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能力拓展训练营(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能力拓展训练营(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能力拓展训练营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变化
1.人口数量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通过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来体现。
(2)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2)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人口空间分布
1.人口密度
(1)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内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2)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单位:人∕千米2。
2.人口分布不均匀
(1)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2)人口稠密区:亚洲的A东部和B南部、C欧洲西部及D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 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人口稀疏区:①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②高温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④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
三、人口问题
不同的人口问题及措施
表现 人口数量过多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出现负增长
问题 导致人均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出现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 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措施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知识归纳:
第二节 乡村与城镇
一、聚落及其空间分布形态
1.定义: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我们将其统称为聚落。
2.类型: 乡村和城镇。一般来说,城镇的出现晚于乡村。
3.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线路等因素影响,不同的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的形态。有的聚落因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方式,房屋多零散分布;有的聚落房屋往往集聚在一起,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分布,在河谷、公路等处呈条带状分布。
二、乡村和城镇
乡村与城镇基本信息比较
项目 乡村 城镇
定义 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规模 较小 较大
类型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建筑 建筑物低矮且密度较小 建筑物密度较大,高层建筑较多
交通 道路较稀疏 有许多道路
商业和公共 服务设施 较少 齐全
景观 周边往往有农田、果林、鱼塘、草场等
三、乡村和城镇景观及其变化
1.乡村景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位置、交通、资源等条件优越的乡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非农产业增多,乡村景观会逐渐变为城镇景观。另一方面,乡村景观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2.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居民不断增多,城镇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同时,随着建设用地的范围扩大,城镇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数量也会不断增加,逐渐演变成城市群。
四、传统聚落及其保护
1.传统聚落的价值: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景观,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民情、文化艺术、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
2.传统聚落的保护: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许多聚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我国也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一般情况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特点 房屋特征
气候干旱 平顶
降水多 斜顶
高温多雨 竹楼
气候寒冷或昼夜温差大 墙壁厚、窗小
第三节 世界的文化
一、世界主要人种
1.划分依据:根据体貌特征的差异。
2.类型:一般将人类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三类主要人种。我国绝大部分人属于黄色人种。
3.三类主要人种的体貌特征
人种 体貌特征
皮肤 头发 面部 体毛
黄色人种 淡黄色 黑直 面庞扁平 中等
黑色人种 黑色 卷曲 嘴唇较厚 很少
白色人种 白色 波浪状 鼻高唇薄 较多
4.人种的分布(如下表)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黑色人种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美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
白色人种 欧洲、西亚、中亚、南亚以及非洲的北部,此外, 美洲、大洋洲也有分布
二、多种多样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及分布(如下表)
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法语 法国及非洲西部和中部一些国家
俄语 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几个国家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三、多姿多彩的习俗
 习俗即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巴西桑巴舞狂欢节、新西兰毛利人哈卡节、西班牙斗牛节、泰国水灯节以及我国彝族火把节都是具有特色的节庆习俗。
提醒:
1.西亚、北非国家:主要为阿拉伯民族,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2.欧洲、美洲国家:广泛使用英语,信奉基督教。
3.东南亚国家: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华人华侨多使用汉语。
知识归纳 :世界人种、语言、宗教分布
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亚洲东南部 黄色 佛教、伊斯兰教
非洲中南部 黑色 英语、法语
拉丁美洲 混血、白色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基督教
西亚、北非 白色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欧洲西部、北美 白色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基督教
第四节 全球发展与合作
一、国家发展差异
1.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收入、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
2.划分依据: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等差异。
3.类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目前,世界上有130多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发展特点
(1)发达国家具有资金雄厚、科技先进的优势,因而其工农业生产发达, 高科技产业规模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人民收入较高,生活环境较好。
(2)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落后,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小,人民收入较低。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具有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它们正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经济全球化。
2.意义:促进了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3.世界经济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跨越大洋的海洋运输、跨越大洲的铁路运输以及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在全球的经济发展联系中不可或缺。例如,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促进相关国家的交通设施建设,为经济全球化“铺路架桥”,让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融入了世界经济。
三、国际合作
1.背景:在发展过程中,人类也会对自己的家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破坏。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2.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以及《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共同协定、公约,这些组织、协定、公约等在国际问题的应对、管理、解决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优势。
【单元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韩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人口生育率最低。据此读韩国2011—2020年出生、死亡人口数量统计图(图S-5-1),完成1~3题。
1. 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出现在(    )
A. 2011年 B. 2014年 C. 2018年 D. 2020年
2. 韩国低生育率会造成的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增长太快
C. 幼小儿童入学困难 D. 粮食问题突出
3. 为应对上述人口问题,韩国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提高房价 B. 增加就业岗位
C. 鼓励向海外移民 D. 提高育儿津贴补助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S-5-2),完成4~5题。
4. 图示四类国家中,与非洲人口增长现状最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 人口政策 B. 医疗卫生条件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种和语言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总数突破 80 亿。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某同学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简图(如图S-5-3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 该图用于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年龄结构
7. 从该图可以看出(    )
A. 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 欧洲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非洲北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读某游客在旅游途中拍下的聚落照片(图S-5-4),完成8~10题。
8. 该聚落的形态呈(    )
A. 团块状 B. 点状 C. 条带状 D. 放射状
9. 影响图中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资源
10. 该游客发现在聚落里保留有古建筑,古建筑上有保护标志。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们(    )
A. 能适应当地环境 B. 经久耐用 C. 比现代建筑好看 D. 具有研究价值
古徽州是我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据此读古徽州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图S-5-5),完成11~12题。
11.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 沿山脉分布 B. 沿河流分布 C. 集中于南部 D. 均匀分布
12. 古徽州传统村落保存完整度高,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丰富 B. 土壤肥沃 C. 地形封闭 D. 气候湿润
新疆禾木村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最北端。禾木村的传统民居由村民将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每一根木头缝隙的连接处都要用一种叫“努克”的草填满在木头缝里,这种草吸水后膨胀将缝隙填满,墙壁就会变得密不透风,这样就能遮挡风寒。据此读禾木村木屋景观图(图S-5-6),完成13~16题。
13. 禾木村属于(    )
A. 乡村 B. 城镇 C. 大城市 D. 城市群
14. 禾木村的民居屋顶坡度特别大,原因可能是(    )
A. 夏季气温高 B. 地震频繁 C. 冬季降雪多 D. 森林资源丰富
15. 禾木屋木头缝隙里的“努克”草最需要吸水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针对禾木村的开发与保护,应该(    )
①传承古村的传统历史文化 ②保护古村的原始风貌及古建筑③在古村兴建宾馆、商业中心 ④合理开发旅游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英国伦敦举办元旦大游行,其中华人代表方队由龙狮队、十二生肖与熊猫队以及花车组成。图S-5-7是华人龙狮队表演现场图。读图并完成17~19题。
17. 伦敦当地的居民大多数是(    )
A. 黄色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混血人种
18. 游客们与伦敦当地居民的交流主要是使用(   )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德语
19. 华人代表队参加伦敦元旦大游行有助于(    )
A. 加强两国商业贸易往来 B. 丰富伦敦首都职能
C.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展现英国文化底蕴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2023 年 12月,越南决定将汉语列为必修课程,这是全球第五个将汉语纳入必修课的国家。据此,完成20~21题。
20. 下列关于汉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 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
D. 黄色人种都使用汉语
21. 除学习汉语外,海外国家和人民还可以进行的“中国风”文化活动包括(   )
①表演中国功夫 ②涂画京剧脸谱 ③欣赏芭蕾舞
④学习毛笔书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广州历史源远流长,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图S-5-8所示是其中一处富有历史的宗教建筑。据此,完成22~24题。
22. 图中所示宗教建筑属于(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23. 广州的地方语言粤语属于__________的分支。(    )
A. 汉语 B. 英语 C. 拉丁语 D. 俄语
24.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广州历史建筑的是(    )
A. 加大商业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B. 修旧如旧,适度开发旅游业
C. 全部拆除,改建高楼大厦 D. 兴建影视基地,外迁原住居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2024年,广东省举办的龙舟赛事超200项。据此读广东某地赛龙舟景象图(图S-5-9),完成25~27题。
25. 下列自然因素对赛龙舟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河湖 D. 植被
26. 除赛龙舟外,广东过端午节还有食用__________的传统习惯。 (   )
A. 粽子 B. 汤圆 C. 面条 D. 月饼
27.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民俗习惯各具特色,当去到外地过端午节时,应该(    )
A. 要求全国统一
B. 给予尊重、欣赏
C. 只专注于自己家乡的民俗习惯
D. 漠视,不予理会
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24年2月26日至3月1日在非洲肯尼亚举行,主题为“采取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据此,完成28~30题。
28. 肯尼亚属于(    )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欧洲国家 D. 亚洲国家
29. 根据材料,解决地球危机需要(    )
A. 各自行动 B. 加强国际合作
C. 由发达国家解决 D. 由发展中国家解决
30. 全球气候变暖是地球环境危机之一,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全面禁用煤、石油 B. 多使用燃油机动车
C. 缩减经济规模 D. 植树造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图S-5-10)和不同海拔占世界人口比例统计图(图S-5-11),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和_______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6分)
(2)从大洲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的东部、南部,_______洲西部和北美洲的________部等。(6 分)
(3)从地形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__(填地形类型)地区。(4分)
(4)列举两个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4分)
32. 读聚落景观图(图S-5-12)和某地聚落分布示意图(图S-5-13),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从聚落的分类看,图S-5-12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乙地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以__________为主。(6分)
(2)图S-5-12甲、乙相比,甲的建筑物________(填“稠密”或“稀疏”),乙的植被覆盖率_______(填“高”或“低”)。(4分)
(3)图S-5-13中A、B、C三个乡村,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镇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关于如何对传统聚落进行保护和开发,谈谈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D B D B A C A D B C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C D B B A B C A B A B D
31.(1) 北 低 沿海 (2) 亚 欧 东 (3)200 平原
(4) ①就业困难;②住房紧张;③教育和医疗水平不高;④交通拥挤;⑤环境恶化;⑥资源短缺。
32.(1) 城镇 乡村 农业 (2) 稠密 高
(3) B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4) ①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②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众参与保护;③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特色旅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