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6.3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6.3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准确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等)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结合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认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实验”数据,学会控制单一变量、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实验方法,能基于实验结果推理出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的结论,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结合“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案例,分析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培养用辩证思维看待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活动,学会设计调查记录表、收集和统计数据,掌握科学调查的基本流程,提升数据处理与合作探究能力。在“甲状腺激素实验”的讨论环节中,能主动提出疑问(如“若蝌蚪数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吗”),并尝试设计改进方案,培养科学探究的质疑精神与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了解碘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的防控知识,树立“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意识,主动调整日常饮食习惯(如适量食用含碘食物)。尊重糖尿病患者的隐私,在调查活动中遵守伦理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内分泌系统调节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内分泌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如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等)的位置、分泌激素及生理功能,构建“内分泌腺—激素—生理作用”的知识框架,理解内分泌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通过解读“甲状腺激素调节蝌蚪生长发育”的实验设计与结果,以及“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案例,掌握激素调节的基本原理,明确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特点(如反应速度、作用范围),理解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机制,突破“人体调节的整体性”这一抽象概念。 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结合血糖调节的动态过程,理解激素调节的复杂性,能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如何协同维持血糖稳定”的原理。
【课前预习】
1.______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______进入血液调节生命活动;内分泌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与神经系统协同调节人体活动。内分泌腺___导管(如胰岛、甲状腺),分泌物直接入血;外分泌腺___导管(如汗腺、唾液腺),分泌物排到体外或消化道。
2.______(颅底)分泌____________(促生长)、促甲状腺激素(调甲状腺),被称“内分泌腺之首”。
3._________(颈前部)分泌_______________,促生长发育、细胞代谢及神经兴奋性。
4.______(胸骨下)分泌激素助淋巴细胞发育抗疾病。
5._________(肾上方)分泌____________,促心跳加快、增强心肌收缩力。
6.______(胰腺中)分泌_________(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7.______(男______、女______)分泌_________,促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8.激素通过相应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挥生理功能。这种由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9.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促生长发育和细胞代谢,缺碘致甲状腺肿大,胎儿期分泌不足致_________(智力低、骨停滞),分泌过多致______(多食、多汗、消瘦)。
10.胰岛素调节糖吸收利用,降______(正常空腹血糖3.9~6.0 mmol/L),分泌不足或敏感性低致_________(“三多一少”症状)。
11.____________促骨骼肌肉生长,夜间睡眠时分泌高峰,充足睡眠助身高增长。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因饮食缺碘致,需适量吃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
13.糖尿病因_________异常致,需控糖、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定期测血糖。
14.健康生活建议:饮食均衡,补激素合成原料(如___),避免暴饮暴食;保证充足______,促生长激素分泌、稳内分泌;适量______,调血糖、维持内分泌平衡;关注______月______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了解防治知识、关爱患者。
【课中研学】
1.分小组研读素材,分析该实验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的。
2.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分析甲状腺激素与蝌蚪生长发育的关系。
表16-6长辈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记录表
姓名 长辈人数 患病长辈人数 患病率
同学A
同学B
......
总计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理解题
1.原先,科学家认为神经调节是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唯一方式。后来,科学家否定了这一观点,主要原因是发现了(  )。
A.脊髓灰质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B.激素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C.大脑皮层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D.小脑灰质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都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二、应用题
1.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我们可以为缺碘地区的居民提出哪些饮食建议?
2.在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各国通过同一个主题举办活动,唤起人们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在我们参加宣传活动前,应该先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哪些药物能用于治疗糖尿病?
(3)哪些措施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激素;直接;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无;有。
2.垂体;生长激素。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4.胸腺。
5.肾上腺;肾上腺素。
6.胰岛;胰岛素。
7.性腺;睾丸;卵巢;性激素。
8.激素调节。
9.呆小症;甲亢。
10.血糖;糖尿病。
11.生长激素。
12.地方性甲状腺肿。
13.胰岛素。
14.碘;睡眠;运动;11;14。
【课堂练习】
一、1.B
2.(1)判断:错误。理由:根据“内分泌系统的构成”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功能”可知,垂体分泌的激素并非都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其中仅促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甲状腺活动、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而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发育,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无直接关联。因此该说法错误。
(2)判断:正确。理由:依据“内分泌系统的构成”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功能”的内容,肾上腺(位于肾的上方)分泌的激素为肾上腺素,其明确功能是“促使心跳加快、增强心肌收缩力”。该说法与知识点完全一致,因此正确。
二、1.缺碘地区居民饮食建议
(1)优先选择天然高碘食物:日常饮食中增加海带、紫菜、海鱼(如带鱼、黄花鱼)、海虾、海蟹等海产品的摄入,这类食物含碘量较高,能直接补充合成甲状腺激素所需的碘原料。例如每周可食用海带1-2次,每次50-100克,或紫菜汤2-3次,每次干紫菜3-5克,注意避免过量食用(过量碘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2)选用加碘食盐烹饪:购买食盐时优先选择包装上明确标注“加碘”字样的产品,烹饪时建议在菜肴即将出锅时放盐,减少高温对碘的破坏,保证碘的有效摄入,同时控制每日食盐总摄入量(成人建议不超过5克),兼顾补碘与健康饮食。
(3)合理搭配膳食:搭配食用含碘的乳制品(如牛奶、奶酪)和鸡蛋,这类食物虽含碘量不如海产品高,但能作为日常碘摄入的补充;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碘吸收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若食用可通过焯水减少相关物质含量,降低对碘吸收的干扰。
(4)特殊人群针对性调整: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对碘的需求更高,除上述建议外,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碘强化食品(如碘强化麦片),儿童可增加海鱼、海虾等易消化海产品的摄入,确保满足生长发育中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碘需求,预防呆小症等碘缺乏相关疾病。
2.(1)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正常人体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 mmol/L,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无法有效促进血糖吸收、利用和转化,会出现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血糖升高导致身体缺水,引发口渴、饮水次数增多)、多食(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饥饿感,进食量增加)、多尿(血糖过高时,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葡萄糖,多余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多)、体重减少(身体无法利用血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体重下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2)糖尿病治疗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常见类型包括:胰岛素制剂: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者),通过注射补充胰岛素,直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需根据血糖波动情况调整注射时间和剂量。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类型多样,如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双胍类药物(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如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常用基础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如阿卡波糖)、胰岛素增敏剂(增强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罗格列酮)等。
(3)饮食调整: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摄入(如减少含糖饮料、甜点、油炸食品的食用),增加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的比例,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餐。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搭配适量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平板支撑),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调节血糖,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作息与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熬夜可能影响内分泌,干扰血糖调节);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代谢系统的损害;学会管理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不良情绪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血糖)。定期监测与健康管理: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早发现血糖异常;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