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一、单选题
生活处处有地理。读某校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图三要素来看,该图缺少的是( )
A.方向 B.经纬网 C.图例和注记 D.比例尺
2.该图德润楼位于南校门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北方 D.南方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月宫”的故事。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月宫”属于( )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可观测宇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如果图中有一个天体是“月宫”(月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是行星 B.E是恒星 C.M是卫星 D.S是行星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图中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6.在“生命宜居带”内寻找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主要是为了确定该行星上是否具有( )
A.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 C.适宜的大气环境 D.适宜的光照
地球从诞生至今已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生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生物到复杂的生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地貌也是在不断的演化,才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质时期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期为( )
①早古生代②古生代末期③太古代末期④中生代末期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8.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基本面貌的时期为(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前寒武纪 D.新生代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116.34°E,37.16°N)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北京居民通过手机收到的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山东德州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外核 D.软流层
10.居民通过手机能够及时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是因为( )
①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②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③地震波比电磁波传播速度慢④地震波比电磁波传播速度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地震发生时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迅速离开房间,乘坐电梯撤离②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③进入地下车库,等待救援④选择空旷地带避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下图为“某大城市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甲代表郊区,乙代表城市中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若该城市在市内大幅度增加公共绿地和水域面积,将( )
A.增大城郊之间的温差 B.提高城市的气温 C.增强城市的热岛效应 D.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载人飞船穿越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载人飞船在穿越大气层②层时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B.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
15.能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包括三大主题展区:家园、宇宙、征程,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下图为天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1)右图中的天体系统中,表示银河系的是 。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和太阳都属于 天体系统。
(2)我国古代把肉眼观察到的七个最亮天体,即日、月、金、木、水、火、土称为“七曜”。左图中代表水星的字母是 ,代表地球的字母是 ,代表天王星的字母是 ,代表海王星的字母是 。
(3)金星是日、月之外,地球上肉眼看到的最亮“星星”,比天狼星(除太阳外最亮的恒星)要亮14倍。金星耀眼夺目的原因是( )
①体积在八大行星中最大②表面温度很高能够自己发出光③与我们的地球距离很近④浓密的大气对太阳光反射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大气层的成分变化有关,请分析具体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以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年份)为横坐标,绘制出太阳黑子分布图。把一系列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构成了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影像。下图为太阳黑子“蝴蝶图”。
(1)指出太阳黑子形成的位置及看起来暗淡的原因。
(2)据图描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时空分布规律。
(3)简述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随时间的位置变化规律。
(4)说明观测太阳黑子的注意事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是位于纽约的一座节能房屋(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该房屋可以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通过自身直接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和疏导而获得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冬天,白天的时候将某些风口打开,在太阳的热作用下形成空气热循环运动,提高室内温度,夜晚关闭一些风口,贮热体释放热量,室内形成内部空气对流。被关闭的空气层起保温作用。夏季,关闭上风口,打开建筑某风口,凉爽的空气进入,在热循环运动的作用下,加快室内通风并降低室内温度。
(1)指出该节能建筑利用的地理原理主要有哪些,说明倾斜的双层玻璃的作用。
(2)说明采用鹅卵石的作用 ,并在上图中绘制冬季该房屋白天乙、丁两处气流运动方向并标明冷暖性质 。
(3)夏季时,要达到夏凉,在丁保持打开的状态下,还需要将房屋的窗户 打开;此时丙处可控开关处于 (开/关)状态。
三、填空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材料二: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下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绘制的图中,最新的岩层是 (字母)处,因为这里含有 化石,其形成 (早/晚)于古生代;图中 (生物)生活时期该地区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为 (陆地/海洋)环境,气候 (温暖/寒冷),植被茂密,多为 植物。
(2)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A C A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C B
16.(1) 乙 乙
(2) A C G H
(3)D
(4)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大气中漂浮着大量尘埃能遮挡太阳光,造成地表温度下降;植物大量枯萎死亡,恐龙失去食物来源,逐渐消亡、灭绝。
17.(1)位置: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原因:所在区域的温度低于太阳大气光球层的平均温度,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显得暗淡。
(2)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
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
(3)大约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4)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也不能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使用减光设备或添加遮光膜)。
18.(1)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温室效应),热力环流。作用:玻璃材质可以增加透光率,增强室内采光和室内太阳辐射;双层玻璃冬季可以起到保温.防风的作用;倾斜可以增加受光面积,增强室内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
(2) 白天增强地面辐射,进而增强室内气温。
(3) 甲 开
19.(1) D 哺乳类动物 晚 三叶虫 陆地 温暖 裸子
(2) 海洋 陆地 抬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