三上·黔江期末)先在简易天平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那么天平的左边会往上翘。( )11.(2025三上·黔江期末)水的研究。结合课上做过的“水的变化”实验,完成相应题目。(1)实验一,在观察图甲中水沸腾时,我们画出水中气泡的变化,合理的是( )。A. B. C.(2)观察实验一,下列对图甲、图乙的实验现象哪两项是合理的? 和 。A图甲中烧杯里的水会增加B.图甲中烧杯里的水会变少C.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塑料袋变鼓了D.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塑料袋变扁了(3)三个实验都有温度计测量,观测:实验一,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 ;实验二,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 ;实验三,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 。A0℃ B.100℃ C.10℃(4)下图是A、B、C三位同学读取温度计示数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同学读取的示数偏大, 读取的示数会偏小。(5)实验二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A.帮助固定试管B.固定温度计的位置C.标记原来水或冰的高度(6)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过程中,体积会变大的实验是( )。A.实验二 B.实验三 C.实验二和实验三(7)实验二,在碎冰中要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A.让碎冰变咸 B.升高水的温度 C.降低冰周围的温度(8)实验完成后,要分离出实验二的碎冰中加入的盐,要选下面的 装置;如果面粉放入了水中,要分离出来需要选择 装置。A. B. C.12.(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气的研究。(1)如下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 ) A.风向 B.风的成因 C.风速(2)由于空气是 的,所以我们需要点燃蚊香产生看得见的烟雾;盒子上方的一束纸条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空气是 。A在流动 B.有质量 C.看不见(3)点燃蜡烛前,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 上方飘;蜡烛点燃后,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 飘。说明蜡烛火焰周围的空气从 流出,外界空气会从 流入,就形成了风 A.A口 B. B口 C.塑料薄膜口(4)请你在图中用明显的箭头画出:蜡烛点燃后蚊香产生的烟雾经过的路线 (5)上面实验现象的解释是: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 ) A.下降 B.上升 C.被压缩(6)如果从图中的A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中会冒气泡 B.水从A管流出来 C.水从B管流出来(7)出现上一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能占据空间 C.空气会流动(8)你认为下列哪三项证据最能够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 和 。A.自制“热气球”,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将会升空。B.用塑料袋迎风一兜,扎紧袋口,塑料袋会充满空气并鼓起来。C.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D.在一个注射器口套上一个瘪气球,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E.把一个纸团塞在塑料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被水浸湿。13.(2025三上·黔江期末)研究天气。请根据天气日历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时间 气温 降雨量(MM) 风速 云量2024年9月8日 18-26℃ 8毫米(1)从日历中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 ;可以推测这一天凌晨的温度大约 。A.18℃ B.26℃ C.9℃(2)这一天的气温需要使用下面哪一个工具才能测量出来?( )A. B. C.(3)测量当天的气温,以下哪个地点更适合?( )A.通风的走廊 B.操场中央 C.教室里面(4)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当天的降雨等级属于( )。A.大雨 B.中雨 C.小雨(5)根据云量判断,当天属于( )。A.晴 B.多云 C.阴(6)根据风旗情况判断风速,当天的风级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7)这一天,如果抬头发现天上的云在缓缓地向东南方飘去,此时吹 风;此时,操场上的国旗会向 方飘。A东北 B.东南 C.西北(8)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 )。A.闷热 B.寒冷 C.舒适(9)根据天气记录,这一天同学们普遍会穿( )。A.衬衫 B.毛衣 C.棉服(10)这一天是星期天,周末活动更合适的安排是( )。A.去公园爬山 B.去露天篮球场打球 C.去图书馆看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第一次盖灭酒精灯,是利用灯帽隔绝空气,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但此时灯帽内的空气被火焰加热,温度较高,若不重盖一次,待冷却后灯帽内气压会降低,导致下次使用时难以打开灯帽。因此,盖灭后再拿起灯帽重盖一次,既能确保火焰彻底熄灭,也能平衡灯帽内外气压,方便后续使用。2.【答案】正确【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科学家可以利用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更加准确的去观测天气。题目说法正确。3.【答案】正确【知识点】加快溶解【解析】【分析】溶解的快慢与搅拌、颗粒大小、水温度有关。热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更快,水温度越低食盐溶解更慢。因此题干说法正确。4.【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会流动,能占据一定空间;因此 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 。题干说法正确。5.【答案】正确【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比较轻,无色无味,有质量,能流动,能被压缩,占据空间等;因此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性,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隔距离缩小;故题干说法正确。6.【答案】错误【知识点】云的种类【解析】【分析】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层云是呈灰色或灰白色,像一层均匀的薄幕或雾,通常低悬于天空,结构较为平坦、连续,并不像 “棉花”。看上去像棉花的云,其外形蓬松、呈团块状,这类云通常是积云。积云由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因内部气流运动旺盛而呈现棉絮状或菜花状。故题干说法错误。7.【答案】正确【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炊烟的形态、走向和飘动速度与风速密切相关,因此在野外可通过观察炊烟判断风速。故题干说法正确。8.【答案】错误【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解析】【分析】天气日历是连续、准确地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不仅在于记录当天的天气,更在于通过长期、完整的记录,帮助人们观察天气的规律;如某一季节晴雨的交替频率、连续晴 / 雨天的时长等。即使连续多天出现相同的天气,也需要每天重复记录。如果不重复记录,会导致天气数据不完整,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天气过程,从而失去天气日历的记录和分析意义。故题干说法正确。9.【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常见物态,形态与体积特征不同。固态的冰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看得见摸得着;液态的水会流动、无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气态的水蒸气比较轻,无固定形状和体积,飘散于空气中,肉眼难见。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题干说法错误。10.【答案】正确【知识点】天平【解析】【分析】充了气的气球内部含有空气,空气具有质量。当简易天平调平时,两端的总质量相等。若将左边气球放气,气球内部的空气会排出,导致左边一端的总质量减小。此时,天平两端质量不再平衡,质量更小的左端会往上翘。题干说法正确。11.【答案】(1)B(2)B;C(3)B;A;A(4)B;A;C(5)C(6)A(7)C(8)B;A【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1)水沸腾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汽化,气泡内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沸腾过程中,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大量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由于上升过程中水压逐渐减小,气泡会不断增大。故选 B。(2)水沸腾时,大量水会汽化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因此图甲烧杯中的水会因汽化而变少。图乙中,挤压过的塑料袋内空气较少,将漏斗置于沸腾水面下,产生的水蒸气会进入塑料袋,使塑料袋因充盈水蒸气而变鼓。(3)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 100℃(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 0℃;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 0℃。(4)温度计读数的正确操作是视线与玻璃管内液面相平。A: 同学视线高于液面,读数会偏大;B :同学视线与液面相平,操作正确;C: 同学视线低于液面,读数会偏小。故B 同学操作正确。(5)橡皮筋绑在容器外侧,可作为直观的标记,便于实验过程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如结冰、融化或蒸发导致的水位升降;故选 C。(6)水具有三态变化的特性,结冰时, 从液态变为固态 ,体积会变大;反之,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变小;故选 A。(7)水的凝固点是 0℃,当环境温度低于 0℃且水温降至 0℃时,水开始结冰。在碎冰中加入较多食盐,可降低冰的熔点;即制造低于 0℃的低温,从而加快水的结冰速度;故选 C。(8)盐易溶于水,且受热易结晶,分离盐与水的混合物可采用 蒸发结晶法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盐留在容器中;故选 B。面粉不溶于水,且颗粒较大,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法。过滤法是用滤纸等分离固体颗粒与液体;故选 A。(1)沸腾时,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大量地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选B。(2)随着水的沸腾,大量水会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所以图甲烧杯中的水会变少;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水蒸气会进入塑料袋使塑料袋变鼓。因此选项B和C是合理的。(3)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100℃;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0℃;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0℃。(4)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玻璃管内液面相平,因此B同学操作正确;A同学视线高,读数偏大,C同学视线低,读数偏小。(5)橡皮筋绑在外边,这是在用橡皮筋做好标记,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故选C。(6)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因此,实验二体积会变大,故选A。(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的目的是会制造更低的温度,使结冰的速度更快一些。故选C。(8)分离盐与水的混合物要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选B项;面粉与水相分离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选A项。12.【答案】(1)B(2)C;A(3)A;B;B;A(4)(5)B(6)C(7)B(8)B;D;E【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风【解析】【分析】在风的模拟实验中,蜡烛点燃前,蚊香的烟竖直上升,洞口的纸条不动。蜡烛点燃后:蚊香的烟流向纸盒内,纸条飘动。说明热的地方的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1)该实验装置通常通过蜡烛加热空气,观察烟雾流动来模拟空气的对流,进而探究风的形成原因。风向是风的来向,需用风向标研究;风速是风的快慢,需用风速仪等测量,均与该装置无关;故选 B。(2)空气本身无色透明、难以直接观察,因此点燃蚊香产生烟雾,利用烟雾的可见性来间接显示空气的流动。盒子上方的纸条质地轻薄,空气流动时会带动纸条飘动,从而便于直观观察到空气正在流动。(3)点燃蜡烛前,空气无明显对流,蚊香烟雾受轻微浮力影响,自然向装置上方的 A 口飘出。点燃蜡烛后,火焰周围空气受热上升,从 B 口流出,导致装置内气压降低,外界冷空气携带烟雾从 B 口流入。火焰加热使周围空气上升并从 B 口流出,外界空气则从 A 口补充流入,形成空气对流,即风。(4)箭头需从蚊香处出发,指向装置的B口烟雾流入方向,再从装置的 B 口向上指向外部热空气带动烟雾流出方向,形成完整的对流路径。在图中标记蚊香位置,绘制箭头 “蚊香→B 口→装置外上方”。(5)空气受热后,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变小,会受到周围密度较大的冷空气的浮力作用,从而向上运动。下降是冷空气的运动趋势,压缩与温度直接导致的运动无关;故选 B。(6)从 A 管往瓶里吹气,瓶内空气增多,由于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挤压瓶内的水。水会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从另一开口 B 管流出,而非从 A 管流出或仅冒气泡;故选 C。(7)该现象的关键是吹入的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迫使水流出,直接体现了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空气有质量与该现象无直接关联,空气会流动是过程中的伴随现象,而非主要原因;故选 B。(8)A. 热气球升空证明的是热空气上升,与空气占据空间无关。B. 塑料袋兜空气鼓起来,说明空气充满袋子并占据了袋子内的空间,可证明。C. 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证明的是空气会流动,与占据空间无关。D. 推动活塞使气球鼓起来,是活塞挤压空气,空气占据气球空间导致,可证明。E. 纸团不浸湿,是杯子内空气占据空间,阻止水进入杯底,可证明。故选BDE。(1)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如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风的成因 故选A。(2)空气是看不见的,因此需要通过蚊香产生的烟雾来观察空气的流动。纸条的作用是让烟雾的流动更加明显,帮助我们观察空气流动的方向。(3)点燃蜡烛前,烟雾会向A口上方飘,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向B口飘,说明蜡烛加热了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A口流入以填补空缺,形成风。(4)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上升,外面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进行补充。(5)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上升,这是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因此它会上升。故选B。(6)如果从A管往瓶里吹气,会观察到水从B管流出来。这是因为吹入的空气增加了瓶内的压力,水被推出的现象证明了空气的压力。选C。(7)出现上一题现象主要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空气的压力可以推动水流出。故选B。(8)B. 用塑料袋迎风一兜,扎紧袋口,塑料袋会充满空气并鼓起来。这表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的空间。D. 在一个注射器口套上一个瘪气球,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这表明空气被推入气球,占据了气球的空间。E. 把一个纸团塞在塑料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被水浸湿。这表明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阻止了水的进入。13.【答案】(1)B;A(2)B(3)A(4)C(5)C(6)B(7)C;B(8)C(9)A(10)C【知识点】测量气温【解析】【分析】考查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1)天气日历中明确给出气温为 18-26℃,所以最高气温是 26℃,故选 B。一天中凌晨温度通常较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18℃更接近凌晨可能的温度,故选 A。(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根据题意是研究天气,测量一天的气温适合使用气温计;故选 B。(3)测量气温应选择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和建筑物影响的地方。通风的走廊符合要求,操场中央可能受阳光直射和风力影响较大,教室里面空气不流通,温度不准确,故选 A。(4)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小雨是指 24 小时内降雨量在 0.1-10 毫米之间,当天降雨量为 8 毫米,属于小雨,故选 C。(5)气象部门规定,凡中、低云的云量≥8 成者,称为阴。根据题干中的云量,符合阴天的标准。(6)风旗微动表示微风,所以当天风级为微风,故选 B。(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云向东南方飘去,说明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吹西北风,选 C。国旗会顺着风向飘,所以国旗会向东南方飘,故选 B。(8)当天气温 18-26℃,有小雨,微风,这样的天气不闷热也不寒冷,人们的综合感受是舒适,故选 C。(9)根据当天的气温和天气情况,同学们普遍会穿衬衫,毛衣和棉服在这种天气下过于厚重,选 A。(10)当天有小雨,去公园爬山和去露天篮球场打球都不太合适,去图书馆看书是比较合适的安排,故选 C。(1)结合表格,当天气温为18-26℃,说明当天最高气温是26℃,最低气温(凌晨)是18℃。(2)我们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A项),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B项),使用量雨器测量降雨量(C项),故选B。(3)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放在阳光无法直射的通风处,通风的走廊符合要求。故选A。(4)当天降雨量是8毫米,介于0-99毫米之间,属于小雨。(5)天空中云多,看不见太阳,当天属于阴。(6)风旗不动,是无风;风旗微动半展,是微风;风旗完全展开是大风。题图中风旗半展,是微风,故选B。(7)抬头发现天上的云在缓缓地向东南方飘去,说明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是西北风,操场上的国旗会向东南方飘。(8)结合表格,气温18-26℃,微风小雨,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舒适,故选C。(9)结合表格,气温18-26℃时适穿衬衫。故选A。(10)阴天下雨山路与球场地面湿滑,不适合户外活动,因此去图书馆看书更合适,故选C。1 / 1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三上·黔江期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需要盖灭后再拿起灯帽重盖一次。( )【答案】正确【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第一次盖灭酒精灯,是利用灯帽隔绝空气,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但此时灯帽内的空气被火焰加热,温度较高,若不重盖一次,待冷却后灯帽内气压会降低,导致下次使用时难以打开灯帽。因此,盖灭后再拿起灯帽重盖一次,既能确保火焰彻底熄灭,也能平衡灯帽内外气压,方便后续使用。2.(2025三上·黔江期末)利用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观测天气。( )【答案】正确【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科学家可以利用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更加准确的去观测天气。题目说法正确。3.(2025三上·黔江期末)实验表明,食盐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一些。( )【答案】正确【知识点】加快溶解【解析】【分析】溶解的快慢与搅拌、颗粒大小、水温度有关。热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更快,水温度越低食盐溶解更慢。因此题干说法正确。4.(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 )【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会流动,能占据一定空间;因此 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 。题干说法正确。5.(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气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会缩小。( )【答案】正确【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比较轻,无色无味,有质量,能流动,能被压缩,占据空间等;因此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性,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隔距离缩小;故题干说法正确。6.(2025三上·黔江期末)云看上去像棉花,我们把这样的云叫层云。( )【答案】错误【知识点】云的种类【解析】【分析】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层云是呈灰色或灰白色,像一层均匀的薄幕或雾,通常低悬于天空,结构较为平坦、连续,并不像 “棉花”。看上去像棉花的云,其外形蓬松、呈团块状,这类云通常是积云。积云由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因内部气流运动旺盛而呈现棉絮状或菜花状。故题干说法错误。7.(2025三上·黔江期末)我们在野外,通过观察炊烟,可以判断风速。( )【答案】正确【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炊烟的形态、走向和飘动速度与风速密切相关,因此在野外可通过观察炊烟判断风速。故题干说法正确。8.(2025三上·黔江期末)在做天气日历时,相同天气可以不重复记录。( )【答案】错误【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解析】【分析】天气日历是连续、准确地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不仅在于记录当天的天气,更在于通过长期、完整的记录,帮助人们观察天气的规律;如某一季节晴雨的交替频率、连续晴 / 雨天的时长等。即使连续多天出现相同的天气,也需要每天重复记录。如果不重复记录,会导致天气数据不完整,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天气过程,从而失去天气日历的记录和分析意义。故题干说法正确。9.(2025三上·黔江期末)水没有固定形状,冰有固定形状,所以水变成冰后就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错误【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常见物态,形态与体积特征不同。固态的冰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看得见摸得着;液态的水会流动、无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气态的水蒸气比较轻,无固定形状和体积,飘散于空气中,肉眼难见。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题干说法错误。10.(2025三上·黔江期末)先在简易天平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那么天平的左边会往上翘。( )【答案】正确【知识点】天平【解析】【分析】充了气的气球内部含有空气,空气具有质量。当简易天平调平时,两端的总质量相等。若将左边气球放气,气球内部的空气会排出,导致左边一端的总质量减小。此时,天平两端质量不再平衡,质量更小的左端会往上翘。题干说法正确。11.(2025三上·黔江期末)水的研究。结合课上做过的“水的变化”实验,完成相应题目。(1)实验一,在观察图甲中水沸腾时,我们画出水中气泡的变化,合理的是( )。A. B. C.(2)观察实验一,下列对图甲、图乙的实验现象哪两项是合理的? 和 。A图甲中烧杯里的水会增加B.图甲中烧杯里的水会变少C.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塑料袋变鼓了D.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塑料袋变扁了(3)三个实验都有温度计测量,观测:实验一,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 ;实验二,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 ;实验三,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 。A0℃ B.100℃ C.10℃(4)下图是A、B、C三位同学读取温度计示数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同学读取的示数偏大, 读取的示数会偏小。(5)实验二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A.帮助固定试管B.固定温度计的位置C.标记原来水或冰的高度(6)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过程中,体积会变大的实验是( )。A.实验二 B.实验三 C.实验二和实验三(7)实验二,在碎冰中要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A.让碎冰变咸 B.升高水的温度 C.降低冰周围的温度(8)实验完成后,要分离出实验二的碎冰中加入的盐,要选下面的 装置;如果面粉放入了水中,要分离出来需要选择 装置。A. B. C.【答案】(1)B(2)B;C(3)B;A;A(4)B;A;C(5)C(6)A(7)C(8)B;A【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1)水沸腾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汽化,气泡内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沸腾过程中,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大量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由于上升过程中水压逐渐减小,气泡会不断增大。故选 B。(2)水沸腾时,大量水会汽化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因此图甲烧杯中的水会因汽化而变少。图乙中,挤压过的塑料袋内空气较少,将漏斗置于沸腾水面下,产生的水蒸气会进入塑料袋,使塑料袋因充盈水蒸气而变鼓。(3)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 100℃(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 0℃;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 0℃。(4)温度计读数的正确操作是视线与玻璃管内液面相平。A: 同学视线高于液面,读数会偏大;B :同学视线与液面相平,操作正确;C: 同学视线低于液面,读数会偏小。故B 同学操作正确。(5)橡皮筋绑在容器外侧,可作为直观的标记,便于实验过程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如结冰、融化或蒸发导致的水位升降;故选 C。(6)水具有三态变化的特性,结冰时, 从液态变为固态 ,体积会变大;反之,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变小;故选 A。(7)水的凝固点是 0℃,当环境温度低于 0℃且水温降至 0℃时,水开始结冰。在碎冰中加入较多食盐,可降低冰的熔点;即制造低于 0℃的低温,从而加快水的结冰速度;故选 C。(8)盐易溶于水,且受热易结晶,分离盐与水的混合物可采用 蒸发结晶法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盐留在容器中;故选 B。面粉不溶于水,且颗粒较大,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法。过滤法是用滤纸等分离固体颗粒与液体;故选 A。(1)沸腾时,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大量地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选B。(2)随着水的沸腾,大量水会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所以图甲烧杯中的水会变少;图乙中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水蒸气会进入塑料袋使塑料袋变鼓。因此选项B和C是合理的。(3)水沸腾的温度大约是100℃;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大约是0℃;冰开始融化的温度大约是0℃。(4)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玻璃管内液面相平,因此B同学操作正确;A同学视线高,读数偏大,C同学视线低,读数偏小。(5)橡皮筋绑在外边,这是在用橡皮筋做好标记,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故选C。(6)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因此,实验二体积会变大,故选A。(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的目的是会制造更低的温度,使结冰的速度更快一些。故选C。(8)分离盐与水的混合物要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选B项;面粉与水相分离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选A项。12.(2025三上·黔江期末)空气的研究。(1)如下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 ) A.风向 B.风的成因 C.风速(2)由于空气是 的,所以我们需要点燃蚊香产生看得见的烟雾;盒子上方的一束纸条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空气是 。A在流动 B.有质量 C.看不见(3)点燃蜡烛前,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 上方飘;蜡烛点燃后,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 飘。说明蜡烛火焰周围的空气从 流出,外界空气会从 流入,就形成了风 A.A口 B. B口 C.塑料薄膜口(4)请你在图中用明显的箭头画出:蜡烛点燃后蚊香产生的烟雾经过的路线 (5)上面实验现象的解释是: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 ) A.下降 B.上升 C.被压缩(6)如果从图中的A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中会冒气泡 B.水从A管流出来 C.水从B管流出来(7)出现上一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能占据空间 C.空气会流动(8)你认为下列哪三项证据最能够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 和 。A.自制“热气球”,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将会升空。B.用塑料袋迎风一兜,扎紧袋口,塑料袋会充满空气并鼓起来。C.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D.在一个注射器口套上一个瘪气球,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E.把一个纸团塞在塑料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被水浸湿。【答案】(1)B(2)C;A(3)A;B;B;A(4)(5)B(6)C(7)B(8)B;D;E【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风【解析】【分析】在风的模拟实验中,蜡烛点燃前,蚊香的烟竖直上升,洞口的纸条不动。蜡烛点燃后:蚊香的烟流向纸盒内,纸条飘动。说明热的地方的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1)该实验装置通常通过蜡烛加热空气,观察烟雾流动来模拟空气的对流,进而探究风的形成原因。风向是风的来向,需用风向标研究;风速是风的快慢,需用风速仪等测量,均与该装置无关;故选 B。(2)空气本身无色透明、难以直接观察,因此点燃蚊香产生烟雾,利用烟雾的可见性来间接显示空气的流动。盒子上方的纸条质地轻薄,空气流动时会带动纸条飘动,从而便于直观观察到空气正在流动。(3)点燃蜡烛前,空气无明显对流,蚊香烟雾受轻微浮力影响,自然向装置上方的 A 口飘出。点燃蜡烛后,火焰周围空气受热上升,从 B 口流出,导致装置内气压降低,外界冷空气携带烟雾从 B 口流入。火焰加热使周围空气上升并从 B 口流出,外界空气则从 A 口补充流入,形成空气对流,即风。(4)箭头需从蚊香处出发,指向装置的B口烟雾流入方向,再从装置的 B 口向上指向外部热空气带动烟雾流出方向,形成完整的对流路径。在图中标记蚊香位置,绘制箭头 “蚊香→B 口→装置外上方”。(5)空气受热后,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变小,会受到周围密度较大的冷空气的浮力作用,从而向上运动。下降是冷空气的运动趋势,压缩与温度直接导致的运动无关;故选 B。(6)从 A 管往瓶里吹气,瓶内空气增多,由于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挤压瓶内的水。水会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从另一开口 B 管流出,而非从 A 管流出或仅冒气泡;故选 C。(7)该现象的关键是吹入的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迫使水流出,直接体现了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空气有质量与该现象无直接关联,空气会流动是过程中的伴随现象,而非主要原因;故选 B。(8)A. 热气球升空证明的是热空气上升,与空气占据空间无关。B. 塑料袋兜空气鼓起来,说明空气充满袋子并占据了袋子内的空间,可证明。C. 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证明的是空气会流动,与占据空间无关。D. 推动活塞使气球鼓起来,是活塞挤压空气,空气占据气球空间导致,可证明。E. 纸团不浸湿,是杯子内空气占据空间,阻止水进入杯底,可证明。故选BDE。(1)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如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风的成因 故选A。(2)空气是看不见的,因此需要通过蚊香产生的烟雾来观察空气的流动。纸条的作用是让烟雾的流动更加明显,帮助我们观察空气流动的方向。(3)点燃蜡烛前,烟雾会向A口上方飘,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向B口飘,说明蜡烛加热了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A口流入以填补空缺,形成风。(4)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上升,外面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进行补充。(5)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上升,这是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因此它会上升。故选B。(6)如果从A管往瓶里吹气,会观察到水从B管流出来。这是因为吹入的空气增加了瓶内的压力,水被推出的现象证明了空气的压力。选C。(7)出现上一题现象主要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空气的压力可以推动水流出。故选B。(8)B. 用塑料袋迎风一兜,扎紧袋口,塑料袋会充满空气并鼓起来。这表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的空间。D. 在一个注射器口套上一个瘪气球,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这表明空气被推入气球,占据了气球的空间。E. 把一个纸团塞在塑料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被水浸湿。这表明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阻止了水的进入。13.(2025三上·黔江期末)研究天气。请根据天气日历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时间 气温 降雨量(MM) 风速 云量2024年9月8日 18-26℃ 8毫米(1)从日历中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 ;可以推测这一天凌晨的温度大约 。A.18℃ B.26℃ C.9℃(2)这一天的气温需要使用下面哪一个工具才能测量出来?( )A. B. C.(3)测量当天的气温,以下哪个地点更适合?( )A.通风的走廊 B.操场中央 C.教室里面(4)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当天的降雨等级属于( )。A.大雨 B.中雨 C.小雨(5)根据云量判断,当天属于( )。A.晴 B.多云 C.阴(6)根据风旗情况判断风速,当天的风级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7)这一天,如果抬头发现天上的云在缓缓地向东南方飘去,此时吹 风;此时,操场上的国旗会向 方飘。A东北 B.东南 C.西北(8)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 )。A.闷热 B.寒冷 C.舒适(9)根据天气记录,这一天同学们普遍会穿( )。A.衬衫 B.毛衣 C.棉服(10)这一天是星期天,周末活动更合适的安排是( )。A.去公园爬山 B.去露天篮球场打球 C.去图书馆看书【答案】(1)B;A(2)B(3)A(4)C(5)C(6)B(7)C;B(8)C(9)A(10)C【知识点】测量气温【解析】【分析】考查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1)天气日历中明确给出气温为 18-26℃,所以最高气温是 26℃,故选 B。一天中凌晨温度通常较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18℃更接近凌晨可能的温度,故选 A。(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根据题意是研究天气,测量一天的气温适合使用气温计;故选 B。(3)测量气温应选择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和建筑物影响的地方。通风的走廊符合要求,操场中央可能受阳光直射和风力影响较大,教室里面空气不流通,温度不准确,故选 A。(4)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小雨是指 24 小时内降雨量在 0.1-10 毫米之间,当天降雨量为 8 毫米,属于小雨,故选 C。(5)气象部门规定,凡中、低云的云量≥8 成者,称为阴。根据题干中的云量,符合阴天的标准。(6)风旗微动表示微风,所以当天风级为微风,故选 B。(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云向东南方飘去,说明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吹西北风,选 C。国旗会顺着风向飘,所以国旗会向东南方飘,故选 B。(8)当天气温 18-26℃,有小雨,微风,这样的天气不闷热也不寒冷,人们的综合感受是舒适,故选 C。(9)根据当天的气温和天气情况,同学们普遍会穿衬衫,毛衣和棉服在这种天气下过于厚重,选 A。(10)当天有小雨,去公园爬山和去露天篮球场打球都不太合适,去图书馆看书是比较合适的安排,故选 C。(1)结合表格,当天气温为18-26℃,说明当天最高气温是26℃,最低气温(凌晨)是18℃。(2)我们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A项),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B项),使用量雨器测量降雨量(C项),故选B。(3)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放在阳光无法直射的通风处,通风的走廊符合要求。故选A。(4)当天降雨量是8毫米,介于0-99毫米之间,属于小雨。(5)天空中云多,看不见太阳,当天属于阴。(6)风旗不动,是无风;风旗微动半展,是微风;风旗完全展开是大风。题图中风旗半展,是微风,故选B。(7)抬头发现天上的云在缓缓地向东南方飘去,说明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是西北风,操场上的国旗会向东南方飘。(8)结合表格,气温18-26℃,微风小雨,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舒适,故选C。(9)结合表格,气温18-26℃时适穿衬衫。故选A。(10)阴天下雨山路与球场地面湿滑,不适合户外活动,因此去图书馆看书更合适,故选C。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