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6.2 人体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6.2 人体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准确描述眼、耳、皮肤的主要结构,理解各结构在感觉形成中的协同作用,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知晓视觉、听觉、皮肤感觉的形成过程,认识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规律。 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推理出矫正眼镜镜片类型的科学依据,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结合“测试听力”实验数据和“中学生近视成因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提升数据解读与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测试听力”实验,能规范操作实验步骤,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能力。分组完成“中学生近视成因调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制作调查记录表,掌握调查法的基本流程,并能在小组内交流分析调查结果。 态度责任:认识到眼、耳等感觉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养成科学用眼、用耳的良好习惯。关注残疾人的需求,思考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眼球、耳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描述,准确说出眼、耳的主要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通过梳理视觉、听觉的形成流程,清晰阐述外界信息如何通过感觉器官转化为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眼球前后径、晶状体曲度与物像落点的关系,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推理出近视(凹透镜)、远视(凸透镜)矫正的科学原理。通过组织“中学生近视成因调查”,引导学生将调查数据与实际生活结合,分析出科学用眼的具体措施,实现理论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转化。
【课前预习】
________是眼的主要结构。眼球近似球体,由____________、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的外层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负责聚光,________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中层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能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____________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眼睛聚焦;____________能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同时起到遮光作用,避免光线干扰视觉成像。内层即____________,是感光的关键结构,能形成物像,并且_____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____________可通过调节自身曲度,对光线进行________,帮助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____________具有屈光作用,能让光线顺利到达____________,同时还能________眼球内部结构,维持眼球的形态。
视觉形成过程:外界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光线进行折射)→玻璃体→____________(形成物像,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近视的成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眼球前后径过____,二是晶状体曲度过____。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方,进而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矫正方式:配戴____________。
保护措施:①注意眼部清洁卫生,避免________感染;②阅读时使用适宜的________,避免过____或过____的环境损伤眼睛;③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眼与书本的距离约为________厘米;④保证眼部充分休息,每用眼________分钟左右,休息________________分钟,可通过远眺放松眼睛;⑤注重营养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为眼睛提供营养支持。
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的作用是收集外界的声波,____________则负责将收集到的声波传导至________。中耳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能将传入的声波转化为振动;____________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____能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避免因气压差损伤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则主要负责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化,帮助人体维持平衡。
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振动)→____________(放大振动)→________(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
耳的保护措施:不随意用尖锐物品掏耳朵,防止尖锐物品损伤________和外耳道,引发感染或听力损伤。若患有鼻咽喉炎症,应及时治疗,避免炎症通过____________蔓延至中耳,引发____________等疾病。避免长期处于____________环境中,如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或活动,应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刺激。记住“国际爱耳日”是____月____日,通过这个纪念日强化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耳部健康。
皮肤的主要感觉:包括________觉、____觉、____觉和____觉,这些感觉能帮助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感觉产生条件:①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产生____觉;②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产生____觉;③当皮肤受到损伤性刺激(如针刺、撞击)时,会产生____觉,痛觉能及时提示人体避开危险,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伤害。
【课中研学】
姓名 是否近视 是否经常卧床看书 是否经常长时间阅读 阅读时光线是否合适 其他
测试耳 左耳 右耳
听力距离/m
每个人左、右耳的听力有无差别?不同人的听力有无差别?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理解题
1.盲人主要依靠手指“阅读”盲文,这是因为手指皮肤对某种刺激很敏感。这种刺激是(  )。
A.触压刺激 B.痛刺激 C.热刺激 D.冷刺激
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眼与所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原因是(  )。
A.睫状体的调节作用 B.玻璃体的屈光作用
C.角膜的聚光作用 D.视网膜的感光作用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外界光线一旦到达视网膜,就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2)3块听小骨在感知鼓膜振动后产生神经冲动,并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二、应用题
1.飞机下降时,有的人会咀嚼口香糖,认为这样做能保护听力。这种观点有道理吗?尝试说明理由。
2.为什么鼻、咽、喉发炎也可能影响耳健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例说出自己已经养成的科学用耳的习惯。
3.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的眼球示意图。
(1)在甲同学正常眼球的示意图上,标注从角膜到达视网膜过程中,光线经过的一系列结构的名称,举例说明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2)检查发现,患近视的乙同学眼球前后径没有变化,仍处在假性近视阶段。为了防止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我们可以给他哪些科学用眼的建议?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眼球;眼球壁。
2.角膜;巩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
3.晶状体;折射。
4.玻璃体;视网膜;支撑。
5.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6.长;大;前。
7.凹透镜。
8.细菌;光线;亮;暗;33;40;5-10;A;胡萝卜素。
9.耳廓;外耳道;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鼓膜;听小骨;内耳;咽鼓管;鼓膜;耳蜗;前庭;半规管;耳蜗;前庭;半规管。
10.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
11.鼓膜;咽鼓管;中耳炎;强噪声;3;3。
12.触压;痛;热;冷。
13.热;冷;痛。
【课堂练习】
一、1.A
2.A
3.(1)该说法不正确。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后,仅完成了视觉形成的初始阶段,无法直接形成清晰物像。光线进入眼睛后,需先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晶状体还会通过曲度变化调整焦距,才能让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若折射或聚焦出现问题,即使光线到达视网膜,也无法形成清晰物像。而且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冲动还需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终由视觉中枢处理后,才能形成人能感知的清晰物像。
(2)该说法不正确。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大脑皮层的结构并非3块听小骨,听小骨的功能仅为传递和放大振动。鼓膜振动会带动听小骨运动,听小骨通过杠杆作用将振动放大,并传递给内耳的耳蜗,自身不具备产生神经冲动的能力。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会将听小骨传递来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冲动再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
二、1.这种观点有道理。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快速升高,而中耳内的气压相对较低,导致中耳内压力低于外部,鼓膜会向内凹陷,从而引起耳朵堵塞感、疼痛甚至听力下降。咀嚼口香糖可以促使咽鼓管开放,让空气能够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使中耳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这样就能减轻鼓膜所受的压力,缓解耳朵的不适症状,进而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2.鼻、咽、喉发炎可能影响耳健康,核心原因是它们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直接相通。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咽部,另一端开口于中耳的鼓室,正常情况下能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当鼻、咽、喉发炎时,炎症产生的细菌或病毒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发中耳炎;同时,炎症导致的黏膜肿胀可能堵塞咽鼓管,使中耳内气压失衡,进一步加重耳部不适,甚至影响听力。在科学用耳习惯方面,我会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避免用尖锐或不洁的物品掏耳朵,防止损伤耳道皮肤或带入细菌引发感染,通常会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二是在嘈杂环境中(如演唱会、建筑工地)会佩戴耳塞,减少高强度声音对鼓膜和听觉神经的刺激,保护听力不受长期损伤。
3.(1)在甲同学正常眼球中,光线从角膜到达视网膜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比如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且有弹性,能通过睫状体调节曲度,让远近物体的光线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也是结构适应功能的表现。
(2)对于乙同学,建议他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离书本约33厘米;每用眼40分钟就休息5 - 10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保证读写光线充足,不过强也不过暗;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缓解眼疲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