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精卫填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言文;理解“少女、溺、衔、堙”等字词含义,掌握“衔”字的书写要点。2.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结合注释、插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内容;学习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体会神话的“神奇”特质。3. 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衔”字书写,体会精卫的精神内涵。难点: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感悟故事背后的精神传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词语游戏导入:出示“上天入地、未卜先知、腾云驾雾、开天辟地、各显神通、三头六臂”等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并联想相关神话人物/故事(如盘古开天、孙悟空大闹天宫),引出“神话故事”主题。2. 揭示课题:板书“13 精卫填海”,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如“精卫是谁?精卫为何填海?精卫怎么填海?”)。二、初读感知1.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文言文,要求学生“字字入目、声声入耳”,感受古文韵律。2. 学生练读:(1) 开火车读:纠正“溺、衔、堙”等字的读音,强调“溺而不返、以堙于东海”的朗读节奏。(2)竖版无标点朗读:尝试去掉标点、竖版排版朗读,体会古文朗读的“声断气连”。三、精读感悟1. 字词与书写指导(1) 理解字词:通过“注释、工具书(如‘曰’的含义)、插图(精卫形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溺而不返、衔、堙”等字词。(2)“衔”字书写:讲解“衔”的字源(从“马衔”演化而来,意为“含、叼”),指导书写要点(左中右结构,双人旁与金字旁齐高,右部较矮,三部分紧凑),学生练写。2. 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2)全班交流:逐句翻译课文,梳理故事“起因(女娃溺于东海)、经过(精卫衔木石填海)”。3. 体会“神奇”与精神(1)思考神奇之处:如“女娃化鸟”“精卫填海的坚持”等,感受神话的神奇特质。(2)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精卫,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体会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四、巩固拓展1. 朗读与背诵:结合精卫填海的场景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具有“精卫精神”的人或事(如袁隆平、戍边战士),感悟精神传承。3. 神话拓展:介绍《山海经》及其他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推荐阅读《少年读山海经》《中国神话故事》等书籍。五、课堂小结总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和精卫精神的意义,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六、作业布置1. 背诵《精卫填海》,并讲给家人听。2. 阅读一则中国神话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