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6.2 人体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课件--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共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6.2 人体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课件--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共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人体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制作者:雨中禾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处的角度、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风景也大相径庭。人体通过眼感受到外界光信息的刺激后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可能会干扰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上图中的“河道”“小船”等,看上去仿佛真实存在。
“河道”“小船”等是真的还是假的?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的听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和感觉功能呢?
●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
本节关注
眼和视觉
01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眼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
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方,有聚光作用,巩膜具有保护作用。
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脉络膜富含血管,睫状体内的平滑肌具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功能。
内层是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
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随着眼与所视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虹膜能调节瞳孔的大小。在昏暗的地方,瞳孔放大,使尽可能多的光进入眼,从而看清物体;在明亮的地方,瞳孔缩小,使较少的光进入眼,保护视网膜不会受到强光的刺激。
外界光线到达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折射后透过玻璃体,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我们可能会患上各种眼病,如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的视力缺陷——近视。
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
调查:
调查
1.分小组讨论、确定调查内容,根据内容设计调查方案。
建议:调查内容可以包括近视情况、是否经常卧床看书、是否经常长时间阅读、阅读时光线是否合适等。
2.各小组根据调查表对本小组同学进行逐项调查和记录。
建议:可以根据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记录表(参考表16-2)。
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
调查:
调查
表16-2近视成因调查记录表 姓名 是否近视 是否经常卧床看书 是否经常长时间阅读 阅读时光线是否合适 其他



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
交流:
调查
小组同学分析近视成因,讨论对策。各小组相互交流,进一步理解近视的成因,并倡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科学用眼。
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由远处射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我们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
儿童、青少年时期,经常用眼过度或阅读时照明条件不佳等,都可能造成晶状体曲度增大,形成假性近视。此时,如果注意用眼卫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坚持正确地做眼保健操,那么视力就可能恢复正常。
如果已是假性近视但仍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假性近视便成了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可以通过科学配戴眼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思考
如果射入眼球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我们就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远视眼。
尝试分析远视患者配戴的眼镜镜片为什么是凸透镜。
眼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保护眼的根本方法是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例如,注意眼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疾病;在充足并且适宜的光线下阅读;看书或电子屏幕时要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用眼过度。此外,注意营养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保护眼健康。
耳和听觉
02
早晨在树林中漫步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小鸟美妙悦耳的鸣叫声。这是因为耳能感知声波信息。但每个人的听力并不完全相同。
测试听力
目标:
实践
测试耳的听力。
器材:
机械秒表,耳塞或棉球等。
测试听力
步骤:
实践
1.分小组,选择安静的室内环境,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测试听力。
2.被测试同学闭目静坐,以耳塞或棉球紧塞右耳。另一位同学将机械秒表开启,由被测试同学的背后渐渐远移,直至其听不见秒表的声音为止。此时测得的距离即为左耳的听力距离,以同样的方法测试右耳的听力距离。
测试听力
步骤:
实践
3.测试完毕,每位同学将自己的听力距离填入表16-3中。
表16-3左、右耳的听力距离 测试耳 左耳 右耳
听力距离/m
测试听力
讨论:
实践
每个人左、右耳的听力有无差别?不同人的听力有无差别?
听力是由耳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个部分。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咽鼓管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和听小骨均有传导和放大声波的作用。人在吞咽、打哈欠的时候,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由咽进入鼓室。因此遇到巨大响声等情况时,迅速张口,可使鼓膜两侧空气压力保持平衡,防止鼓膜损伤。
内耳由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组成。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前庭和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有的人晕车、晕船,就与前庭和半规管的功能有关。
外界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3块听小骨传到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很多人对耳部健康和听力保护的意识不强,对听力损伤不可逆性的认识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提醒公众关注听力保护。
耳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保护耳的关键是养成科学用耳的习惯。例如,当耳内不适时,不要随意掏挖,否则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炎。当鼻、咽、喉发炎时,应该及时就医,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强噪声等也可能造成听力损伤。
皮肤感觉
03
人体皮肤能感受多种刺激,并引起大
脑皮层形成不同的感觉,如触压觉、
痛觉、热觉和冷觉。
皮肤接触物体会引起触压觉。例如,指尖对触压刺激很敏感,盲人主要依靠手指触摸引起的触压觉“阅读”盲文。
机械刺激、电流刺激等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而引起痛觉。
外界的温度变化会引起热觉或冷觉。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引起热觉,低于皮肤温度时引起冷觉。
思考
残疾人是指肢体、语言、感官、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残疾人有时候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现在部分公交站台设置了盲文公交站牌,盲人可以借此了解公交运营线路、停靠站台名称等信息。
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要,我们还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呢?
皮肤内分布有各种类型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信息。皮肤感觉的灵敏性与皮肤内分布的感受器多少有关。皮肤感觉具有保护性,能提示人体避开有害刺激,对人体健康和生存有重要意义。
阅读
我们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和纹理,识别、抓握和操控物体,感知温度,躲避引起痛觉的危险物等,都与皮肤感觉有关,这对人体至关重要。皮肤内的感觉神经纤维一般终止于不同部位的感受器。例如,我们能感知物体表面的精细纹理,就与手指皮肤内一类触压觉感受器有关。深入研究还发现,不需要特定的感受器,一些神经末梢也能直接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痛觉、热觉、冷觉等。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朱利叶斯(D.Julius)和帕塔普蒂安(A.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神经系统如何感知温度和触压方面的研究成果。
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
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眼球调节视觉的功能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
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并用模型演示正常眼的成像过程,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物理、技术和工程学的知识和方法。
跨学科知识和方法引导
◎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可以表征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体现眼球的本质特征。
◎运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的跨学科概念,结合工程设计原理,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系统设计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制作完整的眼球模型。设计、制作时应该特别关注模型的可调节性(如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曲度的凸透镜表征眼球晶状体的不同调节作用)。
跨学科知识和方法引导
◎运用模型演示眼球成像的原理和过程,分析近视、远视等视力缺陷的成因,理解相应的矫正方法等。
如何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呢?如何用模型解释近视、远视等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等问题?如何结合模型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
一、实践目标
1.发展核心素养: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并用模型解释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等问题;理解建模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2.理解相关概念:人体通过眼感知外界光信息,科学用眼能够保护眼健康。
二、实践操作
1.收集资料:分小组收集有关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的资料,讨论资料中的模型及其设计思路等,分析、评价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方案及分工:依据模型制作等资料,小组同学制订本小组的实践方案,明确具体分工。
3. 绘制设计图:根据本小组的实践方案和已学的知识,绘制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设计图。设计图可以手绘,也可以借助各种智能设备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制。
思考:如何观察成像结果?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调节晶状体曲度的眼球模型?
4. 选材:根据设计图,选择容易获取的、合适的制作材料。思考: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可以选择哪些制作材料?
5. 制作及组装:参照本小组绘制的设计图,先制作眼球各部分结构的模型,再将各部分结构模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并拍照记录。
6. 反思:可以从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实践过程、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并讨论如何改进。
7. 撰写报告:小组同学共同撰写小组实践报告。报告应该包括:实践目标、模型设计图、制作材料、制作好的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照片、眼球成像的原理、近视和远视等视力缺陷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反思等。还可以在报告中描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三、展示与评价
1.各小组将小组实践报告在班级内展示交流,也可以上传到校园网进行分享。
2.各小组通过相互质疑和评价,填写实践评价量表(表16-4)。
表16-4实践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反思与改进

小组自评 组间互评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科学,材料选择合理、简易 ☆☆☆ ☆☆☆
模型制作 模型科学、可调节,能表征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 ☆☆☆
实践过程 小组同学参与度高,并能较好地分工合作 ☆☆☆ ☆☆☆
实践成果 实践报告科学、完整 ☆☆☆ ☆☆☆
展示评价 能进行合理展示和客观评价 ☆☆☆ ☆☆☆
注:以填涂五角星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不达标填涂1颗星,达标2颗星,较好3颗星)。 四、迁移与运用
尝试用模型来表述其他的人体生理活动过程,如耳对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
一、理解题
1.盲人主要依靠手指“阅读”盲文,这是因为手指皮肤对某种刺激很敏感。这种刺激是(  )。
A.触压刺激 B.痛刺激 C.热刺激 D.冷刺激
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眼与所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原因是(  )。
A.睫状体的调节作用 B.玻璃体的屈光作用
C.角膜的聚光作用 D.视网膜的感光作用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外界光线一旦到达视网膜,就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2)3块听小骨在感知鼓膜振动后产生神经冲动,并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二、应用题
1.飞机下降时,有的人会咀嚼口香糖,认为这样做能保护听力。这种观点有道理吗?尝试说明理由。
2.为什么鼻、咽、喉发炎也可能影响耳健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例说出自己已经养成的科学用耳的习惯。
3.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的眼球示意图。
(1)在甲同学正常眼球的示意图上,标注从角膜到达视网膜过程中,光线经过的一系列结构的名称,举例说明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2)检查发现,患近视的乙同学眼球前后径没有变化,仍处在假性近视阶段。为了防止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我们可以给他哪些科学用眼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